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研究生會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是清華大學全體在校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代表的是清華大學全體研究生的權益和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研究生會
  • 外文名:Graduate Union of Tsinghua University
概覽與淵源,宗旨與理念,部門與分工,學術與學風,溝通與服務,文化與體育,

概覽與淵源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中文名:清華大學研究生會;英文名:Graduate Union of Tsinghua University)成立於1979年,是清華大學全體在校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接受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團委的指導,並在校研究生團委的具體幫助和指導下開展工作。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現有研究生會員兩萬餘名,以團體會員的身份參加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
“小研在身邊”“小研在身邊”

宗旨與理念

以服務廣大研究生為宗旨,校研會堅決貫徹學校“兩個擁護、兩個服務”的德育工作目標,堅持以愛國成才引導同學、以切實行動代表同學、以全心全意服務同學、以豐富活動發展同學,充分發揮校研會“學生之家、師生之橋、幹部之校”的作用,努力實現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大力促進學術交流,營造學術氛圍、激發學術志趣,全面推進學術軟環境建設;關注研究生身心健康,發揚體育鍛鍊傳統,注重推廣體育理念、激發參與熱情,積極倡導優秀校園文化,引導健康積極的校園主流文化;加強生活溝通,提供細緻入微的生活服務,全面參與和諧校園建設;努力加強組織隊伍建設,紮實有效地推進我校研究生會的各項工作,助力營造有利於高素質人才大量湧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小研”“小研”

部門與分工

目前,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下設辦公室、內聯部、學術部、學術交流中心、信息中心、 生活部、文化部、體育部、外聯部、新聞中心、國際部等11個部門。
歷經多年積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創建了“學術新秀”評選、“良師益友”評選、“學術人生”講壇、“學術之路”講座、“學科史話”講座、“真人圖書館”項目、博士生學術論壇、“微沙龍”、兩岸清華研究生學術論壇、“U計畫”項目、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文新論壇、西階論壇、“淸樂華章”演出、研究生運動會、研究生體育俱樂部、研究生師生趣味運動會、“巔峰對話”講座、“巔峰學者”項目、“Top Talk”講座、“i Talk”沙龍、“Friday Talk”沙龍等在校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與活動。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通過參與校領導接待日、研究生新生入學迎新、畢業生長跑等活動的組織工作服務校內研究生同學和其他廣大師生。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的主要對外宣傳平台有微博“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微信公眾號“清華大學小研線上”、“清華大學小研在身邊”等。
1.辦公室
辦公室是校研會為上級部門、研會主席團、研會直屬部門服務的綜合辦事機構,在校研會主席團的直接指導下工作。辦公室在校研會內部起承上啟下、綜合協調的中樞紐帶作用。
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有:以素質拓展、文體娛樂等形式推進校研會內部企業文化建設,促進校研會各部門工作交流;管理校研會財務賬目;管理校研會公共空間、固定資產和活動物資;校研會工作情況的上傳下達;校研會內部培訓;校研會檔案的歸檔和年鑑編纂;對校研會各項公共事務的制度化建設和管理;配合校研會各部門承擔大型活動和會務的組織工作;校研會主席團交辦的其他工作。
2.內聯部
內聯部是連線校研會與院系研會的橋樑和紐帶,在校研會制度建設、骨幹培養、評獎評優、會務協調等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與院系研會聯絡方面,內聯部擔負著傳達學校政策、反饋院系意見、培訓校系骨幹等職能;校研會內部建設方面,內聯部承擔著制度建設、骨幹培養及校研會常委會日常運行、會務組織、人員協調等工作。內聯部致力於加強校系兩級溝通,完善校研會內部建設,推進校系兩級研會成為有序、團結、高效的研究生民眾組織。
