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都學派

米利都學派

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公元前547年)是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他是和梭倫並列的希臘七賢中的名人,他認為萬物之源為水,水生萬物,萬物又復歸於水。

這個觀點看似簡單卻涵蓋了萬物最初皆誕生於水中這一真理。排除了當時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想斷說。另一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0~公元前546年)主張萬物本源是“無限”,一切生於無限復歸於無限,而無限本身既不能創造又不能消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利都學派
  • 創始人:泰勒斯
  • 觀點:萬物之源為水,水生萬物
  • 起源希臘
重要人物,學派創建,人物思想,歷史影響,

重要人物

哲學雖然並不完全像黑格爾羅素所說的那樣,是從希臘開始的,但希臘人的哲學成就的確無與倫比。其體系的健全完整、邏輯的嚴謹縝密、思想的豐富深刻、方法的科學恰當、言辭的華美生動,都使古希臘哲學不僅斐然於當時當世,並為後代所讚嘆。幾乎所有現代哲學的思想及流派,不論是斯賓塞綜合法叔本華唯意志論,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等等,希臘人早就提及或論述過了。
希臘人把哲學稱為“愛智慧之學”,賦予它循理論智、探究天地社會人間萬象演變因由的任務。最早的希臘哲學家都力求在宗教神話之外憑觀察思考探討世界萬物的本源及其運動發展的規律,因而稱為自然哲學家。希臘早期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哲學家當屬愛奧尼亞地區的米利都學派,大約存在到公元前五世紀初。公元前494年,米利都被波斯攻陷,也就喪失了它在伊奧尼亞的文化中心的地位。米利都的哲學家們揭開了希臘哲學以至整個西方哲學史的序幕。

學派創建

希臘城市米利都(Miletus)是一座富饒的港口和商業中心,產生了三位重要的思想家:泰勒斯安納克西曼德安那西梅尼斯,創立了米利都學派,時間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它是前蘇格拉底哲學的一個學派,被譽為是西方哲學的開創者。
米利都學派的觀點是樸素的唯物主義,米利都學派開創了理性思維,試圖用觀測到的事實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臘神話來解釋世界。這或許與米利都是一個工商業發達的城邦、人們都比較務實有關。他們的思想觀點排除了當時神造世界萬物的迷信,激起了人們探索世界本源的強烈興趣。

