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

童第周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1927年,童第周畢業於復旦大學,後在南京中央大學生物系任教;1934年起,在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任教;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東大學副校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童第周通過對兩棲類和魚類的研究,揭示了胚胎髮育的極性現象;通過研究文昌魚的個體發育和分類地位,在對核質關係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魚類的核移植研究,為20世紀70、80年代國內完成魚類異種間克隆和成年鯽魚體細胞克隆打下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第周
  • 外文名:T.C.Tung
  • 別名:字蔚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鄞縣東鄉童家岙
  • 出生日期:1902年5月28日
  • 逝世日期:1979年3月30日
  • 職業: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文昌魚發育的實驗研究
    揭示了胚胎髮育的極性現象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留學之路,毅然回國,主要成就,科研成果,論文著作,教學建設,社會職務,個人生活,獲獎記錄,人物軼事,水滴石穿,少年立志,昂貴顯微鏡,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5月28日,童第周出生於浙江省鄞縣東鄉童家岙(今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童村)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喪父,家境清貧,靠兄輩撫養。
童第周求學布魯塞爾童第周求學布魯塞爾
1918年(中華民國七年),入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學習勤奮,成績優良,後考入寧波效實中學三年級為插班生。
1922年(中華民國十一年),童第周畢業於寧波效實中學,本來寧波效實中學畢業生可直接升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可是畢業那一年,在老家的大哥病了,童第周只好放棄上大學,回老家去管家。
1923年(中華民國十二年),先考北京大學和南京的東南大學,都沒有考上,後來就在上海復旦大學做特別旁聽生,後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
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繫心理學專業,後童第周二哥介紹其到浙江省桐廬縣,任縣建設科科長;同年,由中央大學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薦,到南京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生物系任助教。

留學之路

1930年(中華民國十九年),童第周乘火車從滿洲里經前蘇聯到比利時比京大學(今布魯塞爾大學)留學。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大學,童第周的留學生活十分清苦,瘦小的他沉默地在生物學的天地里拼搏進擊著。那段時間,他的導師達克教授正在做青蛙卵子試驗,需要把卵子外面的一層薄膜剝掉。在顯微鏡下,達克教授和助手們怎么也去不掉那層膜。童第周到顯微鏡下拿針把卵膜刺一下,卵癟下去了,一下就剝開了。達克教授對這個學生所表現出的生物學天份感到欣喜萬分。
童第周童第周
1931年(中華民國二十年)夏天,童第周的導師帶著他來到著名的科研中心法國海濱實驗室,這次,要為直徑不到十分之一毫米的海鞘卵子做外膜剝離,童第周再次順利完成,讓雲集此地的國際同行十分欽佩;同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開始對中國東北大舉進攻,那時童第周出於熱愛祖國和自覺抗日的熱情,發動中國留學生,組成中國學生總會,並被推舉為負責人。童第周帶頭到日本駐布魯塞爾使館進行抗議,受到比利時警方的威脅,最終被以擾亂社會治安為由判處兩個星期的徒刑,緩期執行。

