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紅一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

紅一軍團一般指本詞條

紅一軍團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

基本介紹

概況,建置史話,紀念館,

概況

1930年6月19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由井岡山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合編而成,開始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參謀長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楊岳彬。下轄第四軍,軍長林彪,政治委員彭清泉;第六軍,軍長黃公略,政治委員陳毅;第十二軍,軍長伍中豪,政治委員譚震林。紅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三十五軍先後歸紅一軍團建制。全軍共20000餘人。1933年1月,紅一軍團縮編,取消軍的建制,下轄第七、九、十、十一師。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陳奇涵,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紅一軍團組建後,為配合江西工農民眾奪取九江、南昌,建立江西政權,北攻永豐、樟樹,進到南昌附近。後轉進湖南,1933年8月,在瀏陽縣永和市紅三軍團會師,組成紅一方面軍
紅一軍團紅一軍團
紅一軍團,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
1930年6月19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與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裝在長汀整編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參謀長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楊岳彬。紅一軍團下轄三個軍:紅四軍,軍長林彪、政治委員彭清泉、參謀長陳奇涵;紅三軍,軍長黃公略、政治委員陳毅(蔡會文代)、參謀長周子昆紅十二軍,軍長伍中豪羅炳輝代)、政治委員譚震林、參謀長林野,全軍1萬餘人。同年8月23日,紅一軍團同紅三軍團自發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1932年3月12日,根據中央指示,紅一軍團調整為紅四軍和紅十五軍兩個軍,林彪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治委員、陳奇涵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紅三軍又重新劃入,另外新建的紅二十一軍和紅二十二軍也加入到紅一軍團序列中。1933年1月,紅十二軍和紅二十一軍改為方面軍直轄。
1933年6月,紅一軍團遵指示進行了整編,全軍團取消了軍一級的編制,編為三個師,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徐彥剛(12月後為左權)、政治部主任李卓然(1934年秋後為朱瑞)、保衛局局長羅瑞卿、供給部長趙爾陸。第一師師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後相繼為王開湘黃蘇);第二師師長徐彥剛(後為陳光)、政治委員胡阿林(後為劉亞樓);第三師師長周昆(後為黃德善)、政治委員伍修權(後為曠朱權)。
1934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紅一方面軍,直接指揮各軍團。10月10日,各部隊開始長征,重新恢復紅一方面軍編制。此時,紅一軍團編制和各級主官為: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第一師師長李聚奎、政治委員賴傳珠(後為黃蘇)、參謀長聶鶴亭(後為耿飆)、政治部主任譚政;第二師師長陳光,政治委員劉亞樓;第十五師師長彭紹輝、政治委員肖華
1935年遵義會議後,紅一軍團縮編為兩個師,共六個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7月21日,紅一軍團番號取消,改稱第一軍,隨右路軍行動。9月14日,因毛澤東等人與張國燾等人產生分裂,一軍和由紅三軍團改編的三軍被迫單獨北上。10月19日,抵達陝西吳起鎮,與劉志丹率領的陝北游擊隊會師。11月3日,恢復了番號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合編為新的紅一軍團。
1936年1月19日,紅一軍團作為東征軍一部分東渡黃河作戰,不久撤回,後又向西出擊,參與建立了陝甘寧邊區。10月22日,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正式結束。
1937年8月22日,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下轄685團(楊得志任團長)和686團(李天佑任團長),投入抗日戰爭。

