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甾烯酮

糞甾烯酮 具有尿的味道,性質是化合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糞甾烯酮
  • 外文名:An-drostenone
  • 味道:具有尿的味道
  • 性質:化合物
簡介,相關介紹,

簡介

導致公豬味的化合物是雄烯酮 An-drostenone(5α- androst- 1 6 - ene- 3-one)和糞臭素(Skatole) ,前者是睪丸組織分泌的甾體化合物 ,具有尿的味道 ;後者是色氨酸的分解產物 ,有極強的糞臭味道。它們的臨界值糞臭素達到 0 .2或 0 .5mg/kg

相關介紹

提高養豬生產效率的新方法
養豬生產始終面臨著兩個挑戰 ,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尤其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競爭中 ,養豬生產要想賺錢 ,就必須提高養豬生產效率
,降低生產成本。其次 ,產品要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品質就必須符合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這就決定了養豬者的最終生產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瘦肉含量最多的胴體。為滿足這一需求
,遺傳學家、營養學家及其他從事養豬生產工作者從各方面努力取得了進展。在現代生物技術的推動下
,出現了許多新方法或新途徑來提高養豬生產效率和改善胴體品質。
1 養豬生產中遺傳育種面臨的挑戰
遺傳和營養之間有密切聯繫 ,營養學家的責任是千方百計地把遺傳學家的成績在動物身上儘可能最大地表達出來 ,那么
,目前和未來遺傳育種的目標是什麼 ?我國的遺傳育種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豬的遺傳育種與國際相比還很落後
,特別是套用現代科技落伍更遠。國際上的育種公司競爭非常激烈 ,都十分積極地採用新技術。過去 30年 ,主要目的是降低胴體脂肪
,提高飼料利用率。現在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不僅要瘦肉多 ,而且品質要好 ,包括豬肉的加工品質。未來在養豬生產中遺傳育種的工作目標有 :
1 .1 胴體品質的評定
肉品加工者不僅要求瘦肉多 ,而且還要求瘦肉的分布部位和質量好 ,這就需要更精確的活體測定技術預測胴體瘦肉含量。現在採用 Fat- O-
Meter測定 ,更高級的有 X射線 CT掃瞄器。
1 .2 高瘦肉增長率
過去豬的選擇重在低背膘 ,高飼料效率。在自由採食和限食的情況下 ,選擇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結果無論用哪種方法背膘改善不多。為提高飼料效率
,可選擇瘦肉沉積量。問題在於能否選出吃得多的豬 ,將多餘的養分用於沉積蛋白 ,而不是沉積脂肪。食慾與蛋白沉
積間的關係如何。
1 .3 產仔性能
繁殖性狀不易提高的關鍵因素是其遺傳力太低(1 0 %) ,而且性狀表達較晚。藉助於計算機 ,採用BLUP(the Best L 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可提高選擇效率。 Cotswold公司期望用此方法每年使產仔數提高 0 .2個 ,瘦肉增長速度提高 2
%。中國豬種對產仔數提高的貢獻顯著 ,含梅山豬血液 2 5%的母豬 ,產仔數可增加 1~ 2個 ,背膘增厚 1 .5mm,梅山雜交母豬的突出缺點是
