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佑國

秦佑國

秦佑國,男,1943年12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福州大學建築學院名譽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建築促進會主任,中國聲學學會環境聲學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簡歷,從事專業,教學工作,近年研科,工程設計,學術研究,1979年,1984年,1988年~1990年,1990年,2004,獲得獎項,論文,主要著作,

人物介紹

簡歷

1961年江蘇省揚州中學畢業,1967年清華大學建築學專業本科畢業,1970~1978年在郵電部五三六廠從事建廠工作,1978年回清華大學讀建築技術科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建築物理實驗室主任、教研組主任、副教授、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主任,1990年任建築學院副院長、教授,1996年9月至1997年3月赴美國哈佛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1997年11月~2004年12月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2005年9月起任建築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從事專業

建築學(一級學科)
建築技術科學(二級學科)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建築技術概論”;“建築與技術”(新生研討課);建築實習(建環專業)
碩士生課程:“建築物理環境”;“建築物理環境工程設計”;
博士生課程:“科學、藝術與建築”;
指導研究生:在讀碩士生5人、博士生9人;

近年研科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計算機集成建築系統(CIBS)的構想”;
建設部項目“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體系”;
科技部和北京科委項目:“綠色奧運建築評估體系”;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綠色建築規劃設計導則和評估體系研究”;
北京市標準:“綠色建築評估標準”;
國家環保總局項目:“生態住宅環境標誌認證標準”

工程設計

1970~1978年在郵電部五三六廠從事建廠工作,負責總平面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和結構設計並帶領施工;
1987年空軍第一研究所航空發動機試車台排氣消聲工程設計;
1992年主持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城的方案設計: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施工圖設計由國防科工委設計院完成;
1992~1994主持福州恆樣大廈方案設計,參加廣東大亞灣成龍花園(20萬平方米)、廈門悅華山莊(10萬平方米)、蘇州方正科技園等項目的規劃設計;
1998~2000年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改擴建可行性研究、總平面規劃和病房樓方案設計;
1998以來被聘為評審組專家參加過北京腫瘤醫院、北京醫院、協和醫院、北醫三院、安貞醫院阜外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上海華山醫院、長沙湘雅醫學院第一、第二附屬醫院、武漢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西安交通大學附屬醫院、杭州蕭山醫院、山西運城市醫院等醫院的改擴建工程和規劃設計的評審。
1995年參加西安鹹陽機場國際候機樓方案徵集,被評為最佳中選方案;
I994年主持西安鹹陽機場第二候機樓可行性研究;
1995以來被聘為評審組專家參加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新白雲機場、長沙機場、南昌機場、瀋陽機場、長春機場、大連機場、青島機場、濟南機場、拉薩機場、武漢機場、杭州機場等航站樓規劃設計方案徵集國際招標的評審;
2004年主持北京地壇皇家花園規劃和方案設計;
2005年主持山東德州乾城中心學校規劃和方案設計;
2005年主持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規劃。

學術研究

1979年

國內最早開始進行統計能量(SEA)研究,在1979年底開始套用SEA於牆隔聲的研究,研究成果寄給SEA的創始人MIT聲學研究中心主任Lion教授,得到他的好評。國內西北工大、南京航空學院都是派人出國學習後,於80年代初才開始這方面研究的。

1984年

國內最早從事聲場計算機模擬的,1984年以《微機在建築物理中的套用》通過科研成果鑑定,列入國家科技成果目錄。國內最早進行聲場動態問題有限元法研究的。在室內聲場統計分析和幾何聲學方面有創造性的成果:指出經典混響公式在碰撞獨立性假定和衰減歷程樣本平均中的問題,導出建立在馬爾柯夫鏈模型上的解析的混響公式;幾何聲學方面,有別於通常的虛聲源概念,提出“虛像空間”的概念,封閉空間中任何一條反射路徑可以展開為虛像空間中的一條直線。
因為有8年建築工程的實踐,所以在建築聲學工程設計方面有把聲學理論與工程技術很好結合的特點,這在空軍第一研究所航空發動機試車台排氣消聲工程得到充分體現。該工程是北京市單項規模和投資最大的噪聲治理工程,不僅承擔聲學設計而且承擔工程設計。最後做到造價不到已撥經費的一半(已撥300萬,造價135萬),而噪聲控制效果比國內已有的和引進英國的試車台好得多。此項目得到馬大猷院士的好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使環境噪聲從75dB(A) 降到44 dB(A),為1200多戶居民解除了煩惱,解決了北京市一個老大難問題。”,並先後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教委優秀設計一等獎。此外在王府飯店噪聲控制、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中庭聲學處理也都體現了聲學設計與建築設計和工程實際結合的特點。

