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窩面

窩窩面

窩窩面是陝西省耀州區的名菜。成品面形渾圓,漂浮碗內,湯清味鮮,紅綠相映。始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窩窩面
  • 主要食材:精粉
  • 口味:可口
  • 輔料:蘑菇、雞蛋、肉米、核桃仁
食品用料,製作方法,相關菜譜,

食品用料

窩窩面
窩窩面的原料有:精粉、蘑菇、雞蛋、肉米、核桃仁、木耳、蒜苗、廣米、姜、蔥、粉面、香油、醬油、味素等。

製作方法

用雞蛋和面(比例為1個雞蛋1兩面),面和好後,以案上擀平(約2至3分厚),切成筷子粗細的條,再切成方丁。將切好的面丁在乾麵中拌勻,用筷子的園頭將面丁一個個都戳成園窩形。湯鍋從旺火上,加清水燒開,將窩窩面下鍋煮熟,撈出置湯盤中,將肉末在油鍋中煽炒後,放入湯盆中,加入雞湯和蔥、薑末、鹽、調料適量,然後加入窩窩面,上籠蒸透取出。蘑菇3錢(每碗量)單鍋加入水1市斤,另鍋蒸約30分鐘,撈出,涼水洗淨,切成片,旺火加熱,放入主、輔料,加入蘑菇湯或雞湯,盛入碗,再撒上核桃仁、蛋餅絲、蒜苗或蔥絲,最後滴香油即成。

相關菜譜

將窩窩面放在耀縣“三面”里作為一種地方麵食並不確切,然而這是當地人的習慣稱渭。準確地說,“窩窩面”只是耀縣獨有的頗具特色的一道地方名菜。如今走遍三秦大地乃至整箇中國,也絕無此菜蹤影。
窩窩面問世純屬偶然。清代道光年間,耀縣城內恆盛飯館大師傅田豐科是位烹調高手。一日店內客少無事,他突發奇想:用雞蛋和好面,擀切成小方丁,然後用筷頭頂住面丁從拳心穿過,面丁便呈窩窩頭狀,再配上蘑菇、肉絲、木耳等佐料,燴煮成面。拿出讓食客品嘗,大家一致讚不絕口,這便是原始的“窩窩面”。後因年代久遠,幾近失傳。20年紀80年代城內五一食堂廚師宋伍存仔細琢磨,復將此道名菜推出,備受歡迎。
如今的窩窩面選料更為考究,主料還是精白麵粉,做法依舊,只是佐料增加了不少品種。其中有蘑菇、核桃仁、木耳、蛋片、肉米,並配以多種調料,細數下來,已超過十多種。燴煮成的窩窩面盛在極其精細的瓷碗中,置於宴席中央,蒸氣裊裊,香味四溢,未曾下口,便叫人齒下生津,齒頰泛香。窩窩面味道悠長,吃後回味無窮:大有“此餚應為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之感慨。來耀縣旅遊觀光者,只要品嘗過一次,便會終生難忘。
窩窩面以其獨有的佳肴美味贏得人們的青睞,如今,它已是當地人的一種驕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