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定三

秦定三

秦定三(1794一1857),亦名定山,字占五,號竹坡。湖北陽新縣下秦村人(原為興國州)。

基本介紹

  • 本名:秦定三
  • 別稱:亦名定山
  • 字號:字占五,號竹坡
  • 出生地:興國州
  • 出生時間:1794
  • 去世時間:1857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人物評價,《清史稿》記載,

人物生平

1822年中武舉,1826年會試中式,1829年殿試,賜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授二等侍衛。
1836年任廣西桂林營游擊,次年擢廣西撫際中軍參將
1841年,秦調赴廣東防剿英軍,囚身先士卒,親燃萬斤巨炮,擊沉敵艦,賞戴花翎。
1842年提升四川維州協副將,後遷貴州鎮遠總兵。創立營田,接濟兵食,嚴懲貪污,不妄殺人。苗民奉祠建碑,以感其德。
1850年,鎮壓義軍李發源部“有功”,賞愨勇巴圖魯稱號。
1851年,率黔、滇之兵鎮壓貴平、宣武、永安等處太平軍,大敗,手被擊傷。
1852年3月擒獲太平軍將領洪大全送北京。都統烏蘭泰死後,秦代統其軍,“進剿”桂林、道州、郴州及湖北洪山之太平軍。
1853年充向榮先鋒,繼續追擊太平軍,由九江,安徽直抵金陵城下。
1854年擢福建陸軍提督,進駐舒城,擊破金陵、安徽,湖北三路增援南塘連鎮之太平軍。
1856年賞騎都尉世職。由廬江進駐桐城,鎮壓潛山、太湖,無為、巢縣安慶各路太平軍。
1857年l0月,腦後患惡毒,卒於溧水軍中。清廷諡號“恭武”。

人物事跡

秦定三扯竹報仇
秦氏有一部分族人在陽新縣龍港鐘山嶺,由於山高地險,有些子孫長大後就搬遷到山外定居了,留在鐘山的人家很少,秦氏在山場守業和田地開發上往往受到人勢強盛的鄰村的欺侮。 一日,秦村人在祭祖時發現鄰山的竹子有幾根新筍長在秦家的山坡上,就用柴刀砍了。鄰山山主知道此事後,糾集了一群人,找到秦家族長家裡威協說,“下次你們再砍我們的竹筍,我們就去挖你們的祖墳。我們的竹子長到哪裡,我們就管業到哪!”
那時秦定三隻有十幾歲,但力氣很大,他得知此事後便答應為族人出頭。第二天,就在秦家人馬剛到祖墳山時,鄰山山主人馬也氣勢洶洶地跟了上去:“看誰敢砍我們的竹子!”秦定三走到那個大吼的漢子面前,“不敢砍你們的竹子是嗎?我扯可以嗎?我扯到哪,我們秦家就管業到哪。”只見他稍一彎腰就是一棵新竹子被連根拔起,他也不抬頭,好像是在扯地里的雜草一般,一口氣便拔起十幾根竹子。大家嚇得都不敢做聲,動彈不得。後來商定,以後只要長到秦家山裡的竹子就是秦家的。
秦定三扯竹報仇的事情不幾日便傳開了,“秦家真是藏龍臥虎呀,這孩子日後肯定大貴。”一些曾經欺負過鐘山秦家的人紛紛自動上門賠禮道歉。
秦定三“班師回朝”
和秦定三一起殿試的有個山東姓張的進士,對秦定三很不服氣,於是啟奏皇上說想與他切磋,並敬請皇上御駕。
比武開始了,在最後“玩石頭”時,張進士走向足有四五百斤的石獅子,一運氣就把石獅子舉在頭頂上,沿校場轉圈。就在張進士快返回原點時,他卻將石獅子重重的向秦定三砸去,說時遲那時快,秦定三伸出雙手接住了石獅子,並大吼一聲“好功夫”,隨即輕輕地將石獅子放在原地上。
皇帝見狀大驚,厲聲問道:“張進士,這是那一招?”張進士慌忙跪下:“啟稟皇上,這叫獅子拋繡球。”
輪到秦定三出場了,他也雙手抱起石獅子舉起,在快要轉完第三圈經過張進士身旁時,沒有再停下來,而是直接走到石獅子的原位,輕輕放下。
“秦榜眼,你怎么不把繡球也拋給你的同窗呢?”皇帝好奇地問道。
“啟稟皇上,張進士也乃國家一棟樑之才,臣只怕略有閃失會砸傷張進士,從而使國家喪失一個將帥之才。”聽到秦定三的回答,皇上非常高興。“秦榜眼,那你這一招又叫什麼呢?”“啟稟皇上,這一招,叫班師回朝。”

