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療法

策略療法

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蓬勃發展,使心理學工作者面臨從書齋走向社會的挑戰。由於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來源於西方,跟東方文化、觀念、國情有所不適,套用過程中難免產生各種問題。台灣和東南亞的部分學者曾提出“心理治療亞洲化”的努力方向,並做了有益的探索。理論和方法本身並不錯,問題在於套用時必須有一套針對亞洲人特點的策略。現在,針對心理疾病有一種“策略療法”,已經引起心理學界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策略療法
  • 概述: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蓬勃發展
  • 理論方法:臨床上運用較廣泛的治療
  • 治療要點:策略療法的總精神是“攻
理論方法,治療要點,基本策略,道德問題,治療特徵,實例分析,

理論方法

臨床上運用較廣泛的治療理論和方法有:精神分析療法、認知療法、行為療法和人本主義療法等。每種理論對心理疾病的解釋及治療途徑都有其獨到之處,分別有自己的一些適應症。但並不是只要判明某人系某種心理疾病,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便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導致某一心理疾病的原因不易查明。即使患者坦誠講出一切,其自陳病因也不一定正確。其次,症狀可以表現於認知、情緒、行為和生理等不同方面,從何著手頗難斟酌。第三,每個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經驗及個性不同,必須“用特製的鑰匙開特定的鎖”。這就使心理醫生對每一個患者幾乎都要從頭摸索,使每種治療措施都帶上嘗試的性質。既影響效率,又影響效果。策略療法按下述思路來解決問題:
首先,應當肯定一切經過實驗的、療效可重複證明的治療方法。問題只在於我們用什麼策略使診斷和治療趨近正確。
第二,重視以適當策略判明亞洲人的特徵與西方人有何不同,治療應怎樣不同?
第三,科學處理患者對心理治療的懷疑、抗拒、失望,以保證治療計畫的順利實施。
最後,爭取探索出一種程式化的、有效的操作模式。
總的來說,策略療法是運用一套策略,來克服心理疾病診斷及治療的障礙、提高治療效果的方法。它不是一種區別於已有方法的具體方法,而是套用一切心理治療方法對增強其有效性的程式。

治療要點

策略療法的總精神是“攻心”--攻破患者自我意識的防禦和抵抗,達成預期治療效果。整套策略包括:建立醫患關係的策略,診斷的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心理醫生自我判斷防止匱竭的策略等四個部分。本文限於篇幅,僅介紹診斷和治療兩部份的策略。
策略療法策略療法
1、診斷心理疾病的策略
診斷,就是確定患者的疾病類型和程度。由於心理診斷工具遠遠比不上生理診斷工具;所獲信息又經過患者有意無意的掩藏、篩選、歪曲。所以,診斷策略的基本點就是鑑別出真象而排除假象。
2、信任先導策略
只有在信任醫生的前提下,患者才可能吐露真情。故應以建立信任為先導。做法有:介紹心理診所的人員、設備、工作方式、收費辦法;聲明對患者尊重及保密是根本原則;介紹同類疾病的成功案例;精心設計治療的環境及氣氛等。
3、多種信息校正的策略
對每個患者,應從面談、測驗、觀察、活動產品分析等多種渠道,收集其經歷、家庭、環境、有關人和事的行為反應,以及曾做過的治療等信息。信息相互補充、核對、校正,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4、對治療動機不足者警以後果的策略
心理疾病患者對痛苦常取掩蓋和忍受的態度。求治動機不強影響他坦誠暴露問題。對此宜指出病情發展後果引起他重視,同時介紹相似的正反事例。不過,在未確診之前,絕不能輕率貼上××病的標籤,嚇唬患者更是不道德的。
5、爭取繼續診治的策略
心理問題很難一步診斷準確,必須多次多種方法診斷。所以爭取連續診治應是一基本策略。方法有:說明心理疾病的診治方法與生理疾病有何不同;醫生對患者的痛苦表示深切理解,有決心幫助消除;選擇一個最容易消除的症狀首先給予緩解或消除,樹立患者繼續治療的期望;簽訂一個階段的契約把繼續診治確定下來,以便在繼續接觸中進一步確診。

