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璋

唐仲璋

唐仲璋,生物學家。福建福州市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31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獲理學士學位。1949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碩士學位。廈門大學教授。從事人體和家畜的寄生蟲研究,特別對危害性較大的蠕蟲病,如日本血吸蟲病、絲蟲病、華支睪吸蟲病肺吸蟲病胰闊盤吸蟲病、鉤蟲病、西里伯瑞氏絛蟲病以及家禽嗜眼吸蟲病等的生物學及流行病學的研究有較大貢獻。研究了30多種吸蟲和絛蟲的生活史,積累了吸蟲系統發生的大量資料,為探討吸蟲綱的演化和合理的分類體系提供了科學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仲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福州
  •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
  • 逝世日期:1993年7月21日
  • 職業:生物學家
  • 畢業院校:福建協和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中國寄生蟲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個人經歷,科學研究,論文著作,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1932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得理學士學位。畢業後,到福建省立到學館生物學部任指導員。1939年,回到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擔任講師。1940年到北京協和醫院寄生蟲學系當研究生,從事寄生蟲學的研究。1942年任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副教授。1945—1948年在福建省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員。1948年夏去美國留學,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習,第二年獲科學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後一1970年先後任教於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學院,其間曾擔任福建師院生物系主任、副院長、寄生蟲研究室主任等職務。1971年到廈門大學任生物系教授,1978年任廈大副校長至今。唐仲漳還曾擔任過福建省科協副主席、中國動物學會理事、福建省人大代表等職務,現在是中國科協全國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

科學研究

從事人體和家畜的寄生蟲研究,特別對危害性較大的蠕蟲病,如日本血吸蟲病、絲蟲病、華支睪吸蟲病肺吸蟲病胰闊盤吸蟲病、鉤蟲病、西里伯瑞氏絛蟲病以及家禽嗜眼吸蟲病等的生物學及流行病學的研究有較大貢獻。研究了30多種吸蟲絛蟲的生活史,積累了吸蟲系統發生的大量資料,為探討吸蟲綱的演化和合理的分類體系提供了科學依據。其研究成果對防治人畜和禽類寄生蟲的病害,促進農業畜牧業生產,發展國民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從事人體和家畜的寄生蟲,特別是危害性較大的蠕蟲病的生物學祁流行學研究,發表論文60多篇。研究了30多種吸蟲和蟲的生活交,積累了吸蟲系統的大量資料,為探討吸蟲綱的演化和合理的分類體系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課題《牛羊胰吸蟲病的流行病學和病原生物學的考察》,1978年受到全國科學大會的表揚和先進工作者的獎狀;《牛、羊肝臟中華雙腔吸蟲生物學上的研究及新疆矛型雙腔吸盟貝類宿主的發現》的研究獲得l 979年福建省科技大會二等獎;4I司胰吸蟲和矛型雙腔吸蟲的流行病學和生物學》,1981年沃全國自然科學三等獎。主要科學研究成果有:發現了福建日本血吸蟲病區及流行危害狀況,立對其幼蟲的生物學特徵,侵入人體後的移行途徑和異位寄生蟲現象進行了探討,還研究了病區相水系以及中間宿主釘螺胚胎髮育和分布情況。經過多年深入病區調查研究,聞明了班氏絲蟲及馬來絲蟲在福建的主要傳播媒介和在中國境內的分布規律。鉤蟲病研究,闡明了中國東南部鉤蟲病最主要的流行方式。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和實驗,闡明了牛、羊胰閹盤吸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的發育過程,闡明了三種闊盤吸蟲——腔閻盤、胰闊盤、校闊盤吸蟲的全部生活史,流行狀況和分布地域以及它們在不同流行區的不同貝類宿主手口昆蟲宿主,為在中國防治本病奠定了科學基礎。此外,還對肺吸蟲、華支章吸蟲、西里伯端氏蟲、雞嗜眼吸蟲、鴨的包氏毛畢血吸蟲和魚的龍江血吸蟲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年來,還參加了《中國動物志》中《吸蟲志》的編寫工作。
蠕蟲病蠕蟲病
他的主要科學研究成果是對日本血吸蟲研究:曾首先發現福建日本血吸蟲病區及其流行危害狀況,探討其幼蟲期的發育形態與行為習性,侵入人體後的移行途徑和異位寄生現象,研究了病區和水系關係及中間宿主——釘螺胚胎髮育和分布情況。對肺吸蟲的研究:早年曾發現福建並殖及其生活史,並與衛氏並殖詳做比較。對絲蟲病的研究:經過多年深入病區調查研究,闡明了班氏絲蟲及馬來絲蟲在福建的主要傳播媒介和在中國境內包括福建省的分布規律。對鉤蟲病的研究:闡明了甘薯的種殖對於鉤蟲病傳播的關係,以及中國東南部鉤蟲病員主要的流行方式。對華支阜吸蟲病的研究:首次報告福建存在流行病區,證明米蝦及河蝦是福建省農村流行區的傳播媒介,補充了淡水蝦類能充當華支睪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
華支睪吸蟲華支睪吸蟲
絛蟲病的研究:多年探索西里伯瑞氏絛蟲生活史,並進行動物實驗,闡明了小紅棕色螞蛹是這種絛蟲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六鉤蝴蟲在它腹腔內發育為擬愛尾蝴蟲並能感染哺乳動物。對牛羊胰闊盤吸蟲的研究:經長期調查研究和實驗,闡明了牛羊胰闊盤吸蟲在貝類宿主體內的發育過程,包括兩期的胞蝴、尾蝴以及子胞勘從蝸牛體內的排出。又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大規模全面調查,闡明了中國三種閡盤吸蟲——腔闊盤、胰闊盤、枝闊盤吸蟲的全部生活史、流行狀況及其分布地域,詳細報告了中國南方農業區、北方草原和高山林帶等不同流行區的不同貝類宿主和昆蟲宿主,奠定了中國防治本蟲病的科學基礎。此外,還研究過禽寄吸蟲,如雞嗜眼吸蟲的生活史及流行狀況,發現寄生在家鴨的包氏毛畢血吸蟲是南方稻田皮膚疹的病源,闡明寄生經濟魚類與損害魚苗的龍江血居吸蟲、產生“閉口病”的側殖吸蟲及在他建議下由他的女兒唐祟惕闡明危害貝類養殖的溢短吸蟲等的生活史及流行規律。

