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賴拜特遺址

穆賴拜特遺址

穆賴拜特遺址,是西亞中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幼發拉底河東岸,距阿勒頗東南約86公里。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約在公元前第9千年至前第8千年。1964年M.范隆等人進行了調查,次年開始發掘。這一遺址的發現,證明在真正的農耕畜牧生產產生之前,人類曾經歷長期的定居狩獵採集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穆賴拜特遺址
  • 外文名稱:Tell Mureybet
  • 地理位置:位於幼發拉底河東岸
  • 著名景點:火坑層
穆賴拜特遺址
Tell Mureybet
遺址為一圓形小丘,有17個文化層,可分為3個時期。穆賴拜特Ⅰ(1~8層)屬納吐夫文化。房屋為圓形。工具以半月形細石器為主,也有三角形和梯形細石器,還有刮削器和雕刻器。這一階段之初出現了鏃、石鑿、石錛,但較原始,數量也不多。第4層出現了石鐮刀和石磨盤,發現有野驢、野牛、羚羊的骨骼。在第7層發現有很多骨錐、骨針。經放射性碳素斷代,第8層年代為前8640±140年,說明這裡早在前第9千年初就有人居住。
穆賴拜特Ⅱ(7~13 層)大體屬穆賴拜特Ⅰ和Ⅲ之間的過渡階段。見有成群的火坑,又稱火坑層。坑裡填滿了燒過的卵石和灰、炭。這種火坑在前一時期已經發現,可能是用來烤乾野生穀物的。這一階段仍有細石器,但缺乏穆賴拜特Ⅰ的幾何形細石器。大型工具有石鑿、大刮削器、石錛、石臼、石杵等。骨錐和骨針普遍存在。住房仍為圓屋。其年代經測定大體與耶利哥遺址前陶新石器A的開始年代相近,約為前第9千年後半。
穆賴拜特Ⅲ(10~17層)又稱方屋層。以長方形房屋的首次出現為標誌,但仍有圓形建築物。石器中,鏃、刮削器和雕刀增加,黑曜石較普遍。這一階段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5件低溫燒制的陶器,其中4件屬穆賴拜特Ⅲ初期,年代約為前第8千年初,比近東其他遺址出現陶器的年代早 500~1000年。但年代較晚的地層中卻沒有發現陶器。有人推測,在封閉式的陶窯發明之前,未經高溫燒制的陶器較軟且易滲漏,人們寧願使用木質或石質的容器。也有人推測,由於陶器火候不高,陶片可能已成為粉末。
在穆賴拜特沒有發現農耕和飼養家畜的跡象,居民主要靠狩獵和採集野生植物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