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一五”人口和計畫生育專項規劃

“十一五”時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時期。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對於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十一五”人口和計畫生育專項規劃
  • 時間:2006
  • 目的: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 地區:福建省
閩政〔2006〕55號
前 言
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批辦件2006B0272JH號),省人口計生委牽頭組織有關部門編制了《福建省“十一五”人口和計畫生育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貫徹落實了《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海峽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的精神,並銜接了《全國“十一五”人口發展專項規劃》,主要闡述規劃期內政府對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發展的戰略意圖和工作重點,明確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是政府引導、推進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行動綱領,是制定人口和計畫生育相關政策和安排重點項目投資建設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基期為2005年,規劃期為2006~2010年。
一、“十五”期間人口和計畫生育發展狀況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省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格局,認真貫徹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運用經濟、社會、法律、行政和宣傳教育等手段綜合治理和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把開展計畫生育與發展經濟、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貧困、完善社會保障、提高婦女地位、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等緊密結合起來,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
1.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增長。據省統計局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末全省總人口為353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782萬人,占50.4%,女性人口1753萬人,占49.6%,男女性別比為101.6。2005年全省出生人口40.9萬人,出生率為11.6‰;死亡人口19.8萬人,死亡率為5.62‰,全年出生死亡人口相抵淨增21.1萬人,自然增長率5.98‰。2001-2005年間人口平均增長率為7.2‰,其中自然增長率為5.92‰,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1.5‰、5.58‰,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降到1.5左右,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和總和生育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
2.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實行計畫生育,全省累計少生1280萬人,提高人均GDP占有量4583元,占2005年人均GDP18646元的24.6%;為家庭節約教育支出7680億元。每年可為各級財政節約教育支出12.27億元;為國家節約物質技術裝備費3200億元;可節省耕地68萬公頃,每年可節省木材砍伐1472萬立方米,減少糧食消費300萬噸、肉禽30萬噸、水產品17萬噸。按2005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計算,少生1280萬人(其中農民1088萬人),相當於提高近1580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
3.人口城鎮化速度加快。人口城鎮化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和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標誌。2005年,全省城市數量達23個,建制鎮數發展到628個,城鎮人口總量為167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47.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1863萬人,占總人口的52.7%。“十五”時期,全省人口城鎮化水平累計上升了5.3個百分點。從分地區來看,廈門、福州兩市城鎮化水平最高,分別達到80.1%和54.5%。
4.人口總撫養比穩中略降。隨著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人口年齡結構不斷趨向老化,老年撫養比在上升。2005年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撫養比為11.9%,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由於勞動年齡人口快速增長,以及少年兒童人口比重的下降,人口總撫養比近幾年緩慢下降,2005年全省總撫養比為36.9%,比2000年下降了5.3個百分點。從現在到2020年,總撫養比將保持這種穩中略降的態勢,這是我省人口發展史上難得的機遇期---勞動力資源豐富、被撫養人口所占比例比較低、社會負擔較輕的“人口紅利”期。
5.有利於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環境初步形成。各級把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擺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2005年全省人均事業費達到19.69元,比2000年的7.76元,提高了11.93元。從省到村的五級計畫生育管理網路、服務網路、宣傳網路和民眾工作網路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相繼實施了獨生子女和二女戶獎勵措施、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堅持扶貧開發與計畫生育相結合。通過貼息貸款、“幸福工程”、結對幫扶等形式,幫助民眾發展生產。通過實施“致富、安居、成才、保障、親情”系列工程,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完善。