論文著作

他的主要科學論文著作有:《福建鼠類寄生蠕蟲調查》(《協大生物學報》,1940年第2卷)、《論福建省之寄生蟲病及病調動物之生態與分布》(《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匯報》,1947年第2期)、《胰臟吸蟲生活史及形態的研究》(《福州大學自然科學研究所研究匯報》,1952年第3號)、《組織培養中美洲錐形蟲發育的研究》(《微生物學報》,1953年第I卷第1期)、《福建假葉絛蟲形態和生活史的研究》(《福建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56年第l期)、《福建省斑氏馬來絲蟲病流行學的比較研究》(福建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56年第2期)、《褐建省班氏及馬來絲屯病區調查和中國二種絲蟲病分布的研究》(《福建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生物學專號,1959年)、《東亞尾胞吸蟲生活史研究及其種類問題》(《福建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生物學專號,1959年)、《切頭渦蟲在福建省的發現及其生物學的研究》(福建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生物學專號,1959年)、《福建白酚》(《福建師院學報》t自然科學版),生物學專號,1959年)、《兩種側殖吸蟲的生活史及分類問題的考察》(《福建師院學報》(寄生蟲學專號),1962年)、《產生皮膚疹的家鴨血吸蟲的生物學研究及其在哺乳動物的感染試驗》(《福建師院學報》(寄生蟲學專號),1962年)、《釘螺的胚胎髮育和性能分布的研究》(《福建師院學報》(寄生蟲學專號),1952年)、《福建省一新種並殖吸蟲的初步報告》(《福建師院學報》(寄生蟲學專號),1962年)、《瑞氏絛蟲人體感染及分類問題》(《福建師院學報》,生物學專號上卷,1959年)、《西里伯瑞氏絛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的發育及其流行與分類問題的考察》(《寄生蟲學報》,1964年第1卷第I期)、
動物學報動物學報
此外,他還與中山醫學院寄生蟲室、南開大學生物系、福建師範大學寄生蟲研究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編寫《中國動物志》中的《吸蟲志》第一分冊,他承擔了《雙腔科》和《嗜眼科》兩部分的編寫工作。最近兩年完成了《兩種盾盤吸蟲的生活史及吸蟲綱系統發生的討論》、《窄口例殖吸蟲發育及早熟的現象》、《長勞管吸蟲生活史的研究》、《新疆白楊溝綿羊矛形雙腔吸蟲的研究入《半尾類吸蟲包括四新種描述》等論文。

人物評價

唐崇惕回憶說,父親唐仲璋對生物科普有著極大的熱情。唐仲璋從大學畢業至抗戰爆發這段時間內在福州市廣播電台作科普講演,講述植物、鳥類昆蟲、動物寄生蟲、衛生防疫、科學史問題以及人類健康問題,共講了幾十次。對自己的人生影響極大。
他一生留下了感懷、贈答、悼亡等類詩詞100餘首,表達了他愛國愛家的熾熱情懷和投身科學攀登高峰的遠大抱負。他在任教於福州理工學校時,一次到閩北深山採集動植物標本,做了一首《山行雜詩》,其中有“偶見垂岩思結屋,晴窗日暖枕書眠”句,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1964年,他在北方大草原上進行野外採集時,做了一首《雙遼草原》,其中“荒原落日不依山,萬里征鞍意未闌。冉冉行雲隨雁遠,茫茫草原競天寬。”表現了他當年的意氣風發,幹勁十足。1941年,他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工作時做了《去國思》:“寒衾不解溫鄉夢,起上高欄看曉天。”表達心懷國恨,盼望民族早日獨立。1978年,他寫的《重過福清縣血吸蟲病區》:“別有歡欣關一事,解襟探疾示疤痕。”表達了對病區人民消除了血吸蟲病的喜悅。唐仲璋深厚的國學功底也使其論著精細凝練,常被奉為經典。
動物學研究動物學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