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左翼後旗(科左後旗)

科爾沁左翼後旗

科左後旗一般指本詞條

科爾沁左翼後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30′~123°42′,北緯42°40′~43°42′之間。東北部與吉林省雙遼市接壤;東部和南部與遼寧省彰武康平昌圖縣相鄰;西部和北部與庫倫旗、奈曼旗、開魯縣、通遼市和科左中旗相連。總面積11476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2004年)。

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科爾沁左翼後旗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科爾沁左翼後旗
  • 別名:科左後旗
  • 行政區類別:旗、特小城市(Ⅱ型小城市)
  •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 下轄地區:轄12個鎮、2個鄉、10個蘇木
  • 政府駐地:甘旗卡鎮
  • 電話區號:0475
  • 郵政區碼:028100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
  • 面積:11476平方千米
  • 人口:40萬人(2004年)
  • 方言蒙古語科爾沁土語,漢語東北官話哈阜片
  • 機場:通遼機場
  • 火車站甘旗卡站
  • 車牌代碼:蒙G
  • 建立時間:清順治七年,即公元1650元
  • 行政區劃代碼:15052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事業,體育衛生,社會保障,旅遊景點,民俗風情,民間藝術,蒙古包,餐 飲,

歷史沿革

科爾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為帶弓箭的侍衛;蒙古語稱東為左。清初設旗。清朝早期以進軍方向將蒙古分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後,以位於科爾沁部中心的左後方稱為科爾沁左翼後旗。
旗境在戰國時期屬東胡民族活動地區;秦時曾為匈奴汗國左賢王統轄。
西漢時屬遼東郡北境;東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控制地區;唐代屬契丹民族住地,隸屬唐朝設定的松漠都督府
遼時為上京道頭下軍州地;宋時為女真人所建金國的臨潢府路所轄;元代隸屬於行中書省寧昌路北境。
明時曾屬兀良哈三衛中的福余衛遊牧;明朝末期,遊牧於嫩江流域的科爾沁部取代福余衛兵後駐其地,其南部邊境逐步到達盛京邊牆,歸屬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十七世孫明安所統帥的兀魯特蒙古一部遊牧。萬曆四十年(1612年),明安女嫁努爾哈赤,蒙滿聯姻。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後金,科爾沁部歸後金國節制。崇禎五年(1632年)改隸滿州正黃旗。崇禎九年(1636年)以後曾和賓圖郡王旗(科左前旗)合為一旗。
清順治七年(1650年),設科爾沁左翼後旗札薩克,彰吉倫和碩郡王。鹹豐五年(1855年)僧格林沁晉升為親王,賜“博多勒噶台”號,稱博多勒噶台親王旗,簡稱“博王旗”,一直沿稱到1931年。
清代屬外藩蒙古內札薩克,直隸於理藩院,軍國大事受盛京將軍節制,會盟地在哲里木(今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內)。中華民國時期,歸屬奉天省,受哲里木盟盟長監督,地方軍事由洮遼鎮守使支配。駐地博王府(今吉爾嘎朗鎮)。
1931年(中華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後,翌年成立偽滿洲國,設東科後旗公署,隸屬興安南分省和興安總省。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旗內各界人士共議建立東科後旗地方自治政府,翌年3月改民主政府,隸屬科爾沁左翼三旗聯合辦事處、興安南地區行署和哲里木省政府。1946年9月,國民黨在吉爾嘎朗成立國民黨東科後旗政府,歸屬遼北省管轄。
1947年6月,恢復東科後旗民主政府,歸屬內蒙古自治區。7月恢復為科爾沁左翼後旗。1953年6月,哲盟撤銷,歸屬自治區東部區行署。1954年4月,東部區行署撤銷,復隸屬於新恢復的哲里木盟。
1969年同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又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

行政區劃

科爾沁左翼後旗轄12個鎮、2個鄉、10個蘇木:甘旗卡鎮、金寶屯鎮、吉爾嘎朗鎮、常勝鎮、伊胡塔鎮、查日蘇鎮、散都鎮、阿古拉鎮、努古斯台鎮、朝魯吐鎮、海魯吐鎮、勝利鎮、海斯改蘇木、公河來蘇木、浩坦蘇木、巴雅斯古楞蘇木、向陽鄉、雙勝鄉、巴嘎塔拉蘇木、額莫勒蘇木、阿都沁蘇木、茂道吐蘇木、烏蘭敖道蘇木、巴彥毛都蘇木。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科爾沁左翼後旗位於通遼市東南部,東北部與吉林省雙遼市接壤;東部和南部與遼寧省彰武、康平、昌圖等縣相鄰;西部和北部與通遼市庫倫旗、奈曼旗、開魯縣、科爾沁區和科左中旗相連。
科爾沁左翼後旗