6.計畫生育依法管理水平提高。修訂了《福建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和《福建省禁止非醫學需要鑑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條例》等兩部地方性法規。通過宣傳貫徹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了廣大基層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通過完善人口與計畫生育行政執法文書和程式,建立計畫生育行政執法資格考試制度,落實崗前培訓、持證執法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基層行政執法行為。堅持行政執法檢查、監督制度,促進嚴格執法和文明執法水平的提高。通過著力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異常升高和社會撫養費徵收等計畫生育工作的難點問題,有效地提高了計畫生育依法管理水平。“十五”期間全省信訪總量大幅度下降。來信來訪總量分別從2000年的1.47萬和0.86萬,減少到2005年的0.37萬和0.25萬,降幅達到75.13%和70.65%。反映行政侵權的案件從2000年的385件下降到2005年的198件,下降幅度達到48.57%。民眾的滿意度逐年提高,2005年達91.5%。
(二)面臨的挑戰
21世紀上半葉,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我省將先後迎來勞動年齡人口、總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高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時期,我省的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人口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布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將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並直接關係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1.人口總量將持續增長。由於第三次出生高峰的慣性影響,2016年內,全省育齡婦女人數仍將會維持在1000萬人以上。同時,按照《福建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規定,獨生子女結婚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如果全部獨生子女都按此婚育,則總和生育率將迅速上升到1.8甚至更高。另據有關調查顯示,福建省農村婦女希望生育子女數平均為2.07個,比政策生育水平1.58個高出0.49個。因此,至少十五年內,民眾的生育意願與生育政策的矛盾還將繼續存在,龐大的生育人群和強烈的生育願望對穩定低生育水平十分不利。同時,由於行政手段弱化、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穩定低生育水平仍有相當的難度。“一男超生”數量呈現逐年增加的勢頭,低生育水平面臨反彈危險。
2.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我省人口流動日益頻繁,流量迅猛增長。2005年調查的常住人口中,戶口登記地在外鄉(鎮、街道)的流動人口為739萬人,比2000年增加14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0.9%,比2000年上升了3.6個百分點。戶籍人口中,“人戶分離”的占三分之一。2005年,省外來閩的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215萬人增加到280萬人,增長30.5%。在全省新增人口中,外來人口占新增人口總量的52.4%。人口大量流動,給計畫生育工作管理帶來不少困難和問題,加上一些地方流動人口管理經費不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機制不健全,造成在城鄉結合部,甚至在城區、縣城超生比例相當高。
3.人口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口規模日益增大,對社會經濟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1964年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時,我省65歲以上人口僅占總人口的3.2%,1990年“四普”時升高到5.1%,“五普”時達6.7%,2005年人數高達307萬人,占總人口的8.7%,預計到2019年和2036年分別突破10%和20%,到2050年達到27%,屆時老年人數將從目前的307萬人猛增至1026萬人。與此同時,少兒人口和勞動適齡人口呈下降趨勢,2008年0-14歲的少年人口數約668萬人,在2017年左右達到峰值843萬,此後直線下降,2050年降為628萬人。2005-2050年福建省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呈先升後降的趨勢,勞動力人口的峰值將出現在2030年,人數為2836萬人,此後開始下降,到2050年降到2355萬人。少兒和勞動力人口比重的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這將給社會保障、老年人健康及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從計生統計報表來看,1990年以來我省出生嬰兒性別比已連續13年超過110,最高年份1995年曾達127,2000年後一直徘徊在110-115之間。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低齡人口性別比嚴重異常,0-9歲人口性別比均大於115,其中有7歲組超過120,10歲組的平均值接近122。2005年調查資料顯示,人口性別比仍高達115.7,其中,0-19歲組男性人口為419萬人,女性人口365萬人,男女相差54萬人,差距很大,到2007年左右,這批人口開始陸續進入婚配期,婚姻擠壓日益尖銳,對未來的人口自身平衡及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構成威脅。
區域間人口發展差異明顯。據統計,2005年沿海開放地區人口占全省人口總量的76.6%,其中,福州、廈門、泉州三大中心城市集中全省人口的46.6%。人口的趨海集中促進沿海經濟快速發展,1990年至2000年沿海地區GDP平均增長速度達21.43%,而同期山區三地市的平均增長速度僅為12.9%,山區三地市的經濟總量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從1990年的30%下降到17%。
4.人口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據省衛生行政部門監測,2005年我省出生缺陷率為13.4‰,每年出生缺陷嬰兒近5000人,不僅影響到缺陷兒家庭的生產和生活,更給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和負擔。各種地方病、傳染病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愛滋病疫情已接近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的臨界點。科學文化素質總體不高。根據“五普”資料表明,我省2000年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為7.2%,比全國6.7%高0.5個百分點,每10萬人中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僅2967人,與全國平均數3611人少了644人,高中受教育程度也僅10642人,比全國平均數少504人,國中受教育程度33544人,比全國平均數少417人,而國小受教育程度卻高達37760人,比全國平均數多2059人。人口文化素質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教育培訓的任務還很艱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大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制度創新,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分布,維護人口安全,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尊重人民民眾作為計畫生育主人的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把計畫生育工作與發展經濟、幫助民眾勤勞致富、建設文明幸福家庭有機地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提供優質服務。
