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間雜種

種間雜種指的是同屬不同種的兩個個體間進行雜交(種間雜交)所產生的雜種第一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種間雜種
  • 外文名:無
  • 解釋:同屬不同種的兩個個體間進行雜交
  • 學科:生物
種間雜種,染色體數,

種間雜種

種間雜種 interspecific hybrid,specieshy-brid
由於分類學是以形態上的不同為主要依據,分類學上種的親緣程度與雜交時的親和性不一定平行,所以種間雜交的成功率隨著不同的種的配合而有種種變化。一般要比種內雜交困難得多。
當然植物中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在Triticum和Brassica這兩個屬中甚至可有屬間雜種,這是分析研究染色體的好材料。
動物中,人們對棘皮動物、魚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以系統學、遺傳學胚胎學、細胞化學等方面進行了很多種間雜交的研究。

染色體數

山階芳麿(1943)曾提出一個用於表示種間、屬間等雜種不育程度的分類方式。
種間雜種的染色體數是雙親染色體半數之和,例如小麥的二粒系(2n=28)與普通系(2n=42)雜交產生的第一代,體細胞染色體是35。
但是Saccharum officinarum(n=40)×S.spontaneum (n=32)其F1的染色體數按前者的品系不同分別有2n=103和112兩種。
雜種的形態多表現為雙親的中間型,也有僅受卵的細胞質影響,而某些性狀近似母體的。
種間雜種常能完全地生長發育。種間親緣程度極近時,甚至還表現出雜種優勢。但親緣過遠時則多呈現劣勢。雜種的可育性通常很低。這與雜種染色體的組成有關。
對在早期發育一定階段即停止發育的兩棲類的種間雜種所進行的研究證明,發育過程中核起著重要作用。
例如,受精後氧的消耗上升,但發育停止就不再出現上升,RNA的合成在發育停止時也停止,出現異常的RNA蓄積,相反DNA的合成在發育停止後仍繼續進行。值得注意的是把部分發育停止的胚移植到正常的胚中,通過它們的組合可顯有與正常個體相同的分化和誘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