建置史話

1930年6月13日,毛澤東在汀州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委擴大會,紅四軍一、二、三、四縱隊的負責人和閩西特委的領導同志參加了會議。黨中央特派員塗振農在會上傳達了全國紅軍代表會和全國蘇區代表大會的精神,會議根據黨中央關於當前形勢的分析和擴編紅軍的指示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軍第一軍團。將原紅四軍軍部和政治部改為紅一軍團指揮部和政治部。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朱雲卿任參謀長,楊岳彬任政治部主任。統轄紅四軍(軍長林彪,政委羅榮桓,參謀長陳奇涵)、紅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參謀長林野)和紅三軍(軍長黃公略,政委蔡會文,參謀長周子昆),共一萬餘人。6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在長汀南寨廣場正式成立。
紅一軍團的成立,是紅軍指戰員和閩粵贛邊區廣大人民民眾英勇奮戰的成果,是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發展壯大的一個標誌,是毛澤東、朱德正確指揮和領導的光輝體現。這支誕生於閩西革命根據地,且主要由閩西子弟兵組成的隊伍,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紅一軍團一成立,即受到李立三盲動主義錯誤路線的嚴重干擾。李立三強令紅一軍團放棄鞏固與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路線,執行攻打大城市,“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左”傾冒險主義主張。此後,紅一軍團作了向南昌推進的行動部署,並一舉攻占吉安、樟樹等重鎮。
1930年8月1日,紅一軍團又進占了南昌城效生米街和牛行車站,並向南昌城內鳴槍示威。從當時敵我力量對比情況出發,紅一軍團決定從南昌撤圍,轉兵西進湖南。8月20日,軍團於文家市全殲敵軍一個旅。文家市戰鬥的勝利,是毛澤東、朱德等從實際出發,抵制李立三冒險主義錯誤的結果,是毛澤東、朱德等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抓住有利時機,消滅分散孤立之敵思想的勝利,是紅軍戰略上以少勝多,戰術上以多勝少的範例。
8月24日,紅一軍團和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三軍團(五、八兩軍)在瀏陽縣勝利會師。當日,召開一、三軍團前委聯席會議,討論決定由一、三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方面軍總前委書記,一軍團的司令部和政治部改為方面軍的司令部和政治部。這樣,紅一軍團就成為紅一方面軍的主要組成部分。9月,紅一方面軍根據上級命令參加了第二次攻打長沙戰役,消滅了部分出擊之敵,顯示了紅軍的威力。在這次戰役中,我軍傷亡也不少,一、三軍團均有損傷。10月4日,一舉攻占贛南重鎮吉軍。此時,根據方面軍的命令,各軍下轄之縱隊、支隊、大隊,統一改稱為師、團、連,實行“三三制”編制。紅一方面軍直接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役,取得了輝煌戰果。
1931年11月25日,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成立,撤銷了紅一方面軍,各軍直接歸中國革命軍委員會指揮。
1932年3月6日,根據中國革命軍事委會員命令,重新組成第一軍團,林彪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委,陳奇涵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治部主任。4月,以紅一軍團為主組成東路軍入閩作戰,在毛澤東直接指揮下,一舉攻占漳州,取得重大戰果。此後,紅一軍團參加了1932年的諸次進攻作戰,雖取得一些戰役戰鬥的勝利,但在“左”傾思想誤導下,喪失了發展的有利時機。
1934年10月,紅一軍團隨中共中央、中央紅軍撤離中央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長征路上,一軍團指戰員奮勇當先,斬關過隘,屢建奇功,在占領遵義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突破天險臘子口的戰役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同紅十五軍勝利會師。隨後,一軍團同紅十五軍協同作戰,取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
1936年2月,部隊正式改稱為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第一路軍。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1937年8月25日,第一軍團與第十五軍團、第七十四師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奔赴抗日戰場……
1軍團主力編115師343旅(2師為685團、4師為686團)1師為115師獨立團。獨立團在聶榮臻指揮下開闢晉察冀軍區轄四個軍分區和十二個團級大隊。685團2營(紅五團)在曾國華指揮下擴編115師5支隊。685團主力在彭明治指揮下擴編蘇魯豫支隊(轄7個團級大隊)。686團直屬部隊擴編補充團,留守呂梁軍區。686團主力前往山東。陸房突圍損失不少老紅軍,為保存主力686團3營改編獨立團駐守微山湖。
呂正操的八路三縱(兼冀中軍區)建制上要求隸屬晉察冀。同時察東遊擊隊也歸聶榮臻指揮。兩輪“融資”晉察冀規模遠遠超過賀龍的120師紅二方面軍)。
343旅雖在濱海(686團)、冀魯(5支隊)、蘇魯豫(蘇魯豫支隊)、魯西南(獨立團)、呂梁(補充團)有多處布局,但主力分散。5支隊在一次戰役中損耗較大縮為團級。於是補充團、蘇魯豫支隊前往濱海,5支隊前往魯西南。經過整編轄六個教導旅。規模僅次於129師紅四方面軍)和晉察冀軍區。
1943年八路山東縱隊併入115師。山東根據地成為最大的抗日根據地。紅一軍團創建山東和晉察冀兩大根據地。為日後的勝利奠定基礎。

紀念館

紅一軍團紀念館(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位於赤水丙安鄉丙安古鎮內,是紅一軍團在全國唯一的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紅一軍團)
1935年1月25日,林彪奉命率紅一軍團部及紅二師到達丙安古鎮,將紅一軍團總指揮部和紅二師師部設於丙安場上,指揮開展了著名的赤水黃陂洞、復興場之戰,同時,也揭開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序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