毅然回國

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獲布魯斯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到英國劍橋大學作短期訪問,年底,不顧日本侵略軍即將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的危險,毅然放棄國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條件,回到中國,任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
童第周先生童第周先生
1937年(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他隨國立山東大學內遷到四川萬縣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輾轉到重慶,先後任中央大學醫學院教授、同濟大學生物系教授和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
1946年(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他任動物學系教授、系主任,他的夫人葉毓芬在同系任教。
1947年(中華民國三十六年)6月,國立山大學生不滿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倒行逆施,掀起“反飢餓、反內戰”的示威遊行和簽名運動,童第周第一個在抗議書上籤了名。
1948年(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應美國洛氏基金會邀請到美國耶魯大學任客座研究員,於1949年3月回到國立山東大學。
1949年3月,中國即將解放前夕,童第周拒絕了耶魯大學的高薪挽留,克服了種種阻力,在迎接新中國成立的隆隆炮聲中,再次回到了國立山東大學;同年6月2日,青島解放,童第周應“中華全國科學工作者聯合會籌備會”的邀請到北京參加籌委會會議,利用這個機會,他找到中國科學院籌建組領導竺可楨教授,迫切地向他提出了建設中國海洋研究機構的構想。
1950年,他授聘兼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開始籌建新中國第一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
1964年,童第周等在萊陽路28號合影留念1964年,童第周等在萊陽路28號合影留念
1951年,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1952年8月30日,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並任生物地學部副主任。
1956年,童第周等海洋科學家參與制定的“中國海洋綜合調查及開發方案”作為國家重點科學技術任務之一,被列入《1956~1967年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和《1963~1972年國家科技十年規劃》。
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1959年該所擴建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他仍任所長。
1960年,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分為生物學部和地學部,他任生物學部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1977年,出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細胞遺傳學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
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同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被授予全國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稱號。
1979年3月6日,在杭州浙江科學大會上為浙江省2000多名科技、教育和衛生領域的科研人員做報告時,過度勞累的童第周心臟病發作,暈倒在講台上;同年3月30日,於北京病逝。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長期以來,童第周一直從事發育生物學的研究。早年,他在脊椎動物、魚類和兩棲動物的卵子發育能力研究方面,有過獨特的發現;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又特別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魚的卵子發育規律,為國際上提供了系統的重要文獻;晚年,他又和美國坦普恩大學牛滿江教授等一起,在生物性狀遺傳中的細胞核和細胞質相互關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創造性的成績,居於世界先進行列。在這同時,他還在防治海洋有害生物、人工養殖經濟水產動物、開拓培育經濟魚類新品種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之一
1930~1934年,童第周在比利時比京大學布拉捨實驗室,在對棕蛙卵子受精面與對稱面的關係的研究中,證明了對稱面不完全決定於受精面,而決定於卵子內部的兩側對稱結構狀態。在對海鞘早期發育的研究中,證明了在受精卵子中已經存在著器官形成物質,而且有了一定的分布,精子的進入對此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另一方面,他觀察到內胚層和外胚層似乎有相當的等能性,而且吸附乳頭和感覺細胞的形成依賴於外來因素,說明了卵質對個體發育的重要性。這項研究成果是具有開創性的,使他成為了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之一。