內聯部主要工作包括:為校研究生會提供組織保障,負責校研會骨幹選拔、管理、考核及規劃;開展校系兩級研會骨幹培訓,努力提高研究生骨幹的工作能力和素質;搭建多層次、立體化的校系研會溝通平台;組織開展院系研會評獎評優工作,以評促建,推動全校研會系統的工作交流和發展提高;依照《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章程》組織召開校研究生代表大會,負責校研會常委會日常運行,組織安排校研會常規工作會議,積極服務於校系研會民主化建設。
3.學術部
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學風學術建設不僅是研究生人才培養中的一項關鍵內容,更與研究生的畢業、就業問題息息相關。學術部有著優良的傳統,這裡氛圍寬鬆,思想碰撞激烈,是大家施展才華,實現創意的絕佳的平台。
1996 年,研究生“學術新秀”評選正式創辦。目前“學術新秀”評選已成為我校研究生至高榮譽之一,昔日學術新秀中的很多如今已成為名師大家、行業翹楚。1998年,校內首個學生評選老師的活動“良師益友”評選正式開啟。歷經18個春秋,“良師益友”評選已成為清華乃至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教師評選活動,並曾榮獲教育部大獎。2006年,“學術人生”講壇活動誕生。該活動給校內學生提供了聆聽院士教誨的機會,幫助同學探究學術前沿、感悟科研道路。同年,“學術之路”講座正式創辦。該活動邀請校內外的優秀科研工作者與同學們分享科研方法與技巧,指導論文撰寫、匯報展示等具體的科研技能,激發學術志趣、提升科研能力。2012年,“學科史話”活動創辦。該活動邀請熟悉學科和院系發展歷史的權威專家為同學講述學科發展歷程,培養學術興趣、提升專業素養、樹立科研理想。2013年,“學在清華·真人圖書館”項目創辦。該活動邀請知名教授,通過小型有針對性的交流,讓同學們從老師身上能學到更多為人處事、求學問道的方法。
4.學術交流中心
學術理想的塑造,學術志趣的激發,學術能力的提升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學術精神、文理兼通的拔尖創新人才,是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目的,也是學術交流中心的工作核心。
經過十餘年來的發展,學術交流中心已逐步建立起包括校內論壇博士生論壇、專題論壇、全國論壇、國際論壇、兩岸清華論壇、院系博士生論壇在內的橫縱結合、全方位、跨學科的研究生學術交流平台。
自2002年以來,清華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已歷經15年近500期的發展,累計參與5萬多人次,開展18000餘場學術報告。楊振寧、安東尼·萊格特等2位諾貝爾獎得主,顧秉林、倪維斗、陳吉寧、吳良鏞、錢易、薛其坤、施一公、張希等90餘位校內外院士曾作為嘉賓參與交流。
以百年校慶為契機,兩岸清華研究生學術論壇於2011年正式創辦。該活動旨在加強兩岸清華研究生的學術交流,推動學術合作,擴大兩校在兩岸和國際上的影響,至今已在海峽兩岸成功舉辦6屆。清華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和兩岸清華研究生學術論壇定位為校內年度學術盛宴,為促進學科交叉與院系合作、營造良好的校內學術氛圍、激勵研究生學術成才做出了貢獻。
5.信息中心
學術交流是促進學術成長、激發科研靈感的有效途徑,也是博士生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博工委)的工作核心。經過十餘年來的發展,博工委已逐步建立起包括“微沙龍”、院系博士生學術論壇及專題論壇、校級博士生學術論壇、兩岸清華研究生論壇在內的橫縱結合、四位一體的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博工委承擔及組織的相關學術交流活動已成為清華研究生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平台。
“微沙龍”是在校黨委研工部指導下建立的新型校園“O2O”學術交流平台。藉助微信公眾平台和網頁客戶端,“微沙龍”突破了傳統學術交流模式的限制,使隨時隨地展開學術討論成為可能。自2014年5月上線以來,“微沙龍”累計發起討論15000餘場,註冊用戶超過21000名(含教師用戶790餘名),參與人數突破80000人次。“微沙龍”對推動學科交流、營造校園學術交流氛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已發展為清華師生課外學術交流的重要渠道與形式。
6.文化、生活、體育部
生活部是校研會以加強學校與研究生溝通聯繫為工作重點、以服務研究生生活需求和維護研究生生活權益為工作內容的部門。