基本策略

心理治療過程是醫患雙方的一場“心理戰”。患者出於疑慮、勉強及自我防禦、常以不同方式抗拒治療。醫生需採用一定策略克服抗拒,贏得合作,才能保證治療有效。
策略療法策略療法
1、對待勉強者的策略
診治欲望不強烈或者由親人逼迫就醫的患者,基本表現為“勉強”:不願觸及問題的核心,隨時準備終止治療。這常常空費醫生時間而無結果。對策有:A、理解患者的猶豫、感情及處境,及時作出反應,使之感到遇上了知己者;B、關心這個人的幸福而不僅只是關心他的病,使之受到尊重;C、澄清雙方角色、合作解決問題,而不使之感到任何壓力;D、提供幾種方案供其選擇,使之可以自主決定而非被迫;E確立明確而現實的治療目標,促使他形成治療動機,建立目標期望
2、對待抗拒的策略
患者對心理治療的抗拒有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宜以相適應的策略削弱或消除:A、對於患者的遮掩、撒謊、無禮乃至戲弄醫生等行為,應表示見慣不驚的大度,冷靜指出不利於問題解決;B、對患者直接表示的抗拒不匆忙做出反擊,認真審時度勢,先計後戰;C、對固執倔犟的患者可適當屈從,以讓步換取讓步;D、讓患者更換地位、角色、想法和情感,體驗到對立效果從而發生改變;E、必要時支持抗拒行為,用後果給予教育。
3、干預的策略
治療通過干預實現,一切干預都是為了求得預期的變化。干預策略是從“如何才能有效地促進改變”而制定的。A、改變認知是常用策略之一,但認知重建只能由患者進行,教師式的說教效果不大;B、存在決定意識,以改變存在來改革意識更有效;C、用思想控制思想比較難,而讓患者用行為控制其思想就比較容易;D、給患者重新定位,對自身狀態和處境的每一改變都予以肯定,步步為營前進;E、充分而及時地利用反饋,修正醫患雙方的行為;F、對症狀過分關注而造成敏感反應,是大部分神經症患者的共同特徵,用類似森田療法的策略破壞其惡性循環,轉移注意或相反集中注意都是可選的方法。

道德問題

策略療法表現了一種用計策使患者接受診治的精神第一,診斷和治療的每一步都徵得患者同意,這一點是完全堅持的。第二,這是針對亞洲人特徵,更好地為他們服務而採取的對策。在缺乏心理治療傳統、心理知識不普及的情況下,疑慮勉強抗拒比西方國家嚴重;同時儒家文化傳統使人習慣於服從權威、偽飾、被動、自主性差。羅傑斯的患者中心主義不適合亞洲人。第三,當患者諱疾忌醫時,醫生促其重視和接受治療,正是醫生關心患者利益、高度負責的崇高道德表現。如果採取“願醫便醫,不願便罷”的態度,才是缺乏愛心的冷漠。只要不是為賺錢而攬生意,醫生的促進行為完全符合道德。

治療特徵

利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技巧,通過各種方法,套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影響對方的心理狀態,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活動、情緒障礙,解決其心理上的矛盾,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策略療法策略療法
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歸納了幾個主要特徵:
1、心理治療是一種兩人或多人之間的持續的人際關係;
2、參與心理治療中的其中一方具有特殊經驗並接受過專業訓練;
3、心理治療的其中一個或多個參與者是因為對他們的情緒或人際適應、感覺不滿意而加入這種關係的;
4、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套用的主要方法實際上是心理學原理,即包括溝通、暗示以及說明等機制;
5、心理治療的程式是根據心理障礙的一般理論技術和求治者的障礙的特殊起因而建立起來的;
6、心理治療過程的目的就是改善求治者的心理困難,而後者是因為自己存在心理困難才來尋求施治者給予幫助的。
心理治療有很多方法,常見的有:暗示療法、格式塔療法、婚姻療法、家庭治療、強化療法、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社會治療、疏導療法、行為療法、音樂療法、娛樂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自我鬆弛療法等。

