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夢錫

端木夢錫

端木夢錫 (1900.11—2000.8) 河南南樂人。 擅長中國畫。 1932年畢業於北京私立美術學院。 歷任成都南虹藝專、武漢第十五中學美術教師。中國書畫函 授大學武漢分校教授,江漢大學名譽教授。作品有《紅梅》、《蜀葵》、《唐梅吐艷》 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木夢錫
  • 別名:名九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南樂
  • 出生日期:1900年11月
  • 逝世日期:2000年8月
  • 職業:畫家、美術教師、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私立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 代表作品:《紅梅》、《蜀葵》、《唐梅吐艷》等
人物簡介,歷史發展,作品特色,作品影響,作品欣賞,

人物簡介

端木夢錫(1899~2000),名九齡,河南人,中國著名國畫家。他師承元人王冕筆法,溶“文人畫”和“院體畫”於一體,獨創流派,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文化部國畫創作組成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漢大學名譽教授,東湖書畫院院士和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湖北分會理事。端木夢錫生於普通農家。幼家貧,幾歷寒餒,勤奮好學,有大志,性剛毅執重,倜儻有主見。1923年於河北省立邢台第四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在北京榮巷胡同十八國小講授美術課。1928年,缺席當選為南樂縣教育局局長。到任後,力主革新,重用具有進步思想的青年,大力發展國小教育,多次籌資助教,全縣學校數量驟增。他提倡體育運動,曾三次舉辦全縣學生運動會,開南樂縣官辦體育先聲。時社會板蕩不寧,官場政事日非,夢錫自嘆無澄清之力,亦不願與貪鄙者為伍,立志專攻美術。1929年毅然辭職,考入北京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就師于丹青高手,與美術結下不解之緣。畢業後受聘於武漢大學。“七·七”事變後,武大疏散入蜀,夢錫亦流寓四川。不久,在樂山創辦“樂家國小”,並親任校長。後又到成都南虹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幾次舉辦個人畫展,尖角初露。後應武漢大學校長周鯁生邀請,返武大任事務主任。幾年間,他飽覽三峽、劍門之靈秀,體察峨眉、秦嶺之氣勢,情操得以陶冶,心胸得以開擴。1945年隨校返漢,居珞珈山,於宅院中手植梅竹,“屏艷雜好,專攻花鳥一科”。時人稱之為“天才橫溢”,“斂才氣於矩范,返高明於沈潛,有驚人之成就”,遂成畫苑“北方之一強”。 建國後,夢錫一直在武漢教育界工作,畢生從事美術事業。他擅長花鳥,尤以畫梅、棕櫚、蜀葵著稱。但他畫得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梅花,有“丹青梅花王”之稱。《唐梅吐艷》是其代表作之一。他運筆用墨蒼潤樸實,構圖設色嚴謹自然,畫風清新秀逸,富有生氣。風格上繼承元以來中國畫的優秀傳統,師造化,取諸長,創新意,在中國畫壇,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對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原武漢大學文學院著名教授、台灣著名文學家和藝術理論家蘇雪林女士曾發表專文高度評價他的藝術,“花以梅為最擅長,細蕊繁枝,疏密向背,無不曲盡其神態,每一展示似暗香浮動紙上,雖王元章、金冬心恐亦無以過。次則棕櫚、蜀葵亦與梅花相埒為其特長。先生雖北方之強,而筆墨則明秀異常,風韻絕世,但絕不流於文弱,諒亦有得於氣稟之助”。是一個“用志不紛,乃凝於神”的真正藝術家。 端木夢錫通真草隸篆書法,詩文樸實而含蓄,高雅且雋永,耐人尋味;書法蒼勁而渾樸,秀麗且大方,不落俗套,詩書畫三者渾然一體,相得益彰。他技法嫻熟,常當眾揮毫,於信筆塗抹之中橫生妙趣,善於在畫中以花鳥詠志,藉物言情。他的作品早年曾在北京、天津、南京、成都、武漢等地展出,並出版有《端木夢錫專集》畫冊。五十年代,他的作品《棕櫚》參加第一屆全國美展,並和齊白石、黎雄才等六人的作品一起刊載於《文藝報》。作品《紅梅》由國家藝術局選送蘇聯展出,並選入蘇聯出版的《人民中國的美術》一書。作品《蜀葵》則先後見展於法國的巴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等地。七十年代以來,先後在武漢、長沙、桂林、新加坡、日本、香港、西德等地舉辦了10餘次大型個人畫展,影響深遠。1979年夏,夢錫應國際友人之邀,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馳譽東南亞。是年8月受約為國務院、文化部作畫,供國家博物館收藏。1980年和1988年,他以80歲和88歲高齡,受武漢市政府的委託,兩次東渡日本參加中日文化交流活動,飲譽東瀛。1985年,日本漫畫家詫建文男來華向他學畫。1989年,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為他舉辦《端木夢錫九十壽辰畫展》和《老壽星畫展》,全面地展示了他的繪畫藝術,觀者無不為之嘆服。 1979年5月,端木夢錫在漢陽歸元寺舉辦個人畫展,所得收入全部捐獻給兒童福利基金事業。在新加坡辦畫展,為國家創外匯10餘萬元,他個人所得70%全部捐贈武漢市美協。後又向廣西詩書畫印社、湖北省江漢大學捐贈作品,致力發展祖國教育事業,支援國家建設。他的藝術成就和高尚風範贏得了國家和人民對他的尊敬,1989年國家授於他“國家一級老有所為精英獎”。 端木夢錫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成員,任民進武漢市顧問、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常委、市殘疾人基金委員會理事等職。年近百歲,精神矍鑠,創作意志旺盛,“丹青不知老將至”。“池塘春草又青蔥,老梅生花晚更紅;人老宛如花正放,揚鞭四化立新功”。他的這首詩正是自己形象的生動寫照。
水仙紅梅圖    98*23水仙紅梅圖 98*23
端木夢錫師承丹青高手,與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交誼甚篤。端木夢錫先生擅長花鳥畫,尤以梅花、棕櫚蜀葵墨竹著稱。他繼承了宋、元以來國畫的優良傳統,並獨辟新境,自成風格。作品以花鳥詠志,籍景物言情,構圖嚴謹,蒼潤樸實,清新秀逸,富有生機。

