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長沙之戰

太平軍長沙之戰

1852年9月至11月,太平天國大軍進攻長沙,清王朝守軍進行了頑強抵抗,經過三個月激戰,傷亡慘重,於是太平軍改變策略,放棄攻城,轉而長驅北進。1854年初,太平軍為鞏固天京,再次進攻長沙,雖然仍以失敗告終,但給清朝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也為太平軍後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基本介紹

  • 名稱:長沙之戰
  • 地點:長沙
  • 時間:1852年
  • 參戰方:太平軍,清軍
  • 結果:清軍獲勝
  • 主要指揮官:洪秀全,楊秀清
社會背景,危機四伏,鴉片戰爭,起義爆發,長沙之戰,戰前局勢,首日大勝,攻長沙城,敵援趕來,合併戰鬥,轉變策略,戰略轉移,整軍建制,西征活動,

社會背景

危機四伏

19世紀中葉,清王朝已經由盛世轉入了衰弱的時期,內憂外患,危機四伏,整個社會都已顯現出王朝末世的徵象。這時,正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英、美等國,為了牟取暴利,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湖南也成了鴉片流毒的重災區。1837年,我國近代第一位傑出的愛國者林則徐出任湖廣總督,開始在兩湖地區大舉禁菸。湖南巡撫錢寶琛積極配合。1838年上半年,湖南境內即查獲煙販十餘起,收繳煙槍3540多桿。而後,長沙、善化兩縣又“續獲煙販及吸食鴉片等案八起,共收繳煙土1256兩、煙膏50兩”。從而,表現出湖南人民為維護民族利益敢於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

鴉片戰爭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其後又強迫戰敗的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從此,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游渦,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處於內地的湖南也隨之進入了近代社會的門檻。

起義爆發

中國近代歷史風雲給予湖南最直接最深遠影響的第一起事件是太平天國運動

長沙之戰

戰前局勢

1852年6月(鹹豐二年四月),也就是鴉片戰爭發生後的第12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率太平軍將士數千之眾,從廣西全州突圍北上,一路驚天動地殺進了湖南。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太平軍以破竹之勢,連克道州、永明、江華、嘉禾、桂陽、郴州等州縣,擺脫了清軍的圍追堵截,部隊人數也猛增至數萬。清朝當局料定太平軍會經衡州北上,於是,調集大軍于衡州、郴州一帶,準備南攻北擊,將太平軍一舉消滅在湘南洪秀全洞察清廷這一陰謀之後,決定趁清軍縻集湘南而省城守備空虛之機,攻打長沙。

首日大勝

8月28日,西王蕭朝貴奉洪秀全之命,率林鳳祥李開芳等1000餘名太平軍將士,間道奔襲長沙。9月11日,進抵長沙城南的石馬鋪,開始了為期近3個月的長沙之戰。
駐守石馬鋪的清軍是西安鎮綠營兵和瀏陽鄉勇。時陝西兵剛到,蕭朝貴趁其立足未穩,發動突然襲擊,激戰半日,破營七八里,斃敵900餘人,陣斬總兵福成、副將尹培立。瀏陽鄉勇見狀作鳥獸散,駐守金盆嶺的朱瀚不戰而逃,槍炮器械全部被太平軍繳獲。次日,太平軍轉攻黃土嶺,清軍潰退回城。

攻長沙城

擊破城外守軍之後,太平軍乘勝進駐城南妙高峰,占領西湖橋和金雞橋,控制堅固民房和制高點,開始炮轟長沙城。9月12日至18日,太平軍晝夜攻城,槍炮火箭如密雨流星,轟聲如雷,震動數十里。清軍無計可施,絕望之中,從城隍廟中請出定湘王神像,抬至南城樓,由提督鮑起豹等人輪流守護,以求神靈庇佑。然而,太平軍兵力單薄(加上沿途加入的新兵,總共也不過4000人左右),難於展開四面圍攻,使守城清軍得以集中兵力進行抵抗。主帥蕭朝貴身先士卒,執旗督戰。不幸為敵炮擊中,身負重傷犧牲。這時,清軍副將鄧紹良部從湘潭開到長沙城外,從背後向太平軍攻擊,太平軍腹背受敵,攻城受挫。

敵援趕來

長沙城突遭太平軍的襲擊,清朝當局異常震驚,急調各路兵馬增援。至10月初,城內清軍已達四五萬之眾,較蕭朝貴初攻長沙時增加了4倍。匯集城內的文武大員有幫辦大臣1人、巡撫2人、提督4人、總兵8人,還有副將、道府十數人,蔚為奇觀。與太平軍作戰的老對手,廣西提督向榮也趕到了長沙。清軍防守和指揮力量都已大大加強,而太平軍的主力尚在郴州。形勢非常嚴重。攻城的太平軍一面派人疾馳郴州告急,一面固守城南原有陣地。清軍企圖吃掉這支太平軍攻城部隊。10月3日,向榮兵分三路向太平軍所據妙高峰、鰲山廟營壘猛撲。太平軍頑強抵抗,傷敵參將鄭魁士,傷斃敵150多名,使清軍終難得手,潰敗而去。