實例分析

策略療法實例:預防復吸的有效途徑——家庭康復
策略療法策略療法
家庭康復是指利用家庭的各種條件,糾正吸毒者心理行為障礙,提高其生活適應能力,使之最終擺脫毒品,回歸社會。換言之,家庭康復就是通過家庭成員的參與,動員家庭的力量去影響和督促康復者向好的方向轉變。目前,我國雖然開展了一些康復治療工作,但受財力、物力等條件限制,還很不健全,面對現實我們不能坐等,要充分發揮家庭在戒治中的作用,從而達到降低復吸率的目的。
一、建立連續照管體系,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戒治氛圍
吸毒人員大多喪失了正常的適應社會的能力,脫毒僅解決了身體依賴問題,但心癮未除、情緒不穩,這時特別需要親人的關懷和社區的幫助。為了使在戒毒場所開展的治療康復項目得到延續,出所後的後續照管項目與戒毒場所中的治療康復項目在內容和指導思想上相銜接,在康復者離開戒毒場所之前,一定要先與其家庭取得聯繫,指導和幫助期家屬正確對待康復者,並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他們逐漸恢復自理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
家庭是康復者離開戒毒場所後主要接觸的外部環境,是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家庭就必須承擔起這部分責任,做好康復者的家庭康復治療工作。
二、幫助戒毒康復家庭建立一個毒品戒斷的持續狀態
1、建立一個戒斷的持續狀態。這要因康復者對毒品依賴程度的大小而有不同選擇:青少年的輕、中度者可通過父母同意並實施明確限制;成年人的輕、中度者可通過認識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危害而遠離毒品。部分輕、中度的康復者開始時可選擇健身學習、放鬆技術或職業訓練等方法;對毒品依賴嚴重的康復者就要採用強制性的方法以獲得戒斷。
2、尋求一種保持戒斷的方法。當康復者戒斷毒癮後,家庭就要尋求一種方法以督促康復者保持操守,逐步從封閉狀態向開放狀態過渡,使康復者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以便與社會接軌。對恢復良好的康復者可鼓勵參加小型的學習活動,同時也可參加一些開放式的聚會。另外,一些康復者採用藥物維持療法,這些藥物與家庭康復治療共同實施效果很好,從而可提高對藥物的依從性,為個別治療和家庭康復創造一個良好的狀態。有多年吸毒史的康復者需要長期的康復治療。另一方面,當康復者在家庭康復期間復吸時,應當採取更為有力的方法,以強化康復者的戒斷行為。
3、出現反覆時的家庭治療。當康復者表現出對康復治療的反覆時,應採用“干預”的方法來應對。具體做法是,把家庭成員和重要的社會網路成員召集在一起,就康復者的吸毒行為及其破壞性後果與康復者進行嚴肅非敵意的對話。
三、指導治療康複方法,確保家庭康復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家庭康復治療中,應當指導和培訓家庭成員學習和掌握一些綜合的家庭治療方法,以提高家庭康復的效果。家庭康復應從康復者吸毒成因進行分析,針對好奇心理、朋友引誘、治病需要、意志缺乏、消除煩惱、認識不足等主觀因素,進行相應管理,對症治療。
1、結構策略療法:在家庭成員中改變家庭成員的相互作用,最後重新構造家庭系統。策略療法則注重以新的行為模式替代原來的非適應行為模式,打破惡習循環。
2、家庭逆流法:是三角關係的調節作用,如果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情緒隔閡或矛盾衝突,這種緊張關係可以通過第三者的介入而得到緩解,這個第三者可以是某一個問題,也可以是某一物質如藥物。
3、認知行為療法:在康復治療中的總方針是“認識、迴避、應對”。其主要目標是鼓勵康復者戒斷藥物,教給康復者應對技術,改變強化的可能性,讓康復者學會正確處理遇到的挫折,改善康復者的人際關係,增強社會的支持。
4、自助式療法:在家庭康復中應熟知各種康復程式,如“十二步戒毒法”。
5、厭惡反射療法:以重複懲罰性刺激,通過條件反射使康復者減少或消除對毒品的心理依賴,從而培養康復者對毒品的厭惡情緒,重複強化對毒品產生條件反射反感。
6、行為家庭療法:具體為幫助家庭認識吸毒的過程,把吸毒視為一種由特定因素觸發並因特定結果維持的習慣,家庭應學習避免或改變這些觸發因素,學習怎樣強化走向毒品戒斷的行為,幫助康復者通過角色扮演強化學習怎樣拒絕毒品,指導康復者和家庭練習怎樣果斷的做出決定,並將這種技術用於過去曾誘發吸毒的情境中,回顧整個治療過程,再次教給康復者新的技能,鼓勵康復者定期練習這些技能並附諸實踐。
四、參與家庭康復行動,具體落實家庭康復的治療措施
1、簽定協定:組織者與康復家庭就某一問題共同達成一項契約簽定協定。建立協定意味著家庭必須選擇一種獲得戒斷的系統,並同意這個系統的康復程式。
2、直接參與:組織者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自我調整,從而加入到康復家庭的自我調整中去。
3、家庭診斷:繪製一個簡化的家譜圖,清楚地顯示出家庭的結構特點、家庭成員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有助於組織者對家庭做出準確的診斷。
4、布置任務:給家庭布置任務有助於收集信息,加強雙方關係,保持康復治療效果,並給家庭成員一個改變的機會。
5、重構:是指組織者將收集到的信息重新整理,以便把家庭改變的形式表現出來。重構可以從消極的事情中發現積極的因素,給所獲的信息賦予新的意義。
6、平衡與打破平衡:平衡技術的作用是家庭支持系統,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在康復治療時考慮到各方面的變化。打破平衡則是對家庭原有的等級制度提出挑戰,對家庭的地位較低的成員表示重視,或者製造一個危機情境,強調差異性並指出矛盾衝突,還可以重新編排家庭的等級結構。
7、增加強度:通過語言手段來確保組織者發出的信息被家庭聽取並接受。一種方式是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解釋一個概念,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多種不同的干預手段破壞同一個非適應模式。
8、協同治療:在家庭康復中,多個組織者協調工作有很多好處。當一個組織者參與到家庭中的某一子系統中去,另一個組織者可以參與到另外一子系統中去,多個組織者從不同的側面給家庭提供治療和幫助。
五、堅持家庭隨訪,做好康復後的家庭長期再適應
康復家庭必須做好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有關戒毒康復組織應派專人負責,長期不懈地做好家庭康復這項工作,對家庭成員開設戒毒知識講座,組織家庭康復業務培訓,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上門隨訪,提供技術上、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持,檢查、指導和督促康復措施的落實。
實踐證明,家庭康復機制靈活,操作簡便,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首先,可減輕國家負擔,在醫生的指導下,由親人監護並依靠親情力量達到戒毒目的。第二,隔離吸毒人員,避免相互影響,並可及時了解和掌握康復者的情況。第三,使康復者知道家人並未拋棄自己,可減少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另外,家庭康復可以降低復吸現象的過早產生,預防其家庭成員出現問題,並能改變家庭結構,從而達到預防復吸的目的。總之,家庭的介入使治療康復的成功率不僅增加,而且較為穩定持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