  • 兩棲類胚胎纖毛運動研究
動盪的日子裡,他在經典胚胎學基礎理論研究上取得很大突破,引起國際矚目。童第周與他的合作者揭示了胚胎髮育的極性現象。他們在兩棲類胚胎髮育的研究中,發現纖毛運動方向的決定時間在原腸期和神經板初期,證明外胚層纖毛運動的方向決定於中胚層和內胚層,而且這種感應能力在個體發育中是沿著胚胎的前後軸從頭到尾逐漸減弱的,表明了胚胎髮育的極性現象。他們還證明這種感應能力是由一種未知的化學物質引起的,這種化學物質通過細胞間的滲透作用,誘導了胚胎纖毛的運動方向。
  • 關於童魚的實驗研究
童第周與美籍華裔科學家牛滿江合作,探討鯽魚和鯉魚的信息核糖核酸對金魚尾鰭的影響。結果證明,這種核糖核酸能誘導金魚尾鰭的雙尾變成單尾等。從而開拓了在發育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中一個非常值得進一步探索的研究領域。
春天是金魚繁殖的季節,為了探索生物遺傳性狀的奧秘,年過花甲的童第周,開始了新的探索。他選擇了金魚和鯽魚作為他的實驗材料。實驗室里,童第周坐在實驗台前,助手們在實驗室里緊張地忙碌著,做著實驗前的準備。這是一場緊張的戰鬥就要打響的時刻,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童第周想通過這個叫做核酸誘導的試驗來驗證他自己在科學研究上的構想。金魚排卵了,排出的受精卵比芝麻還小。
童第周將這些提純過的鯽魚卵的核酸注入金魚受精卵的細胞質內。他想看看鯽魚卵的核酸對金魚的受精卵是否有影響,看看由這種金魚受精卵長大而成的金魚的性狀是否會發生變化。不久,這些由動過手術的受精卵產生的金魚慢慢長大,在發育成長的320條幼魚中,有106條由雙尾變成了單尾,表現出鯽魚的尾鰭性狀。這說明,從鯽魚卵中提取的核酸對改變金魚的遺傳性狀起著顯著的作用。這也說明並不只是細胞核控制生物的遺傳性狀,細胞質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的成功,證實了童第周的構想。
後來,童第周還採用了親緣關係更遠一些的種類,來作類似的實驗,也獲得了成功,從而更有力地證實了他的構想。後來國際生物學界用培育者的名字命名了這條魚——“童魚”。
  • 關於文昌魚發育的實驗研究
文昌魚在生物進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脊椎動物的祖先。童第周領導的研究小組首先在青島解決了文昌魚的飼養、產卵和人工授精的技術,為系統研究文昌魚的胚胎髮育奠定了基礎,並利用顯微技術對文昌魚胚胎髮育機理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對文昌魚卵的發育能力提出了很重要的修正意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童第周等所證明的文昌魚卵這些早期發育特點,進一步論證了文昌魚在進化上的地位是介乎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這方面工作也支持了他後期關於核質關係研究的論據。他在兩棲類(蟾蜍和黑斑蛙)胚胎髮育的研究中,明確指出了胚胎髮育的極性現象,從而證明這種感應能力是由一種未知的化學物質,通過細胞間的滲透作用,誘導和決定胚胎纖毛的運動方向。
  • 細胞遺傳研究
童第周對魚類的胚胎髮育能力和細胞遺傳的研究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40年代開始的實驗結果中就證明了在金魚的卵子中,赤道線以下植物性半球的一邊,卵子含有一種有關個體形成的物質,它在發育的早期由植物極性逐步流向動物極性,是形成完整胚胎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他在這方面的論文是魚類實驗胚胎學方面的重要歷史文獻。
在研究細胞核與細胞質的關係時,他發現不僅僅是細胞核來決定細胞質發育方向,而是細胞質也決定細胞核的命運,核與質之間不是彼此完全孤立 ,而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構造上它們可以互相溝通,在功能上它們可以互相誘發和抑制。這便是被稱謂的核質關係理論。
  • 細胞核移植技術
海鞘與胚胎研究
童第周關於海鞘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紀50年代前進行的。他的研究證明了其胚胎髮育中有些組織器官是有可塑性的,糾正了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其發育屬於嚴格鑲嵌型的見解。從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在魚類早期發育的實驗研究中,還證明了魚卵受精後原生質向動物極流動,其組織中心在受精後不久就建立起來了。這一現象,可能在脊椎動物的發育中具有普遍意義。在這期間,他對於兩棲類胚胎纖毛運動的研究,斷定了纖毛運動方向對中胚層組織的依賴性,後者可能通過化學物質產生影響,由此,他探討了胚胎組織的極性。
20世紀70年代以後,童第周開始注意用生物化學的方法研究核質關係。他與合作者還研究了核酸對金魚性狀的誘變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並發表了論文。他的科研工作始終貫穿著一條線索,這就是從卵子在受精前後的結構到細胞質與細胞核在發育中的相互關係,進而探討細胞質在性狀遺傳中的作用。
金魚細胞核移植
20世紀60年代初,童第周套用細胞核移植技術,把金魚的細胞核移植到去細胞核的角皮魚卵內,發現移核後幼魚的早期性狀似乎是根據細胞質的。他把鯉魚細胞核移植到去細胞核的鯽魚受精卵內,發現卵發育到成體後有些性狀介於二種魚之間。
童第周童第周
這二種情況都顯示卵的細胞質對性狀形成的影響,他還發現金魚的細胞核移植到角皮魚卵子中,發育到一定時期再移回金魚受精卵,有時能產生出角皮魚和金魚雜交胚胎的性狀,很可能金魚細胞核在角皮魚細胞質中短暫停留,也會受到某種影響。
他曾構想通過移植細胞核來進行育種:把兩種不能雜交的魚的優點結合起來,並使之遺傳下去。他的研究,為動物育種提出一個新的、可能的途徑。

