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公

秦國公,先秦時期秦國國君,自秦莊公始到秦惠文王稱王,共有27位國公。

另,國公,又是中國古代封爵名,始於北周時期,位等同或低於郡王,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秦國公,是國公中最尊貴的封號,因為“秦”是先秦時期最強大的。

歷朝秦國公可考者30人,其中最著名的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國公
  • 國君:27人
  • 公爵:30人
秦國國君,北周,唐朝,五代時期,趙在禮,馮道,李從敏,趙暉,范延光,李從曮,宋朝,趙汝愚,趙承亮,趙克瑜,呂頤浩,向拱,孟昶,遼金,耶律儼,張浩,元朝,李孟,賀勝,劉伯林,劉黑馬,朵吉,愛薛,也里牙,鐵哥,亦納脫脫,立智理威,按竺邇,哈答孫,安藏,大乘都,

秦國國君

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受封伯爵。秦人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秦國多位君王死於討伐西戎秦人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
前316年秦滅巴蜀,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國君稱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出身與關係
嬴非
約40餘年
約前900年-前858年
惡來五世孫
嬴侯
10
前857年-前848年
秦非子之子
嬴伯
3
前847年-前845年
秦侯子
嬴仲
23
前844年-前822年
秦公伯子
嬴其
44
前821年-前778年
秦仲長子
1
秦襄公(立為諸侯)
贏開
12
前777年-前766年
秦莊公次子,公子世父之弟
2
50
前765年-前716年
秦襄公子
秦靜公(秦竫公)
未即位
秦文公子
3
秦憲公(秦寧公)
贏立
12
前715年-前704年
秦靜公子
4
嬴曼
6
前703年-前698年
秦憲公子
5
贏說
20
前697年-前678年
秦憲公長子
6
贏嘉
2
前677年-前676年
秦憲公子,秦武公弟
7
贏恬
12
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長子
8
贏載
4
前663年-前660年
秦德公子,秦宣公弟
9
嬴任好
39
前659年-前621年
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
10
嬴罃
12
前620年-前609年
秦穆公子
11
嬴稻/嬴貑
4
前608年-前605年
舊誤作前608年-前604年
秦康公子
12
贏榮
28
前604年-前577年
舊誤作前603年-前577年
秦共公子
13
贏石
40
前576年-前537年
秦桓公子
14
秦哀公(秦畢公/秦㻫公)
贏籍
36
前536年-前501年
秦景公子
未即位
秦哀公子
15
贏寧
9
前500年-前492年
秦夷公子
16
贏盤
15
前491年-前477年
秦惠公子
17
秦厲公(秦剌龔公/秦利龔公)
贏刺
34
前476年-前443年
秦悼公子
18
秦躁公(秦趮公)
贏欣
14
前442年-前429年
秦厲公子
19
贏封
4
前428年-前425年
秦厲公子,秦躁公弟
20
秦靈公(秦肅靈公)
贏肅
10
前424年-前415年
秦懷公孫,秦昭子之子
21
嬴悼子(有人認為,“悼子”非名)
15
前414年-前400年
秦厲公子,秦懷公弟
(《秦記》謂秦靈公子)
22
贏仁
13
前399年-前387年
秦簡公子
23
秦出公(秦少主)
贏昌
2
前386年-前385年
秦惠公子
24
秦獻公(秦元獻公)
嬴師隰/嬴連
23
前384年-前362年
秦靈公子
25
嬴渠梁
24
前361年-前338年
秦獻公子
26
秦惠文王(秦惠王)
嬴駟
27
前337年-前311年
前324年改元
秦孝公子
27
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
嬴盪
4
前310年-前307年
秦惠王子
28
秦昭襄王(秦昭王)
嬴則/嬴稷
56
前306年-前251年
秦惠王子,秦武王弟
29
嬴柱
1
前250年
秦昭王子
30
秦莊襄王(秦莊王)
嬴異人/嬴子楚(嬴楚)
3
前249年-前247年
秦孝文王子
31
嬴政
37
前246年-前210年
秦莊襄王子
32
秦二世
嬴胡亥
4
前210年―前207年
嬴政之子
33
秦王
嬴子嬰
46天
前207年

北周

宇文贄
宇文贄,字乾信,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子。初封秦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為秦王。上柱國、大冢宰、大右弼。後來為隋文帝楊堅所害,一起被殺的還有他的兒子忠誠公宇文靖智、宇文靖仁等,國除。

唐朝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淵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農曆十二月,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農曆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五代時期

