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第88國際旅)

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

第88國際旅一般指本詞條

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對外番號八四六一步兵特別旅,是東北抗日聯軍蘇軍部隊戰鬥序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在蘇聯紅軍的在遠東正規作戰部隊中,活躍著一支主要由中國抗聯戰士組成的蘇軍第88偵察旅(又稱中國旅、國際旅),他們英勇無畏、機智勇敢,驍勇善戰,屢建奇功,令敵人聞風喪膽,是聞名整個蘇軍的中國奇兵。蘇聯紅軍最高統帥史達林在決定出兵東北之前,蘇聯紅軍遠東軍總司令部曾下令這支部隊先後派遣20多支小分隊深入敵後,對日本關東軍進行一系列偵察、間諜和破壞活動,為協助解放東北作準備,直至最後取得勝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
  • 對外番號:八四六一步兵特別旅
  • 戰鬥序列東北抗日聯軍蘇軍部隊
  • 別稱:中國旅、國際旅
  • 高級指揮員楊靖宇陳翰
歷史背景,國際旅的成立,東北黨委的成立,堅持鬥爭,最後一戰,回到祖國,

歷史背景

東北抗日聯軍(簡稱東北抗聯)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組建、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由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抗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等抗日武裝發展而來。
1938年秋,日本加緊對國民黨頑固派的政治誘降和對敵後根據地、游擊區抗日軍民的瘋狂圍剿。在1939年到1940年這兩年中,抗聯的活動區域由原先的70個縣縮小到不足10個縣。抗聯部隊也由原先的4.5萬人縮減到1000人左右,楊靖宇陳翰章等先後犧牲。
1940年3月19日,中蘇雙方將領舉行會談。抗聯負責人周保中要求蘇方考慮將東北抗聯轉移到中蘇邊境一側建立野營,進行軍事訓練和階段性休整。蘇方也一直想藉助東北抗聯了解日軍在東北的戰略設施和軍事情報,因此,雙方的談判進展順利。
1940年11月下旬,衝破日軍堵截的抗聯部隊,開始分期分批跨越黑龍江進入蘇境。

國際旅的成立

1940年初,東北的抗日鬥爭到了最艱苦的時期,為保存在東北唯一的抗日武裝,東北抗日聯軍進行戰略轉移,除留下少數部隊在東北堅持戰鬥外,其餘大部分部隊陸續撤退到蘇聯遠東境內。
1942年7月16日,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周保中李兆麟同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經過協商,決定將留在蘇聯遠東境內的東北抗聯部隊加以擴充整理,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以“培養東北抗日救國游擊運動的軍事政治幹部,鍛鍊優秀游擊戰士,使之能在東北解放戰爭之際,積極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1942年8月1日,由東北抗聯改編而來的抗聯教導旅在蘇聯伯力正式組建,番號為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對外番號八四六一步兵特別旅。教導旅按照蘇軍要求進行了授銜,標準是:旅長中校;副旅長、參謀長、旅司令部各部部長為少校營長、副營長為大尉;連長、指導員為上尉;排長著名高級指揮員為中尉、少尉。戰士一律授予士兵軍銜。蘇聯遠東軍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來到檢閱部隊後正式宣布:“授予抗聯教導旅以蘇聯遠東紅軍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的蘇軍番號。”教導旅名義上歸蘇軍遠東部隊代管,裝備由蘇聯提供,幹部戰士分別授予蘇軍軍官、軍士軍銜,薪金和待遇與蘇軍同級指戰員相同。
周保中將軍周保中將軍
抗聯教導旅官兵共1500人,其中抗聯人員643名,其餘人員是蘇聯籍的亞洲人和營以上的蘇軍副職軍官。初期沒有設政委、政治部,設政治副職,後改成政委。周保中任旅長,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任副旅長(實為政委)。全旅編為4個步兵營,1個無線電營,1個迫擊炮連,1個教導大隊。每營兩個連,每連3個排。每營裝備重機槍6挺,每連裝備輕機槍9挺,每排裝備衝鋒鎗15支。
紅軍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軍官名單:
旅長:周保中中校;
政委、副旅長:李兆麟少校;
參謀長:馬爾欽科少校(即原來的北野營主任楊林大尉);
副參謀長崔石泉(崔庸健)大尉;
後勤部長:金牙少校;
第1營營長:金日成大尉,政委、副營長:安吉大尉;
第2營營長:王效明大尉,政委、副營長:姜信泰大尉(姜健);
第3營營長:王明貴上尉,政委、副營長:金策大尉;
第4營營長:柴世榮大尉、政委、副營長:季青大尉(李德佩)。
其他軍官:馮仲雲上尉、崔賢上尉、朴德山上尉(即金一)、彭施魯上尉、 陶雨峰上尉、崔勇進上尉、張廣迪上尉、崔明錫上尉(即崔光)、金光俠上尉、李永鎬上尉、王一知中尉(女)、陳雷中尉、吳白龍中尉、徐哲中尉、崔春國中尉、許鳳學中尉、李敏少尉(女)、朴成哲少尉。