論文著作

論文:《細胞質對細胞核的活動和遺傳性狀表現的作用》
專著:主要論著有《追求生命真相》《魚類細胞核的移植》《中華蟾蜍內胚層細胞核的移植》《文昌與卵子8細胞和16細胞時期動物性板球和植物性半球細胞配合的研究》等32篇

教學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童第周一方面忙著組織教學工作,一方面繼續科研工作。童第周倡議為青島建立了一個重要的國家海洋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949年10月26日,童第周和曾呈奎聯名給中科院籌建人員陶孟和與竺可楨寫信,提出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建議。在他們的努力之下,1950年8月,新中國第一個海洋機構——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在萊陽路28號成立,童第周為主任。儘管研究成就卓著,童第周仍然在盡職盡責地教書育人,他用自己的終身所學,帶領學生走向生物學的深層研究領域。
1951年3月,華崗就任山東大學校長,童第周任第一副校長,陸侃如為第二副校長,“可謂山大的三駕馬車”,儘管承擔著繁重的行政和科研任務,童第周仍堅持給學生上課,他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他光輝的學術思想和踏實的工作作風。

社會職務

童第周曆任山東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並當選為第三屆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

個人生活

  • 無私的奉獻
童第周和葉毓芬既是浙江同鄉,又同在寧波讀書。在童第周的鼓勵和幫助下,葉毓芬勇敢地掙脫了封建婚姻的束縛,考上了復旦大學生物系。1930年,28歲的童第周大學畢業,擔任助教,有了一份固定收入,葉毓芬的大學生活費用從此才算有了基本保障。此時,童第周得到一次出國留學的機會。葉毓芬為了童第周的前途,毅然支持童第周出國深造。決定作出後,他們一同回到寧波,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一對新婚夫婦,從此分隔兩地。在布魯塞爾大學,童第周的留學生活十分清苦。他租住了一間狹小的閣樓,渴了喝白開水,餓了吃麵包乾,雖然申請到獎學金,卻遲遲未見結果。在中國國內,妻子葉毓芬大學畢業前夕生下了第一個女兒。那時,畢業即失業,何況一個年輕母親。
內外交困的時刻,他們的老師蔡堡教授為葉毓芬找到一個大學助教的職位。從此,葉毓芬在從事教學、養育孩子的同時,又挑起了資助丈夫的重擔。她從很少的薪金中,把積攢下來的錢全部寄給童第周,還變賣了結婚時親友贈送的首飾,擠時間寫文章換取稿費,千方百計支持丈夫在國外攻讀。
  • 舉案齊眉
十年動亂”時期,童第周夫婦曾被一些人當做“反動學術權威”進行批判。他們的愛情生活又一次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人強迫葉毓芬揭發檢舉童第周,葉毓芬橫眉冷對、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對方厲聲斥責她,葉毓芬從容地回答道“我了解他,才要保他”。

獲獎記錄

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童第周被授予全國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稱號。

人物軼事

水滴石穿

童第周的父親是村裡的私塾先生,在這個小山村里,他家還稱得上 “書香門第”。童第周小時候好奇性強,腦子裡好像裝滿了“為什麼”似的。一天,他在屋檐下的階沿上玩“跳房子”的遊戲,突然發現石板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行手指頭大的小坑。咦,這是誰鑿的呢?鑿這一溜小坑有什麼用呢?他把父親從屋裡拉出來接連問了幾個為什麼。父親一看笑著說:“小傻瓜,這些坑不是人鑿的,是檐頭水滴出來的!”童第周不相信,把小腦袋一歪:“爸爸騙人!檐頭水滴在頭上一點不疼,它還能在那么硬的石板上敲出坑來?”他父親耐心地解釋道:“一滴水當然敲不出坑來,但是,長年累月不斷地滴,不但能滴出坑來,而且還能敲穿洞呢。古人老話‘滴水穿石’呀!”
童第周對這個道理雖似懂非懂,卻十分驚奇。終於等到了一場大雨來直接證實父親的話,他靜靜地坐在門檻上,看檐頭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石板上,多么齊心,多么頑強,他心想,年長日久,自然水滴石穿了。於是逐漸領悟了父親的話。
“水滴石穿”,這是父親對童第周的勉勵,而事實上,童第周就是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種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鐘、每一秒鐘,以頑強的毅力向著科學的頂峰登攀。

