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皇帝妃嬪的等級之一)

常在(皇帝妃嬪的等級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常在,清宮妃嬪制度中的低階稱謂之一,比“答應”這最低級妃嬪位分高一級。秀女入宮後,一般封答應或常在。然後其中一些晉升為常在,貴人,嬪,妃,貴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在
  • 使用年代:清朝 
  • 性質:嬪妃等級
  • 史料記載:《清史稿·后妃列傳》
基本介紹,歷史記載,后妃等級,

基本介紹

常在,清宮妃嬪制度中的低階稱謂之一,比“答應”這最低級妃嬪位分高一級。秀女入宮後,一般封答應或常在。然後其中一些晉升為常在,貴人,嬪,妃,貴妃。
常在
《清史稿·后妃列傳》:“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常在宮分:
每年:銀50兩,大卷八絲緞1匹,大卷五絲緞1匹,雲緞1匹,衣素緞1匹,藍素緞1匹,春綢1匹,宮綢1匹,紗1匹,綾1匹,紡絲2匹,棉花3斤。
每月:小牲口5隻,羊肉15盤。
每日:豬肉5斤,陳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兩,香油3兩5錢,豆腐1斤8兩,粉鍋渣8兩,甜醬6兩,醋2兩,鮮菜6斤,茄子6個,王瓜5條,一兩五錢重黃蠟2支,一兩五錢重羊油蠟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歷史記載

清史稿·后妃傳》
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后妃,後人緣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世祖定鼎,循前代舊典。順治十五年,采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議定而未行。
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曰景仁,曰承乾,曰鐘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陽;西六宮:曰永壽,曰翊坤,曰儲秀,曰啟祥,曰長春,曰鹹福。諸宮皆有宮女子供使令。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家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后妃諸姑、姊妹不赴選。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寧、壽康、寧壽諸宮。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諸宮殿設太監,秩最高不逾四品,員額有定數,廩給有定量,分領執事有定程。此其大較也。
二百數十年,壼化肅雍,詖謁蓋寡,內鮮燕溺匹嫡之嫌,外絕權戚蠹國之釁,彬彬盛矣。追尊四代,惟宣皇后著氏族,且有繼室,託始於是。歷朝居正號者,謹而次之,並及妃、嬪有子若受後朝尊封者。世祖以漢女為妃,高宗以回女為妃,附書之,以其僅見也。

后妃等級

關外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后妃制度。這時妻妾沒有名號,稱“福晉”或“格格”。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晉姑且依後來的制度稱為皇后,其他稱妃子)。皇太極時期,有了后妃之別,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
入關後,后妃名稱多了起來。順治十五年(1658)決定採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寧宮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並沒有真正執行。同時“福晉”、“格格”的稱謂仍然存在。
康熙後典制完善了,用“福晉”和“格格”稱呼後宮嬪妃的情況才消失。后妃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4名,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儲秀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