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魁士

鄭魁士

鄭魁士(1800年—1873年),字鰲峰,清直隸宣化(今張家口宣化)人。《清史稿》有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魁士
  • 出生地:清直隸宣化(今張家口宣化)
  • 出生日期:1800
  • 逝世日期:1873
  • 主要成就:曾被清廷賜為“沙拉馬該巴圖魯”稱號
人物經歷,《清史稿》記載,

人物經歷

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上,鄭魁士是名副其實的打出來的一代名將,他轉戰江皖湘鄂直隸數省,治軍40多年,從普通兵士一直當到提督的位置。去世後,大學士李鴻章給朝廷寫奏章,評價他“久於軍事,堅苦剛毅,疊受重傷”。宣統皇帝下詔:依例賜恤,謚忠烈。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鄭魁士從家鄉入伍,道光初年,因軍功升湖南提標守備,道光三十年(1850年)之後,歷升都司、游擊、參將、副將,賜號沙拉瑪巴圖魯。
鹹豐四年(1854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勢如破竹,江南提督和春調鄭魁士部前往廬州鎮壓,並任命鄭魁士代理安徽壽春鎮總兵。當時,廬州城和各縣都已被太平天國部隊攻陷,鄭魁士率部打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還是沒有攻下廬州城,第二年,他親自帶兵潛到城牆下面,搭起雲梯,爬上城樓,將城攻克。鄭魁士的英勇得到朝廷的嘉獎,加任提督銜。鹹豐六年(1856年)春,鄭魁士又奉命剿滅捻軍,先後輾轉於安徽、河南。曾在懷遠被圍,在突圍中,鄭魁士身先士卒,受傷20多處,終於解圍,鹹豐皇帝頒詔嘉賞他頭品頂戴,授予沙拉瑪該勇稱號,賜黃馬褂。此後,整個安徽的軍務也由鄭魁士接任,並正式任命他為壽春鎮總兵。鄭魁士在任上東擋西殺,替朝廷收復不少失地。鹹豐八年(1858年),鄭魁士調往南京,會剿太平天國軍,並因功授浙江提督,成為獨當一面的從一品大員。他又奉詔督辦寧國軍務暨幫辦東壩各處軍務,鄭魁士雖貴為封疆大吏,每臨大陣,仍衝鋒在前,以致“創傷積鯪”。官兵們都勸他靜養,可鄭魁士裹好傷,就繼續投入到血戰中,直到鹹豐十一年(1861年),創傷加劇,才奏請開缺,回籍調養。同治五年(1866年),捻軍向北進攻,震動畿輔,鄭魁士再度應詔出山,赴直隸東路協剿。第二年,署直隸提督。同治八年(1869年),因傷病再度復發,回到家鄉宣化療養。四年後病逝。
鄭魁士在家鄉多有義舉。據《宣化縣新志》記載:“築永固壩以興水利,修四牌樓以壯觀瞻,起鎮朔樓,以司昏曉,開火石坡,以利交通,瑣事不不勝枚舉。”
評價:九死一生的提督

《清史稿》記載

鄭魁士,直隸萬全人。由行伍洊擢湖南提標守備。道光三十年,平李沅發之亂,擢鎮筸鎮標都司。從提督向榮赴廣西剿匪,屢捷,賜花翎。擢湖南九谿營游擊,以參將升用。
鹹豐二年,守桂林,援長沙,擢副將,賜號沙拉瑪巴圖魯。援武昌,遂從向榮追賊沿江東下。以違軍令被劾,褫職留營。尋戰江寧有功,給都司翎頂。四年,提督和春調率所部赴廬州,進攻屢捷,復其職。尋署安徽壽春鎮總兵。廬州數縣皆陷,府城賊眾糧足,殊死守。和春一軍倚魁士及秦定三二人,定三分兵攻舒城;而廬州軍事專恃魁士。圍攻歷年餘,安慶、江寧援賊屢來援,皆擊走。至五年冬,攻愈急,魁士潛至城下以雲梯登城克之。被優敘,加提督銜。
六年春,追賊至三河,焚其巢,而捻匪日熾。魁士率兵赴宿州擊破之,乃分路竄入河南境。巡撫英桂疏請魁士赴援永城,和春方倚辦皖賊,疏留,令往來策應。於是迭擊捻匪於懷遠茅塘集、河溜等處,擒其酋褚淀等四十餘人。又破之於蒙城,焚其積聚。駐守懷遠賊分隊來犯,魁士被圍,力戰,身被二十餘創,卒破賊,解圍去,詔嘉其勇,賜黃馬褂。又督團練敗賊於太和。會和春督師江南,詔安徽軍務以魁士繼任,會同巡撫福濟督辦,實授壽春鎮總兵。迭克舒城、廬江、無為,下部優敘,頒賜御用衣服及珍物。又以魁士躬冒鋒鏑,被創甚劇,特詔嘉獎,賜藥調治。先後分兵復和州、潛山。
先是秦定三攻桐城,賊堅守不下,魁士往會剿,迭戰,並擊退援賊。時悍賊石達開往來桐城、安慶,勢甚張;又勾通捻匪,蔓延皖、豫之間。詔秦定三移兵蒙城剿捻,尋又留攻桐城,以魁士代之,會同河南巡撫英桂節制三省剿捻之兵;而桐城兵事方棘,福濟復疏留不遣。值歲荒餉匱,定三軍原取給地方捐給,魁士兵至,悉取轉供。定三疏爭,福濟一無措置,兩軍遂成水火。詔促魁士速赴蒙城,亦迄未行。
七年春,廬江、潛山連陷,賊由安慶大舉來犯,城賊突出,官軍飢疲不相顧,不戰潰圍而走。於是詔褫魁士翎頂,罷其剿捻會辦,歸福濟節制。退保廬州,粵、捻各匪會合來犯,魁士迎擊挫之,復翎頂。尋克桃鎮、派河,進扼全椒、滁州以杜北竄。八年,調赴江南大營,授浙江提督,督辦寧國軍務。九年,克灣沚,進剿貴池、南陵。尋命駐防高淳、東壩。
十年,以傷病乞假,詔斥屢次退卻,以總兵降補。從漕運總督袁甲三剿賊,授甘肅寧夏鎮總兵。十一年,以病罷。尋召來京候簡。同治五年,捻匪北犯,命赴直隸東路協剿。六年,署直隸提督。八年,乞病歸。十二年,卒。大學士李鴻章疏陳魁士久於軍事,堅苦剛毅,疊受重傷,詔依例賜恤,謚忠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