東北黨委的成立

隨著抗聯教導旅的組成,建立統一、集中的黨組織便提到議事日程。1942年9月13日,經共產國際批准,抗聯教導旅召開了中共全體黨員大會,宣布成立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後稱東北黨委員會)。大會通過了周保中作的《關於留蘇中共東北黨組織總結狀況及改組的報告》,選舉了特別支部局第一屆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選舉周保中、李兆麟等11人為委員。東北黨委員會既是旅黨委,又是東北黨組織在同中共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全東北黨組織的臨時最高領導機關。此後,東北地區黨組織實現了統一。東北黨委員會成立後,抗聯教導旅結合實戰需要,有計畫地進行正規系統的軍事訓練,政治學習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全旅幹部每周集中一天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學習內容有中共中央的《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反對自由主義》、《改造我們的學習》和《反對黨八股》,周恩來的《論蘇德戰爭及反法西斯鬥爭》,朱德的《建立東方民族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等。此外,抗聯指戰員還學習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一些著作。抗聯教導旅組織的學習,對於提高指戰員的政治、軍事水平,對於正確分析形勢,樹立為中國和世界反法西斯事業而奮鬥的堅定信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周保中通過關係,輾轉弄到《論持久戰》和《新民主主義論》兩本油印小冊子。他如獲至寶,派人把書本上的毛澤東畫像臨摹放大,印成大幅畫像,發到每個連隊。
李兆麟將軍李兆麟將軍
教導旅成立後的兩三年中,開展了汽車駕駛、無線電通信、空降跳傘、滑雪等特種訓練,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戰術技術水平和作戰能力。隨著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臨近,蘇聯遠東邊防軍還對教導旅進行了特殊訓練,如空降跳傘、開摩托、識圖繪圖、收發電報、爆破、戰地拍照等。據教導旅二營三連連長彭施魯回憶,中蘇兩國官兵關係十分融洽。在蘇軍的協助下,除了搏鬥、刺殺等基本技能外,第八十八旅的將士還接受了跳傘和滑雪訓練,這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刺激。針對東北氣候嚴寒、冬季雪大的特點,教導旅高度重視滑雪訓練。抗聯戰士在這項技能上頗為努力,雖然戰士們摔得全身青一塊紫一塊的,但仍然堅持訓練。抗聯教導旅在蘇聯三年的異國訓練中不斷成長、不斷壯大,由一支只會打游擊的隊伍,發展成為一支掌握先進武器裝備的專業部隊。
蘇聯遠東邊疆區區委書記兼軍區政委、曾任俄中友協第一副主席的伊萬諾夫後來回憶說,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些戰士幾乎把業餘時間都用來琢磨如何熟練使用武器、如何運用各種戰術。他們很關心蘇聯軍隊和人民是如何和德軍作戰的,從正規軍的大規模戰役,到被占領區的游擊戰,他們問得非常詳細,迫切希望從中學到用來對付日本占領軍的東西。伊萬諾夫說,那些曾英勇抗擊日本占領者的中國朋友,“他們生活艱苦,鬥爭環境惡劣,讓人不由得不肅然起敬”。