人物評價

秦定三不僅武藝超凡,還十分機智。傳說秦定三在殿試第二場舞大刀時,也許是緊張或者過於用勁,竟然不慎將120斤大刀失手了。說時遲那時快,秦定三在這危急時刻十分沉著,巧妙地用腳勾了起來,並順利地過渡到其它常規招式,一氣呵成完成舞刀。
秦定三中了武榜眼,不僅對秦氏家族來說是頭等大事,對於興國州來說也是一件大喜事。這是有史以來興國州第一個武榜眼。他的成功不僅是秦氏家族的驕傲和自豪,也是整個陽新的一座歷史豐碑。朝廷為此特撥專款在興國州城裡為秦定三建造榜眼府
榜眼府一進九重,寬度200多米,深度100餘米。雕棟畫粱,金碧輝煌。文官路過要下轎,武官要下馬。只可惜榜眼府早已不復存在,據老人們介紹,現在的陽新城關步行街就是原來的榜眼府基地。

《清史稿》記載

秦定三,字竹坡,湖北興國人。道光六年武進士,授二等侍衛。出為廣西桂林營游擊,洊擢貴州鎮遠鎮總兵。三十年,平湖南李沅發之亂,賜號愨勇巴圖魯。
鹹豐元年,率貴州、雲南兵赴廣西剿匪,克武宣三里墟賊營。進剿象州,以賊竄逸,坐褫花翎,降三級留任。尋連破賊馬鞍山、竹園村,復之。偕副都統烏蘭泰破賊新墟,又奪雙髻山、豬仔峽要隘,被嘉獎。又擊賊於永安州,力戰受傷。二年,破水竇賊壘,賊棄永安潰圍走,擒賊首洪大泉。賊趨桂林,定三偕烏蘭泰追之。急不暇結營而戰,定三止之,勿聽,烏蘭泰以傷歿。定三代將其軍,克花礄。桂林尋解圍,以保守省城被優敘。追賊入湖南,破賊於道州桃花井、五里亭、龍安橋,進援長沙。總兵和春營妙高峰,為賊所圍,定三分兵襲賊營,得解。尋賊竄岳州,定三坐不能遏賊,革職留任。進援武昌,戰於洪山。
三年,賊浮江東下,向榮率大軍由陸路追之,令和春及定三為前鋒。甫至九江,而江寧已陷。逾月大軍始至,迭戰城下,賊堅壁以拒。四年,賊分黨陷廬州,和春疏調定三及鄭魁士率所部往助剿。時廬州久為賊踞,旁縣並陷,定三連戰破賊,復六安,屯三角井。會江寧賊分黨入安徽,圖北犯,以援畿南竄匪,道經舒城;賊首羅大綱、石達開、胡以晄、秦日昌等合眾數萬,四路來撲。定三所部僅二千,堅守十餘日,陣斬羅大綱,賊始挫,引去。定三集團勇攻舒城,悉破城外賊壘,又伺賊出截擊,連破之。圍之數月,六年,賊營火藥自焚,乘其亂,薄城奮攻,梯而登,遂復舒城,殲賊四千餘,予騎都尉世職。
進屯軍鋪,賊自廬江、桐城分路來犯,定三往來馳擊,大破之,復五河、廬江二縣。進規桐城,奪小關、下關、白河嶺諸隘,屯陳家鋪。是年冬,賊由安慶來援,定三血戰十八日,賊乃退。又破賊於桐城北門外,毀其城樓。捻匪擾河南,詔定三赴蒙城、亳州會剿,以鄭魁士代任桐城軍事。巡撫福濟疏言定三圍攻方得手,留之。改以魁士援北路,而魁士軍已至。定三初與魁士同列,及和春赴江南督師,魁士會辦安徽軍務,權位出定三上,又因爭餉,定三心不平,上疏劾之。福濟所恃惟兩軍,難左右袒,軍飢且渙。
七年春,賊又陷廬江,進犯桐城。官軍為所圍,不戰而潰,坐褫翎頂。文宗知定三頻年苦戰,敗非其罪,原之,故薄譴,命赴江南大營,隸和春軍,屯句容。大軍方攻鎮江,令移駐溧水以遏援賊。尋卒於軍,詔念前勞,依例賜恤,謚恭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