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梁

伏梁是古病名。伏梁是因穢濁之邪結伏腸道,阻滯氣血運行,穢濁與氣血搏結日久而成。以腹痛,腹瀉,右下腹包塊為主要表現的積聚類疾病。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克隆病(亦稱局限性腸炎、節段性腸炎、肉芽腫性腸炎)。可自行或經治而緩解,可並發腸結,少數重症遷延不愈者,預後較差。

概述,診斷依據,症狀,檢查,鑑別診斷,預防,生活起居要有規律,禁食生冷不潔食物,精神調養,適當進行體育鍛鍊,中藥治療,腸道濕熱證,肝鬱脾虛證,腸道瘀滯證,脾腎陽虛證,飲食保健,伏梁食療方,伏梁吃哪些對身體好,伏梁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概述

伏梁是古病名。主要是指心下至臍部周圍有包塊(或氣塊)形成的病證,大多由於氣血結滯所致。
根據經典之義可分為三種病變,即心積伏梁、風根伏梁和膿血伏梁。
李經緯、鄧鐵濤等主編《中醫大辭典》云:“伏梁:古病名。指心積症。《靈樞·邪氣藏腑病形》:‘心脈,……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難經·五十四難》:‘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治宜伏梁丸等方。指髀股胻皆腫,環臍而痛的疾。《素問·腹中論》:‘人有身體髀股胻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以本證為心積伏梁之日久不愈者可見之,亦宜用伏梁園治之。指少腹內之癰腫。《素問·腹中論》:‘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儒門事親·卷三》:‘其一伏梁,上下左右皆有根,有大膿血,此伏梁義同肚痛。’1972年甘肅威武漢灘坡出土《威武漢代醫簡》有‘治伏梁裹膿在腸胃之外方’,用大黃、黃芩、芍藥、消石、桑卑肖、蟅蟲,祛瘀破堅,清熱解毒。”
伏梁

診斷依據

1、臨床不太常見,發病以青壯年多見,男略多於女。起病緩慢,病程遷延,反覆發作,呈漸進性發展。
2、腹痛常位於右下腹或臍周,常於納後發生,伴腸鳴,便後緩解,亦可呈持續性腹痛或全腹痛。於右下腹或臍周常可捫及包塊,有壓痛。腹瀉,大便呈糊狀,一般無粘液、 膿血及里急後重,常伴有不規則發熱,噁心嘔吐,納少,乏力,消瘦等症。部分病人可 見便血、關節疼痛、口糜、肝癖、肝著等病症表現,或並發腸結。

症狀

症見臍上至心下部位有包塊,大如手臂,久不愈,令人心煩,睡眠不安。(《難經·五十六難》)
下腹部堅硬脹滿,有包塊在腹腔腸胃的外面,推之不移,內有膿血瘀積,臍周圍疼痛,身腫,下肢浮腫,忌切按。(《素問·腹中論》)
在心胸之下的部位,能升能降,有時唾血(《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檢查

血液檢查:常見貧血、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速等。
糞便檢查:隱血試驗常呈陽性,或見脂肪含量增多等。
X線鋇餐檢查:可見腸道病變呈節段性分布,腸黏膜皺襞增寬、扁平,甚至消失;可有線狀潰瘍、卵石征和息肉狀變。腸管狹窄程度不一,腸管僵硬,呈線樣征。病變近:端腸管有擴張和積液。
結腸鏡檢: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大小不等的潰瘍,腸腔狹窄,腸袋改變,假息肉形成及卵石狀的黏膜相。並有裂溝和圓形潰瘍,病變腸段間黏膜正常。活檢可發現黏膜下微小肉芽腫及纖維組織增生。
血液檢查:常見貧血、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速等。
糞便檢查:隱血試驗常呈陽性,或見脂肪含量增多等。
X線鋇餐檢查:可見腸道病變呈節段性分布,腸黏膜皺襞增寬、扁平,甚至消失;可有線狀潰瘍、卵石征和息肉狀變。腸管狹窄程度不一,腸管僵硬,呈線樣征。病變近:端腸管有擴張和積液。
結腸鏡檢: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大小不等的潰瘍,腸腔狹窄,腸袋改變,假息肉形成及卵石狀的黏膜相。並有裂溝和圓形潰瘍,病變腸段間黏膜正常。活檢可發現黏膜下微小肉芽腫及纖維組織增生。

鑑別診斷

1、腸癆:以腹痛、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低熱,盜汗等為主要表現。常有癆 病史,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X線鋇餐檢查及結腸鏡檢見病變不呈節段性分布,活檢發現乾酪樣肉芽腫,可見到結核桿菌等以資鑑別。
2、大瘕泄:腹痛及包塊多在左下腹,常有里急後重,大便有粘液膿血,X線及內鏡檢查見結腸為彌慢性病變,一般無腸腔狹窄。
3、腸癌:多見於中年以上,以大便變形或夾有膿血,下腹痛並捫及包塊為特徵。
X線鋇灌腸見局限性充盈缺損,內窺鏡及活檢發現癌腫病變。
4、腸癰:急起發病,右少腹疼痛、壓痛或反跳痛,或觸及包塊,發熱,血液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明顯升高,腹瀉少見等可資鑑別。
5、小腸癉:好發於兒童與青年,常有暴飲暴食及飲食不潔史,驟發腹痛,以左上腹和左中腹為主,大便呈血水樣或暗紅色糊狀、腥臭,伴高熱、嗜睡、譫妄、面白肢冷、脈微細等溫毒厥脫表現。
6、休息痢:以左下腹痛為主,腹瀉為粘液膿血便,糞便檢查或培養陽性及腸鏡檢查可以確診。

