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中醫病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積,病證名。胸腹內積塊堅硬不移,痛有定處的一類疾患。《靈樞·百病始生》有記載。

①病證名。胸腹內積塊堅硬不移,痛有定處的一類疾患。見《靈樞·百病始生》。《難經·五十五難》:“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有五積之分,心積名伏梁肝積肥氣脾積痞氣,肺積名息賁,腎積名賁豚。宋以後將飲食所傷而致的食滯氣結之症,亦稱為積。《濟生方》卷四:“積者傷滯也,傷滯之久,停留不化,則成積矣。”《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症瘕癖痞源流》在五積之外,又列酒、食、面、肉、果、菜、茶、水等十八種積。積病多由起居不時,憂喜過度,飲食失節,脾胃虧損,氣機不運,沉寒鬱熱,痰水凝結,瘀血蘊里,食積久滯,邪正相結合而導致。治宜破堅消積為主。《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證治準繩·雜病》:將積病之治分為初、中、末三法。初治為積塊未堅者,宜除之,散之,行之,虛者補之。中治為積塊已堅,氣鬱已久,濕熱相生,塊日益大,治以清熱祛濕,軟堅消積,並須攻補兼顧。末治為塊消及半,當停用攻藥,改為用補益氣血,兼活血理氣,導達經絡。
②留聚。《靈樞·五變》:“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
③凝聚,聚集。《靈樞·五色》:“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
④重疊;復加。《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薄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