生活部關注研究生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清華大學小研在身邊”,定位為研究生生活服務平台,實現了資訊推送與輿情收集的高效雙向溝通;生活部關注研究生生活權益,目前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校系一體的生活權益體系,成為校園內維護同學權益的重要力量,其中“校領導接待日”活動是將研究生校園生活相關的提案向校領導和相關部門反映的便捷通道,院系權益沙龍、部處下午茶等活動也是收集同學意見建議並向學校反映的有效手段;生活部運營的U計畫項目為同學提供最佳化校園生活的“創新、創意、創業”平台,並從資金、資源等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已建成的紫荊公寓三角屋和部分南區研究生宿舍公共空間,具有學術交流、休息娛樂、輕體育鍛鍊等功能,廣受同學好評;生活部負責設計夏冬兩季畢業衫,穿著畢業衫的清華學子形成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生活部同時組織了一系列服務研究生校園生活、引領同學價值塑造的活動,如研究生新生入學迎新、9月30日國家烈士紀念日祭奠活動等,都產生了廣泛影響。
文以弘道,藝以陶情。文化部以豐富清華的大學文化底蘊,提高研究生的文化素質,營造多元開放、和諧向上的研究生特色校園文化為己任,通過演出、論壇等多種內容和形式的品牌活動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文化生活,在精神上美化同學們的生活空間。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是我校學生活動中規模最大、 參與人數最多、影響程度最深的特色活動之一;定期舉辦的文新論壇、西階論壇給同學們創造了近距離接觸大師、接觸校友的機會;高水平的“清樂華章”校園文藝演出,將高雅藝術、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進一步引入校園。這些活動都已經成為在校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同時,文化部發揮專業優勢和經驗優勢,還承擔研會重要大型活動的組織工作(如“百年清華·百年好合”集體婚禮,國慶60周年遊行方陣凱旋儀式,玉樹震災祝福音樂會等)。
此外,文化部還通過多種渠道服務於校園文化軟環境建設,如製作反映校園生活的動畫和故事片。近年來,一批以2015畢業歌《起點》、2016反映清華研究生風貌的原創畢業視頻《下一次,不平凡》為代表的畢業視頻受到同學們的好評,2015年的畢業歌MV《起點》更是取得了近100萬的網路點擊量。
展示競技體育風采,營造全民健身氛圍。體育部主要負責校研會體育活動的策劃、籌備和組織工作。
“無體育,不清華”!校研會體育部是這一口號的提出者更是踐行者。一年一度的研究生運動會已經成為研究生體育的傳統盛會;研究生羽毛球、桌球、游泳等俱樂部聯賽也吸引了眾多研究生同學的積極參與;同時,校研會體育部先後組織了研究生師生趣味運動會、研究生"師門杯"羽毛球賽,“青春奧運”研究生師生長跑,以及“行健築夢·人生啟航”清華畢業生長跑等活動;成功舉辦多場體育講座,"奧運女排進清華"等講座產生了良好的體育精神傳播效應。近年來,校研會體育部創造性地提出並舉辦了校園彩跑、螢光夜跑、冰雪世界等體育項目,讓全校同學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
體育俱樂部管理中心作為全校各院(系、所)研究生體育俱樂部的管理協調部門,工作重點在於營造校園體育氛圍,發展基層體育建設,幫助院系新建體育俱樂部並完善體育俱樂部運營體系,培養研究生常態化體育習慣。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研究生同學都能實現“三個一”,即“參加一個俱樂部,掌握一項體育技能,養成一種鍛鍊習慣”。同時,管理研究生體育鍛鍊特色基金,支持俱樂部組織相應體育項目的培訓和輔導活動,協助開展與其他俱樂部的經驗交流活動和友誼比賽,舉辦俱樂部理事長沙龍等特色活動,整合全校體育資源,最佳化配置,給廣大清華研究生創造更多的體育鍛鍊的平台、相互交流的機會。此外,我們通過“高校研究生體育習慣調研”,從理論上構建了研究生體育運動習慣的評估體系,科學地評估研究生體育工作的成效,並能有效地對相關部門將來體育工作的活動開展,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7.外聯部
外聯部是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對外的視窗,是溝通校研會和其他高校、研究生校友、和企業的橋樑和紐帶。通過發掘、建立、維繫並加強這種連線,獲取來自企業和高校的外部資源,為校研究生會的發展提供支持,為研究生校友和同學提供服務。主要工作有:維護運營“小研發展基金”,並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共同管理,助力清華大學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校研究生會重大活動聯繫企業募集資金,並與之建立健康、互惠、務實的合作關係;與國內外兄弟院校研究生會聯繫和交流,打造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對外形象;搭建研究生校友、研會和研究生同學之間的溝通橋樑,營造清華大學研究生之家氛圍;與學校周邊及其它商家建立聯繫,服務和便利清華大學研究生生活。