預防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本病多由於素體虛弱,感受外邪而發病,因此生活起居必須謹慎,要注意天氣變化,隨天氣變化增減衣被,陰雨天避免外出,以防外邪侵襲。同時要有嚴格的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利於身體的健康。

禁食生冷不潔食物

《素問·痹論篇》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俗語說,病從口入。所以,平時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戒菸、酒等刺激性物品,不食生冷、不潔之品。急性起病時則視病情輕重採取禁食或進流質食物,進入慢性期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禁忌肥甘厚味之品。

精神調養

《金匱要略》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本病關鍵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引起的,情志失調,暴怒傷肝,肝氣橫逆易導到本病的發生或加重本病的病情。因此,應注意精神調養,保持心情舒暢愉快,使肝氣條達舒暢,以發揮正常的疏泄功能,保證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正常運行,使疾病不發生或縮短療程,促進康復。

適當進行體育鍛鍊

各人的身體素質不同,興趣、愛好也有差別,因此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跑步、氣功、太極拳等項目進行體育鍛鍊,這樣可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常參加體育鍛鍊還可促進胃腸的正常蠕動,維持其正常功能。

中藥治療

腸道濕熱證

右少腹或臍周疼痛,腸鳴,腹瀉,大便呈糊狀,肛門灼熱,噁心嘔吐,納差,口乾,或有發熱,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清利腸道(濕熱)。

肝鬱脾虛證

右少腹或臍周疼痛,痛則欲便,便後痛減,大便稀溏,胸脅脹滿,噯氣納少,口乾且苦,舌淡苔薄,脈弦緩。疏肝健脾。

腸道瘀滯證

右少腹或臍下疼痛,捫及包塊,固定不移,大便稀溏或呈黑色,形體消瘦,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細澀。活血化瘀、行氣通絡。

脾腎陽虛證

病程遷延,反覆發作,黎明腹痛,腸鳴即瀉,瀉後痛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弱。溫補脾腎。

飲食保健

伏梁食療方

(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諮詢醫生)
①補虛正氣粥:
黃芪30克,人參3克(或黨參15克),山藥30-50克,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於半熟後放入山藥(去皮切片)、黃芪、人參,煮至粥熟時加入白糖,做早餐食用,常服可益氣養陰。適用於久瀉傷氣耗陰之症。
②參苓粥:
人參3-5克(或黨參15-20克),白茯苓15-20克,生薑3-5克,粳米100克,先將人參(或黨參)、生薑切為薄片,把茯苓搗碎,浸泡半小時煎取汁,然後再煎取汁,將一二煎藥汁合併,分早晚兩次同粳米煮粥服食。適用於外病脾虛之症。
③燒五香:
鮮豬肉750克切塊;乾薑6克,吳茱萸3克,肉豆蔻3克,肉桂2克,丁香1克,共研末;另備醬油、黃酒、白糖、味素等,將麵粉塗沫在豬肉內塊表面,放入適量醬油、黃酒及醬、味素,浸泡2-3小時後放入烤箱中,文火烤15分鐘左右,翻過再烤15分鐘左右,熟後即可食,或食隔1周或半月服食一次。此法適用範圍於脾腎陽虛之症。
④紫莧菜粥:
紫莧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莧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治療。
⑤銀花紅糖茶:
銀花30克,紅糖適量,泡水飲用。
⑥車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薑3克,水煎服。

伏梁吃哪些對身體好

⑴主食宜以精製米麵為主,禁用粗雜糧和乾豆類,如玉米面、小米、高梁米、紅小豆、綠豆等。若用紅小豆或綠豆可煮熟去皮製成豆沙。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和損害。
⑵副食可選用瘦肉、魚、雞、肝、蛋、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食物作為提供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限用肥肉等油膩肥厚食品。牛奶在急性發作期不用或少用。在急性發作期必須禁用蔬菜和水果,若食用,可將蔬菜、水果製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及水果羹等。或少量食用根塊類粗纖維少的蔬菜,如胡蘿蔔、冬瓜等。在緩解期則根據病情及個人耐受情況酌量食用。不用易脹氣的食物,如黃豆、蔥頭、粗糧等。
⑶為糾正體內缺鉀及貧血狀況,可供給各種菜汁、果汁、去油肉湯、棗湯、肝湯等,以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及無機鹽鉀、鐵等。
⑷為了增加營養,又不增加腸道負擔,應儘可能壓縮食物體積,選擇單位量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如飲料代替飲水。亦可用兩種以上原料合制一份飲食,如肝湯菜汁蒸雞蛋、煮雞湯掛麵、果汁沖藕粉、雞蛋和面製成麵條、餛飩皮等。

伏梁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芹菜、韭菜、濃茶及濃肉湯等。
2、 忌辛辣食物如胡椒粉、辣椒等。
3、忌吃易產氣氣食物如生蔥、生薑、生蘿蔔、洋蔥等。
4、忌生冷食物大量冷飲、涼拌菜等。
5、忌堅硬的食物如辣肉、蚌肉、香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