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聯法

系聯法,是一種利用反切來研究中古漢語聲母韻母類別的方法。通過反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反切下字與被切字同韻母聲調,對多組反切反覆運用系聯的方法,就可以把所有字按聲母/韻母和聲調歸成若干類,每一類字同聲母/韻母聲調。系聯法最初在清末由陳澧提出。

概述,基本原則,套用,

概述

系聯法最初在清末由陳澧提出,陳澧寫了一本《切韻考》,用系聯法來分析《切韻》的語音體系。當時《刊謬補缺切韻》尚未見世,因此他只好用《廣韻》進行研究。首先,他分析出《廣韻》里哪些字是後起的,去掉那些字,儘量恢復已失傳的《切韻》的原貌。然後,他運用系聯法來分析反切上字。

基本原則

無論在《切韻》還是在《廣韻》里,反切上字的運用是隨意的,屬於同一個聲類的不同的字條有不同的反切上字。但是,一個聲類最多也不會有超過30個不同的反切上字(溪母有29個:一二四等:苦口康枯空恪牽謙楷客可/三等:去丘區墟起軀羌綺欽傾窺詰祛豈曲卿棄乞)。因此,只要把所有反切上字歸納成聲類就可以理解《廣韻》里的聲類體系。
系聯法的運用原則如下:把用來當反切上字的字查出其反切上字,這兩個反切上字應該注同一個聲母,這樣把所有的反切上字系聯起來就可以把反切上字歸納成幾個組,同一個組的反切上字注同一個聲母。例如:“可”枯我切,“枯”苦胡切,“苦”康杜切,“康”苦岡切,由此可以推斷“可”、“枯”、“苦”和“康”注同一個聲類。“空”苦紅切、“楷”苦駭切、“口”苦後切、“客”苦兼切、“牽”苦堅切,由此可以推斷“空”、“楷”、“口”、“客”、“牽”五個反切上字和“苦”屬於同一聲類,因此和“可”、“枯”、“康”也屬於同一聲類。又音互見
但是,這個系聯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時候,同一個聲類的反切上字系聯不起來,例如:端母有“都丁多當得德冬”七反切上字,“冬”都紅切、“都”當孤切、“丁”當經切、“當”都郎切,“冬都丁當”四個字系聯起來,“多”得何切、“得”多則切、“德”多則切,“多得德”也系聯起來,但是兩個組不能系聯。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辦法是參考“又音互見”的反切,這就是說,當某個字有幾個讀音,而且那兩個讀音屬於不同的韻類,那個字在《廣韻》出現在兩個地方。在每個地方用“又音”註明該字的另外那個讀音。有時候,《廣韻》里用不同的反切上字來注同一個讀音:這兩個反切上字肯定屬於同一個聲類,儘管這兩個字可能系聯不起來。
例如:“涷”有平聲去聲兩個讀音,在平聲東韻的詞項里寫著:“涷,瀧涷沾漬說文曰水出發鳩山入於河又都貢切”。“涷”字處於“東”之後,其平聲讀音和“東”字一樣,所以沒有註明。“又都貢切”的意思是“涷”字也有去聲的讀音“都貢切”。去聲送韻的詞項的內容為“涷,瀑雨又水名出發鳩山多貢切又音東”。由此可見,“涷”字有兩個讀音,一個平聲的讀音,和“東”字一樣,也有去聲的讀音,但這個讀音在兩個地方用不同的反切:“都貢切”和“多貢切”。因此,我們可以推斷“都”和“多”屬於同一個聲類,因此“冬都丁當”和“多得德”兩組反切上字可以系聯起來。

套用

陳澧通過分析《切韻》的反切上字發現,韻圖上的三十六字母系統不全,必須加以補充修正——正齒音穿各分為兩類。
利用相同的方法和其他一些證據,錢大昕提出了古無輕唇、古無舌上說。(上古聲母指兩漢以前的聲母系統)系聯法也為曾運乾的喻三歸匣說提供了證據。(雄,《廣韻》羽弓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