1988年~1990年

在1988年晉升副教授,1990年12月即被學校首批破格晉升為教授。1993年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通過獲得博導資格,並申報建築技術科學博士點被批准。

1990年

以後,進一步把學術研究領域從建築聲學擴展到建築技術、科學技術與建築發展。如:建築與教學、建築設計媒介技術、建築與氣候環境、計算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套用、建築工藝技術、計算機集成建築系統等,90年代後期又擴展到生態與綠色建築評估。先後參加了“建築設計的生態策略”、“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體系”、“綠色奧運建築標準及評估體系研究”、“綠色建築規劃設計導則與評估體系研究”等建設部、科技部的研究項目,其中包括國家九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

2004

在建築聲學方面也沒有停止,一方面參與了國家八五重大科技項目“小康住宅產業化工程”中有關住宅室內外聲環境的研究,一方面指導研究生開展居住區環境噪聲預測研究、中國古戲台聲學特性研究、建築隔聲材料與構造研究等。近年來和博士生在聲學方面的研究仍然站在國內研究的前沿,博士生李國棋是國內(大陸)第一個進行“聲景Soundscape”研究的;博士生龍長才在聽覺傳輸機制和時序信號與隨機共振方面的研究論文發表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Physics Letters A和Chinese Physics Litters上。(三者都是SCI期刊,Physics Review Letters更是世界頂級的物理學雜誌)。因為研究和學術成績,在當了兩屆中國建築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後,2004年10月當選為理事長。
正因為有知識面寬、思路活躍、建築學與技術結合、工程經驗多的特點,在參加了西安鹹陽機場候機樓設計競賽和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後,即被民航總局邀請作為專家,參加了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新白雲機場、長沙、濟南、瀋陽、大連、長春等十餘個機場的規劃和航站樓設計評審;在參加了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病房樓方案設計後,即被衛生部邀請作為專家參加了北京醫院、協和醫院、同仁醫院、301醫院、湘雅醫學院附屬醫院、上海華山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等近20個醫院的規劃和設計方案評審。
所做方案設計(總裝設計院做工程設計)的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城(12萬m2),被評為全軍優秀設計一等獎。

獲得獎項

1997年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學科評議組成員,隨後又擔任清華建築學院院長,2000年又當選為全國建築學專業學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以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建築教育改革和推動中國建築教育的發展中去。這幾年來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建築教育思想、辦學目標、新系設定、學制改革、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學科建設、教學環境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上都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果。2004年獲清華大學教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獲全國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持了全國高等學校建築體系教育評估標準,章程、程式的修訂,於2003年12月由建設部批准通過。
“航空發動機試車台噪聲治理”獲1989年全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航空發動機試車台排氣消聲工程”獲1995年國家教委優秀設計一等獎;
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城工程”獲2000年全軍優秀設計一等獎;
“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研究”獲2004年精銳科技獎金獎;
“綠色奧運建築標準與評估體系研究”獲2005年北京市科技獎一等獎;
2004年獲清華大學教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獲全國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3年獲清華大學教書育人獎,2004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2001、2002、2003、2004、2005年獲清華大學研究生會“良師益友”稱號。