2.堅持依法管理。進一步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的法律法規體系,堅持按照法定政策和法定程式辦事,加強行政執法檢查,維護公民實行計畫生育的合法權益,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文明執法水平。
3.堅持統籌協調。綜合運用人口與經濟社會政策,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素質、結構與分布問題,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協調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樹立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加快建立新機制,營造良好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環境。
5、堅持分類指導。根據人口與經濟社會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側重點,以及各地不同的發展情況,制定出操作性強的區域、地方的人口發展目標和對策措施。
(三)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省要通過建立健全人口和計畫生育發展的政策、制度、政府組織體系和社會服務網路體系,建成“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計畫生育工作機制,實現人口穩定均衡增長、素質全面提升、結構動態最佳化、流動遷徙自由、分布科學合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目標。具體如下:
----“十一五”期間人口年平均出生率不超過14.2‰,自然增長率不超過8‰,全省總人口控制在3678萬人以內(不含流動人口)。
----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0%以上。
----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努力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嬰兒死亡率下降到10‰,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24/10萬;15歲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以上。
----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52%,有效緩解城市之間、區域之間差距擴大的勢頭,人居環境有所改善。
三、主要任務
(一)堅持現行生育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
由於人口出生慣性的影響,我省人口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十一五”時期的首要任務是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要堅定不移地實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認真執行《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十一五”期間,要堅持穩定現行生育政策不動搖,堅持黨政領導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動搖,堅持穩定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機構、隊伍不動搖,堅持不斷創新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不動搖,通過深化綜合改革,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加大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推動和社會保障力度,積極應對即將來臨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確保人口總量控制目標的實現。
建立健全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支持系統和監測評估體系。人口問題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根本性、戰略性、長期性影響的重大問題。“十一五”期間要在國家和我省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的長效機制,進一步開展對和諧社會、老齡化、人口流動等重大課題的研究,為制定人口和計畫生育發展的巨觀調控體系和政策措施提供諮詢依據。創新人口信息採集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快速、科學的監測機制,提高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建立部門間人口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互聯互通和動態更新。加強人口巨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建設,促進科學決策和巨觀管理,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建立和完善面向公眾的人口信息公共服務網。
健全人口和計畫生育法制體系。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法制建設,提高立法質量,制定完善配套的規範性檔案,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全面建立依法管理機制為載體,實現部門工作法制化。要堅持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在法律和規章規定的許可權範圍內行使行政決策權。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與行政機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要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嚴格依法行政,規範執法行為。堅持依照法定職責和法定程式辦事,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公示制、評議考核制,公開政策和辦事程式。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監督,加強行政執法檢查,落實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做到正確執法,文明執法。嚴格執行人口和計畫生育民眾工作紀律,杜絕由於計畫生育執法不當引發的惡性案件,維護公民實行計畫生育的合法權益。轉變執法理念,開展便民維權活動,簡化再生育審批手續,探索高效、便民、優質的審批方式和各種證件發放方式。拓寬監督渠道,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行政執法監督。
