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並殖吸蟲

福建並殖吸蟲

福建並殖吸蟲(學名:Paragonimus fukienensis Tang etTang,1962),分布於福建福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建並殖吸蟲
  • 拉丁學名:Paragonimus fukienensis Tang etTang,1962
  • :扁形動物門
  • :吸蟲綱
  • :復殖目
  • :並殖科
  • 亞科:並殖亞科
  • :並殖屬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物種研究,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成蟲體長9.5—14.7(平均12.12),體寬5.27—6.85(平均6.11);在活的狀態略帶深紅的顏色。蟲體的背面略凸、腹面較為扁平;體最寬處在腹吸盤水平,約在蟲體長度前方35—39%處。體表披有小棘。口吸盤在體前端頂部、橫徑0.77—0.91(平均0.85)。腹吸盤圓形,0.59-0.80×0.65--0.81(平均0.23×0.74),兩者比較口吸盤大於腹吸盤。咽緊接於口吸盤,0.36—0.40×0.40—0.47(平均0.38×0.44)。 食管較短,由此分出兩支腸管,經三度或四度的彎曲後達於蟲體接近後端的部位。卵巢位於腹吸盤後側,多在蟲體的左邊,亦偶有在右邊的,大小1.35—1.98×0.99—1.56(平均1.58×1.27)比腹吸盤大約一倍。卵巢有一圓錐狀的中央部分,從各邊或錐的頂部分出了6個大的分支,各支有整條不再分支的,亦有分為兩個三個或四個小支。以形態論,頗接近於克氏並殖吸蟲(P.kellicotti)的卵巢,伹分支沒有那樣多而細。輸卵管從卵巢出發,在很短的距離便與受精囊及勞氏管相接。受精囊橢圓形或較長的梨形,0.20—0.26×0.13--0.16,與勞氏管共同開口於輸卵管。勞氏管長約0.48,基部膨大其寬度0.1,末端較細作弧形彎曲開口於卵模附近的背面。在勞氏管與輸卵管相接處有一纖細的卵黃管匯合於此。梅氏腺系細長的單細胞腺體在卵模周圍作輻射狀排列。子宮的位置與卵巢對稱;初段甚細,逐漸膨大至後段尤巨;子宮末部又逐漸細小開口位於腹吸盤後緣的橢圓形的生殖孔。卵黃腺甚為發達,遍於體的各部,除中央部位沒有外,兩側均密布分支狀的叢體。兩側各有前後縱走的腺管兩支匯合而成為橫管聚於卵模後方,有一小總管通於輸卵管及受精囊接觸處。睪丸占體後方三分之一的部位,體形較大,左睪丸2.67—3.52×0.99—1.79(平均3.01 × 1.24),右睪丸2.08—3.77×1.24--2.57(平均2.98 X 1.68)。睪丸的中心部分較小有5—6條分支。每條末端膨大常分為兩瓣。各支向後及側方延展,亦有到腸管外邊的。輸精管由睪丸前方出發向前延展匯合為大輸精管而通於貯精囊。囊的長度為0.99—1.09,寬度為0.095--0.21。整個囊略作彎曲狀、開口於位在腹吸盤後緣的生殖孔。
體棘披滿全身(圖29),它插在角質膜層末端向體表面伸長。在口吸盤直後部位的體棘是扁平而細窄的長方形,基部略鈍,末端微有鋸齒狀缺刻。是單生體棘,長約0.028—0.034。在口吸盤和腹吸盤之間,離口吸盤較遠的單生棘長約0.039的很多。有的棘中央有縱裂縫,但還沒有裂開為兩個體棘。直接在腹吸盤前的單生棘長度達0.041。在腹吸盤兩旁有觀察到夾雜一些分裂成2、3小刺的個別體棘。在口吸盤後面或側方,也偶有一小塊散布有兩個一堆的小棘。但腹吸盤以前的體表絕大部分是單生體棘。以形狀說體前方三分之一的體棘除長方形之外有基部稍寬末端較尖的尖刀形或披針狀的體棘,這在體形較小的標本是較為普遍的。另外有扁平而作長方形上面有細紋刻劃的則在較後的部位。在腹吸盤以後的體棘具有群生體棘或分簇排列的特點,每個體棘似乎分裂為緊連在一起的2—5根或更多的小棘。在二睪丸之間多數均為可明顯分開平行排列的3—8個的小棘,其中以4—5個為最多數、長度為0.014—0.047。每個刺基部略寬末端尖銳。少數體棘的小棘還未十分裂開。在睪丸左右兩側的體棘較為細長常為針狀,有3—5個群生的,有6—8個群生的,以前者居多。在睪丸後面接近蟲體後端的部分,體棘常作傾斜有3個或5—6個,甚至12--15個一叢的,長0.013—0.047,棘的形狀常更短而末端尖銳。