論文

“統計能量分析套用於牆隔聲研究”,聲學學報,1982
“加權餘量法建立聲場有限元公式”,聲學學報,1982
“室內聲場動態問題有限元法”,第一屆全國聲學會議論文,1985
“室內聲場計算機聲線法模擬的一些問題”,第一屆全國聲學會議論文,1985
“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
“微機在建築聲學中的一些套用”,第五屆全國建築物理學術會議,1987
“幾何聲學——虛像空間”,第五屆全國建築物理學術會議,1987
“室內聲場衰減過程的統計分析”,聲學學報,1987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 ICA,1992;
“航空發動機試車台排氣消聲工程”, 《環境噪聲控制論文集》,1992
“建築與數學”,《建築師學術職業信息手冊》,1993
“人類工程學”,《建築師學術職業信息手冊》,1993;
“低噪聲消聲通風器”,國家專利,922248982,1993
賀加添(研究生)、秦佑國,“開敞辦公室聲環境及語言私密性”,全國聲學會議論文,1994
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國,“噪聲方向結構的主觀評價研究“, 環境科學, 1995
“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屆全國建築物理會議, 1995
“城市住宅聲環境的要求、問題與改善”, 小康住宅通訊和住宅與房地產,1996
北京王府飯店發電機房噪聲治理”,噪聲與振動控制,1997
清華大學建築學專業培養目標” 清華大學教學討論會,1997
“地理信息系統套用於居住區噪聲環境預測和評價”, 全國聲學學術會議,1998
“對重建圓明園的意見”,建築學報和瞭望周刊刊載,紐約時報、CNN、加拿大國家電視台採訪,1999
“我們的建築教育思想”,全國建築教育討論會,1999
“梁思成、林徽音與國徽設計”,建築史論文集第11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區開發建設失控”,時代建築,2000
羅德胤(研究生)、秦佑國,“頤和園德和園大戲台聲學特性測量與分析”, 建築史論文集13集,2000
“北京地區民用機場系統發展研究”,北京規劃建設,2001年4月;
.“建築信息中介系統與設計範式的演變”,建築學報,2001年第六期;
“改善城市住宅聲環境的措施與建議”,住宅產業,2001年6月;
羅德胤(研究生)、秦佑國,“中國古戲台台基之變遷”, 建築史論文集14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羅德胤(研究生)、秦佑國,“兩個戲台的混響特性及分析”,華中建築,2001年第二期;
“From “Hi-skill” to “Hi-tech”, 藝術與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6月;
“中國城市住宅聲環境”,綠色建築/可持續發展建築國際研討會,2001年6月。
“從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築,2002年第1期;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學專業學位制度”,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
羅德胤(研究生)、秦佑國,“中國戲曲與古代劇場發展關係的五個階段”,建築史論文集 16輯,2002年6月;
.白靜(研究生)、秦佑國,“建築圖形媒介的發展與比較”,新建築,2002年第2期;
“建築技術概論”,建築學報,2002年第7期;
“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清華建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建築學’學術報告會(慶祝吳良鏞先生80壽辰),2002年4月;
薛長健(研究生)、秦佑國,“十九世紀的建築聲學”,全國聲學學術會議,2002年
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國,“‘生態’不是漂亮話”,建築與文化2002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築,2003年2月;
“中國生態住宅評估”,《永續綠建築》(論文集),台灣建築報導,2002年10月;
“隔聲材料與結構”,新世紀綠色房屋建材技術與市場發展論壇,2002年11月;
“中國建築呼喚精緻性設計”,建築學報,2003年第1期;
龍長才(研究生)、秦佑國,“反映時序特徵的聽神經自發發放模型”,聲學學報,2003年5月;
“建築和住區中疫病傳播途徑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間提交給建設部部長和中國建築學會
“SARS後關於居住密度的思考”,經濟觀察報,2003年6月23日;全國低密度住宅學術研討會,2003年12月;
“‘現代主義’這堂課要補”,中關村,2003年7月;
“計算機集成建築系統(CIBS)的構想”,建築學報,2003年第8期;
“中國大陸的建築教育”,建築師(台灣),2003年9月;
“綠色建築評估”,綠色建築、綠色奧運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2003年9月7日
“From Upenn to Tsinghua” ,國際學術會議,美國 費城,2003年10月;
“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國際學術會議“大城市環境”,香港,2003年11月;
龍長才(研究生)、秦佑國,“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國際建築教育研討會,南京,2003年12月;
龍長才(研究生)、秦佑國,“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A,v323, n5~6 , 434, 2004;
龍長才(研究生)、秦佑國,“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Physics Letters,v21, n4 , 757, 2004;
中國現代建築的中國表達”,建築學報,2004年第6期;
“綠色建築的中國特點”,百年建築,2004年8月
“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
國際學術會議,義大利 羅馬,2004年9月;
“不僅講‘素質’‘能力’,還要講‘氣質’‘修養’”,新清華,2004年10月;
“聲景(Soundscape)學的範疇”,第五屆全國建築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2004年10月,建築學報2005年第1期;
“墨西哥城的教訓與拉美化的防止”,瞭望周刊,2005年6月;

主要著作

秦佑國、王炳麟,《建築聲環境》(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
聶梅生、秦佑國等,《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9月,2003年9月第二版;
江億、秦佑國等,《綠色奧運建築評估體系》,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8月;
秦佑國等《綠色奧運建築實施指南》,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2月;
秦佑國等《綠色建築評估標準》,北京市地方標準,2005年7月;
劉念雄、秦佑國,《建築熱環境》,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