歷史發展

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是在宋代達於成熟的。五代末年的黃筌與徐熙可以看作是使花鳥畫成為獨立畫種的奠基人。但兩家風格不同,黃氏所作,鉤勒精細,形態逼真,賦彩鮮麗;徐氏所作,筆簡形具,略施淡彩,天然野逸;故畫史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兩家曾相互攻訐傾軋,宋初黃氏父子被召入畫院,其傳人發展了適應宮庭貴族審美趣味的院體花鳥畫,名家輩出,蔚為大觀,占據了主導地位。徐氏一派則被留於院外,發展了與院體花鳥畫相區別的文人花鳥畫。宋代之後,院體花鳥畫歷代相承,也有所發展。但總的來說,日趨俗艷、刻板和缺乏生氣,再也難以和宋代院畫相比了。倒是文人的花鳥畫,經宋人元至明清及近代,不斷蓬勃地發展起來,作出了新的創造。端木先生早年就學於北京京華藝術專科學校時就研習宋代院體花鳥畫,這為他的花鳥畫創作打下了嚴謹堅實的法度的基礎。與此同時,他又廣泛涉獵與學習歷代文人花鳥畫,特別是元代的文人花鳥畫。這和他的獨特的藝術風格的形成很有關係。

作品特色

元代文人花鳥畫承宋代而來,更加注意自由地表現文人的意趣,但又仍然重視規矩法度,所以既比院體花鳥畫靈動自然,又不失工整清麗。蘇雪林教授在1948年4月所寫《敬書端木夢錫畫集後》一文中曾經說過:“我覺得端木先生的花鳥是調和中國固有的‘院體畫’與‘文人畫’而產生的新藝術。”這個說法是中肯的。但宋以後文人花鳥畫的發展經歷了元代、明清、近代三個階段,我以為端木先生的花鳥畫除繼承宋代院畫之外,主要是受到元代文人花鳥畫的影響。這一點,特別明顯地表現在我們下面還要講到的端木先生梅、竹的畫法上。為了表現文人意趣,梅、竹在宋代已是文人畫家十分喜愛的題材。如華光長老以畫梅名於世,蘇東坡、文與可均以畫竹著稱。但文人畫梅、竹,可以說至元代才充分奠定了技法的基礎,並形成多種風格,為後來明清的進一步發展作了準備。如李衍、柯九思多人都是元代畫竹高手,李衍以及張遜還上承宋代院體畫法,特善作雙鉤竹。山水畫家高克恭、倪瓚、吳鎮也善畫竹。在畫梅方面,王冕在繼承宋法的基礎上,首創枝繁花茂的畫法,對梅作全景式的表現,好寫大幅,極情盡興而後止,不滿足於宋代文人所喜愛的竹外橫斜兩三枝。端木先生的花鳥畫題材廣泛,各體兼能,人謂尤以梅、棕櫚蜀葵著稱。依我之見,或當以梅、竹成就為最高。端木先生畫梅,直師王冕而自創新格。我們試把他的作品與王冕作一些比較。王冕比之古人已可稱剛健,但枝之運筆多以行書筆法出之,喜作柔韌有飄動感之曲線,主幹墨色較淡,行筆舒緩。又由於全幅留出大量空白,看去花雖繁而實疏。王冕是生逢亂世的文人、隱士,因此他所追求的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天然野趣,不過比其他文人之作較有生機。他有題畫梅詩云:“吾家洗研池頭樹,個個華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端木先生之作則不同,枝以楷書中鋒筆法寫出,勁爽銳利,如戟劍森森然。寫主幹,好作老乾,中鋒側筆並用,頓挫急速,令人有堅如鐵石之感。寫花,或以墨筆雙鉤,或以大紅、粉白、靛青點出,不懼其繁而又錯落有致。視之如雲升霞舉,不是“不要人夸好顏色”,而正是要力夸梅花顏色之美。作品的整體效果,令人感到生機勃發,春意滿紙,酣暢淋漓。從古人論畫梅的說法來看,可謂“繁而勁”, “老而媚”, “清而健”三者俱備。收入本畫集的多幅梅花,就是他在梅花創作方面有代表隆的精晶。端木先生畫竹,如他的畫梅一樣,也是上追元人而自出新意。如收入本畫集的瞄雞綠竹圖》中竹的畫法,一看就使我們想到李衍、張遜的雙鉤竹,但更顯生動活潑,不為宋代院體法度所拘。其餘墨竹多幅,以及效蘇東坡所作殊竹,都是難得的佳作。