,較短的繁殖壽命 ;屠宰率低 ;胴體品質差 ;由於性成熟早 ,公豬肉的異味濃。
1 .4 氟烷敏感基因
帶有該基因的豬瘦肉多 ,但 PSE肉和應激嚴重。從所有的測值看 ,帶有該基因豬的肉之品質極差。
1.5 基因圖譜
由歐共體資助的豬基因圖譜工程早已實施 ,與北美和北歐一起研究了豬的 38條染色體 ,確定出 1 2 0
0個潛在的標記基因。主要目的是探討基因如何組織和互作。許多性狀由多基因控制
,但通過圖譜也能找到對生產性能有顯著影響的基因。標記基因和經濟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靠近 ,趨於連鎖。用標記基因
,藉助標記選擇就可選出所需要的經濟基因 ,導致生產水平的顯著改善
1 .6 抗病育種
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對養豬生產的最大威脅是疾病。豬群越大 ,越開放 ,疾病綜合會更複雜 ,最擔心的是幾種病毒疾病
,如感冒病毒等一起爆發。由於病毒的變異大 ,很難對一種病毒進行抗病選擇 ,最好是選擇對疾
病的免疫反應。一種方法是從純系中尋找雜合子 ,恢復
丟失的性狀 ;另一種在系內選擇免疫力。加拿大已開始
這方面的工作 ,選擇對四種外源蛋白的免疫反應 ,已進
行了六代 ,從第四代出現了高低免疫反應的差異。
2 營養研究的挑戰
從營養研究上 ,最終目的是操縱生長激素軸。澳大利亞已批准使用豬生長素 (p ST) ,它可增加瘦肉率 ,降低胴體脂肪
,套用於小母豬更好。使用 p ST可提高出欄體重 ,而不使胴體品質太肥。套用 p ST要求足夠高的日糧蛋白
,以便充分發揮該調節劑的生物作用。另外操縱的兩個激素是 CCK(膽囊收縮素 )和 SST(促生長素釋放抑制素 ) ,前者抑制食慾
,後者抑制生長素的釋放。用免疫的方法可除去它們。
2 .1 充分利用小公豬的生長潛力
養小公豬的好處是生長快 ,飼料效率高 ,尤其飼料轉化為瘦肉的效率高 ,胴體品質好 ,瘦肉多
,還可減少去勢的應激和勞動量。但公豬肉有令人不快的異味。在體成熟時 ,並非所有的公豬肉都有味 ,但變異很大 ,大約 1 0 %~ 75%的公豬肉有味
,含有本地豬血液的雜交
豬此比例更高。導致公豬味的化合物是雄烯酮 An-drostenone(5α- androst- 1 6 - ene- 3-
one)和糞臭素(Skatole) ,前者是睪丸組織分泌的甾體化合物 ,具有尿的味道 ;後者是色氨酸的分解產物 ,有極強的糞臭味道。它們的臨界值
,糞臭素達到 0 .2或 0 .5mg/kg時就
能出現公豬味。雄烯酮的最低閾值是 0 .5mg/kg。多數研究證明糞臭素的致公豬味高於雄烯酮 ,但也有相反的結論 ,無論怎樣
,二者有協同作用。有研究表明清潔和多飲水能降低肉中的糞臭素含量 ,濕餵和多飲水能減少脂肪中的糞臭素含量
,漏縫地板比水泥地面養的豬糞臭素少。飼養對減少糞臭素有重要的作用 ,高纖維日糧尤其那些在後腸不能降解的纖維能顯著減少糞臭素。脂肪中的糞臭素受基因控制
,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表現出顯性。對於雄烯酮 ,以幼豬合成較少 ,隨性成熟穩步上升。性成熟公豬的睪丸合成兩種甾體 ,在生殖生理上 ,它們受同一機制的調節
,很難做到減少其中一種而不影響另一種。雄烯酮的含量在動物個體內變異很大
,造成此差異的機制是動物個體達到性成熟程度的差異導致雄烯酮含量升高時的年齡不一 ,二是雄烯酮產生潛力不同 ,二者都是可遺傳的
,也就為什麼雄烯酮的遺傳力很高。 Fouilloux(1 997)通過估計分析得出存在有產生雄烯酮的主基因。Bidanel(1996
)發現產生雄烯酮的主基因與 7號染色體的標記基因有連鎖關係。用免疫的方法除去雄烯酮已做了許多研究 ,在不影響性激素的前提下