趙在禮

趙在禮(882年-947年),字乾臣。五代時期將領。初事劉仁恭家族。後投李存勖,為效節指揮使。926年魏州兵變,被推為首領,自稱兵馬留後。旋與李嗣源合兵南下入洛陽。李嗣源即位,拜鄴都留守。興唐尹,滄州、同州等地節度使後晉時兼侍中,進爵為秦國公,晉出帝還與其結為親家。後晉滅亡,契丹入汴,趙在禮前去拜見契丹將領,遭到契丹人的侮辱,後又聽說後晉大臣多被契丹所鎖,日夜惶恐,自盡而死。漢高祖劉知遠即位後,追贈中書令

馮道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諡號文懿。
馮道任過的官職很多:
將仕郎、朝議郎、朝散大夫、銀青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特進、開府儀同三司。職自幽州節度巡官、河東節度巡官、掌書記,再為翰林學士,改授端明殿學士、集賢殿大學士、太微宮使,再為宏文館大學士,又充諸道鹽鐵轉運使、南郊大禮使、明宗皇帝晉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定國軍節度、同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一為長春宮使,又授武勝軍節度、鄧隨均房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官自攝幽府參軍、試大理評事、檢校尚書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師、兼侍中,又授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正官自行台中書舍人,再為戶部侍郎,轉兵部侍郎、中書侍郎,再為門下侍郎、刑部吏部尚書、右僕射,三為司空,兩在中書,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賜私門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戎太傅,又授漢太師。
馮道獲得的爵位也不少:
爵自開國男至開國公、魯國公,再封秦國公、梁國公、燕國公、齊國公。食邑自三百戶至一萬一千戶,食實封自一百戶至一千八百戶。勛自柱國至上柱國。
功臣名自經邦致理翊贊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時處順守義崇靜功臣、崇仁保德寧邦翊聖功臣。

李從敏

李從敏,字叔達,後唐明宗李嗣源待他如子。後唐時期,平定王都有功,官拜成德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封涇王。後唐滅亡後,他歸故里。
後晉時期,降封莒國公,入為右龍武統軍,出為河陽節度使。
後漢時期,移授西京留守,累官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後漢隱帝即位,就加兼侍中,改封秦國公。
後周廣順元年春,以疾卒,年五十四。詔贈中書令,謚曰恭惠。

趙暉

趙暉,字重光,五代時期將領,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
後周顯德元年,授太子太師致仕,進封秦國公。尋卒於其第,年六十七。制贈尚書令。

范延光

范延光,字子瑰。後晉天福元年,天雄軍節度使、兼中書令范延光改封秦國公。

李從曮

李從曮李茂貞之長子,本姓宋。歷唐朝、後唐、後晉三朝。
後唐末年,李從曮任鳳翔節度使,封秦國公。
後晉高祖登極,繼封秦王岐王,累食邑至一萬五千戶,食實封一千五百戶。少帝嗣位,加守太保開運三年冬,卒於鎮,年四十有九。

宋朝

趙汝愚

趙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南宋宗室名臣、學者,宋太宗趙光義八世孫,漢恭憲王趙元佐七世孫。宋寧宗時期曾任右相。
慶元二年(1196年)正月,暴卒。開禧三年,盡復原官,賜謚忠定,贈太師,追封沂國公、秦國公。宋理宗時,配享寧宗廟廷,追封福王,後改周王。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承亮

趙承亮北宋宗室,魏王趙廷美之孫,廣陵郡王趙德雍之子。
他先是襲封昌國公。宋神宗即位,拜感德軍節度使,改封榮國公。後改封秦國公,奉秦王廷美祀。明年薨,贈樂平郡王。

趙克瑜

趙克瑜,宋朝宗室,魏王趙廷美的後代。右神武大將軍、衢州團練使、隰州團練使。

呂頤浩

呂頤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南宋初年名相。
高宗南渡,起知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兩入政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以少傅、醴泉觀使致仕。
紹興九年(1139年),呂頤浩去世,獲贈太師、秦國公,諡號忠穆。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

向拱

向拱(912年—986年),原名向訓,字星民。懷州河內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將。
後周時期,向拱屢立勳績,仕至檢校太師、河南尹、西京留守,是鼓動和支持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的將領之一。
向拱在北宋初加兼侍中,封譙國公。後因其縱情酒色、政務廢馳,受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批評。後又升為左衛上將軍,封秦國公。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五。贈中書令。

孟昶

孟昶(919―965),初名孟仁贊,字保元,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
公元965年,後蜀被宋朝所滅,孟昶被押送到達汴京後,授任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七天后,暴斃,時年四十七歲,追封為楚王。

