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中醫氣學基礎

科學中醫氣學基礎

《科學中醫氣學基礎》是2009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立希。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中醫氣學基礎
  • 作者:李立希
  • ISBN:9787801747464
  •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年9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科學中醫氣學基礎》在“21世紀的科學”一複雜巨系統科學指導下,從“系統生物學和信息醫學”角度研究中醫學與現代醫學的共同點,提出了“人體整體調控網路”的概念;總結了建國以來對傳統中醫氣學規範化研究成果,認為傳統中醫氣學所謂的“氣”是人機體中具有調節、推動功能或具有能量作用的微物質;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給出了“現代氣”的概念,然後系統闡述“現代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中醫氣學基礎》系統研究並闡述了氣虛、陽虛、陰虛、氣鬱、氣虛血虛、氣虛血瘀、氣滯血瘀與“現代氣”的密切關係,相應中藥(方)對“現代氣”的影響;《科學中醫氣學基礎》提出並論證了稱之為“經絡一人體整體調控網路”的經絡模型是客觀存在的,並在此基礎上系統研究並闡述了針灸穴位是怎樣作用於內臟器官、作用途徑與針灸治病原理。《科學中醫氣學基礎》以大量的科學事實說明,“人體整體調控網路”調節機制失調,“現代氣”紊亂是患病的根本原因。中醫學的各證候正是“人體整體調控網路”調節機制失調時機體不同的功能態,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和提高“人體整體調控網路”的調節能力,使人體恢復健康。而中藥與針灸的治病機制,主要是通過對“現代氣”的影響,從而實施對“人體整體調控網路”的有效調節。
《科學中醫氣學基礎》不僅從理論上為中醫氣學注入了現代科學基礎,系統闡述了科學中醫氣學的基本內容,而且也提供了許許多多能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有科學實驗背景的中醫治療氣病現代臨床經驗。《科學中醫氣學基礎》具有較高的臨床與學術價值,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臨床人員參考,尤其適合相關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及中醫高年級本科生閱讀。

圖書目錄

第1章 氣與“現代氣”
1.1 “人體整體調控網路
1.1.1 以複雜系統為手段探索解決中醫藥學發展中的複雜問題
1.1.2 人體是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
1.1.3 “人體整體調控網路
1.2 傳統中醫氣學理論研究
1.2.1 中醫學氣學說與哲學氣學說的源流
1.2.2 中國古代哲學精氣學說對中醫學氣理論形成的影響
1.2.3 《內經》中氣的涵義辨析
1.2.4 中醫氣分陰陽理論
1.2.5 臟腑精氣陰陽生理學體系
1.2.6 中醫氣虛、陽虛與陰虛
1.3 “現代氣”的組成
1.3.1 “現代氣”的定義
1.3.2 作為人體整體調控網路中信息載體的“現代氣
1.3.3 作為具有推動功能的信息載體的“現代氣
1.3.4 作為具有能量作用的微物質的“現代氣
第2章 臟腑氣陰陽虛與“現代氣
2.1 臟腑氣虛與“現代氣
2.1.1 心氣虛與“現代氣
2.1.2 脾氣虛與“現代氣
2.1.3 肺氣虛與“現代氣
2.1.4 補氣中藥(方)對“現代氣”的影響
2.2 臟腑陽虛與“現代氣
2.2.1 腎陽虛與“現代氣
2.2.2 心陽虛與“現代氣
2.2.3 脾陽虛與“現代氣
2.2.4 肺陽虛與“現代氣
2.2.5 補陽中藥(方)對“現代氣”的影響
2.3 臟腑陰虛與“現代氣
2.3.1 腎陰虛與“現代氣
2.3.2 益氣養陰方對“現代氣”的影響
第3章 針灸“調氣’’與“現代氣"
3.1 “經絡一人體整體調控網路”模型的提出
3.1.1 從複雜性科學角度看經絡
3.1.2 經絡模型的提出
3.2 “經絡一人體整體調控網路”是客觀存在的
3.2.1 “人體經絡線”是客觀存在的
3.2.2 穴位與“人體整體調控網路”相關
3.3 針灸穴位作用於內臟器官神經途徑的研究
3.3.1 針灸穴位作用於內臟器官初級神經途徑的研究
3.3.2 針灸穴位對大腦功能的影響
3.3.3 針灸穴位調節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途徑的研究
3.4 針灸穴位對“現代氣”的影響
3.4.1 針灸穴位對神經遞質的影響
3.4.2 針灸穴位對激素的影響
3.4.3 針灸穴位對免疫系統與細胞因子的影響
3.4.4 針灸穴位對細胞網路與基因網路的影響
3.5 針灸治病機理實例研究
3.5.1 針灸治療消化系統病機理研究
3.5.2 針灸治療應激性病機理研究
3.5.3 針灸治療抑鬱症機理研究
3.5.4 針灸治療痴呆病機理研究
3.5.5 艾灸治療愛滋病與癌症機理研究
3.5.6 針灸治療腦中風機理研究
3.5.7 針刺治療心肌缺血臨床及實驗研究
3.5.8 針灸治療糖尿病的作用機制研究
3.5.9 其它
第4章 氣鬱與“現代氣"
4.1 “氣鬱”基礎研究¨
4.1.1 “氣鬱”病機基礎理論
4.1.2 抑鬱症與中醫抗抑鬱方劑
4.2 “肝鬱氣滯”與“現代氣
4.2.1 肝鬱氣滯證與“現代氣
4.2.2 四逆散方對“現代氣”的影響
4.2.3 柴胡疏肝散方對“現代氣”的影響
4.3 “肝鬱脾虛”與“現代氣
4.3.1 肝鬱脾虛證與“現代氣
4.3.2 逍遙散方對“現代氣”的影響
4.4 若干氣鬱氣滯病證與治療
4.4.1 健脾疏肝法治療慢B肝肝鬱脾虛型
4.4.2 疏肝健脾補腎方對cHB患者、HBV轉基因小鼠的免疫調節作用
4.4.3 理氣方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機制
4.4.4 理氣法治療腸胃病
第5章 氣血相關與“現代氣
5.1 中醫氣血論
5.1.1 氣血論是《內經》主要學說之
5.1.2 後世醫家對《內經》氣血論的發展
5.2 “氣血關係”的現代研究
5.2.1 氣與血的關係
5.2.2 “氣血相關”、“氣為血之帥”體現了神經內分泌對心血管系統的綜合調控作用
5.3 “氣虛血虛”與“補氣生血
5.3.1 三種補氣中藥對造血的調控是多種途徑多層次進行的
5.3.2 三種補氣中藥對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調控的實驗研究
5.3.3 補氣類三種中藥對骨髓抑制貧血小鼠骨髓細胞周期和凋亡調控的研究
5.3.4 補氣類三種中藥對骨髓抑制小鼠細胞因子及細胞因子基因表達的調控研究
5.3.5 補氣類三種中藥對骨髓抑制小鼠生長因子受體EPOR及轉錄因子GATA一1mRNA表達的研究
5.3.6 補氣類三種中藥對K562細胞細胞周期和轉錄因子GATA一1蛋白表達的研究
5.4 氣虛血瘀與益氣活血
5.4.1 益氣活血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
5.4.2 益氣活血法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低氧血症的臨床研究
5.4.3 益氣活血法治療心臟病
5.5 氣滯血瘀與理氣活血
5.5.1 理氣活血法防治消化系統病證
5.5.2 理氣活血法防治心血管系統病證
5.5.3 理氣活血法防治婦科病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