,免疫去除雄烯酮或其前體。該工作的結論不十分一致 ,某些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晚去勢 ,即在屠宰前 2~ 3周去勢能有效地降低脂肪中的雄烯酮
,但外科上不可行。比較有前途的方法是主動免疫除去促性腺激素 LHRH和 Gn RH,可使脂肪中的雄烯酮顯著減少。現已研製出了疫苗
,並在實際中套用。正如所料 ,免疫去勢同時也降低了糞臭素的含量。結論 :脂肪中糞臭素的含量更多地取決於飼養及飼養條件 ;雄烯酮受遺傳決定
,當豬達到一定性成熟後才能達到高水平。
2 .2 噴霧乾燥豬血漿蛋白粉 (SDPP)
斷奶仔豬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 ,使得斷奶時對日糧變化引起極大的應激。仔豬在較短的時間內 (一般為 4~ 5周
)由出生時的初乳過渡到常乳緊接著過渡到全植物蛋白質。仔豬在 8周齡前 ,胰和腸刷狀緣酶的發育仍不完善 ,胃酸度不足以使胃蛋白酶激活。
由於豬胎盤的特殊性 ,初生仔豬必需靠初乳獲得免疫 ,免遭病毒和細菌對腸黏膜的侵害。除免疫球蛋白外 ,乳中的其它成分也能保護豬的消化道
,如乳鐵蛋白、溶菌酶、乳中的淋巴細胞。總之 ,斷奶使仔豬遭到一系列的應激
,包括營養、免疫、神經內分泌等對採食量、生長和免疫狀態有明顯的影響。適合作仔豬日糧蛋白來源的飼料原料有豆粕、魚粉、肉骨粉和血粉。血漿蛋白粉是一種新的蛋白源。噴霧乾燥的血漿蛋白粉是屠宰場的副產品。全血用檸檬酸鈉抗凝
,離心除去血球 ,噴霧乾燥血漿部分。由於乾燥速度快 ,對蛋白質質量的破壞較少。SDPP是高蛋白飼料 ,其成分如表 2。胺基酸組成特點是賴氨酸含量高
,相對缺乏蛋氨酸和異亮氨酸。 SDPP多數是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組成。
SDPP作為仔豬日糧蛋白源 ,最早的工作由美國Iowa的專家進行 ,在玉米 -豆粕 -乳清日糧中加 1 0 %的
SDPP比加乾燥血粉的採食量大、日增重高、飼料轉化率好。另一研究表明 ,玉米 -豆粕 -乳清日糧中的豆粕用 1 0 %的
SDPP和玉米替代比用酪蛋白、分離大豆蛋白、乾脫脂乳和血粉替代斷奶後頭 2周的採食量大 ,飼料轉化率無差異 ,到第 4周仍如此 ,但給
SDPP的仔豬下痢少。日糧中乾脫脂乳被 SDPP代替仍可得到如此效應 ,這表明並非由於 SDPP代替了豆粕 ,而是由於SDPP本身的作用。來自豬的
SDPP優於來自牛的 ,對N的消化率無影響。SDPP的最佳用量低於 1 0 %,有些研究認為是 6 %。劉漢林用 32 4頭杜大長雜交豬
,分為4組試驗 ,在 5~ 2 8天的哺乳階段 ,添加 5%或 1 0 %的SDPP的體增重與對照無差異 ,但體況比不添加的要好。斷奶後 1
8天的結果見表 3,以 5%的添加量最好。SDPP起作用的機制還不清楚 ,但給食 SDPP豬的下痢少 ,這也許與 SDPP中含有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有關
,保護腸道黏膜的完整和功能的正常。另外 ,仔豬採食含有 SDPP的日糧 ,斷奶後頭一周腸刷狀緣麥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高。
2.3 高銅
高銅作為促生長劑最早由英國人 Braude(1995)博士建議 ,自那以來 ,全世界做了好多次試驗來評定高銅的作用。
2 .3.1 對增重和飼料轉化率 (FCR)的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 ,體重 1 0~ 1 0 0 kg的豬對銅的需要量為 3~ 6
mg/kg,一般的飼料足以滿足。但有相當多的試驗表明日糧銅水平達到 1 2 5~ 2 50 mg/kg時可提高日增重