遼金

耶律儼

耶律儼(?-1113) ,字若思,本姓李,李仲禧之子,遼國大臣。他為人忠朴,好讀書,鹹雍進士。大康中,歷將作少監、少府少監、大理少卿、大理卿。大安初,為景州刺史。任上懲豪猾,撫老恤貧。改御史中丞,訊上京滯獄,多有平反。六年(1090),改山西路都轉運使,除舊弊,奏定課額,增加州縣俸給,均被採納。道宗晚年,用人不能選擇,令擲骰子勝者為官,儼得勝,遷知樞密院事,封越國公。後徙漆水郡王。死於天慶中,謚忠懿。修《皇朝實錄》七十卷。
《續資治通鑑》記載:遼知樞密院使越國公耶律儼徙封秦國公。

張浩

張浩,(1102—1163),字浩然,高句麗族人,本姓高,東明王之後。他歷仕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五朝,官至尚書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統治時期,任宰相十餘年,是金代較為重要的歷史人物。
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賜進士及第,授秘書郎。先後受命修宮室、定朝儀、“管勾御前文字”。熙宗時,由戶、工、禮三部侍郎升為禮部尚書,參與“詳定內外儀式”,在熙宗時的一系列改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1149年,海陵王殺熙宗自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鎮壓女真貴族的同時,他大批任用漢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張浩也受到海陵王的重用。海陵王奪取帝位後,召張浩為戶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天德二年(1150年)十一月,進拜尚書左丞。貞元元年(1153年)三月,進拜平章政事,二年二月,拜尚書右丞中書令,三年二月,又進拜左丞相兼侍中。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廢中書、門下兩省,只存尚書省。六年七月,張浩以左丞相進為太傅、尚書令、司徒。封潞王、蜀王、魯國公、秦國公、南陽郡王。

元朝

李孟

李孟(1255—1321),字道復,號秋谷,沙陀族人,元代中葉政治家。封秦國公、韓國公。死後,贈舊學同德翊戴輔治功臣、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魏國公,諡文忠。

賀勝

賀勝(1264年-1320年),字貞卿,小字伯顏,以小字行。元朝奉元王賀仁傑之子。從許衡學,通經傳大義。年十六,入直宿衛,凝重寡言,世祖器之。
乃顏叛,世祖親征,勝扈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二月,拜尚書省參知政事。及桑哥敗,罷尚書省,改歸中書。完澤為相,以勝為中書參知政事。勝年甫二十八,參決大政,明允稱職。三十年,改僉樞密院事。
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勝父仁傑請老,以勝代為上都留守,兼本路都總管、開平府尹,兼虎賁親軍都指揮使。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進領左丞相,階光祿大夫,行上都留守,兼本路總管府達魯花赤。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加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以足疾請老,不許,賜小車出入禁闥。
(起先因得罪丞相鐵木迭兒)仁宗崩,英宗在諒暗,鐵木迭兒復相,即執楊朵兒只、蕭拜住矯詔殺之,又誣勝便服迎詔,大不敬,棄市,並籍其家。勝足疾,乘所賜小車迎詔,鐵木迭兒遂誣為便服。泰定初,詔雪其冤,贈推忠宣力保德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秦國公,謚惠憫。至正三年,加贈推忠亮節同德翊戴功上、太師,晉封涇陽王,改謚忠宣。

劉伯林

劉伯林,本金國將領。成吉思汗攻金國的時候投降,滅金有功。以疾卒,年七十二。累贈太師,封秦國公,謚忠順。

劉黑馬

劉黑馬(1200年—1262年),本名劉嶷,字孟方,元憲宗賜名也可禿立,元朝將領、太傅、秦國公。秦國公劉伯林之子。
少時便隨父親劉伯林征戰,經歷大小數百戰。嘉定十四年(1221年),襲父職為萬戶,佩虎符兼都元帥。嘉定十八年(1225年),隨軍平定武仙叛亂,同年大敗金軍,斬金將忽察虎。紹定五年(1232年),大敗金將完顏合達。景定元年(1260年),接受宋將劉整投降。景定三年(1262年),奉命擔任成都路軍民經略使,同年去世,贈太傅,封秦國公,謚忠惠。

朵吉

朵吉,元朝唐兀人,涼王搠思吉朵兒只之子。曾為怯烈馬赤(翻譯官)。據錢大昕表:他追封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秦國公、雍王。

愛薛

愛薛(1227年-1308年),元學者。拂林(今小亞細亞一帶)人,基督教聶斯脫里派教徒,通西域諸國語及星曆、醫藥。祖不阿里,父不魯麻失。
愛薛通拂菻語及星曆、醫學。世祖在潛邸,深重之。至元十二年,拜秘書監。十三年,伯顏平江南還,阿合馬以飛語構之,愛薛叩頭諫,事得釋。十四年,領崇福院使。十九年,進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
大德元年,遙授平間政事。七年,帝不豫,秋八月地震,皇后召問:“卿知天象,災異殆民所致。”愛薛曰:“此天示警誡,民何與?願熟思之。”皇后曰:“卿何不早言。”曰:“臣事世祖及皇帝,雖寢食未嘗不見。臣今累月不入,侍言何由達?”皇后默然。十一年,成宗崩,內旨索星曆秘文,愛薛厲色拒之。武宗即位,進金紫光祿大夫,封秦國公。至大元年六月,卒於上都,年八十二。皇慶元年,贈推誠協力贊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拂林王,謚忠獻。