積極推進計畫生育村(居)民自治。要繼續穩定縣鄉兩級的計畫生育機構設定和人員編制,加強對村(居)計生工作的指導。將計畫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居)一級。村(居)民委員會要配備必要的計畫生育工作人員,完善村組計生網路建設,切實做到人員、任務、報酬三落實。在農村,建立起村兩委負總責,會員當骨幹,家庭為中心,村(居)民做主人的村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在城市,建立起屬地管理,單位負責,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的社區計畫生育工作機制。積極開展創建計畫生育合格村(居)活動,通過制定計畫生育村規民約,實現契約管理,推行計畫生育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把計畫生育工作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和“小康村”、“文明村”、“文明社區”、“五好文明家庭”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福建省基層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規範》的要求,開展創建鄉鎮計生辦文明示範視窗和規範鄉鎮計生服務所“四優一滿意”(環境優美、技術優良、服務優質、管理優秀和民眾滿意)服務。到2010年80%的村(社區)實現村(居)民自治。
(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十一五”期間是我省人口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較低時期,這一時期勞動力供給充足,而且社會負擔相對較輕,是經濟發展不可多得的機遇期,要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推進科教興省、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省戰略,樹立優先投資於人的發展理念。
不斷提高全民健康素質。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積極推行優生優育。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三優”(優生、優育、優教)知識,把“三優”工作和優質服務結合起來,全面推進優質服務工作。遵循以可以預防的嚴重與高發的先天性疾病為重點,減少出生缺陷,採取科學的預防對策、措施和“規模效益、資源共享”的原則。重點推廣一級預防措施,鼓勵婚前醫學檢查,做好孕產婦保健管理,預防出生缺陷的發生。提高婚前醫學檢查質量和婚前醫學檢查率。應逐步實行婚前醫學檢查政府買單制,貧困地區實行按比例補貼。推行孕產婦住院分娩,以縣為單位,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保障孕產婦安全分娩。積極實施二級預防措施,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胎嬰兒的出生。完成10所產前診斷機構建設,建立產前篩查、診斷技術網路。逐步實施三級預防措施,開展新生兒和嬰幼兒系統保健管理,健全和完善新生兒救護、疾病和聽力篩查網路,在所有開展助產技術的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鄉級衛生院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和聽力篩查,進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
做好兒童預防接種,完成國家免疫規劃。加強兒童衛生保健教育,關注兒童營養改善和營養監測工作,增強兒童體質。廣泛普及生殖保健知識;充分利用計畫生育和婦幼衛生技術隊伍的資源,開展婦科常見病的篩查和治療。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逐步建立避孕藥具不良反應監測制度,並和“三優”工作緊密結合,積極穩妥地推行以長效避孕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選擇。保證避孕措施落實及時有效,減少意外妊娠,降低人流發生率,維護育齡民眾身心健康。
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努力控制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地方病,重點做好防治性病、愛滋病、結核、B肝、血吸蟲病工作。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放公共體育資源,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繼續把農村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鞏固提高“兩基”水平,加快“雙高普九”進程。重視學前教育和人口早期教育,逐步推行“中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教育示範區”。關注和支持農民工及其子女教育條件的改善。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繼續實行城鄉低保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體系。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勞務輸出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在崗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民的新型實用技術培訓,大力提高勞動年齡人口的科技素養和職業技能。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和諧社會意識形態和信用體系,完善公民基本道德素質和行為規範教育體系建設。依託社區、公共教育設施,全面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建立全民法律普及與法律援助系統。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實施勞動技能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增強青少年道德修養,注重防止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發生。關注人口心理健康問題,開展心理諮詢服務,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矯正各種心理衛生問題。
(三)逐步最佳化人口結構,切實維護人口安全
人口結構主要包括年齡結構、性別結構。人口結構基本穩定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前提。當前,我省人口結構性矛盾已經日益凸顯,必須未雨綢繆,立足當前,抓好長遠。
加大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力度。以關愛女孩行動為載體,營造男女平等、保護女童、尊重女性、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社會氛圍。對實行計畫生育的純女戶給予教育、職業培訓、就業、創業、信貸、扶貧、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優惠,依法依規保障實行計畫生育的純女戶享受土地承包、宅基地劃分等方面的權益。嚴禁非法鑑定胎兒性別、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堅決打擊溺棄女嬰的行為。出生性別比失調嚴重的地區要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打擊非法鑑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終止妊娠的專項治理,通過宣傳民眾,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從嚴處理涉案人員,增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威懾力,力爭到2010年使出生性別比基本趨向正常。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十一五”期間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的關鍵準備期。