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龍

竹葉龍

竹葉龍是浙江省安吉縣昆銅鄉享譽中外的民俗文化藝術表演。 竹葉龍始創於安吉縣昆銅鄉上舍村的傳統舞蹈,起源於清朝光緒9年(公元1883年),由“化龍威武之勢燈”的傳承人楊九齡在“化龍燈”的原型上,以竹、紙為材料創作而成的,歷史悠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葉龍
  • 類型:民間藝術表演
  • 起源:清朝光緒9年(公元1883年)
  • 起源地區:安吉縣昆銅鄉上舍村
  • 特色:進門筍燈,出門龍燈
  • 發源地:昆銅鄉上舍村
舞蹈簡介,分布區域,分布區域,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舞蹈簡介

作為一種民俗舞蹈,竹葉龍表演時有分有合,“動則變、變則化”由九盞竹筍燈、一盞龍頭燈、一盞龍尾燈組合成的竹葉龍,時而翠竹搖擺,時而竹龍翻滾,有竹海騰龍之氣勢,給觀眾造成瞬間竹筍、瞬間龍的藝術感受。
傳統的竹葉龍以舞竹筍燈、走陣勢為主,主要有雙圈陣、長蛇陣、四角陣、籬笆陣、剪刀陣等五種陣勢,具有“進門筍燈,出門龍燈”的特色。
經過幾代藝人的不斷改進和創新,在 “變”字上下功夫,用布替代紙製作的竹葉龍,可走陣勢、可舞龍;由翠竹交映、山姑獻筍、筍燈繞竹、竹海成龍、竹龍戲珠、龍拜四方等6種陣勢和滾竹龍、慢羅龍、跳龍身、跳龍珠、羅漢龍、跪地龍、跳竹節、躺地龍等8種舞龍形態貫穿而成。其中竹海成龍是筍燈變龍的關鍵所在。
竹葉龍通過家族式的傳承方式,代代相傳,直至楊榴芳這一代才打破“不傳外姓人”的規矩,胡啟華、朱承高便是師承楊榴芳,竹葉龍也隨之發揚光大。 竹葉龍的始創地為昆銅鄉,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竹資源,極為豐富,自然環境優美,有百竹之鄉之稱,是安吉“天然的竹博園”。

分布區域

昆銅鄉上舍村位於安吉縣境內東部,東經119.46度,北緯30.45度,地處天目山脈在安吉境內的東枝末梢,全年平均氣溫15.43攝氏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竹資源豐富,堪稱“百竹之鄉”。境內四面環山,最高山峰四面山海拔695米,山巒重疊,森林茂密,修竹翠綠,氣候涼爽,風景宜人,環境優美。 歷史上,昆銅因其優美的自然環境、淳樸的鄉風民氣和香醇的梓枋茶葉而吸引眾多的文人墨客,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分布區域

竹葉龍發源於昆銅鄉上舍村,並在此後的50餘年間只分布在昆銅鄉上舍村內,直至楊榴芳開始,向昆銅鄉的長林、姚良兩個村流傳,並逐漸擴大到昆銅鄉的15個村。隨著文化交流的增多,竹葉龍開始向昆銅鄉的周邊地區梅溪、溪龍兩地流傳。

歷史淵源

據記載,竹葉龍起源於清朝光緒皇帝年間,相傳是由“化龍燈”演變而來。
1、清朝光緒年間,楊九齡與其哥哥楊茂青、楊紅壽三人,以“化龍燈”為原型,用竹材料製成一條竹葉龍,並用大毛竹製成道具,自舞自樂。
2、清朝宣統年間,竹葉龍的表演形式不僅僅局限於走陣勢,開始有簡單的舞龍表演,竹龍戲珠、慢羅龍、滾竹龍是這一時期竹葉龍的主要表演形式。
3、到了近代,竹葉龍的表演形式不斷豐富,跪地龍、躺地龍、羅漢龍等高難度的舞龍形態開始出現。

