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大海

竇大海

竇大海,35歲,好煮夫餐飲創始人、山東松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2007年贏在中國亞軍,山東財經大學(原山東財政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博士。2007年,參加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創業比賽,在全國15萬報名者中通過層層選拔,最終晉級全國5強,獲得“贏在中國”第二賽季亞軍。山東省團餐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導師,致力於幫扶大學生自主創業,其指導的項目成為全國“挑戰杯”金獎項目成功落地的典型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竇大海
  • 年齡:35歲
  • 職稱: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 榮譽CCTV-2贏在中國”第二賽季亞軍
"贏在中國"第二賽季全國亞軍,媒體採訪,選擇創業 為自我的證明,從報名到海選 順風順水,商戰特訓營 初露鋒芒,36晉級12 贏得評審欣賞,商業實戰 突出重圍,總決賽 大海再奪亞軍,竇大海語錄,記者手記,文科博士為何“端盤子”,為人師表與開餐廳,

"贏在中國"第二賽季全國亞軍

竇大海,CCTV-2贏在中國”第二賽(2007年)季亞軍。

媒體採訪

“贏在中國”亞軍竇大海:“端盤子”的博士生
2007-10-6 19:36:16 齊魯晚報 李克新
編者按:備受關注的“贏在中國”第二賽季總決賽日前落下帷幕,本報選送的竇大海獲得了亞軍,而去年的亞軍同樣是由本報選送的周宇,一個省的選手連續兩屆獲得全國亞軍,這樣的佳績在全國獨一無二。不僅如此,今年的108將中山東選手多達11人,其中8人進入了36強。
在目前流動性過剩和就業難的情況下,鼓勵創業是有效的解決辦法之一。更多人創業必然意味著更多的就業和收入機會,意味著社會資源向更最佳化的方向配置,意味著推動新一輪技術革新和社會經濟發展。
創業永不言敗。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已經走在創業路上的“山東好漢”的故事,希望每一個正在或準備創業的人從他們的經歷中吸取經驗和勇氣,將來都有機會品嘗成功的果實。
“在讀博士生、高校老師、學生食堂、白手創業”,這些毫不相干的關鍵字,在“贏在中國”第二賽季亞軍竇大海的身上得到了融合。就是這位不被人理解的創業者,在“贏在中國”第二賽季,憑藉自己的學識、能力以及隊友冠以的“正直、睿智、客觀”一路走來,最終笑到最後,代表本報為山東賽區再次捧回了亞軍獎牌。

選擇創業 為自我的證明

“我想證明按照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學校餐飲做好的”
1994年,竇大海從曲阜師範大學畢業後,來到山東財政學院(現為山東財經大學)從事人事管理工作。2001年3月,他回響學校號召,主動參與競聘學校飲食服務中心主任。
經過3年的摸爬滾打,竇大海發現,學校餐飲市場是一個規模巨大、收益穩定、具有良好發展空間的市場,但由於體制的原因,很多有助於推進學校餐飲事業發展的想法得不到有效實施。
2005年,考取同濟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博士後,竇大海辭去了飲食服務中心主任的職務。緊張的脫產學習之餘,關於校園餐飲的夢想一直沒有忘卻。終於,2006年4月,竇大海註冊了自己的餐飲管理公司,成立了濟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邁出了從事專業學校餐飲事業的第一步。“我想證明按照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學校餐飲做好的。”竇大海這樣解釋自己選擇創業的動機。

從報名到海選 順風順水

成為山東賽區第一個直接晉級全國108強的選手
2006年底,從上海完成博士課程回到濟南,竇大海在上網時無意中發現“贏在中國”第二季報名已經開始了。
竇大海知道這是一檔針對草根創業者的表演舞台,既然有時間了,為什麼不參與呢?竇大海立即報了名。2007年1月,他接到了已經進入1080併到萊蕪賽區參加海選面試的通知。
2007年2月9日,在萊蕪匯源果汁公司,竇大海以學校餐飲項目參加海選面試。面試過程中,他憑藉自己對學校餐飲市場的獨到見解和清晰、流暢的口頭表達,贏得了兩位面試評審的一致好評,順利成為山東賽區第一個直接晉級全國108強的選手。

商戰特訓營 初露鋒芒

竇大海“操盤了整個團隊的運作”,順利晉級36強
108晉級36的比賽,採取的是商戰特訓營的方式。商戰特訓營也稱為沙盤推演,選手每6個人分為一組,分別擔任一個生產型企業的不同角色,模擬該企業5年的經營。經過抽籤,竇大海被分在第9組,擔任該組的財務總監。比賽過程中,竇大海和隊友通力合作,並運用自己掌握的財務管理知識,科學進行資金的籌劃和分配,並幫助隊友合理安排生產。最終,第9組在5年的經營時間裡把股東權益增加了一倍還多,年增長率接近30%,以兩天比賽總排名第一的成績勝出,竇大海和另外兩名隊友順利晉級36強。
賽後,比賽評審高紅冰先生這樣評價竇大海在團隊中的作用:“在這個團隊中,實際上是財務總監操盤了整個團隊的運作。”

36晉級12 贏得評審欣賞

馬雲:“對人也好,對事也好,我比較看好你。”
36晉級12的三名比賽評審是風險投資機構IDG全球副總裁熊曉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上海征途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玉柱。比賽中,竇大海向評審闡述了學校餐飲項目的優勢和發展前景,並回答了3位評審關於項目和個人提出的問題。由於他在比賽過程中表述清晰,回答問題得體,並展現出良好的商業素養和人格魅力,最終在“死亡之組”突出重圍,直接晉級12強。評審馬雲在對竇大海進行點評的時候說道:“對人也好,對事也好,我比較看好你。”