堅持鬥爭

抗聯小部隊活動成為堅持東北抗戰的主要形式
在抗聯鬥爭的後期,抗聯小部隊活動成為堅持東北抗戰的主要形式。抗聯在遠東地區建立野營,組建教導旅,在重返東北被蘇方阻止後,便派遣小部隊進入東北。大體有三種形式:一是派出10至20人的小部隊回東北,主要任務是尋找收容遣散的舊部,建立地方黨組織,堅持游擊鬥爭。二是派遣武裝小部隊回東北堅持游擊戰爭。三是專門執行軍事偵察任務。這種小部隊的派遣有兩個組織系統,一種是受蘇方制約,由蘇方指定任務,由抗聯派遣;另一種就是蘇軍抽調抗聯人員,直接派遣。
1941年夏,由於形勢的變化,抗聯首長決定派十五支小分隊回東北偵察敵情,堅持游擊活動。8月,抗聯第二路軍第二支隊支隊長兼政委王效明率50多人帶著電台返回東北虎(林)饒(河)地區。他們一入境,便遭到日偽軍的追擊。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們不僅完成了偵察敵情的任務,還積極地打擊敵人。一天,在夜幕掩護下,王效明率部在圖(們)佳(木斯)鐵路線上的孟家崗炸毀了一列日軍兵車,炸死炸傷日軍500餘人。這次成功的爆炸震動了日本侵略軍,鼓舞了東北人民的抗日鬥志。民眾悄悄地傳誦著這樣一首歌謠:“敵氣森森日月昏,關東父老盼聯軍。一聲爆炸山河動,處處爭談王效明。”
據統計,抗聯從1941年至1945年派回東北開展游擊戰、破壞交通等任務的有26支小部隊,約計240人次;派回東北專門執行偵察任務的(不含蘇方派遣)有25支小部隊,約計1260人次;派回東北尋找黨的關係、收容和尋找部隊的有6支小部隊,約計160餘人。當然也有一些常年蹲山溝、堅持種植穀物、監視敵人行動的小部隊,不過人數很少。無論何種形式,小部隊在開展抗日鬥爭中,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在小部隊中犧牲、失蹤的人員不下200人。抗聯小部隊鬥爭雖然不具備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特徵和基本條件,規模、影響也有限,但所產生的政治影響及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抗聯教導旅的偵察兵,對於蘇軍對關東軍作戰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5月德國戰敗後,抗聯的一伙食標準也由後方部隊改為第二線作戰部隊。教導旅的官兵發現,他們的一伙食標準提高了。黑麵包變成了白麵包,午餐肉食的量也增加了。原本需要交錢吃飯的軍官們也不要交錢了,一伙食費全免了。就連一直限量供應的香菸、黃油和糖的供應量也比以前多起來了。抗聯幹部悄悄問蘇聯軍官:“這到底是咋回事呢?”蘇聯軍官告訴他們說:“這就是戰爭二線部隊的供應標準。”這些變化使抗聯戰士確信,對日軍作戰已迫在眉睫,都興奮不已。
1945年7月,中共東北黨委員會舉行全體會議,根據新的形勢和抗聯反攻作戰計畫,決定改組黨的領導機關,組成新的中共東北黨委員會,也稱中共遼、吉、黑臨時黨委會。黨委成員有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盧冬生王一知、姜信泰、金光俠(朝鮮籍)、王效明、彭施魯、劉雁來、王明貴、王鈞、張光迪等13人,周保中任書記。中共東北黨委員會設在長春,負責領導黨的建設和東北抗日鬥爭,並分別在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北安海倫綏化佳木斯牡丹江、延吉、吉林、瀋陽、大連等12個地區設立地區委員會。在得知蘇軍不久將進入中國東北同關東軍作戰的情況後,周保中等抗聯將領制定了配合蘇軍反攻東北的作戰計畫:一是立即組成一支空降部隊,攜帶電台,傘降東北各地執行偵察任務;二是按照雙方確定的名額,將翻譯和嚮導配齊,提前去蘇軍指揮機關報到,待蘇軍進攻時隨同蘇軍執行任務;三是抗聯部隊二十四小時戒備,隨時準備與蘇軍一道解放東北,消滅日軍。
1945年7月10日,史達林來電邀請周保中、崔石泉赴莫斯科會談。第二天上午,史達林在克里姆林宮接見了周保中、崔石泉,前共產國際負責人季米特洛夫陪同接見。史達林笑著對周保中說:“你願意配合蘇軍作戰反攻東北,我真高興!你夢寐以求的東北解放將要實現了。我電告延安的毛澤東同志。”“你用俄文給我寫的三次報告材料,對遠東軍區蘇軍代表王新林的鬥爭是正確的,保持東北黨組織的獨立性是戰略上的需要,還有1938年王新林將趙尚志將軍騙到蘇聯後關押的做法也是錯誤的。我們已經將王新林撤職。”會談舉行了一個小時。臨走的時候,史達林和周保中緊緊擁抱。