也里牙

也里牙,愛薛之子,拂林人。光祿大夫、秦國公、崇福院使,領司天台事,以與文宗逆謀,惠宗時詔暴其罪。
太醫院使野里牙為秦國公。

鐵哥

鐵哥,伽乃氏,迦葉彌兒人。父斡脫赤,元貞元年,追封代國公。
世祖即位,命直宿衛。至元十七年,進正議大夫,十九年,遷同知宣徽院,領尚膳監。二十二年,司農寺升為大司農司,進資善大夫、大司農。二十九年,進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以病足,聽輿轎入殿門。
成宗即位,以先朝舊臣,賜鐵千兩、鈔十萬貫。大德元年,加光祿大夫。三年,乞解機務,從之,仍授平間政事、議中書省事。八年,復拜中書平章政事。
武宗即位,賜金一百兩,加金紫光祿大夫,遙授中書右丞相。
仁宗即位,授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皇慶二年,奉命詣萬守寺祀世祖神御殿,感疾歸,未幾,卒。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秦國公,謚忠穆。加贈推誠守正佐理翊戴功臣,進封延安王,改謚忠獻。

亦納脫脫

亦納脫脫(1272年-1327年),元康里人,雲中王牙牙之子,順寧王阿沙不花之弟。少從長兄斡禿蠻獵近畿,翰禿蠻使獻所獲於世祖。帝偉其儀狀,留直宿衛。成宗即位,奉詔賜太傅伯顏名鷹,伯顏深重之。
大德三年,從武宗出鎮北庭。及即位,進中書平章政事,拜御史大夫。六月,遙授左丞相。八月,封秦國公,又改江南行台。至大元年,復入為御史大夫。二月,改仁虞院使。六月,加上柱國、太尉。十一月,拜中書左丞相。二年,改知樞密院事。四年,復拜中書左丞相。
仁宗即位,出為江浙行省左丞相。鐵木迭兒既議立英宗為皇太子,乃譖脫脫武宗舊臣有貳心。詔逮至京師,既至,帝察其無他,復遣歸。未幾,遷江西行省左丞相。
英宗即位,召拜御史大夫,鐵失陰忌之,奏改江南行台。復嗾言者劾其擅離官守,杖一百七,徒雲南。會鐵失伏誅,事乃解。泰定四年卒,五十六。脫脫階至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封馮國公。至正初,加贈推誠全德守義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如故,追封和寧王,謚忠獻。

立智理威

立智理威(1254—1310),開國功臣木華黎的侄子。死後,贈資德大夫、陝西行省右丞、上護軍、寧夏郡公,謚忠惠。再贈推誠亮節崇德贊治功臣、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柱國、秦國公。

按竺邇

按竺邇(1194~1263)元代將領,雍古族。
他隨太祖西征尋思乾、阿里麻里等國,以功封千戶,駐守泰州。太宗即位封為元帥,隨太宗平定關隴一帶。時金人據潼關,聚眾數十萬,按竺邇借道直趨鈞州,與親王兵會合,選精兵衝鋒在前,打敗金兵。甲午年(1234)滅金,賜名拔都,拜征行大元帥。後又伐,身經百戰,破20餘城。又平定叛離,世宗賜璽書褒美、賜弓矢錦衣。卒後封秦國公,謚武宣。

哈答孫

哈答孫,本關中人。
大德元年。擢懷遠大將軍、淮東淮西屯田捕打總管。武宗即位,拜淮東淮西道宣慰使。
至大四年,賊起四明,賜三珠虎符,授中書右丞、浙東道宣慰使,兼都元帥,往討之,哈答孫驅賊入海,安集流亡,境內帖然。俄感瘴癘卒,年六十五。延祐初,贈推忠效義佐理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秦國公,謚昭宣。

安藏

安藏(?-1293年),字國寶,畏兀爾人,今新疆吉木薩爾人,是元代著名翻譯家。其譯著是佛典《寶藏論元演集》(10卷),另外,他還將《資治通鑑》、《貞觀政要》等譯成蒙文,從而使元世祖忽必烈能以此作為制定政策法令之借鑑。
至元三十年,卒。延祐二年,贈太師,追封秦國公,諡文靖。

大乘都

大乘都,別失八里人,拜嘉議大夫、翰林學士,賜第於京師。大德三年卒,年七十二。皇慶初,贈太傅、秦國公,諡文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