商業實戰 突出重圍

充分展示了自己作為企業領導者的能力和素質
在商業實戰過程中,選手們每一輪都面臨全新的商業環境和臨時搭配的團隊組合,並且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商業任務,對於選手的能力、體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都是巨大的考驗。竇大海充分發揮了自己注重團隊合作、講求工作實效的優勢,在全部6輪比賽中,取得了4勝1平1負的成績,是所有選手中勝率最高的。尤其是在他擔任隊長的兩場比賽中,竇大海都能夠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特長和優勢,最終帶領團隊取得勝利,充分展示了自己作為企業領導者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評審的一致好評。

總決賽 大海再奪亞軍

三位風投老總都將贊成票投給了竇大海
“贏在中國”第二季總決賽採用了四輪賽制,每輪淘汰一名選手。“山東好漢”竇大海在整個比賽中,前兩輪幸運地迴避了競爭對手的一對一選拔,在張華和牟文建下台後,第三次站在PK台上的馮志剛將矛頭指向了竇大海。雖然整個比賽很少站在PK台上(優勝的一隊免於淘汰),竇大海還是依靠自己的學識和柔中帶剛的反駁,將對手馮志剛PK下台。
冠亞軍爭奪更有戲劇性。9名現場評審中,3位來自風險投資基金的老總,都將贊成票投給了“山東好漢”竇大海,而大部分實業企業家則把票投給了3號李書文。最終,具有話語權的總評審將本賽季冠亞軍分別授予了李書文和竇大海。

竇大海語錄

1.市場競爭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誰能為學校創造更大價值,學校就會選擇他。
2.我的創業信條是:創造一個機會,服務千萬學子,搭建一個平台,扶助千萬家庭。
3.個人能力再強,也不能取代團隊的力量。
4.我是一個典型的過程導向型的人,投資者的錢給我,不一定做得最好,但一定走得更遠。
5.學校餐廳的利潤是省出來的,不是賺出來的。
6.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想比賽過程,竇大海感慨頗多——
“我不會死在明天晚上!”
在竇大海看來,“贏在中國”沒有輸家。對於所有的創業者來說,“贏在中國”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獲得創業資本的機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個創業者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一個草根創業者與成功企業家溝通的平台。在“贏在中國”的舞台上,有的人學到了創業知識,有的人得到了合作機會,有的人交到了朋友,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總之,“贏在中國”沒有輸家,每一個參與其中的選手都贏得了很多東西。
竇大海的另一個體會是,創業之路注定是坎坷之路,堅持是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創業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能夠付諸實施的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夠堅持下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竇大海在談到學歷與創業的關係時說:“高學歷並不是創業的優勢,因為在很多高學歷的創業者眼裡,滿眼都是機會,碰到一點挫折就容易轉移到另外一個行業。只有真正鋪下身子,埋頭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才有可能成功。”他最欣賞的是馬雲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我不會死在明天晚上!”竇大海堅定地說。

記者手記

文科博士為何“端盤子”

大梵谷學歷創業者,要么是自己有看家本領——擁有高科技的技術,要么有世界500強企業的從業經歷,在某些行業有著深厚的資源優勢。而坐在記者面前的這位文科博士,創業選擇的卻是一個傳統行業——餐飲。
談到文科博士為何要創業,竇大海的回答很簡單:“這純屬巧合。”
3年的高校飲食服務管理工作,讓竇大海從中發現了學校餐飲管理工作的基本規律,這為他今天走上創業之路打下了基礎。他認為,當今社會,高科技更新速度加快,行業風險提高;而人們對於衣食住行等所謂的傳統需求進一步增強,餐飲這個看似古老而傳統的項目,也許就是一座金礦。
“創業不分學歷高低,創業不分行業。”大海一直認為,創業路千萬條,條條大路通羅馬,北大的畢業生可以賣肉,清華的博士可以修車,他做一個端盤子的博士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他的內心,甚至還有一種“偏見”:高學歷者面臨的誘惑比較多,往往很難堅持做好創業的事,創業對他這個博士無疑也是一種挑戰。

為人師表與開餐廳

老師這一職業是神聖的,而山東財政學院(現為山東財經大學)的這位大學老師卻乾起了“端盤子”的買賣,實現了教師與商人的結合。
2005年,竇大海考取同濟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博士之後,便申請成為了一名專職教師。目前,他以講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主,同時還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人力資本理論等課程。與其他老師講經濟管理課程不同,竇大海因為有3年後勤經營管理的鍛鍊,再加上最近兩年創業過程中的切身體會,他的課程很受學生歡迎。
竇大海也承認,在商業談判中,自己高校老師的身份起了積極作用,常給對方更多的安全感。另外,由於常年在學校學習和工作,使他更加理解學生的需求和感受。在他經營的餐廳里,總是能夠讓學生花同樣的價錢吃質量更好的飯菜,或者吃同樣的飯菜享受更實惠的價格。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實施科學的內部管理,通過嚴控採購渠道、最佳化生產流程、量化考核標準、降低物料消耗等途徑來提高效率、減少浪費。他一直向員工傳遞的經營理念就是,學校餐廳的利潤不是賺出來的,而是省出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