,銅是唯一具有促長作用的礦物元素。 30多年前 ,一共 83次試驗表明 2 50 mg/kg的銅水平可改善日增重 8.1 %,
FCR5.4%。同期美國的許多研究綜合證明 ,高銅可改善日增重 8.9%, FCR3.2 %。高銅對早期斷奶豬的作用更為顯著 ,可改善增重 2 2
.1 %,FCR8.3%。10~ 20年前的研究成果也同樣證實了銅水平在 1 2 5~ 2 50 mg/kg時有促長作用。英國和波蘭在
幾個大的養殖中心進行大規模的試驗結果是日增重可改善 5%~10 .5%, FCR3.9%~ 8.2 %。但 Braude(1982 )在 2
8個研究中心進行的研究 ,結果變異很大 ,未得出明確的結論。加拿大的 1 0個豬場涉及 744頭豬的試驗結果是日增重和
FCR改善約2%。雖然結論不十分一致 ,但趨勢是高銅對生長豬的作用大於育肥豬 ,高銅對採食量無影響。硫酸銅、碳酸銅和氯化銅都有生物活性
,其它形式的銅 ,硫化銅和氧化銅無此作用 ,在實際生產中
,硫酸銅是唯一常用的高銅添加劑。對於高銅的適宜水平,Braude(1980)建議生長豬用200~250mg/kg。 Cromwell
(1989)也證明125mg/kg水平對日增重的作用是 2 50 mg/kg的 75%。考慮到對土壤的污染 ,有些國家明文禁止在豬日糧中使用 200
mg/kg以上的銅添加劑。自 1955年以來 ,大約 1 0 %的試驗結果是高銅無作用或有不利影響 ,這種不利的影響可能與其它礦物元素的不平衡有關。
2 .3.2 對蛋白和脂肪的影響
高銅對胴體品質影響的結論不一致 ,日糧銅在 125~ 250 mg/kg對胴體品質無影響。但是 ,採食高蛋白日糧 ,加銅可降低背膘厚度
,增大眼肌面積。高銅使豬脂肪鬆軟 ,原因是硬脂酸減少 ,油酸和亞油酸增加所致。
2 .3.3 組織沉積
高銅日糧主要使銅沉積於肝臟 ,其次是腎臟。豬肝含銅一般為 1 9,羊為 599,犢牛為 381 mg/kg。提高鋅的含量可降低銅的沉積
,提高日糧鐵也有此作用 ,肌肉中的銅不受日糧銅水平左右。
2 .3.4 互作影響
高鈣日糧增加銅的沉積 ,磷幾乎無影響。但提高磷可緩解鈣對肝銅沉積的影響。高銅日糧使血紅蛋白減少 ,給 2 50
mg/kg的銅豬出現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原因在於銅干擾了鐵的吸收。高銅日糧需要多加泛酸。日糧生物素和銅也許有互作
,提高銅的同時增高生物素的添加量可改善日增重 1 4 .4%,僅提高銅日增重改善只有 2 .3%。 2 0 0和4 0 0 mg/kg的銅與 4
40和 880 μg/kg的生物素使日增重和飼料效率的改善最大。
2 .4 鉻
已證實鉻是一種必需元素 ,但需要量很微。鉻缺乏時 ,無論人還是動物表現的缺乏症是 :糖耐量降低、高血糖、尿糖 ;血液中的胰島素減少
;血漿酯濃度增高 ;生長減慢 ,壽命縮短。鉻有幾種化合態 ,唯獨三價鉻無毒 ,有生物活性。四價和六價鉻有毒。氧化鉻不被吸收。無機氯化鉻的吸收率為 2
%~ 3%,有機鉻 (酵母鉻 )的吸收率較好。添加 Vc、煙酸和某些胺基酸可提高鉻的吸收率
,這說明鉻是以某種複合形式被吸收利用。有研究表明鉻有養分分配作用 ,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減少脂肪的沉積
,鉻與生長素協同促進蛋白質的沉積。不同形式鉻對生長的影響如表 4。
在生長期補鉻對增重和飼料效率無作用 ,在育肥期可提高日增重。無機三價鉻與有機鉻的作用一樣
,對飼料轉化率也有同樣的作用。添加鉻有利於改善胴體的主觀分級 ,可使眼肌面積增大。另一次試驗如0 .2 mg/kg的鉻對增重無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