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優11號

秦優11號

秦優11號是鹹陽市農科所、三原縣種子公司,用品種2168A×5012C選育而成的油菜品種。 2009年12月17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油2009008。

2008年陝西省和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8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優11號
  • :植物界
  • :十字花科
  • :蕓薹屬
  • :蕓薹
  • 品種:秦優11號
國審油2009008,國審油2008029,蘇審油200801,GPD油菜(2017)610192,

國審油2009008

特徵特性: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子葉腎臟形,苗期葉圓形,有蠟粉,葉綠色,頂葉大,有裂葉1-2對,莖綠色。花瓣黃色,側疊。種子黑色,圓形。區試結果:全生育期220天,比對照中油雜2號晚熟2天。平均株高176.2厘米,中生分枝類型,一次有效分枝數8.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323.4個,每角粒數19.5粒,千粒重3.69克。菌核病發病率4.85%,病指3.03;病毒病發病率1.39%,病指1.04。抗病鑑定綜合評價低抗菌核病。抗倒性強。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15%,餅粕硫苷含量27.88微摩爾/克,含油量41.47%。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度參加長江中游區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4.9公斤,比對照增產9.4%;2008-2009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65.1公斤,比對照增產5.9%;兩年區試19個試點,15個點增產,4個點減產,平均畝產170.0公斤,比對照增產7.7%。2008-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2.2公斤,比對照增產3.8%。
栽培技術要點:1.播期:與當地品種同期播種。2.密度:每畝留苗0.8萬-1.2萬株。3.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補施硼肥。一般畝施硼肥0.5-0.75公斤。4.防蟲防病:注意防治菌核病和蚜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湖北、湖南及江西三省冬油菜主產區種植。根據農業部第1118號公告,該品種還適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國審油2008029

該品種為甘藍型半冬性陝2A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全生育期平均231.0天,與秦優7號相當。幼苗半直立,子葉腎臟性,苗期葉圓葉型,有蠟粉,葉綠色,頂葉大,有裂葉1-2對。莖綠色。黃花,花瓣側疊。種子黑色,圓形。株形較緊湊,中部分枝類型,平均株高169.9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40個。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441.0個,每角粒數22.5粒,千粒重3.92克。區域試驗田間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12.74%、病指7.46,病毒病發病率6.38%、病指2.55。抗病鑑定綜合評價低抗菌核病,低感病毒病。抗倒性較強。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0%,硫苷含量23.85μmol/g,含油量44.57%。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度國家長江下游區試平均畝產215.77kg,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8.4%。2007-2008年度平均畝產192.48kg,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1.96%。兩年區試16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平均畝產204.13kg,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5.28%。2007-2008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188.37kg,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3.78%。
栽培技術要點: ⒈與當地品種同期播種。⒉密度:畝留苗0.8—1.2萬株。⒊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 ,增施磷鉀肥,補施硼肥。一般畝施硼肥0.5—0.75kg。⒋防蟲防病:注意防治菌核病和蚜蟲。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江蘇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產區推廣種植。

蘇審油200801

產量表現:06年夏收在江蘇省預試31個品種中產量第一名,極顯著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5.51%;06—08年在江蘇省區試中又列第一名,兩年平均畝產234.24公斤,極顯著比對照增產12.45%;06—08年參加長江下游區區試,“兩年區試16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平均畝產204.13公斤,比對照秦油7號增產15.28%,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13.78%”,均列第一名,是近幾年長江下游區試中表現最突出的品種;07年參加長江中游區區試,產量又位列第一,平均極顯著比對照增產9.42%,破格提前生產試驗,09年將通過長江中游區審定。
抗性表現:綜合抗性較好,抗倒性較強,較抗菌核病和病毒病,耐寒性較好。江蘇省區試多點鑑定,菌核病發病率7.69%、病指3.27;國家長江中下游區試鑑定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均較好、抗倒性較強。
品質狀況:江蘇省區試測定平均芥酸含量0.34%、硫甙含量23.29μmol/g,含油率42.45%;國家長江下游區試測定平均芥酸0.0%、硫甙23.85umol/g、含油率44.57%.
特徵特性:甘藍型,半冬性中早熟雜交品種,全生育期與對照秦優7號相當略早,江蘇省區試株高163.58厘米,一次分枝數9.4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47個,每角粒數21.2粒、千粒重3.92克(國家長江下游區試:株高169.9厘米、單株有效角果數441.0個、每角粒數22.5粒、千粒重3.92克)。
栽培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期:蘇北地區9月15日左右、蘇中9月20日左右、蘇南地區9月下旬播種,苗齡35天左右移栽;直播10月中旬為宜。
2、合理密植:每畝大田用種量:育苗移栽2兩、直播4—6兩;每畝移栽密度8千—1萬株左右因肥力水平增減、直播留苗一般1.5—2萬株。移栽時注意栽大苗、剔除小苗。
3、科學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鉀肥配合,缺硼地區必施硼肥:畝底施硼肥1—1.5公斤,並在蕾苔期適量噴施硼肥。氮肥的運籌,基肥、臘肥、苔肥的比例為5:3:2。
4、加強管理:及早定苗,拔除小苗;培土壅根,開溝降漬。
5、防病治蟲:做好蚜蟲、菜青蟲、菌核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GPD油菜(2017)610192

特徵特性:甘藍型雙低油菜半冬性質不育三系雜交種。苗期葉半直立,裂葉,葉片較大,葉緣鋸齒,葉色綠,莖稈粗壯,綠色,桿硬,花蕾大,花粉飽滿,花瓣圓,中大,花色黃,勻生分枝,角果中長,粒多,中早熟,籽粒黑褐色。一般株高165厘米~179厘米,有效分枝部位50厘米~7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個~11個,單株有效角果數310個~470個,每角粒數19.29粒~24.0粒,千粒重3.6克~4.0克。芥酸0%~0.3%,硫苷21.96微摩爾/克~31.62微摩爾/克,含油率40.18%~45.27%。低抗菌核病,低感病毒病,抗倒性強,抗凍性中等。第一生長周期平均畝產204.13千克,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5.28%;第二生長周期平均畝產174.04千克,較對照中雜油2號增產7.67%。
栽培技術要點:1、播期:與當地品種同期播種;2、播量:直播每畝0.3千克,移栽每畝0.1千克;3、密度:畝留苗0.8萬株~1.2萬株;4、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補施硼肥。一般畝施尿素15千克~18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或磷酸二銨15千克~20千克,鉀肥和硼肥可根據土壤情況適量補施,一般畝施硼肥0.5千克~0.75千克;5、加強田間管理:1葉~2葉期及時間苗,3葉期及時定苗,實施冬灌,及時培土中耕和防治病蟲害,封凍前培土壅根,保苗安全越冬。稻田要及時開溝排澇,做好蚜蟲、菌核病防治,蚜蟲每畝用10克~20克吡蟲林2000倍液或10克吡蟲林和50毫升菊酯類殺蟲劑混合2000倍液防治,菌核病每畝用100克多菌靈或甲托1000倍液防治,葉面噴施硼肥、磷酸二氫鉀和2%的尿素等,增角、增粒、增粒重;6、適時收穫,堆垛後熟,及時打曬,防止發霉變質;7、大田收穫的油菜籽不能作種子用。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湖南、湖北、江西、上海、浙江、江蘇淮河以南、安徽淮河以南及陝西陝南地區冬油菜區種植。
注意事項:在生產上應注意基施或追施硼肥,防止缺硼引起“花而不實”,同時注意防治菌核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