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種工作機制,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進一步落實對實行計畫生育家庭的獎勵和優惠政策。認真兌現法定獎勵政策,全面實施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包括農村計畫生育貢獻獎勵制度和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困難扶助制度。農村計畫生育貢獻獎勵制度,對只生一個女孩且符合再生育條件自願放棄生育並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農村居民夫妻,夫妻雙方每人每月獎勵30元,從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當月起發放,直至夫妻年滿60周歲,轉入享受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直至亡故為止。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困難扶助制度,是對城鄉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喪失勞動能力,未再生育的家庭給予一次性的救助金或按月發給一定數額的補助費。支持農村獨生子女和二女戶家庭參加新型合作醫療補助制度,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地區,獨女戶和二女戶個人繳費資金由政府統一補助。探索建立計畫生育手術保險、長效節育措施獎勵等制度。
加強綜合協調,制定有利於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戶籍、稅收、土地、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城市管理等政策。全面開展計畫生育工作與發展經濟、幫助民眾勤勞致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的活動,從項目、信息、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入手,提供全方位服務。支持“幸福工程?D救助貧困母親活動”,不斷擴大救助面。通過“三結合”幫助計畫生育戶增強“造血”功能,趕上和超過當地民眾的平均生活水平。全面實施“致富、安居、成才、保障、親情”五項工程,全方位、多層次地為農村獨女戶和二女戶服務,提高計畫生育女孩家庭的社會地位,努力為女孩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實行農村低保、林權制度改革、造福工程、社會救助等方面,在同等條件下向計畫生育家庭傾斜。大力發展老年人服務事業。
要採取多種優惠政策措施,弘揚敬老風尚,營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社會氛圍。積極發展老齡產業,實施愛心護理工程,引導企業、集體和個人興辦養老事業,逐步建立起設施齊全、管理規範的現代養老服務體系,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醫療救助等面向老齡人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營造老年人參與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進一步鞏固家庭養老,積極創造居家養老的新環境。
(四)合理引導人口遷移,加強流動人口管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流動日益頻繁,人口和計畫生育原有的工作機制受到挑戰,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統籌人口分布與生產力布局,實現要素在城鄉、區域間的有效配置,強化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確保人口和計畫生育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合理引導人口遷移。要通過區域性規劃引導人口合理分布。消除人口流動的制度和政策障礙,進一步深化戶籍、就業、社會保險、土地等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勞動力配置和城市化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建立全省統一、城鄉統籌的勞動力與就業市場,促進人口和勞動力在地區間、城鄉間的合理、有序流動。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等手段,扶持和鼓勵發展投資少、就業門檻低、就業大的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就業規模,同時堅持“政府推動、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快勞動力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和市場信息網路,及時為勞動力供需雙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改善就業環境,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提倡自主擇業。加強對農民的文化和科技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能力。加強對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引導。
加強農民工的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和省政府《實施意見》的有關規定,切實建立健全以輸入地為主、輸出地和輸入地協調配合的計畫生育管理服務體制。輸入地政府要把農民工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提供國家規定的計畫生育、生殖健康等免費服務項目和藥具服務,實現流入人口和戶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務。要加強農民工流出前的計畫生育宣傳、教育、協定簽訂和避孕節育措施的落實,免費為農民工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勞動保障、農業、科技、工青婦等部門的職業培訓資源,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培訓。把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婚育知識培訓與勞動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使流動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產業工人同等的公共服務、發展機會和公正待遇。進一步拓展計畫生育流動人口信息交換平台的功能。利用交換平台,對城鄉、區域間人口分布與生產力布局進行動態分析,及時為政府出台引導政策提供依據,繼而實現要素在城鄉、區域間的有效配置,為流動人口提供就業信息,引導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完善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分擔的培訓經費投入機制,對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鑑定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人員、被征地農民和貧困人口實行補貼或獎勵。
(五)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能力
