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意

筆意

筆意,,漢語辭彙。

拼音:bǐ yì

指書畫、詩文中表現的作者的風格、意趣,詳細解釋指書畫或詩文所表現的意態情致。

語出《新唐書·魏徵傳》:“ 叔瑜 善草隸,以筆意傳其子 華 及甥 薛稷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筆意
  • 拼音:bǐ yì
  • 注音:ㄅㄧˇ ㄧˋ
  • 解釋: 書畫、詩文中表現的作者的風格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出處與詳解,

詞目

筆意

拼音

bǐ yì

基本解釋

1、[intended conception]、意趣。
筆意幽閒。
2、指寫字時運筆的匠心、意境。
3、與“筆勢”相對。指能夠表現字的本義的初文。
黃侃《文字聲韻訓詁筆記·文字學筆記》云:“不知筆意者,不可以言筆勢。”
例如“因”字,甲骨文像蓆子形,正表現了“因”的本義,就是筆意。而小篆從口從大,已經把本義整齊化、符號化,無法表現出字的本義,因此是“筆勢”。由於文字演化,後代難以得到筆意,但是由於筆意和筆勢之間的繼承關係,人們還是可以從筆勢推求筆意。

出處與詳解

指書畫或詩文所表現的意態情致。
1、《新唐書·魏徵傳》:“ 叔瑜 善草隸,以筆意傳其子 華 及甥 薛稷 。”
2、明 劉基 《題富好禮所畜<村樂圖>》詩:“想應臨搨出秘府,筆意精到世罕儔。”
3、清 張照《天瓶齋書畫題跋・跋項子京刻蘭亭帖》. 記載:“項子京刻唐摹蘭亭,袁伯應(袁可立子)家藏,筆意超絕,在宋本中未能多讓,固知不論時代也。”
4、清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王沂孫 《水龍吟》……筆意幽冷,寒芒刺骨,其有慨於 崖山 乎?”
5、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生四十月能書》:“筆意開廓,有成人之量。”
6、徐遲 《井岡山記》:“同行人特地指給我看其中的一條標語,字跡秀拔,縱橫吞吐,寫得極好,大有 毛澤東 同志的筆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