生活習性

終末宿主 溝鼠Rattus noruegicus(=褐家鼠),野鼠Rattus losea exiguus(=黃毛 鼠或羅賽鼠),黃胸鼠Rattus fulvesccns Huang,兔(人工感染),虎(天然感染)。第一中間宿主 釘螺Oncomelania nosophora(Katayama tangi)。
第二中間宿主 澤蟹Parathclphusa(Parathelphusa)sinensis。發現地點 福建福清。
生活史(圖30、31) 福建並殖吸蟲的生活史和其他並殖吸蟲一樣經過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後尾蚴)及童蟲至成蟲等階段。成熟蟲卵金黃色,較窄長不完全對稱,0.077—0.094×0.045—0.052,平均0.087×0.049。從蟲體排出的蟲卵只具有單個卵細胞,其外包圍有多個卵黃細胞。在27~C水溫中蟲卵經三周的發育,毛蚴成熟並開始孵蟲。在同一批的蟲卵中毛蚴孵出的時間可相差4—6天。毛蚴體內具有頭腺、神經團、一對焰細胞及收集管和一些胚細胞等結構。體表纖毛板四排其數目為6,6,3,1;第一排纖毛板三角形其底邊中央有較深窄的凹陷。毛蚴在水中遇到釘螺進入其體中進行發 育。成熟子雷蚴長約1.4—1.8、寬0.22—0.28;腸管較短,其與體長的比例為1:8—10。尾蚴具錐刺微尾型,體內除口、腹吸盤及排泄囊外有中央及二側穿刺腺共七對,它們緊接於或靠近腹吸盤上、側緣。此外尚有粘腺細胞,中央六對、二側各六個。體部後方細刺多而密。成熟尾蚴進入澤蟹體內發育形成囊蚴。福清澤蟹天然感染本蟲種囊蚴通常1—3粒,多的可達百餘粒。唐伸璋(1940年)用含有本種並殖吸蟲尾蚴的釘螺飼食澤蟹,尾蚴可在蟹體組織內遊走6--11天之久,其體中穿刺腺消耗完盡尚不形成囊蚴。由於尾蚴體上成囊細胞物質稀少,到感染後21天才見有包被一層薄膜的囊蚴在蟹肝臟及靠近腿部的肌肉中形成,成熟囊蚴的囊壁只有1—2微米厚。這特點與克氏並殖吸蟲的尾蚴感染蟹體後12小時即已有薄膜包被蟲體,5天囊蚴已具有薄的內囊壁不同,亦與中型哺乳類的並殖吸蟲的成熟尾蚴離開螺體後尚未進入蟹類宿主之前能在玻片等某些附著物上分泌一薄膜包被身體的特點不同。
福建並殖吸蟲成熟囊蚴梨狀形,大小平均0.301×0.333,壁厚1—2微米。脫囊的後尾蚴大0.350—0.627×0.182—0.280,平均0.536×0.247。 腹吸盤比口吸盤大。這一特點不同於尾蚴,亦異於童蟲和成蟲等階段。體中焰細胞數目及排列方式大約是2[(3+3+3+4+3+2+2+3)+(3+2+2)]=60。(圖版Ⅱ,2;Ⅱ,3;Ⅱ,4)。
福建並殖吸蟲的囊蚴餵飼鼠兔後,後蚴脫囊並穿過腸壁逐漸移行到肺部,經過約三個月時間即可發育成熟,蟲體大6.923×3.612,子宮中充滿金黃色蟲卵,在蟲體附近的肺組織中亦可查到其排出的蟲卵。

物種研究

1940年,唐伸璋,在福建福清日本血吸蟲病區發現在釘螺體內含有一種並殖吸蟲的幼蟲期,經過生活史的詳細比較研究證實其系不同於衛氏並殖吸蟲(Paragonimus west-ermani)的一種鼠型的並殖吸蟲,成蟲寄生於溝鼠和野鼠;經人工感染亦可在兔子肺部發育成熟(Tang,1940)。當時此蟲種被誤認為怡樂村並殖,直到1962年唐伸璋和唐崇惕重新再觀察本省所收集及試驗所得的標本發現木蟲種是不同於當時文獻已記載的所有並殖吸蟲才定名為福建並殖吸蟲。此蟲種以後尚從虎體檢獲。

分布範圍

福建福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