做好新時期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關鍵在於提高基層的管理和服務能力。強化基層計畫生育服務網路和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人口和計畫生育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加強計畫生育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規劃建設150個鄉鎮中心服務所和改造提升29個“二級”以下縣級計生服務站,切實形成以縣級計生服務站為龍頭,鄉鎮中心服務所為骨幹、鄉鎮計生服務所為依託、村服務室為基礎的技術服務網路。積極推進各級計生技術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步伐,配齊、配強符合《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和《常用計畫生育技術常規》要求的設備和技術人員。鄉鎮計畫生育服務所要核定事業編制4~6名,並至少配有1名能完成計畫生育手術的執業(助理)醫師,鄉鎮中心計生服務所要核定事業編制6-8名,不少於2名執業(助理)醫師。村要設立計畫生育服務室。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做好優生優育工作,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9個設區市計生服務站和省計生科研所建立優生、優育實驗室,開展病殘兒醫學鑑定等工作。縣以上服務站的計生專業技術人員15%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45%具有中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縣級計生衛技人員50%以上達到大專以上學歷,鄉鎮衛技人員60%以上達到醫學類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
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各級網路平台。鄉級以上人口計生部門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採用適合的方式實現網路聯通,有條件的地方在村級配備計算機。縣級以上人口計生部門開通網上辦事視窗,提供人口和計畫生育網上申請、網上查詢、網上投訴等服務。鄉級人口計生部門行政執法、規劃統計、技術服務、宣傳教育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主要業務納入計算機平台,基本實現網路環境下的管理和服務。建立相關部門資源共享平台。充分套用人口基礎資料庫,開發和完成跨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建設。加快以育齡婦女信息系統為核心的套用系統建設。全省鄉以上各級人口計生部門基本建立以育齡婦女為核心的本級人口與計畫生育綜合資料庫和數據交換平台,建成遠程計生信息移動套用系統。建立流動人口計畫生育信息交換平台,實現全省流動人口計畫生育信息自動交換和異地查詢。建設數位化計畫生育服務站(所)。逐步建立人口和計畫生育行政執法、宣傳教育、獎勵扶助、生殖健康服務、藥具發放管理、協會工作等專項業務套用系統。建立人口巨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PADIS)。完成省級人口巨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PADIS)的立項和方案設計工作。省級和設區市級人口計生部門基本建成本級人口巨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
(六)發展婦女兒童事業,關心幫助困難群體
加快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發展步伐,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扶助力度,保證他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推動婦女充分參與經濟與社會發展,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領域得到進一步的實現。保障婦女的各項政治權利,提高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及決策的水平。實施婦女教育培訓計畫和適合女性的創業項目推介萬里行活動,保障婦女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就業機會和分享經濟資源的權利。保障婦女享有基本的衛生保健服務,提高婦女的健康水平和預期壽命。保障婦女獲得平等的法律保護,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最佳化婦女發展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提高婦女生活質量。建設家長學校和親職教育指導機構,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子方法,提高親職教育水平。加強對吸毒和服刑在教人員的子女、有不良行為的閒散青少年、流浪兒童的引導和教育,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子女的思想道德建設,預防青少違法犯罪。進一步完善孤殘兒童救助制度。加快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全面落實《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的各項目標。
切實做好殘疾人工作。完善殘疾人法律法規體系,依法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全面推進“人人享有康復服務”,使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增強殘疾人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為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培訓。做好農村殘疾人扶貧工作,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範圍。活躍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加強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倡導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大力扶助貧困人口。堅持扶貧工作到村戶,瞄準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以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產業化扶貧為重點,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基本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專項制度相配套的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將喪失勞動能力的常年生活困難的人口納入救助範圍,完善和落實農村“五保戶”供養政策,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與保障問題。
