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

禪林寶訓

《禪林寶訓》,又稱《禪門寶訓》、《禪門寶訓集》。四卷。南宋僧淨善重集。內容收錄南嶽下十一世黃龍慧南至十六世佛照拙菴等宋代諸禪師之遺語教訓,約三百篇,各篇末皆明記其出典。 本書初由妙喜普覺、竹菴士珪二禪師於江西雲門寺所輯錄,經年散逸,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淨善得之於老僧祖安,因惜其年深蠹損,首尾不備,乃尋之語錄傳記,加以重集,即現行之《禪林寶訓》。此書古來即盛行於禪林,每被列為初學沙彌的入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林寶訓
  • 又稱:《禪門寶訓》、《禪門寶訓集》
  • 出處:南宋僧淨善重集
  • 特點:現代統理學的寶典
內容簡介,卷一,卷二,卷三,卷四,

內容簡介

《禪林寶訓》一書之所以被譽為現代統理學的寶典,主要是書中處處訓誨學人立身處世、修學、住持之道,足為今人借鏡。今略述各卷內容如下:

卷一

集錄明教契嵩、圓通居訥、雲居曉舜、大覺懷璉、浮山法遠、黃龍慧南、白雲守端、黃龍祖心、泐潭洪英、五祖法演、真淨克文等古德法語七十餘篇。如:
明教嵩和尚曰:“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伯夷叔齊,昔之餓夫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喜;桀、紂、幽、厲,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怒。是故學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勢位之不在乎己。”鐔津集本篇教誨學人:道德是立身之本,世間可尊可重者,莫有過於道;可嘉可美者,莫有過於德。

卷二

集錄靈源惟清、湛堂文準、圓悟克勤、慧洪覺范、佛鑒慧懃、佛眼清遠、東山慧空、高菴善悟、歸雲如本、圓極彥岑、锺山如琰、范仲淹等古德法語七十餘篇。如:
靈源曰:“磨□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蓄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學者果熟計而履踐之,成大器,播美名,斯今古不易之道也。”筆帖

卷三

集錄黃龍死心、草堂善清、山堂道震、雪堂道行、大慧宗杲、萬菴道顏、昭覺大辯、音首座等古德法語七十餘篇。如:
雪堂行和尚住薦福,一日,問暫到僧:“甚處來?”
僧云:“福州來。”
雪堂云:“沿路見好長老么?”
僧云:“近過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雖不曾拜識,好長老也。”
雪堂曰:“安得知其為好?”
僧云:“入寺路徑開闢,廊廡修整,殿堂香燈不絕,晨昏鐘鼓分明,二時粥飯精潔,僧行見人有禮,以此知其為好長老。”
雪堂笑曰:“本固賢矣,然爾亦具眼也。”
直以斯言達於郡守吳公傅朋曰:“遮僧持論頗類范延齡薦張希顏事,而閣下之賢不減張忠定公。老僧年邁,乞請本住持,庶幾為林下盛事。”吳公大喜,本即日遷薦福。東湖集
此篇說明選賢繼席之要,是叢林中盛事。

卷四

集錄佛智端裕、瞎堂慧遠、水菴端一、心聞曇賁、慈受懷深、月堂道昌,自得慧輝、拙菴佛照、或菴師體、簡堂行機、密菴鹹傑、懶菴道樞、靈芝圓照、吳芾、尤延之、張孝祥等古德法語六十餘篇。如:
水菴謂侍郎尤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琅□結伴參汾陽。河東苦寒,眾人憚之,惟慈明志在於道,曉夕不怠,夜坐欲睡,引錐自刺,嘆曰:“古人為生死事大,不食不寢,我何人哉而縱荒逸?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一旦辭歸,汾陽嘆曰:“楚圓今去,吾道東矣!””西湖記聞
此篇見古人忘身為法,不憚勞苦。
本書今收錄於《嘉興藏》第八冊、《龍藏》第一三七冊、《大正藏》第四十八冊。註疏有:
禪林寶訓音義 一卷 明.大建較
禪林寶訓合注 四卷 清.張文嘉較定、張文憲參閱
禪林寶訓拈頌 一卷 清.行盛著
□禪林寶訓順朱 四卷 清.德玉著
□禪林寶訓筆說 三卷 清.智祥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