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核均勢

等效核均勢

等效核均勢,指有核打擊能力的雙方來說,雖然有事實上的核能力不均衡,但在對核打擊的承受能力和防範能力方面同等較弱。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說,中國人口比美國多,且分散在農村;而美國人口都集中於大城市。如果中美爆發核大戰,首先絕種的是只有2.6億人口的美國,而不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由此看出雖然美國有比中國多N倍的核彈,但是在對核打擊的承受能力和防範能力並不比中國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等效核均勢
  • 外文名:Equivalent nuclear balance
  • 學科:電子工程
  • 領域:信息戰爭
  • 範圍:核打擊能力
  • 釋義:對核打擊的承受能力和防範能力
簡介,精確戰,信息戰爭,信息戰與傳統作戰樣式的主要區別,總結,

簡介

等效核均勢,指有核打擊能力的雙方來說,雖然有事實上的核能力不均衡,但在對核打擊的承受能力和防範能力方面同等較弱。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說,中國人口比美國多,且分散在農村;而美國人口都集中於大城市。如果中美爆發核大戰,首先絕種的是只有2.6億人口的美國,而不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由此看出雖然美國有比中國多N倍的核彈,但是在對核打擊的承受能力和防範能力並不比中國強。
英國前國防大臣皮姆曾說過,即使英國只有一艘“北極星”戰略飛彈核潛艇可供使用,也足以給蘇聯造成不能承受的破壞。這也就是所謂“等效核均勢”:不管你的核攻擊力量多么強大和先進,但在承受核打擊方面,你同別人一樣是不能承受的。1981年,英國對核戰爭作過非常具體的構想:蘇聯對倫敦發動核打擊,8周之內,英國65%-76%的人口死於核打擊;英國進行報復,用一艘“三叉戟”核潛艇上的48個彈頭襲擊莫斯科周圍的指揮所掩體,12周之內,該市900萬居民中有300萬人死於核打擊。
在冷戰時期,核戰略理論中有個等效核均勢概念,這個理論告訴人們:不管你的核進攻力量多么強大,但在承受核打擊能力方面,如果你同核力量弱小的一方一樣,是不堪一擊的話,那么在戰略上你的核力量就同對手是等效的。這一概念曾給我們這樣有益的啟示:核力量的建設需要堅持精幹有效的原則,對核力量的過分追求,既浪費資源,又無多大實際意義。
在核後時代的情況下,可否借鑑這一思路,制定出符合本國實際的信息戰方略呢?這不僅具有客觀必要性,而且具有現實可能性。在核威懾下的信息戰時代,我國很有必要像六七十年代那樣,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研製幾件有戰略威懾作用的信息戰武器,以維護本國的戰略利益和世界和平。

精確戰

無需諱言,戰爭是一門追求和諧的藝術,這種和諧的最佳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冷靜地分析當今國際形勢,就會發現軍事大國運用力量的方式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這就是:慎戰避戰,不戰而屈人之兵,武力示形,震懾敵人,維護自身利益;以戰止戰,迅速反應,快戰速勝。也就是說,威懾既已成為現代國家戰略的一個突出組成部分。不過客觀地講,威懾並不是為了進行戰爭的戰略,而是為了避免戰爭的戰略。因為任何一個戰略制定者都會考慮:怎樣才能一方面儘可能地避免使自己的國家捲入一場現代化戰爭,另一方面儘可能爭取一個有利的戰略態勢。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從贏得戰爭轉為遏制戰爭。這已成為世紀之末軍事領域中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大趨勢。我們要清醒地予以認識,順應這一歷史趨勢,並結合本國實際制定出本國的信息戰方略。信息戰的本質就是以信息優勢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少戰而屈人之兵”的作戰目的。在未來的戰爭中,信息優勢是決定未來作戰勝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力量的倍增器。信息戰不僅包括指揮與控制戰、通信與情報戰,而且還包括以信息戰武器進行的精確打擊,即“精確戰”。就是說,這是一種由信息起主導作用的作戰樣式。傳統的戰爭均在戰場上決定勝負,是一種能量對能量的硬對抗,信息戰則是一種系統對系統的軟殺傷,兵不血刃,就可結束戰爭。而且信息系統與信息系統之間是開放的單兵武器平台、分隊以及各兵種之間以網路形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就使戰場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達成了前所未有的統一。

信息戰爭

信息戰爭,是一種全新的戰爭形態。機械化戰爭強調的是火力的運用,需要的是鋼鐵,而信息戰爭強調的是信息的控制,需要的是矽片。信息戰爭的勝負,已不取決於誰擁有更多的彈藥,而是取決於誰控制著信息。
面對資訊時代發展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我軍進行現代化建設,首先必須進行理性探索。要從理論上做好打信息戰的準備,在和平時期就要準備與對手打信息戰。其次要研製和改進武器裝備,因為武器裝備是信息戰準備的核心部分,而信息戰武器裝備的核心是C4I系統。另外,研製過程中還要堅持“橫向技術一體化”原則,進而使武器裝備系統化和標準化,提高保障能力和諸兵種裝備的通用能力。

信息戰與傳統作戰樣式的主要區別

信息戰與傳統作戰樣式的主要區別在於:第一它所針對的對象可以是普通的百姓,而普通百姓又可以是信息戰的參與者。信息戰的人員既可以是正規軍人,也可以是十幾歲的少年。第二,戰場上許多武器裝備,如計算機、光學儀器等在民用品市場上都有銷售。對此,著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認為:如果戰爭的工具不再是坦克和火炮,而是計算機病毒和機器人,那么武裝集團就不再單是軍人了。第三,作戰已不單是在戰場上,而將分布於整個社會,“戰場只是士兵陣亡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講,信息戰在一定程度上是另一種形式的“人民戰爭”。

總結

信息戰的作戰樣式既強調進攻,更重視防禦。進攻往往選中的只是一個點,而防禦則是整個面,是全方位的防禦。相對於核武器之類的高精尖武器,弱小的國家更容易獲得信息戰武器以及信息戰人員,它具有技術設備不很複雜。造價也不昂貴的特點,而且進攻的潛在威脅難以判斷,早期預警難以實現,防禦的效果難以預料。這就給開發中國家進行信息戰準備,加快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契機。對這一點,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比誰都清楚信息攻擊對他們的威脅程度。他們憂心忡忡,總擔心別國對他們進行信息攻擊,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我軍應借鑑“等效核均勢”思路,發揮有限軍費的最佳效益,急起直追,去爭得新世紀的戰略主動地位,為維護人類和平做出自身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