四、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對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把人口和計畫生育發展擺到首要位置。充分認識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綜合性和複雜性,把人口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責任、措施、投入“三個到位”。統籌人口規劃、人口政策及相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等的制定和實施,加強對出生、婚姻、死亡、流動、戶籍、就業、教育、醫療、稅收、社會保障等人口管理制度的統一協調,建立健全人口發展的巨觀調控體系和人口工作的綜合治理機制。把人口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進一步完善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責任制度。把領導幹部落實計畫生育責任制的情況作為衡量政績和選拔、任免、獎懲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溯制度和備案制度,任期內逐年考核離任時進行審核,對工作失職的要追究責任。按照客觀公正、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鼓勵創新、簡便易行的原則,不斷完善評估辦法。
(二)建立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公共財政投入體制。
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是一項具有顯著社會效益的公益性事業,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投入屬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投入。要強化政府的投入保障責任,把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切實予以保證。建立公共財政的計畫生育投入機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對人口和計畫生育投入的總體水平,縣以上各級財政投入的計畫生育事業費的增長幅度應高於各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到2010年,計畫生育事業費達到人均30元以上,確保免費計畫生育技術服務項目、獎勵優惠政策兌現、基層計生工作人員待遇落實和正常工作運轉的需要。社會撫養費要落實“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機制,杜絕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利用經濟手段,形成良性循環的社會投入機制,通過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建立多渠道的籌資體制,鼓勵民間捐資、社會募捐和國際捐贈,引導企業、家庭、個人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
(三)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隊伍建設。
穩定計畫生育機構,繼續加強行政管理、技術服務和民眾工作“三位一體”的公共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計畫生育工作隊伍管理。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選拔優秀人才充實計生工作隊伍。鄉鎮、街道計生公務員70%達到大專以上學歷。鄉鎮(街道)計生辦要按規定配備相應的專職幹部。村計生管理員實行“縣管,鄉聘,村用”。村小組配一名計畫生育中心戶長(協會小組長)。大中型廠礦、企業也要配備專職或兼職幹部管理本系統、本單位的計畫生育工作。加強計生協會工作。計生協會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民眾的橋樑和紐帶,是協助黨委政府動員廣大民眾參與計畫生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更好地組織民眾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進一步完善計生協會網路。廣泛開展創建五好計生協會小組、合格村(居)、一流村(居)計生協會和鄉鎮先進協會“三聯創”活動,到2010年,80%的村(居)達到合格村(居)協會和一流村(居)協會標準,使各級計生協會組織能夠按照自身的優勢和民眾團體的特點開展工作,推動基層協會逐步成為基層計畫生育工作的主力軍。加強教育培訓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提高計畫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各級計生服務機構從事技術服務的專業人員,必須取得相應的資格,縣級服務站所有技術人員逐步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水平,鄉級服務所90%的技術人員達到醫學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水平,所有在崗衛生技術服務人員應按照有關法規取得執業資格和證書。
(四)健全計畫生育公益性宣傳教育機制。
要把宣傳教育擺在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緊緊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這一主要任務,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社會化、全民性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宣傳教育活動。“十一五”期末,全省形成人口與計畫生育理論宣傳、民眾宣傳、新聞宣傳和社會宣傳框架,建立“大聯合、大宣傳、出精品、求效益”的宣傳工作機制。調動相關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志願者隊伍等力量,全面實施以“致富、安居、成才、保障、親情”五項工程為載體的“關愛女孩行動”,建立起一套適合本地實際、取信於民的利益導向機制。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樹立科學文明的婚育新風。全面開展新一輪“新型生育文化基地”創建活動,全省已婚育齡婦女每人獲得一份以上適合其需要的宣傳品,育齡民眾計畫生育、優生優育和生殖健康基礎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在職黨政領導、計生幹部基礎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國小全面開設人口國情教育、中學以上學校開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課程。設區的市電台、電視台、報紙要辦好專欄(專題),每年要播出一條以上公益廣告。縣級電視台、電台要開展經常性的公益廣告宣傳和人口計生工作先進典型和經驗的宣傳。“十一五”期間組織一次人口計生文藝匯演,每年舉辦一次人口新聞獎、人口文化獎評選活動。加大對內對外宣傳力度,落實新聞通報和新聞發布會制度,營造良好的新聞輿論宣傳氛圍。
(五)加強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
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各級政府和領導要高度重視,按照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建設重點,真抓實幹,分步實施,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在規劃執行過程中,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工作,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對策建議。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的應及時調整相關規劃內容。要做好規劃及相關信息的發布與宣傳工作,不斷增強社會公眾計畫生育意識。要強化規劃的實施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以及新聞媒體、社會公眾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在全社會形成共同參與規劃實施和依規劃辦事的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