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橋

章安橋

章安橋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章安街中,東西橫跨於回浦,連線章安古街,始建於西漢,原為木橋,橋欄紅漆,故又稱赤柱橋。《臨海縣誌》載,橋初建時“其上有樓,東西有亭”。晉時成公綏為章安令,曾登赤欄橋,望江作《雲賦》。進橋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三孔石拱橋,長30.6米,寬4.9米,高10米。左右望柱各10個,柱頭雕飾獅、猴及蓮花,欄板浮雕各種花卉,兩端石踏跺各8級,橋西端與祠山廟相接,廟建於鹹豐三年(185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安橋
  • :30.6米
  • :4.9米
  • :10米
  • 位置: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
  • 始建:西漢
  • 重修:乾隆四十五年
  • 文保:台州市級
歷史,今昔,

歷史

據《臨海縣誌》記載,此橋原名赤欄橋。最早的時候,這座橋是木橋,因為橋欄塗上了紅油漆之故。有關記載稱:“舊有亭,東西有樓,晉成公綏為章安令,登橋望江制《雲賦》。”成公綏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東郡白馬(今河南滑縣)人。他平時有一毛病,就是“口吃”,但卻喜好音律,一到吹彈歌唱之際,就不“口吃”了,所作文章辭藻華美,念起來聲音琅琅,音韻鏗鏘,為當時文學界所識賞。可惜的是,他的詩文集在唐宋時即已散失,明代人根據其他典籍所輯錄的《成公子安集》中,已經沒有了他在章安所作的《雲賦》。
章安橋
清乾隆時,章安學者葉豐的《赤欄橋懷古詩》寫出了章安的歷史變化和赤欄橋的雄姿,引發了詩人的懷古之情,並告誡後人:要想安居樂業,必須注重邊防。
章安橋歷代都重修過,現存的橋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的。虹橋映帶澄水,為鬧市中一幽境,是舊時章安勝景。建橋時期的回浦,水面寬闊,因而初造章安橋時有拱券形三洞,以便泄水。

今昔

200多年來,由於人口繁衍,土地漸少,章安街也向橋兩端擠占,現在見到的橋,中間一孔下還有水,其餘兩孔不僅看不到水,連拱券也難以看到。章安橋雖無兩漢時代紅漆木欄桿的模樣,但橋主體仍在,反映了當年章安的中心地位,並保持了原橋風範。
橋邊立有塊石碑,一塊為1984年;另一塊為2007年6月7日,被台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台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