7月下旬,抗聯教導旅偵察分隊的280名指戰員,組成20多支特遣隊,秘密潛回中國東北境內,在牡丹江、佳木斯、哈爾濱、長春、瀋陽等地降落,進行戰前偵察。偵察員用各種方式,接近或潛入日軍數百個營區、工事、彈藥庫、軍事諜報指揮機關等要害設施,將日本關東軍的17個戰略地堡及中蘇邊境上三道防線的情況,無一遺漏地標註成空襲目標,並製成圖表,由交通人員星夜傳遞越界過江,送到抗聯教導旅情報中心。在此期間,偵察員們不僅摸清了日本關東軍的軍力部署情況,還多次完成了暗殺、破壞等任務。
在此期間,抗聯偵察隊員完成的最具傳奇色彩的事件,莫過於炸毀虎頭要塞的“亞洲第一炮”。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完達山脈的丘陵之中,是日軍為進攻蘇聯而秘密修築的邊境軍事要塞,擁有龐大的進攻和防禦體系,是中蘇邊境東段的核心陣地之一。在要塞的山頂有一門榴彈炮,炮身直徑為1米,炮口直徑為41厘米,炮長約20餘米,號稱“亞洲第一炮”。它的殺傷力極為驚人,裝藥量為1噸,一顆炮彈竟有4米長,最大射程達20公里,可以隨時打到蘇聯的土地上,對即將出兵東北的遠東軍威脅極大。在蘇軍發動總攻的前夜,抗聯教導旅小分隊混入虎頭要塞,炸掉了這門“亞洲第一炮”。
在1945年8月蘇軍在發動進攻之前,蘇軍最高統帥部印製了日軍在東北防禦體系的資料圖冊,下發連以上幹部,人手一冊。圖冊詳細繪製了日軍防禦工事結構、位置、堅固程度、火力配備等情況,為蘇軍迅速摧毀日軍防禦體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毫無疑問,蘇軍繪製的情報圖冊,凝結著抗聯指戰員的鮮血和生命。抗聯將士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滕,當面向他宣讀了蘇聯政府對日宣戰的宣言:“蘇聯政府宣布:從明天即8月9日起,蘇聯政府認為其本身已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8月9日早飯後,周保中在北野營國際旅全體軍人大會上做了報告。他告訴大家,每個人都要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要同蘇聯紅軍並肩作戰,解放東北、光復家鄉,完成抗日戰爭的歷史使命。
1945年8月12日,抗聯領導人周保中接到史達林從莫斯科發來的電報,稱:“東北是你們中國人民的東北,蘇聯紅軍的任務是解放東北,建設東北的任務是你們的。”中旬,抗聯教導旅召開誓師大會,正式決定:中國同志隨蘇軍進軍東北,朝鮮同志則回到國內實現獨立復國的目標。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150萬蘇軍分三路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閃電攻擊,抗聯指戰員200餘人直接參加了先遣隊。他們全力配合蘇軍的正面攻擊,使關東軍的機場、鐵路、橋樑、堡壘等目標迅速被摧毀。
1945年8月26日,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對抗聯教導旅下達了行動命令。由於戰局急轉直下,遠東軍將抗聯反攻作戰的任務轉變為搶占東北,即抗聯隨遠東軍分赴東北各要點。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抗聯教導旅的任務由反攻作戰轉變為接收東北。東北戰事結束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向抗聯教導旅發來熱情洋溢的賀電。他說:“第八十八旅英勇的中國戰士們,感謝你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情報,為我們遠東軍進攻中國東北起了重大的作用,特別是對日本關東軍戒備森嚴的要塞、堡壘進行的偵察和營救活動,高度體現了中國戰士的優秀品格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我代表蘇聯人民感謝你們並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後一戰