8.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是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的宣傳中心與信息樞紐,承擔校研究生會的宣傳工作和對外信息交流工作,通過新聞宣傳引領同學們深入了解清華大學、深入體會清華大學校園文化,通過貼近同學生活的宣傳工作服務清華大學研究生的文化生活。主要配合校、系研究生會的中心工作,策劃、組織我校研究生會的重點宣傳報導任務,在校研究生會的對外宣傳、公共形象建設及對外信息交流等方面發揮核心作用。重點負責“清華大學小研線上”微信公眾平台、研究生會新浪微博的日常運營和維護,曾推出多篇原創性強、客群面廣、影響力大的文章,目前小研線上平台冬粉量已經超過6萬人,新浪微博冬粉量已經超過10萬人。新聞中心組織協調校研究生會各類常規和大型活動的新聞采編和報導;負責統籌重大活動的外宣方案及臨時性宣傳工作;負責統籌規劃、管理校研究生會的對外工作信息交流;並報導、解讀校內外時事熱點。
9.國際部
國際部是推動清華大學研究生國際化的重要平台。國際部以營造校園國際化環境和培養學生國際化能力為工作重心,開展了一系列深受廣大清華師生歡迎的相關國際化活動和項目,主要包括:巔峰對話邀請各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師,為清華學生搭建與大師同台對話的平台,力求“對話激發創新”。巔峰對話目前已成功舉辦19場,嘉賓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與菲爾茲獎得主等。巔峰學者項目支持一批學術能力突出、具有挑戰精神的清華研究生赴學術大師所在實驗室開展短期訪學活動,旨在培養未來的學術大師。Top Talk+專注於邀請政界、商業、文化等領域,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業界精英、領袖,拓展同學們的國際化視野。iTalk為清華學生搭建全英文的演講平台,展現清華學生在科研、文化、藝術、公益、創業等領域的成果,通過講述與分享人生經歷,旨在世界範圍展現清華人的魅力與風采。Friday Talk是常態化的全英文文化沙龍,旨在營造愉悅的日常英語交流平台。iCampus招募中外學生志願者一同推進校園雙語化環境建設。Xiaoyan Online是全國高校首個面向國際學生的英文微信平台,打通對國際學生的宣傳渠道。

學術與學風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將學術學風建設與培養創新品格、堅定理想信念、塑造高尚人格相結合,幫助研究生同學將學術夢融入清華夢、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校研會積極發動同學,通過組織一系列學術活動,為學術交流提供平台,為思想碰撞創造條件,引導廣大研究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勇於探索,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欲望,提升研究生的研究熱情,力求搭建以道德素養為基礎、以創新理想為追求、推崇學科交叉、倡導平等交流、鼓勵挑戰權威的學術軟環境。
“學術新秀”與“良師益友”評選
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新秀”評選於1996年開始,由校研會在研究生院和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導下統籌組織各院系研會開展活動,評選在各個領域做出傑出成就的研究生,實現“以評促建”的目的。“學術新秀”評選是加強校內研究生學術建設、提高研究生學術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
為樹立教書育人典範,加強師生交流,清華大學從1998年起開展研究生“良師益友”評選活動,由全校研究生投票選出他們心目中辛勤育人、為人師表的優秀導師代表,其出發點是促進導學關係的良性發展。從2010年起,“良師益友”評選由每年一次改為兩年一次。2014年創立“名人堂”制度,獲評“良師益友獎”7次及以上的老師可以進入名人堂。
2016年學術新秀分享會2016年學術新秀分享會
2016年良師益友評選海報2016年良師益友評選海報
博士生學術論壇
清華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自2002年3月30日正式啟動,至今已經走過 15年的光輝歷程。楊振寧、安東尼·萊格特等2位諾貝爾獎得主,顧秉林、倪維斗、陳吉寧、吳良鏞、錢易、薛其坤、施一公、張希等90餘位校內外院士曾作為嘉賓參與交流。在歷屆博士生論壇的籌備和正式活動中,始終體現著百年清華“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理滲透”的優良學術傳統。除在校內有序開展博士生論壇外,2011年,為迎接清華大學百年華誕,由北京清華大學發起,海峽兩岸清華大學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以“百年卓越·合作發展”為主題的“兩岸清華研究生學術論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兩岸清華大學的學術交流,推動學術合作。之後每年,“兩岸清華研究生學術論壇”以北京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交替舉辦的形式開展,論壇的主題根據兩校的優勢領域以及共同關注的問題確定。
