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中醫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簡介,解釋,

簡介

筋,大多看不見,它附著在骨頭上,起到收縮肌肉、活動關節和固定的作用。人之初,嬰兒之體分外柔軟是因為他們的筋腱十分柔軟,筋軟則經絡暢通、 氣血充盈,顯示著生命活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之筋開始收縮,四肢也隨著逐漸僵化。輕度的筋縮步法開不大,雙腳不能提升至九十度以上的擱腿位置;過度的 筋縮可引致腰痛、背痛、腿痛及腳跟的筋常有放射性的牽引痛或麻痹。
拉筋活動的重要,是因為它是一種“生命回歸的鍛鍊”,所謂“生命回歸”即是返璞歸真回到嬰兒時期。雖然古醫的這種形容有些誇張,但“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則是眾多長壽者的健康之談。
常拉筋可以防止縮筋,且方法簡易,每天花少少時間擱下腿、伸展手腳、站馬步、手指爬牆、下蹲等均有效果。

解釋

我們口語中泛指的筋,在解剖學上主要指四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筋”不是現代解剖學中獨立的一類術語概念,雖然也有“膜”(fascia)這個詞,不過是借用了我們口語中“筋”這個詞。
中醫認為人身共有485道大筋,這是對解剖知識缺乏認識下的籠統概括,實際上包括了現代醫學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腱鞘、滑囊、關節囊、神經和血管,甚至關節軟骨、關節盂緣等。
第一:人的肌肉,確切地說是骨骼肌,因為它最基本功能是伸縮,牽引關節做出各種動作。肌肉需要經常活動,也就是抻拉,保持伸縮力、彈性。雜技演員和體操運動員的身體可以做出常人做不到的彎曲,主要是因為肌肉的長度可由於訓練而伸長的緣故。
第二:肌腱,它是連線骨頭和肌肉的一種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由平行緻密的膠原纖維束構成,色白,強韌而無收縮功能,抗張強度為肌肉的112-233倍,比如人的腳後跟就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即跟腱。再比如我們的手背,對應五跟手指有五條指伸肌腱,十分強勁有力。
第三:韌帶,存在於人體關節處,是連線骨頭和骨頭的緻密纖維結締組織束,作用是加強關節的穩定性,限制其過度運動。運動不當,會導致肌肉和韌帶的拉傷。
第四:可以看到的體表靜脈,在血壓或壓力增高的情況下膨脹,在頸部比較明顯。
《靈樞·水脹》云:“鼓脹何如?……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腹筋,指腹部青筋脈絡,即今之腹部表淺的靜脈血管,成語有“青筋暴露”。青筋,指表淺的靜脈血管,因色青而名,即浮絡也。《現代漢語詞典》:“青筋,指皮膚下可以看見的血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