地形地貌

除東部系遼河沖積平原外,皆是沙丘、沙地為主要特徵的地貌類型。陀甸相間交錯,沙丘連綿起伏,窪地縱橫分布。境內地勢呈西南向東北再向東南逐漸降低,海拔最高點在西南部為308.4米,最低點在東南部的東西遼河交匯處為88.5米。

氣候

科左後旗地處中溫帶邊緣地區,位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因受季風影響,雨量集中,雨熱同期;秋季短暫溫涼;冬季漫長,寒冷少雪。
年平均氣溫在5.3-5.9℃之間。最高年份出現在1975年,西部為7.0℃,東部7.1℃;最低年份出現在1969年,西部和東部為4.5℃,中部為4.3℃.年際間高低平均氣溫相差2.5℃-2.7℃,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為-14℃--15.1℃;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為23.2℃-23.8℃。春秋兩季變溫較快,10℃或高於10℃的153-156天,積溫為2900℃-3010℃。

水文

境內有大小河流11條。東遼河和西遼河是較大的過境河流,其餘小河流除大青溝河流外均屬季節性河流,均屬遼河水系.河網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徑流總量87 000萬立方米(包括境外流入74 000萬立方米)。大小湖泊325個,水面92 523畝,其中常年有水143個,水面50 295畝。

自然資源

截至2010年,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煤、矽砂、採石、草碳和天然鹼等。煤分布在金寶屯、查日蘇、散都一帶,已探明儲量為1.13億噸,發熱量為6 600—7 500卡/克,具有工業開採價值,已定名金械煤田。矽砂資源豐富,有大小砂礦10處,年開採玻璃砂及各種型砂近60萬噸,採石場4處,年均開採量為250萬立方米。草碳埋藏量也很大,主要分布在金寶屯、布敦、朝魯吐、公河來、散都等地。儲量在5 360萬立方米以上。野生動物140種。主要有哈什蟆、環頸雉、鵪鶉、沙半雞、山兔、麝鼠、黃鼬、狐、獾和狼等。
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左翼後旗

人口

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
名稱
單位
人數
總人口
406457
其中:男性
208197
女性
198260
其中:蒙古族
300844
漢族
98408
滿族
6177
回族
607
參考資料來源

交通

公路建設始於1956年。科爾沁左翼右旗以國省道為主幹線,以縣鄉道為補充的交通網路體系已形成,為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全旗12個蘇木鎮、262個嘎查(村)全部通公路或鄉間公路,公路總里程2146公里,公路密度10.41公里/百平方公里。國道“304”線丹(東)——霍(林河)、“203”線沈(陽)——明(水),省道“303”線甘(旗卡)——庫(倫)、“305”線甘(旗卡)——金(寶屯)貫穿境內。縣道3條,全長611.3公里。
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左翼後旗

經濟

綜述

2012年,科爾沁左翼後旗地區生產總值由57.1億元增加到142億元,年均增長20%;三次產業結構由24:30:46調整為17.6:45.8:36.6;財政收入由2.24億元增加到5.02億元,年均增長1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7.3億元增加到86.5億元,年均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1.6億元增加到28億元,年均增長1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255元增加到15981元,年均增長14.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3661元增加到6885元,年均增長13.5%。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是科左後旗農村牧區主體經濟之一。2012年,科爾沁左翼後旗糧食產量保持30億斤以上。牧業年度家畜存欄達225.5萬頭(只、口),其中,黃牛存欄達51萬頭,比上年度淨增5.5萬頭。農村牧區經濟結構最佳化,“4241”工程穩步推進,黃牛、沙稻、菌菜、林草四大產業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增節水高產高效農田10萬畝,新建棚舍12萬平方米、窖池24萬立方米,飼草料基地達到70.3萬畝,新增母牛養殖示範村26個、育肥牛專業村5個、規模化育肥牛養殖場4個,完成土地整理12萬畝,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22處。

第二產業

科爾沁左翼後旗已初步形成了農畜產品加工、能源、建材、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非資源產業逐步發展壯大。金寶屯煤礦、康源藥業、康臣藥業、科爾沁牛業、維爾禽業、九星銅業、 農電公司等重點企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乳製品、皮革、皮毛、藥品、軋鋼、建材、農牧業機械、白酒、飲料等工業產品打入區內外市場,已經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工業體系。
2012年,科爾沁左翼後旗六座風電場(118萬千瓦風電項目)累計發電量18.49億千瓦時,已超2012年發電量13.6億千瓦時。
2012年,科爾沁左翼後旗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重點項目49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6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5.6億元。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2億元,同比增長24%。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戶,規模企業總戶數達到59戶。南開允公藥業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無菌藥物工程研究中心;長江造型被授予鑄造用砂產業基地,列入自治區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工業園區承載集聚功能明顯增強,完成了自主創新與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和75平方公里水資源論證工作,實施34.8公里路網工程,正在組織申報自治區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已入駐企業10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6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科爾沁左翼後旗新增個體工商戶1050戶、私營企業62家,知名商標保有量達到8件。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阿古拉雙福寺復建工程進展順利,大青溝創建5A級景區工作穩步實施,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得到全面提升,旅遊接待能力日益增強,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億元。新建和改造農家店20家。物流業健康發展,企業規模和物流園區檔次進一步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8億元,同比增長20%。商貿流通、住宿餐飲娛樂業繁榮發展,信息、金融、保險、諮詢、社區服務、文化、體育等新興服務業進一步改善。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52億元,同比增長30%。