博士生學術論壇工作博士生學術論壇工作
學術沙龍
學術沙龍活動學術沙龍活動
“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沙龍-微沙龍”(原名“咖啡廳學術沙龍”)於2004年3月創辦,旨在在全校範圍內促進師生之間、不同研究領域研究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在學校各級領導和研究生院的關懷下,經過校研會和各院系研會的共同努力,“微沙龍”推動校內自由討論學術的氛圍由“星星之火”逐漸轉為“燎原之勢”,眾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許多教師開始參與並舉辦“微沙龍”學術交流活動。“微沙龍”活動不僅吸引了校內多家媒體的報導,也引起了《科學時報》《青年周刊》《中國研究生》等社會媒體的關注,在校內外樹起了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交流討論的新品牌。
“學術人生”與“學術之路”
“學術人生”講壇於2006年創辦,是融思想性、學術性、教育性於一體的系列訪談活動。活動以“探究學術前沿,啟迪科研人生”為口號,以“推崇名師,追求學術,感悟人生,點燃理想”為宗旨,曾邀請楊振寧、丘成桐、王大中、吳良鋪、錢易等數十位學術大師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講述學術研究方法,探討科學發展動態和研究前沿,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
“學術之路”科研技能講座於2006年創辦,是以“激發科研興趣,提升科研能力”為目標的系列化學術活動。活動邀請獲得千人計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等榮譽的校內外優秀科研工作者,與同學們分享科研方法、論文撰寫、匯報展示等技能技巧。講座著重培養研究生在科研各階段的可遷移能力,為研究生提供學科內和學科間的學習、交流機會。
“真人圖書館”
2013年,以“讀有故事的人,閱會行走的書”的理念為指導,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聯合推出了“學在清華·真人圖書館”項目。活動秉持“分享經驗,傳播智慧,增進交流,鼓勵閱讀”的信念,邀請歷屆“良師益友”和“學術新秀”獲得者以及各界學者加入圖書館資源庫,並將其打造成“真人圖書”,供同學借閱。“真人圖書館”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閱讀模式,以一種面對面溝通的形式讓讀者來完成“圖書”的閱讀,從而實現與“真人圖書”零距離的互動溝通,也讓讀者借閱了“真人圖書”的別樣人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
“學科史話”與“實驗平台”
“學科史話”是學術部精品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科史話”的各項活動建立在對各個院系、學科的基本歷史資料整理和調研基礎之上,通過對相關圖書、多媒體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套能夠與各項活動相匹配的資料體系。同時,通過與各個院系合作,使其主動發掘自身重要學科歷史資料和具有代表性的學科故事,向廣大同學進行展示。
“實驗平台”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博士生工作委員會主辦,以“零距離接觸實驗儀器,百分百見證科研魅力”為主題,旨在為廣大清華學子開放校內實驗平台資源,提供跨學科實驗資源信息共享,以增進對不同學科的研究活動的了解。
“巔峰對話”
為給清華學生提供一個發散思維、敢於質疑、鍛鍊創新能力的平台,2013年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發起了多學科學術論壇巔峰對話。巔峰對話論壇廣泛邀請各學科國際學術大師(以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獲得者為主),為清華學生與相關領域學術大師搭建同台對話的平台。巔峰對話鼓勵清華學生質疑學術權威、挑戰現有學術範式,培養同學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力求“對話激發創新”,為實現培養具備開闊國際視野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人才的目標而努力,引起了新華社、《人民日報》等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
“巔峰對話”講壇“巔峰對話”講壇

溝通與服務

校研會一直將促進和諧師生交流、搭建通暢溝通渠道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目標之一,為研究生同學提供服務和引導,努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校研會努力發揮“學生之家”的作用,以同學的需求為導向,積極創造和創建各種條件,拓寬服務領域,努力提高服務意識,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特點的研究生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和諧校園建設。