從1945年8月9日蘇軍出兵東北,戰至8月22日,東北各地大規模的戰鬥基本上停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日本關東軍全部繳械投降。可直到8月27日,東寧要塞的戰鬥卻仍沒有結束。28日盤踞在虎頭的第十五國境守備隊全部葬身在要塞中,蘇軍第三十五集團軍264師已經徹底占領了虎頭要塞。在東北仍然發生大規模戰鬥的,就只有剩下的東寧要塞這一處地點了。東寧之戰不僅是蘇聯紅軍解放東北戰役中最長的一次戰鬥,也是亞洲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戰。當時抗聯教導旅的戰士都說:“二戰由我們來結束,應該感到無尚的光榮。” 蘇軍384師步兵師、第106築壘守備隊、三十九軍獨立炮兵營及抗聯教導旅一部,在29日向東寧要塞發動猛攻。夜晚,獨立炮兵營調來二百八十毫米重炮轟擊勝哄山要塞。1945年8月30日,關東軍第一國境守備隊司令官鬼武五一少將率領九百零一名日軍走出勝哄山要塞,向蘇軍投降。從8月9日至30日,整個東寧戰役歷時二十一天,共殲滅日軍第一國境守備隊(132旅團)兩千三百人,俘敵一千二百人,蘇軍傷亡兩千一百人(含特遣隊官兵十八人)。至此東寧硝煙散盡,日軍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亞洲永久要塞的神話破滅,二戰最後一戰,終於在東寧落下帷幕。東寧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終結地。

回到祖國

日本投降後,抗聯教導旅中的中國軍人被劃分為57個小組,分派到東北各地的大中城市,協助蘇軍接管當地政權。9月6日至9日,抗聯戰士先後分10批從蘇聯伯力乘飛機和火車,搶占大、中、小城市等戰略要點。抗聯將士一踏上東北土地,每個人都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他們撲倒在地,熱淚橫流,無限深情地親吻泥土,張大嘴巴呼吸祖國的新鮮空氣,放聲高喊:“啊,我們回來了!”
抗聯戰士進入戰略要點後,迅速投入接收工作。所有的抗聯戰士都著蘇軍軍裝,有蘇軍軍官證書,他們大多數人都會講俄語。抗聯官兵的蘇軍身份,為中國共產黨的部隊進入東北、與蘇軍取得聯繫、達成默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抗聯首先搶占了東北57個戰略要點,為中共中央決定10萬大軍挺進東北起到了先頭部隊的特殊作用。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抗聯進占各點後擴建的武裝部隊,改名為“東北人民自衛軍”,周保中任總司令。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代表、東北局書記彭真在瀋陽接見了東北抗聯黨委領導成員。周保中匯報了東北抗聯與日軍浴血抗爭14年的情況。彭真感慨萬分地說:“在我們中國共產黨人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是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二件是紅軍出征後,南方紅軍的三年游擊戰爭;第三件就是東北抗聯的十四年苦鬥。”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將由抗聯隊伍發展而來的東北人民自衛軍和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一起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為副司令,程子華為副政委。至此,東北抗日聯軍終於完成了它的全部歷史使命,並為創造和建設新中國開始了新的征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