人物思想

泰勒斯:萬物源於水
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是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年~前547年)。泰勒斯是公認的西哲史上第一位哲學家。他第一個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麼?”這一哲學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水是萬物的本原。至於他提出這一斷言的理由是什麼,據亞里士多德說:“他得到這個想法,也許是由於觀察到萬物都以濕的東西為養料,熱本身就是從濕氣里產生,靠濕氣維持的(由此產生萬物的東西即是本原)。這是引起他的想法的一個事實。另一個事實是:萬物的種子都有潮濕的本性,而水是潮濕本性的來源。”(亞里士多德:《形上學》)
泰勒斯泰勒斯
如果萬物都是各種形式的水,那么所發生、所變化的萬物就必定都可以通過適用於水的規律加以說明。水無論如何都不是神秘的東西,它可以被感知,是人們所熟悉的。這意味著,每樣事物,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可以為人類思想所理解的。具有革命性的正是這一點。萬物就像水一樣也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東西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不可理解的神或魔都沒有任何存在的餘地了。泰勒斯把思想從mythos進步到了logos,從神話思維進步到了邏輯思維。他打破了神話傳統。雖然在泰勒斯的思想中這一種轉變並不很徹底,此後的哲學家們也有所反覆,但泰勒斯的確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他代表著人類理智征服宇宙的發令槍聲。
米利都學派的第二位哲學家是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0年~前546年)。他是泰勒斯的朋友和學生。他從泰勒斯的前提出發,對本原問題作了另外的回答。阿那克西曼德覺得,如果水轉變為土、土轉變為水,如果水轉變為氣,氣轉變為水,等等,那就意味著任何事物都轉變為任何事物,我們同樣可以說土或氣,或者別的東西是始基,這就成為邏輯上任意的事情了。據此,他主張始基是apeiron,意思是“無定”,沒有任何規定性的東西。它既沒有具體的性質,也沒有任何具體的形狀,還沒有固定的大小。他認為,世界萬事萬物就是由這個“無定”產生出來的。“無定”本身包含有冷和熱這兩種對立物,永恆的運動把它們分離出來,熱形成了一個火圈,火圈破裂後就產生出太陽、月亮和其他星辰,大地和環繞它的空氣是冷產生的。地上的第一批生物是在潮濕中產生的。人是由魚變來的,因為人在胚胎時很像魚。阿那克西曼德認為,萬物是“無定”產生的,萬物消滅後又要回到“無定”中去,這是命運規定的。根據時間的安排,萬物都要為對他物的損害而進行補償,得到報應。
我們可以看出,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比泰勒斯的思想前進了一大步。他用“無定”這種原始的混沌物質說明萬物的產生比用水說明要合理得多。在他的哲學中最先有了對立和規律的思想。在他看來,冷和熱這兩種對立物是統一在“無定”之中的。他說的“命運”實際上就是必然性或自然規律。世界上的一切變化,不管是由“無定”產生萬物,萬物消滅回到“無定”,還是水、火、土、氣在數量上的增減,都是遵循必然性或自然規律進行的。這種主張避免了泰勒斯觀點中的邏輯困難,但他用非感性的東西來說明感性的現象,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損失。
米利都學派的第三位哲學家是阿那克西美尼(約公元前588年~前526年)。他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朋友和學生。據說,他最先區分開行星和恆星,認識到冰雹是由雨凍成的,是由太陽光投射到極濃厚的雲層上產生的。
阿那克西美尼大概覺得“無定”是一種很難把握的東西,所以他認為本原應是有定的東西,就是氣。氣並不是神創造的,相反,神卻是來自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氣的凝聚和疏散而形成的。當氣疏散時,它就變成火;當它凝聚時,先是變成雲,進而變成水,然後形成大地、石頭。靈魂也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使我們成為一體並主宰我們的氣。
十分明顯,阿那克西美尼為米利都學派的哲學增加了非常可貴的思想。他用氣的凝聚和疏散的運動比阿那克西曼德用冷和熱兩種對立的性質說明具體事物的產生有更深刻的哲學意義。在西方哲學史,他開創了用事物量的變化來說明事物在性質上的區別的歷史。還有,他認為靈魂是氣的思想,也開了西方用唯物主義觀點解釋精神現象的先河。