校領導接待日
自2003年設立以來,作為研究生與學校領導和各部處老師面對面溝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校領導接待日”(原“校長接待日”)已成為學校發展和管理過程中的特色活動。2010年以來,校領導接待日每學期定期舉辦1-3次。校領導接待日採取由校學生會和校研會輪流承辦的模式,每次活動邀請一位副校長(或副書記)和學校各部(處)老師出席並討論處理3-4個提案。參會各方就校學生會和校研會提交的各類提案進行現場討論並即時反饋,同時對同學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問題予以及時解決,在解決同學困難、加強師生互信、促進學校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校領導接待日現場同學匯報提案情況校領導接待日現場同學匯報提案情況
迎新和研究生搬家服務
迎新工作是幫助研究生新生儘快了解學校概況、感受清華氛圍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每年研究生新生報到之際,校研會均會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站點設定接待處並在校內設定服務點,並在校內張貼標識牌和海報等各類宣傳品,引導新生完成報到、註冊、宿舍入住等入學事務。校研會與學校接待中心合作,安排專車為新生以及家長提供乘車便利。校研會還會製作並發放《研究生新生入學指南》,介紹在清華的學習規劃、衣食住行。
在每學期末,配合學校的研究生宿舍的調整方案,校研會在校內設立服務點,為研究生同學搬家提供便利,受到廣大研究生的好評。同時校研會還及時了解搬家同學的各方面情況,將同學的意見或建議反饋給學校相關部門。
宿舍區文化建設
宿舍生活在在校學生成長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校研會積極迎契約學的需求,以宿舍區文化建設為重點,為研究生同學的科研學術營造良好的宿舍生活環境。
紫荊研究生樓三角屋為研究生提供交流平台,是我校寢室文化建設的亮點和支撐點。三角屋具有學術交流、組織生活、團體會議、休閒娛樂、健身鍛鍊等多項功能,體現了校會從同學需求出發的工作宗旨,促進了同學間的融洽相處,為構築和諧校園做出了貢獻。
紫荊研究生樓三角屋紫荊研究生樓三角屋
其他活動
校研會利用教師節、勞動節等契機,以多種方式看望慰問學校各個崗位的教職員工,促進師生交流。教師節時,校研會代表研究生同學向老師們贈送鮮花和賀卡,把《健康生活手冊》等精心製作的電子書郵件傳送給全校教師,並向全校研究生髮出“敬師以心,愛師以行”的倡議;勞動節時,校研會和學生會向學校後勤部門的勞動者們送去同學們的慰問和祝福。
遇到重大突發事件的時,校研會盡最大努力為同學們提供表達自己感情的渠道。2016年楊絳先生去世當晚,校研究生會就與校學生會一道組織同學開展緬懷悼念活動。第二天清晨,校研究生會組織同學們將連夜摺疊的千餘只紙鶴懸掛在圖書館老館門前兩側的樹上,以寄託哀思。

文化與體育

傳承百年精神,堅持以文化冶靈魂;發揚清華傳統,傳承清華優秀文化。近年來,在清華大學邁向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的征途中,學校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底蘊不斷得到提升。校研會舉辦各類的校園文化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資源,倡導健康向上、創新進取的校園文化。
文化活動
“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是清華大學為紀念“一二·九”運動而舉辦的一項文化藝術活動。校研會組織全體研究生同學參加“一二·九”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旨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全面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廣大同學的課餘文化生活,增強清華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清樂華章”活動由校研會負責具體實施,通過舉辦一系列精品文化演出活動,旨在將高雅藝術、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進一步引入校園,培養清華同學的文化情結,提高清華同學的文藝素養和綜合素質。
文新論壇是校研會自2005年起推出的系列活動,旨在通過系列精品人文論壇,邀請著名大師在清華講堂上從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人文與社會等多個角度向清華學子傳遞人文精神,啟迪人生智慧。校研會期望文新論壇能為清華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提供一個與大師切磋琢磨、交流人文精神的平台,為清華人文之日新盡一份綿薄之力。