合併戰鬥

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郴州聞知長沙告急,於9月24日夜率大隊人馬離開郴州,日夜兼程趕往長沙。10月5日,太平軍前鋒抵達長沙,與原來的攻城部隊匯合後,當天就發動猛烈攻勢。數千太平軍分路直趨蔡公墳要地,並從東面抄敵後路。戰鬥十分激烈,守將和春秦定三江忠源率部反擊,被太平軍打敗,參將任大貴擊斃,副將德安受傷,江忠源“傷腓墜馬”,險些喪命。蔡公墳清軍大敗,情急之中,向榮冒險啟用舊存5000斤大炮,自天心閣上發炮轟毀擊近城民房,使太平軍失去掩護場所,不能近城。
10月 11日,洪秀全、楊秀清抵達長沙城外南門,又分兵3路發起猛攻,清軍亦兵分3路抵抗,戰鬥甚為激烈。後因清軍得到增援,太平軍不敵,敗退回營。15日,郴州追兵趕來長沙,紮營於城外的桃花、洞井鋪等地。洪秀全決定趁敵初至予以殲滅,乃於途中設伏,然後詐敗誘敵,退至井灣子。不料井灣子已駐紮清軍一營,太平軍腹背受敵,傷亡很大,只得退回營壘。

轉變策略

太平軍主力抵達長沙後,兩次大的進攻,均不利,而清軍加強了城外東南的布防,自天心閣至新開鋪一帶紮營結壘,背後又有張國梁部威脅,正前面向榮會同各營深掘大壕,以困太平軍;太平軍數萬人馬屯紮城南,背水為營,三面受敵,顯然不利。在攻守易勢的情況下,洪秀全楊秀清遂改變戰略,分兵西渡,占領河西地區,作為進攻長沙和繼續轉進的陣地。
10月17日,翼王石達開奉命率領數千太平軍自朱張渡、南靖港、猴子石一帶西渡湘江,占領水陸洲,並留兵把守,然後進占河西靳江、市鋪尾、象鼻壩、龍回潭、洋、嶽麓山和溁灣鎮一帶,並在猴子石搭造浮橋,使東西兩岸連成一體。河西為長沙西通常德、北入洞庭的要道,太平軍占領河西這個戰略要地,使整個戰局又活躍起來,再次贏得了軍事上的主動權。
太平軍西渡,清軍十分驚恐,急忙派兵渡江增援,但遭到石達開部的英勇阻擊,10多次進攻均被打退,向榮急憤之餘,於10月30日親率3000清兵殺氣騰騰地直奔太平軍水陸洲要地,妄圖截斷東西兩岸太平軍的聯絡,以便各個擊破。太平軍埋伏洲南樹林之中,出輕騎誘敵。向榮中伏,僅以身免,所部丟盔棄甲,狼狽逃遁。經此一戰,河西清軍再也不敢妄動,城中敵軍也驚駭不敢出戰。

戰略轉移

河西激戰之時,東岸長沙城南的太平軍又繼續發起了進攻。從10月下旬到 11月底,太平軍在城南魁星樓和金雞橋一帶挖掘地道10多處,曾3次爆破轟塌城牆四五文、七八丈不等。太平軍從缺口處攻城,和春江忠源等督兵拚死抵拒,迅速堵塞缺口。正在巡撫張亮基幕府的左宗棠,在長沙守城戰中才華初露。他出謀劃策,從長沙富商黃冕、賀瑗、孫鼎臣、歐陽兆熊手中籌措飽銀12萬兩,安定了城內軍心。城牆缺口時,他急中生智,令用石塊填缺口,並規定凡向缺口拋石一塊賞錢一千文。頓時石塊從各處飛來,砸死砸傷太平軍無數。
這時,太平軍在長沙已經打了81天,既不能殲滅城外之敵,又不能合圍破城,而清朝援軍不斷開來,準備再次合圍太平軍,將其殲滅於長沙城下。太平軍審時度勢,按照洪秀全“直前衝鋒,循江而東,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的戰略方針,利用暴雨初歇、夜色茫茫的機會,經龍回潭、金牛嶺,迅速撤出長沙城外,長驅北進。

整軍建制

洪秀全在長沙期間,一面與楊秀清指揮作戰,一面繼續整軍建制,設定了編輯實錄的詔書衙,整編了部隊,太平軍名將賴漢英林鳳祥、李開勞、曾水源等分別被提拔為指揮、將軍、侍衛等。太平天國的玉璽也是在長沙頒制的。

西征活動

太平軍後來又打過一次長沙,那是在定都天京(今南京)以後。1854年初,太平軍為鞏固天京舉行了西征。入湘西征軍由石祥禎林紹璋等指揮,先後在岳州、寧鄉、湘陰、靖港、湘潭等地與曾國藩的湘軍激戰。太平軍當時的策略,是先占領長沙外圍的城邑,形成包圍之勢,而後奪取長沙。開始太平軍取得了較大的勝利,特別是1854年4月下旬的靖港之戰,痛擊湘軍水師,曾國藩急得幾次投水自殺,被左右救起,連夜逃回長沙。但是,太平軍在湘潭的作戰卻遭受重大失敗,傷亡1萬多人,其他各地的勝利都因此化為烏有,西征入湘的太平軍只得撤圍。
太平軍北上進軍途中的長沙之戰和後來西征入湘攻打長沙,雖然都以失敗而告終,但給清朝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也為太平軍後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一方面,太平軍在長沙及其周邊地區的活動,推動了長沙乃至湖南全省人民的反清革命鬥爭,在近代長沙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清軍長沙守城之役的成功,使湘軍集團在長沙興起,湖南特別是長沙成為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重要堡壘。這兩方面的影響,都導致了後來長沙地區“經邦濟世”人才大批崛起,民間風氣為之一變,對近代湖南及至全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