歷來畫竹,難在古人所說“腕中有風雨”, “布景致思,不盈咫尺而萬里可論”。這就是不僅要畫出竹的形態,還要畫出竹所在的大自然的風晴雨露和無盡的空間。有些畫家畫竹,葉葉分明,但平鋪紙上,既少風晴雨露之態,也無咫尺縱深之感,這是名家之作有時也難以避免的。端木先生所作,由於用筆飄拂飛動,濃淡相間得宜,疏密變化自然,故雖無畫處亦能使人作風和日麗之想。有時復以淡墨淡彩渲染全幅紙面,作風雨之狀,以顯竹枝挺立的傲岸之情。端木先生畫竹,確是有他的特出成就。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專科,古來常稱之為“寫生”。如宋代著名花鳥畫家趙昌即自號“寫生趙昌”。 “寫生”之意,是要寫出天地陰陽變化所生花鳥草木蟲魚的生意、生機、生氣,以“觀眾目,協和氣”, “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得也”(《宣和畫譜·敘論》)。這和中國《周易》所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哲學、美學思想密切相關。用我們今天的話說,也就是要追求、表現大自然的生命之美。我認為這也正是端木先生在花鳥畫創作上畢生追求的根本目標。由於他在解放後生當盛世,所以他的這種追求又已突破過去文人畫追求的意境,而和對祖國富強、人民幸福的歡欣歌頌之情融為一體了。端木先生有詩云: “人老宛如花正放,揚鞭四化立新功。”這種愛國、愛黨、愛民的深情是令人感佩的。

作品影響

端木夢錫先生的作品,曾在北京、天津、南京、成都、長沙、桂林、武漢以及前蘇聯、日本、新加坡、巴黎、布拉格、香港等地展出,在海內畫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端木夢錫先生1989年獲得了《國家一級老有所為精英獎》,並被許多權威性名人辭書錄入, 端木夢錫先生是我國成就卓著的花鳥畫家,在國外也很有聲譽。他早年入北京京華藝術專科學校學習,得齊白石等名家指授。抗戰中流寓四川,已在畫壇嶄露頭角,為著名畫家張大千傅抱石等人所稱賞。他在武漢大學工作達16年之久,在抗戰前後極困難的情況下,一方面潛心於繪畫教學,另一方面又為改善武大師生的生活和教學條件而盡力,無私奉獻。李國平教授曾稱讚他“潔身於奉公”, “先公而後私”。抗戰勝利,武漢大學從四川山迂迴武昌。1948年4月,端木先生在漢口舉行個人畫展,武漢大學為他出版了《端木夢錫先生畫展特刊》,由周鯁生校長題寫刊名,著名文學家、文藝評論家蘇雪林教授和著名數學家、詩人、書法家李國平教授專門著文加以評論,對他的畫品和人品作了很高的評價。解放後,他擺脫了衣食之累和生活無定之苦,全身心投入繪畫創作和美術教育事業。他的作品獲得了廣泛讚譽,特別是80歲以後所作,達到了揮灑自如,爐火純青的境界。他還先後應日本、新加坡、德國、香港之邀舉辦個人畫展,即席揮毫,為弘揚與傳播中國書畫藝術作出了貢獻。1996年,他將大部分為80歲後所作書畫精晶百幅捐贈武漢大學,表現了他對武大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支持。

作品欣賞

從1948年武漢大學出版《端木夢錫先生畫展特刊》以來到現在,時間已過去了半個世紀。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偉大變化,武漢大學也舊貌換新顏,正在朝著新的世紀前進。我們願以端木先生這本畫集的出版來紀念他和武大共同走過的風雨歷程,並祝他健康長壽。我們還相信,披覽這部畫集的讀者,將會從中獲得一次清新而又強烈的美的享受。
端木夢錫
端木夢錫
端木夢錫
端木夢錫
端木夢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