基本內容

竹葉龍最初是楊九齡與其哥哥製作出來自娛自樂的舞蹈節目,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和演化,加上龍本身蘊含的吉祥、尊貴之意,逐漸成了為當地過年之時,村民為了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必演的一個傳統節目,舞龍一直要舞到二月二“剎燈”,一把火燒掉,來年舞龍時重新製作。
最初的舞龍表演是以舞筍燈、走陣勢為主,沿戶而走,舞龍人員有十二人,其中九人每人手執一盞綠色的竹筍燈,一人手執龍頭燈,一人手執龍尾燈,一人手執竹葉寶石燈(也叫龍珠燈),邊走邊變化陣勢,只有在經過大戶人家時,一盞盞竹筍燈才走進門,進門後,竹筍燈開始變化陣勢,在熄燈的一瞬間,一盞盞竹筍燈相接而成一條竹葉龍,此時舞龍人便舉著化成後的竹葉龍出門,有“進門筍燈、出門龍燈”的說法。之後再變化成一盞盞竹筍燈,繼續走街。夜間打坐場時,竹葉龍開始進行走陣勢表演,主要有雙圈陣、長蛇陣、四角陣、籬笆陣、剪刀陣等陣勢。
到了第二代楊柳春時,對竹葉龍的製作材料進行了改進,用布、竹代替了原來的紙、竹。製作材料的改進,使得竹葉龍的表演形式不僅僅局限於走陣勢,開始嘗試舞動竹葉龍。到了第四代胡啟華時,龍舞的形式更加豐富,龍舞的造型不斷增加。此時的竹葉龍表演主要包括兩部分,化龍前和化龍後。
1、化龍前。化龍前的演出以擺陣勢為主,主要有翠竹交映、山姑獻筍、筍燈繞竹、竹海成龍、竹龍戲珠、龍拜四方等6個陣勢。
2、化龍後。化龍後的演出以舞龍為主。此時的表演陣勢以及舞龍形式極為豐富。時而竹龍翻滾,時而竹海騰龍,期間貫穿著幾個高難度的舞龍形態。
(1)滾竹龍,竹葉龍左右搖擺舞動。
(2)慢羅龍,竹葉龍圍繞竹子羅成一個圓圈,前低後高。
(3)跳龍身,竹葉龍龍頭往後轉,此時後面的舞龍隊員將龍身沿地而拿,龍頭從第六節龍身上跳過,第二節則從第七節龍身上跳過,以此類推,直至跳完。
(4)跳龍珠,龍珠在地上轉過時,竹葉龍從上跳過。
(5)羅漢龍,得名於疊羅漢,舞龍隊員除去龍頭,龍尾以及第9盞筍燈,其餘8人分成兩組,一組每人手執2盞筍燈,一組微屈身體,執筍燈的舞龍隊員騎到另一組的肩上,雙手撐開,擺出羅漢龍,龍頭從中間探出,龍尾在旁搖擺,畫面感極強。
(6)跪地龍,舞龍隊員中除龍頭和龍尾,其他9個舞龍隊員挨個單腳跪下,將竹葉龍高高舉過頭頂,在龍頭的帶動下,揮舞竹葉龍。
(7)跳竹節,竹葉龍繞竹海而過時,8名手執毛竹的女隊員,分成兩邊,排成斜八字形,一邊將毛竹倒下,竹葉龍依次從一節節毛竹上跳過。
(8)躺地龍,執龍身的舞龍隊員相隔一定的間距(此距離根據舞龍隊員的身高而定),從前向後依次躺下,邊躺邊舞動竹葉龍,直到竹葉龍舞出圓環形才依次站起。躺地龍是竹葉龍中舞龍難度較高的一個動作,躺地龍要求舞龍隊員之間距離適當,太近則竹葉龍會發生纏繞,太遠竹葉龍則無法舞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