西階論壇校研會於2010年開展的、由清華校友總會與清華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共同主辦的高端研究生論壇。西階論壇緊密圍繞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中心工作,緊扣時代脈搏,通過邀請業界名人與同學近距離接觸交流,引導廣大學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青年學子的全面成長。
校研會一直致力於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校園文化氛圍,除上述活動外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體現校園趣味文化的男女生節系列活動,豐富研究生課餘生活的知心沙龍、水木心曲系列活動,推動研究生人文素養提高的“書香百年”、名師導讀等活動,以及面向全校女生開展的“清馨佳人”時尚培訓等活動。
體育活動
“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工作五十年”是清華的體育精神,與“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教育理念一脈相承。半世紀以來這一理念已經融入了一代代清華人的血脈之中。校研會一直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工作和活動,積極探索推進民眾體育工作新方法,營造體育鍛鍊氛圍,傳播體育精神,傳授科學鍛鍊方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年一度的校研究生運動會早已成為研究生的一項品牌活動,經過幾年的不斷發展,已經發展成為競技比賽,校園彩跑,螢光夜跑,趣味體育,冰雪世界等多種體育項目並存的綜合體育盛宴,豐富著一屆又一屆的清華研究生生活,傳承著"無體育·不清華"的清華體育精神。
除了日常的各類體育聯賽外,校研會還舉辦新生定向越野、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等活動,更加注研究生常態化體育習慣的養成,探索研究生體育習慣,設立體育俱樂部專項基金,支持鼓勵各院系體育俱樂部百花齊放;在校級層面,開展了"師門杯”羽毛球賽、百人減肥團,越冬悅跑等一系列覆蓋面寬、影響範圍廣的民眾性體育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研究生體育生活,對營造良好體育鍛鍊氛圍也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畢業長跑作為畢業紀念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校學生部、研工部、校團委共同主辦,校研究生會、學生會共同承辦。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參與清華大學畢業長跑活動,並與參加活動的學子親切交談,表達了自己的殷切囑託。畢業長跑這項新興傳統給畢業研究生留下了富有紀念意義的畢業記憶,加深了研究生新生對清華傳統精神的理解,在同學的研究生生活中留下了清華優良體育傳統的烙印。
此外,校研會還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舉辦體育講座,邀請校內外知名運動員、運動員團體、康復教練、體育產業公司等前來與研究生同學交流,例如:"奧運女排進清華","龐清佟健帶你走入冰雪世界"等講座產生了良好的體育精神傳播效應,這些活動受到研究生同學的廣泛好評。
“Top Talk+”與“iTalk”
Top Talk+於2015年創辦,是專注於政界、商業、文化等領域的非學術對話交流活動,邀請國際社會各界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業界精英、治國棟樑等,旨在為清華大學學生的職業選擇、個人成長規劃以及性格塑造提供借鑑和幫助,拓展同學們的國際化視野。往期嘉賓包括美國第二十四任勞工部部長趙小蘭女士、美國第三十四任商務部部長唐納德·埃文斯先生等。
iTalk是2013年新推出的展現清華人勇氣與自信的大型英語演講類學術活動。iTalk旨在向清華學子提供一個向全校、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自己、增進交流的舞台,同時展現清華在科研、文化、藝術等領域的獨特魅力。每期iTalk演講者上台前都會由專業的英語團隊對其進行演講培訓。2016年舉辦“國際化之夜”,邀請蘇世民學者進行分享。
“Friday Talk”
Friday Talk是由校研會國際部主辦的常態化英文交流活動。每期Friday talk都會設定一個主題,中外學生在嘉賓引導下,圍繞該主題開展學習、討論或實踐環節,進行深度的交流。Friday Talk的特色在於其隨意性,即活動選擇在咖啡廳或者非正式的場地舉行。咖啡的香氣、愉悅的氛圍能顯著減弱學生在公共場合用英語發言的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