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生成、防範與處置研究

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生成、防範與處置研究

《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生成、防範與處置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張翔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生成、防範與處置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翔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課題研究合會和經營存貸業務的民間金融機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生成機制,重點剖析風險傳導機制和風險放大機制,探討防範和處置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有效措施。.近年來全國各地民間金融風潮頻發,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容易引發大量群體性事件。現有案例中都存在如下機制:當個別風險事件發生時,民間存貸中介因擔心擠兌而向特定人群隱瞞風險、誇大收益以保持流動性維持聲譽。這推遲了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卻增加了風險事故損失。民營金融機構平時不受金融監管,危機時也不受政府金融安全網的保護,這使得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生成機制不同於一般的銀行業危機。.遵循上述思路,本研究擬收集溫州等地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案例和數據,運用博弈論、信息經濟學、金融工程學、計量經濟學和社會網路分析等理論工具,對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生成機制和政府金融安全網的作用做理論解釋和實證檢驗,提出民間金融陽光化的可行方案和加強民間金融巨觀審慎監管的建議。

結題摘要

近年來全國各地民間金融風潮頻發,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引發大量群體性事件。本課題主要研究民間借貸、合會和經營存貸業務的民間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生成機制,同時探討防範和處置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發現,民間金融風險案例中都存在如下機制:當個別風險事件發生時,民間存貸中介因擔心擠兌而向特定人群隱瞞風險、誇大收益以保持流動性維持聲譽。這推遲了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卻增加了風險事故損失。民間金融交易平時不受政府監管,發生危機時也難以得到政府金融安全網的救助,這使民間金融風險處置又不同於銀行業危機。而得到各級地方政府支持的民營存款類金融機構則會以政府信用為信號建立聲譽,其發展隨著政府政策變化而經歷波折興衰。本研究收集了溫州、台州等地標會會案以及存款類金融機構風險案例和數據,運用信息經濟學、金融工程學、計量經濟學等分析理論和工具,對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的生成機制和處置方式做理論解釋和實證檢驗。 本課題對民間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生成機制特別是“信息隱瞞機制”和“政府信用信號傳送機制”做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以新的標會利率計算方法和標會違約簡約化模型為分析工具,對一個標會會案632個標會契約的計量分析發現會員的組會個數和其出高標價搶標行為正相關。這意味著會員一方面自己撤出參會資金,一方面吸引更多人入會。這是信息隱瞞行為存在的證據。我還從信息甄別機制的角度對當地政府的會案處置措施做了分析和評價。對溫台地區比較案例分析則發現,民營存款類金融機構的興衰與政府的管制政策變化息息相關,其機制就是缺乏產權保護預期的民營存款類金融機構以政府支持為信號來建立聲譽,其中的系統性風險主要是管制政策變化的風險。 在民間金融風險防範方面,本課題負責人提出建立民間借貸登記制度的建議自2012年被國務院列為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第一項內容後,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市借鑑建立了類似制度。本課題負責人受溫州鹿城區金融辦委託,主持制訂了現行的《溫州市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監管辦法(試行)》。在對溫州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的跟蹤案例研究中,本課題發現地方政府的風險迴避行為使得改革失去原有的試點意義,提出實質性的金融改革需要中央政府放鬆金融市場準入關注和利率管制政策,制定和完善民間金融合法化的相關法律法律制度,同時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加強對民間金融的監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