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鱗斑葉甲

粟鱗斑葉甲成蟲、幼蟲均可為害,以成蟲為害最烈。成蟲在穀子發芽出土前後咬斷頂心和莖基部,使全株枯死,造成缺苗斷壠,重者全田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粟鱗斑葉甲
  • 拉丁學名:Pachnephorus lewisii Baly
  • 別稱:粟灰褐葉甲、粟番死甲
  • :動物界
  • 危害植物:本科、菊科、豆科等植物
  • 拼音:sù lín bān yè jiǎ
形態特徵,為害作物,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橢圓形,灰褐色有銅色光澤的小甲蟲,體長2~3毫米,頭向下伸被前胸背板掩蓋,身體和翅鞘布滿細小點刻及淡綠和白色鱗片。
卵 橢圓形,長0.5-0.6毫米,淡黃色,表面有光澤。幼蟲 老熟幼蟲5毫米左右,乳白色,頭部黃褐色,身體略彎曲。
蛹 裸蛹,初蛹白色後變灰黃色,體長3厘米。

為害作物

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旋花科等40餘種植物,最喜食穀子及野生雜草小薊。

發病特點

粟鱗斑葉甲在東北及山西等地每年發生1代,華北地區1~2代。以成蟲在田邊、土塊縫隙及雜草叢中越冬,東北l代區,越冬成蟲4月中下旬開始活動,5月上中旬為出土盛期,此時也是田間為害盛期,7月上至8月下旬為幼蟲期;7月下至9月上旬化蛹,同時出現成蟲,9月下旬後成蟲陸續越冬。華北地區越冬代成蟲2月下旬即開始活動為害,4月下至5月上旬成蟲盛發並進入為害高峰。7月上至8月中下旬為第2代幼蟲發生期,8月下至9月上旬陸續化蛹羽化,10月下旬開始越冬,有的第1代成蟲直接越冬。
粟鱗斑葉甲壽命較長,可達8個月之久,產卵期可延續三個多月,故田間世代發生不整齊。一般越冬代成蟲出土時,穀子尚未出苗即在小薊及蒼耳上取食。當穀子萌芽出土時,大量遷入谷田,咬斷穀苗生長點,使穀苗不能出土或剛剛出土而死亡。當真葉現綠時,由莖基齊土咬斷,受害較重。成蟲卵多產在苗根附近1-2厘米的土層,每頭雌蟲可產卵140多粒。幼蟲在地下4~6厘米處食害幼根,但為害不重。幼蟲約一個月老熟,然後在地下4-5厘米處做土室化蛹,蛹期7天左右。成蟲食性很雜,並喜在枯枝落葉及雜草叢下越冬。粟鱗斑葉甲喜乾旱,因而乾旱少雨的氣候條件常造成其大發生。一般坡地比平地發生重,旱田比灌區重,砂壤地比粘土地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加強田間管理,剷除雜草,灌溉保墒,降低蟲口 密度。
(2)化學防治 在當地越冬代成蟲開始活動後,要經常到苗田中觀察,當平均一平方米有成蟲4-5頭時,即應進行防治。可用40%樂果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對水20公斤,拌種子200-300公斤,拌勻後堆悶,涼乾後播種。幼苗期,如再發現有蟲為害並達防治指標時,可用3%甲胺磷粉劑1.5-2公斤,拌土10~15公斤,拌勻後撒在幼苗附近。
常用藥劑:甲胺磷粉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