歷史影響

米利都學派在人類認識發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可以簡要地概括又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米利都學派標誌著西方哲學的產生。他們開始實現了從神話向哲學的轉變。過去人們用神試用超自然的力量來解釋自然,米利都的哲學家們最早用自然本身來說明自然,開始主要用抽象的理性思維的方式取代神話主要以形象思維方式的幻想。這樣,哲學就產生了。
第二
在他們看來,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萬物是相互聯繫的,又是在變化發展的整體。他們要探求萬物的根源,尋求多中之一,提出了關於世界的統一性問題。他們提出了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哲學範疇——本原的問題。
第三
米利都學派的哲學家們從可感的物質性元素中去尋求萬物的本原。泰勒斯認為本原是水。但是從水產生萬物的解釋中存在困難,因此,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一種沒有任何規定性的“阿派朗”來。這說明人類認識從具體向抽象發展的過程中又前進了一步。阿那克西美尼以氣為萬物的本原,似乎是又回到具體,但因為氣是無定形的、看不見的東西,它也具有阿派朗的特徵。
第四
他們都肯定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泰勒斯認為這是因為萬物本身都具有靈魂。從表面上看,這種說法和神話劃不清界限;但實際上,他是將事物運動的原因歸於事物內在的力量,而不是神的作用。造就是開始從神話擺脫出來的哲學的物活論思想。最初具體解釋事物運動的原因的是阿那克西美尼,他用氣的稀散和凝聚來說明各種事物的產生和消滅。這樣,他實際上開始提出了事物的質和量的關係問題,是後來的“質歸結為量”以及“量變引起質變”的最早思想萌芽。
第五
從哲學產生時起,哲學家們就接觸到對立的問題。阿那克西曼德所以要以阿派朗代替泰勒斯所說的水,就是因為他看到對立面既是同時並存的,又是相互對抗即相互排斥的。他提出一種超乎對立的本原——阿派朗,認為一切對立都可以從它分離或分解出來。阿那克西美尼則提出稀散和凝聚這一對對立的力量,作為產生一切對立事物的原因。
第六
最初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米利都學派的哲學家主要是要解釋自然界從宇宙天體到地上的事物是如何存在和產生的。根據他們當時所能具有的知識和經驗,他們既作出一些科學的說明和預見,又有許多幼稚的猜測和幻想。正是在進行這種科學探討的時候,他們提出一些哲學問題,比如:萬物的本原問題、事物的動因問題以及關於對立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推動了後來哲學的進一步發展。
對於泰勒斯所提出的“萬物源於水”的觀點的理解
疑問:泰勒斯說“萬物源於水”,可這明顯與經驗不符。難道一本書、一堵牆、一個人,和水龍頭裡流出來的水一樣都是水嗎?還有比泰勒斯這樣更胡說的人嗎?這樣的一派胡言怎么能代表著古希臘思想發展的里程碑呢?
解答:哲學的答案常常顯得並不重要,或者沒有道理。我們常常在哲學著作中發現對同一個問題存在十幾種答案,有些顯得離奇古怪,不著邊際。要理解這一點,首先必須知道問題是什麼,答案有何理由和論據支持,對問題的此種解答有何蘊意。也就是說,當我們考察一位哲學家的觀點時,必須把握四點:
問題——論據——答案——蘊意
其中最不重要的是答案,答案只有根據其他因素才有意義。
當我們聽到泰勒斯說“萬物源於水”時,應當首先嘗試對此加以理解。
問題
保持不變的是什麼東西?多樣性中的統一性是什麼?泰勒斯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假定發生著變化,而在所有的變化中存在著一種不變的元素。這種不變的元素可以籠統地稱為“始基”,也即是世界萬物由以構成的“原料”。
論據
大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受古希臘神話的影響。在古希臘神話中大洋之神俄刻阿諾斯和大洋女神是產生世界的最初雙親,諸神都憑地獄中的河——斯底克斯發誓。因此,在希臘神話中水是萬物中最尊貴和最古老的。另一個是經驗觀察的結果。他從米利都到埃及,看到了世界到處都是水,認識到水對於世界和生命的重要性。他說過,大地浮在水上,這就是說沒有水的浮力,大地就無法存在。他還觀察到不管是生命的種子,還是生命的養料都是潮濕的,沒有水根本就不會有生命。許多事物產生於水,又復歸於水:水蒸發為氣,水轉化為冰;魚兒在水中產生,又在水中消失。他正是根據這兩個方面得出結論說水是萬物的本原。
答案
水。水有三種存在狀態,通常為液態,但有時轉化為氣態和固態,固態的水和氣態的水,以及魚兒、泥土、樹木等等,都可以被視為不處於水的常態的東西。水通常作為未曾分化的始基(普通的水)存在,但有時作為分化了的物體(其他所有東西)而存在。
蘊意
上面的論述表明,宇宙的構成和事物的轉變可以被理解為一個永恆的循環——從水到其他物體,再從其他物體到水。這有兩方面的蘊意。首先,泰勒斯追問什麼是宇宙的最根本的建築材料。實體(構成基礎的東西)代表的是變化中的不變元素和多樣中的統一性,實體的問題後來成為希臘哲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其次,泰勒斯對變化如何發生的問題作了一個間接的回答:始基從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變化的問題也成為希臘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