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造船遺址

秦代造船遺址

秦代造船遺址位於廣州市區中山四路市文化局內(今信德商務大廈)及原廣州兒童公園(現南越皇宮遺址)一帶。於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以(國發〔1996〕47號)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計250處)。1975年,在此處發掘出秦漢時期頗具規模的造船工場,該造船工場始建於秦始皇統一嶺南時期,至西漢初的文、景期間廢棄。造船工場的規模巨大,原址建造在灰黑色的粘土層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代造船遺址
  • 外文名:The Qin Dynasty shipbuilding site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時間:1996-11-20
  • 級別批次: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區:廣東省廣州市
  • 地理位置: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316號
  • 編號:35
  • 分類號:35
  • 時代:秦、西漢
基本信息,造船工場,木料加工場地,建造時期,發現意義,國家保護,圖冊,

基本信息

造船工場

秦漢造船工場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在同一個地點發現的,位於廣州市區中山四路市文化局內。
秦代造船遺址秦代造船遺址
造船工場建造在灰黑色的沉積黏土層上,有3個並排的木結構造船台和木料加工場,呈東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1號船台在南,其結構是由兩行平行的大厚板(樟木)組成滑道(木板寬60厘米~75厘米、厚15厘米~17厘米),下面鋪墊枕木杉木蕈樹)以擴大受壓面,形狀有如現代的 鐵道。在滑道的兩行厚板上分置架承船體的木墩,兩兩相對,每對墩的間距不等。船台中寬1.8米,已揭露出長29米一段,東端有橫置的“橫陣”,表明已到盡頭,往西至88米處鑽探仍見滑板,估計其長度當在100米以上。位居中間的2號船台,中寬2.8米,僅揭出一小段,結構與1號船台同,木墩下出小凸榫,插入滑板的卯眼中。3號船台位於北面,僅揭出一段,滑道中寬1.8米,結構與1號船台相同。據造船專家推算,3個船台可分別建造身寬5米~8米,載重25噸~30噸的平底木船。

木料加工場地

1號船台南側為木料加工場地,地面上散布著大量砍劈下來的小木片、炭屑和幾塊丟棄不用的木料。還發現用木樁和橫木構成的“彎木地牛”,這是造船時用來烤彎木料的專用設施。船台出土有鐵鑿、、掙鑿、木垂球、磨刀石等工具,還有青銅箭鏃和秦至漢初的半兩銅錢。
造船木料加工場地造船木料加工場地

建造時期

根據地層的疊壓和造船台上出土的遺物判定,造船台始建於秦始皇統一嶺南時期,至西漢文、景年間廢棄。造船台發掘後就地覆蓋保存。

發現意義

由此可見,秦代廣州地區已有了造船工業的萌芽。秦漢時代是開發海上貿易,將航海向遠洋發展的重要時期。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平定嶺南時期,當時處在番禺(即今廣州)的一支秦軍,專門建造了大量的船隻,供平定甌越所需。
這處造船工場的巨大規模,造船木材的選擇及船台的結果形式等都充分表明2000多年前我國造船技術和造船生產能力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當時可以造出寬8米、長30米、載重五六十噸的木船來。

國家保護

秦代造船工場遺址於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