少年立志

童第周考取寧波效實中學後,成為三年級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成績單,小童第周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寢室傳出了“小童第周不顧學習,經常談戀愛到深夜”的新聞,引起了關心他的同學和老師的擔憂。一天深夜,教數學的陳老發現在昏黃的路燈下有個瘦小的身影在晃動,陳老師帶著疑問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童第周正在借著路燈光演算習題。陳老師望著童第周瘦小的身軀,關心地勸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遠,童第周又站在路燈下捧著書本讀了起來。陳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氣,為自己有這樣的學生感到自豪。期末考試,童第周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成績都達到了70分,其中幾何得了滿分,引起了全校的轟動。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關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試,他的總成績名列全班第一。校長陳夏常無限感慨地說:“我當了多年校長,從來沒有看到過進步這么快的學生。”
後來童第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感慨地說:“在效實的兩個‘第一’,對我一生有很大影響。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昂貴顯微鏡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童第周一家來到了四川的一個小鎮上。當時,童第周在一所大學教書,教書之餘,童第周還繼續著他的胚胎學研究工作。要研究胚胎學,必要的實驗是少不了的,做實驗就得有實驗設備,為了弄這些設備,童第周吃不香、睡不著。
一天,童第周在鎮上的舊貨攤上見到了一架顯微鏡。於是童第周返回家中拉著夫人出門,要讓她和自己一起享受發現“寶貝”的喜悅。兩人高高興興地來到了舊貨攤,老闆打量著他們,憑經驗斷定,他們是真心想買的,所以要價六萬塊,這個價錢相當於兩人兩年的薪水。沒辦法,兩人只好空手而歸。晚上,他們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第二天,兩人又到了舊貨攤前,老闆漲了價,要賣“六萬五千塊”了,理由是物價飛漲。夫婦倆下定決心,為了搞科研,這台顯微鏡非買不可。家裡實在是沒有錢,他們向親友借錢,還變賣了不少衣服,終於買回了這台顯微鏡。
毛澤東會見童第周等科學家毛澤東會見童第周等科學家
有了顯微鏡,新的困難又來了。用顯微鏡時,必須要有燈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陽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且常常停電,童第周想盡了辦法,他和同事們把顯微鏡放在窗台上,陽光好的時候利用陽光照明,陽光不好又停電時,就用乾電池作電源照明或用煤油燈照明。

人物評價

童第周鞠躬盡瘁,把一生都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的生物科學和海洋事業,真正實踐了他"有生之年,為國家,為人民多做工作"的入黨誓言。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評)
童老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人和優秀的教育家。在我國科學界群星燦爛的太空里,他是一顆光芒奪目的大星。人民網評)
童第周先生無論在從事教育還是從事科研工作時,以非凡的努力,培養出一批知名科學家,為發展中國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建樹。現在,童第周先生的學生,以及他的學生的學生,第三代、第四代學生,遍布國內外。童第周先生開創的科學事業正在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童第周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忘我地戰鬥在科研工作第一線,他不以“大科學家”自居,經常親自動手做實驗,看結果寫論文,事必躬親,為廣大科研人員做出了榜樣,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愛戴和敬重。(新華社青島支社社長張榮大評)

後世紀念

  • 座談會
2002年,童第周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出席座談會。
2012年,為紀念童第周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民盟青島市委在青島舉辦了以“弘揚童第周先生科學精神,促進海洋科學事業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
  • 圖片展
2012年10月26日,山東大學舉辦了紀念童第周先生誕辰110周年圖片展。
  • 雕塑
2005年7月,童第周雕塑在寧波高教園區院士雕塑園內“安家落戶”。
2008年5月,童第周雕塑於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場台階處落成。
  • 銅像
2012年10月20日,寧波效實中學建校100周年慶典活動舉行,並舉行童第周先生銅像揭幕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