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暨語言獲得、語言障礙及語言評估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巴西、法國、美國、日本、匈牙利、義大利、伊朗、以色列、印度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 舉辦地址:清華大學
  • 級別:國際級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8日至9日,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暨語言獲得、語言障礙及語言評估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巴西、法國、美國、日本、匈牙利、義大利、伊朗、以色列、印度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分為大會發言和分組發言兩部分。大會發言在主樓接待廳進行,六位專家從不同的語言研究領域,介紹了目前語言學的最新動態和前沿課題。
義大利威尼斯大學的古列爾莫·琴奎(Guglielmo Cinque)教授的發言為詞序類型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製圖理論。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約瑟夫·格羅津斯基(Yosef Grodzinsky)教授在發言中分享了一項探討語言能力與數字認知能力關係的實驗研究,為語言和數字認知能力的模組化特徵提供科學依據。美國史密斯學院的吉爾·德·威萊爾(Jill de Villiers)教授通過心理實驗案例,講述生成語言學理論如何與語言習得結合,以獲取實證證據。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克里斯汀·安·多拉漢(Christine Ann Dollaghan)教授的報告著眼於當前兒童語言評估工具的發展現狀,闡述了兒童語言能力評估工具所應達到的目標,並介紹了自己設計的方案。天津師範大學的寧春岩教授探討了語言在遞歸性結構上的差異,通過語言的遞歸性反思語言特性與共性的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的鄧思穎教授則討論了漢語國語和粵語句末語氣詞的句法屬性和特徵,為語氣詞的疊置嵌套和語言中的特殊句型句式提供了統一的分析。
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分組發言涉及句法學、語義學、形態學、音系學、語言獲得、語言評估、語言障礙、神經語言學等多個研究方向。共宣讀81篇論文,其中理論探討類47篇,實證研究類34篇。參會論文面向語言學領域有待解決的問題,在研究視角或方法上求新求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討論環節,與會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相互交流促進。清華大學外文系教師何宏華、周允程、博士生孟凡軍、王海燕及中文系博士生穆涌在會上宣讀論文。
本屆研討會發言質量高、討論熱烈,整個會場洋溢著濃郁的學術氛圍,對增進中國學者與外國學者之間、語言學不同分支之間的交流,對推動中國語言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外文系主辦,清華大學海外學者邀請(聘請)支持計畫、天津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語言與現代語言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行為與腦科學學院協辦。會議由外文系楊小璐教授負責籌備、組織、實施,有近20名清華外文系學生志願者參與了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