社會

教育事業

科左後旗的教育事業,始於康熙年間少量的廟學和私塾。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麥林希伯國小堂,始有正式公立學校。2012年,累計發放義務教育保障資金2529萬元,發放寄宿生生活補助1067萬元,辦理大學生助學貸款2452萬元。以教育園區建設為主的38所學校22.57萬平方米校安工程主體已全部完工,32所學校18.35萬平方米已經投入使用。

體育衛生

2006年,全旗有體育場地402個。甘旗卡體育廣場是集健身娛樂的綜合性體育廣場,占地面積52999平米。設有400米標準跑道,10片網球場(4片塑膠場地4片瀝清場地,2片土場地),7個門球場,3個籃球場(其中1個封閉式燈光場),2個排球場和一條健身路徑。博王府賽馬場位於甘旗卡鎮東北,博王府東側,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土質跑道12條,能夠容納10萬觀眾。承辦過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全國速度馬錦標賽總決賽以及和區、市、旗多次賽馬和摔跤比賽。青少年桌球訓練基地1個。
2006年有各級衛生機構39個。病床568張,醫務人員1108人。每萬人擁有病床14張,醫務人員28人。其中科左後旗人民醫院是二級甲等醫院,病床150張,醫務人員208人。通遼市蒙醫整骨醫院始建於1976年5月,是科爾沁草原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蒙醫正骨醫院。2000年被評為“全國百家名牌特色醫院”。

社會保障

2012年,科爾沁左翼右旗累計發放低保救助資金5060萬元。提高了企業職工工資的最低發放標準,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1386元。啟動實施了城鄉居民新型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人數達到10.05萬人,發放養老金1.38億元。累計發放醫療保險金3031萬元。

旅遊景點

地處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西南部科爾沁沙漠的腹地。總面積8183公頃,合122745畝。有10多萬畝廣袤的沙漠林海。
阿古拉草原旅遊區位於科爾沁大草原腹地,距通遼70公里,距大青溝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100%。
阿古拉草原旅遊區有保存完好的萬畝原始濕地。協日勒萬畝封山喬灌叢林,春花秋實,翰海滴翠,位於雙合爾山下的白音查乾淖爾湖,分“東湖”和“西湖”,穩定水面達4000多畝,四周草木叢生。

民俗風情

民間藝術

科左後旗是一個蒙漢聚居區,民間藝術有烏力格爾、好來寶、蒙古族民歌等,科左後旗是烏力格爾、好來寶的發源地之一。具有歷來名藝人多、藝人隊伍多、藝人的造詣高的特點。民間樂器種類齊全,主要有傳統胡琴(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低音四胡三種)胡笳、馬頭琴、三弦等。此外還有寺廟樂器笙、管笛、大銅法號、銅製喇叭、鈸、鼓勁、達木如等寺廟樂器。在旅遊區內時常會有賽馬表演、摔跤表演、射擊表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以及民俗表演等。

蒙古包

蒙古包有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古人製造洞室,沿洞壁用木頭石頭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洞頂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煙、出氣、採光、通風之用。後來發展成蒙古包的門和天窗。那時稱這種洞室為烏爾斡,"烏爾"原意為"挖"的意思,現代蒙古語中已經專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頂氈,引申為"家"、"戶"等意。在狩獵採集時代,蒙古族住在窩棚里,這種圓形拱頂的隱蔽窩以活樹為支柱,用樺樹皮覆蓋,製做簡單,便於遺棄。隨著原始人類由採集向狩獵過渡,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養成家畜,出現了畜牧業的胚胎。要求一種便於遷徒的居室,於是窩棚之類的建築應運而生。在狩獵時代向遊牧時代過渡時,其居住由窩棚過渡到帳篷,帳篷用樹木做支架上蓋毛皮。進入畜牧社會,支架變成哈納,同上面提到的洞頂變成天窗結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也出現了毛氈帳,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蓋。

餐 飲

在旗內居住的大多數是蒙古族,飲食以乳、肉、米(稷子米)為主,兼用其他糧豆、蔬菜和野果。牧區以肉食、乳製品,以糧為輔,其早餐必以奶茶為主。而農區遷來的蒙古族則以五穀雜糧、蔬菜為主,乳肉為輔。乳制食品主要有奶茶、烏如莫、黃油、優酪乳、奶豆腐、優酪乳汁、皮子、奶酒等。肉類主要是牛、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把羊肉,此外還有肉粥、肉湯麵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