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漢語詞語)

空巢青年(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的年輕人。

空巢青年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缺少家庭生活,獨自在大城市奮鬥打拚,而大城市的繁華和生存壓力讓他們顯得更加孤獨。就像“剩女”“蟻族”這些詞指涉的對象未必承認這些屬性,很多人也未必能接受“空巢青年”這個概念。

一項調查顯示,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託(57.9%)和居住條件差(57.8%)被認為是他們面臨的兩大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巢青年
  • 外文名:empty nest of youth
  • 屬性:一種社會群體
  • 對象:大城市奮鬥打拚的年輕人
  • 特點:遠離故鄉、親人
  • 相似詞語:剩女、蟻族
詞語來源,出現原因,數據統計,群體狀況,網友自述,專家建議,媒體評論,

詞語來源

“空巢老人”,這樣一個缺乏陪伴的群體總是讓人們唏噓。可是最近另外一個流行起來的詞卻讓人覺得更加悲涼——“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的來源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來自於一家電影公司的宣傳人員在做一部電影策劃的時候所想到的詞語。工作人員在知乎發出關於“空巢青年”的帖子,電影下映後,這個詞卻被許多報紙雜誌引用。
除了離異、喪偶,以及基數很大的空巢老人之外,在大城市的獨居者中有一群年輕人,他們被稱為“空巢青年”。

出現原因

“空巢青年”與“蟻族”“蝸居”等名詞的出現一樣,伴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人口遷移而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
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工資待遇好,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只能離家外出打拚。年輕人仍處於生活的過渡期,且其父母也大多不願意離開老家去大城市生活,由此造成了這些青年的“空巢”狀態。
對於大多數“空巢青年”來說,城市的繁華、高房價的疊加效應和生存壓力,讓他們有著難以言說的孤獨和艱辛。

數據統計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獨居青年越來越多。或主動或被動,獨居正在成為青年人一種普遍的生活選擇。根據市場研究,全球獨居生活人數已經從1996年的1.53億上升到2011年的2.77億——15年裡上升了55%,預計到2020年全世界將新增4800萬獨居家庭。
中國的獨居人數也經歷了一個持續的上升期,從1990年獨居人數占到全國人口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據國家統計年鑑,2013年,獨居人數達到了14.6%。上海,則是全國獨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4戶中就有1戶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員的,北京的比例則是1/5,但這還僅僅是在籍人口的統計數據。
放眼全球,獨居人口的數量已經從1996年的1.53億增長到了2006年的2.02億,在10年間增長了33%。中國和印度、巴西成為獨居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數據顯示,中國目前超5800萬人獨居,占全國總家庭數14%,其中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在北歐的瑞典、挪威、芬蘭及丹麥,40%到45%的住戶是獨居者。日本32.5%的住戶是獨居者。在韓國5170萬總人口中,有520.3萬人獨居。在美國,差不多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獨居。

群體狀況

網友自述

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從大學時連去衛生間都恨不得要人陪的“軟妹子”,變身為爬梯子修燈、徒手修水管的全能“女漢子”。(中國青年報)
平時都是一個人上下班,吃飯主要靠叫外賣,有空就和朋友們微信聊聊天、玩玩遊戲。雖然常常也會感到孤獨,但卻很少會約著一起逛街、看電影。(陝西日報)
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孤獨得像條狗,我和siri成了好友。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醒了發現一切依舊,沒人給我蓋被子,沒人關電視……(中國青年報)
二三十歲,在一線城市有份體面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間,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養的貓狗,廚房有全套餐具但飲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賣,長時間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無縫切換,每個夜晚刷朋友圈刷到頭昏眼花,叫醒他們的往往不是鬧鐘,而是快遞員,作息時間失調,不出門不洗頭……(中國青年報)

專家建議

  • 主動融入他人和社會,工作之餘多參加社會性的組織或公益服務項目,以公民的身份融入我們生活的城市和社會。
  • 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中的挫折和困境不能隨遇而安,主動迎接挑戰才能完成對理想信念的追求。
  • 在金錢方面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理財觀念,克服“月光”和過度提前消費,財務獨立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

媒體評論

有評論指出,“空巢青年”是偽命題,它或許是對英雄主義的最好詮釋。有些到大城市闖蕩的年輕人主要是為了追逐夢想,不太考慮現實因素,但在大多數“北漂”青年,並不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什麼英雄主義的幻想,更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完成什麼神聖使命,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因為小城市不再是安樂的故鄉,很多年輕人在故鄉缺乏有利的家庭背景和人脈圈子,不得不逃離小城市,去相對公平、自由的一線城市尋求突破。因而,很多“空巢青年”漂泊在大城市,不只是想這樣,更是不得不這樣。中國青年報評)
空巢青年空巢青年
基於對“空巢老人”的理解,“空巢青年”的提出不免略帶幾分嘲諷、自詡的色彩,“獨居青年”的彷徨、無奈、漂泊以及牽掛等情感都浮現其中。“空巢青年”和“獨居青年”是當前80後、90後這兩代人的經典寫照和最為真實的集體心態,可以認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迴避的話題。(蕭子揚,《中國青年》
青年這個群體的意義不僅僅之於國家,社會、家庭,更關係著整個歷史的走向,經濟、政治的發展,這個群體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少年強則國強,會將目光投向畢業季、就業率,會將目光轉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卻往往在情感方面鮮有關注青年這個群體。空巢青年”的出現並非危言聳聽,是可圈可點可觸摸的存在,這個群體也需全社會的關注、理解和關懷,不僅要幫助他們排解內心的孤獨感,更要讓他們走出“空巢”的心理,這是國家社稷、經濟發展之必須,更是社會文明高度發展之體現。(荊楚網評)
網路時代,絕大多數“空巢青年”只是“巢空”而非“心空”。便捷高效的網路,使獨居的他們能隨時隨地和外界聯絡互動,維繫親情、友情乃至於愛情。“空巢”也並不意味著抗拒社交,抗拒文娛活動,導致社交圈狹窄、孤獨感強。相反,不少“空巢青年”常跟同事聚餐、逛街、看電影,假期也會出遊。如果確有“空巢青年”感覺孤獨苦悶,完全可以從“空巢”走向“眾巢”。(工人日報評
獨居群體數量日益龐大,單身社會正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認為,單身社會的膨脹,絕非是一時的潮流走向,事實上,它代表著重大的社會變革——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空巢青年不妨調整心態,正視之。獨居不是個人生活的失敗,更不是羞恥的事情。
“宅男”“宅女”“剩男”“剩女”,現在社會只要和這些群體扯上關係,必定能引發一波輿論討論。殊不知,這些所謂的“宅”或是“剩”,只是年輕人的個人選擇,而且只是暫時現象。“空巢青年”只要內心充實,心態積極健康就已經不再“空巢”。(陝西日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