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川

祁家川

祁家川位於青海省平安縣,七百多年來,眾多民族在這一帶往來遷徙,結果使這裡漸漸成為多民族混居的地區。自從1644年清王朝統治以來,漢族人成了這條山溝的主要居民。只有祁家川的地名還能使人想起這裡的早期居民蒙古族祁家部落(祁土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祁家川
  • 行政區類別: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
  • 下轄地區: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
  • 地理位置:青海省平安縣
地域介紹,山村巨變,

地域介紹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拉木登珠就出生在祁家川的當采村。東經101度51分57秒、北緯36度22分39秒——這個地理坐標,屬於中國青海省平安縣祁家川當采村(紅崖村)的一個普通院落。祁家川位於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縣石灰窯鄉西南6Km處,屬腦山地區,一九三五年農曆六月六日,第十三達賴的轉世靈童降生在紅崖村當彩家族祁卻才讓家中。他的家庭是個佛教世家,家族中不少人在塔爾寺等寺院為僧,大哥是六世當彩活佛,弟弟是西藏阿里的一位活佛。他在1938年被認定為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次年入藏,途經塔爾寺駐錫,1939年10月7日抵達拉薩。
湟中祁家川塔澤拉木登珠: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公元1935年7月6日(農曆六月初六,藏曆木豬年五月五日,星期六,聯合國國際合作社日)丑時出生於青海湟中縣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縣紅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40年,西藏地方政權認定青海省湟中縣(平安縣)祁家川當采村的藏族農民祁卻才仁和妻子德吉才仁5歲的兒子拉木登珠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
達賴故居達賴故居
藏曆木豬年(公元1935年)五月五日,一個男孩出生在青海湟中祈家川,一個藏語名為塔澤(漢譯為咆哮之虎)的小村莊裡。男孩的先祖,據說是來自於幾百年前,在吐蕃還有王的時代,一支由當時的贊普芒松芒贊,從西藏中部的彭波派防此地的守軍。當然,到了男孩的父母一輩,他家不過是當地一戶再普通不過的農牧家庭。在男孩即將出生的那段日子裡,父親突然患病在床,巧合的是,在男孩出世以後,阿爸的病也好了起來,於是父親給男孩取名叫做“拉木登珠Lhamo Dhondup”(漢譯為期盼充滿神性),Lhamo Dhondup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意為“滿足願望的女神”,這暗合喇嘛教的最高宗旨:陽陰人。父親希望他將來能去做個出色的小喇嘛。一日,男孩又玩起了他平常經常玩的遊戲,他假裝即將出遠門,收拾物件放進袋子裡,然後說,“我要到拉薩了,我要到拉薩了”。照例,他的阿媽會微笑著過來,給男孩的行李袋子裡放上一塊糌粑,然後看自己小兒子開心的笑顏。但這天沒有,因為家中來了客人,母親沒時間陪自己的兒子玩耍。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男孩鬧著要去拉薩的話語,恰好被一位扮作僕人的僧侶聽見。他的名字叫做格桑仁波切,來自拉薩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尋訪已經圓寂的十三世法王的轉世靈童。
平安縣紅崖村塔澤山平安縣紅崖村塔澤山
攝政在聖湖所看到的神示,對比實際,“阿、噶,瑪”三個字,可以對應解釋成“安多”,“塔爾寺”,以及此村邊上的“噶瑪夏松寺”。全都對上了,巨大的成就感充盈著領隊高僧的心胸,但還不能放鬆,接下來進行體檢。察看這男孩身上是否有八種生理特徵,它們是將歷代法王與常人區別開來的特徵。其中包括:大耳朵、寬眼睛、眉毛梢朝上翹、大腿上有虎皮斑,還有一隻手掌上有一個形似海螺的痕跡。這些檢驗者們恭敬的脫下了孩子的衣服,看到有三處地方符合他們的期待。此時所有的尋訪團成員已經完全沉浸在崇敬、興奮的氣氛之中,幾乎停止了呼吸,在墊子上都坐不穩,連話都講不出一句來。而小男孩此時展露出一個淘氣的笑容,使所有人都失去了定力,幸福的淚花奪眶而出。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全家人移居拉薩並成為西藏一個顯赫的家族以後,他的家族拆掉了原來的小房子,蓋起了這所當地風格的建築。1956年以後,這裡的前院成了一個國小,叫當采國小。但是這裡的藏族居民。除了保持原來的宗教信仰外,已經很難看出他們和當地其他民族有什麼不同。

山村巨變

平安縣城西南15公里處,是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的故鄉——石灰窯鄉紅崖村。這裡山路盤旋,地勢陡峭。溝中長年流淌著一股清澈的河水。溝兩邊儘是赭紅的山崖,由於長年累月的風雨剝蝕,斷層疊壘,奇峰突兀,恰如一幅長卷國畫大寫意。 紅崖村坐落在石灰窯溝腦的山坳里,是一個十分偏僻的村莊。它之所以知名,與達賴在藏族政教界顯赫的地位不無關係。1935年農曆6月6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降生在祁家川當彩家族祁卻才讓家中,其家即在今平安縣石灰窯鄉紅崖村。 到了紅崖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宏偉的達賴故居。院中高桿上經幡飄揚,經堂飛檐下銅鈴叮噹,別有一番肅穆莊嚴的宗教氛圍。 達賴故居在“文化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85年國家撥款34萬元重新建造。經過一年多的加工營造,一座占地1400多平方米、富有藏傳佛教特色的藏式建築群拔地而起。為了保證建築質量,人民政府從浙江聘請了木雕高手,從塔爾寺邀請了著名的油漆、彩繪僧人參加建設。因而,新建築除樣式與原建築完全一致外,其雕刻、油漆和彩繪都比原建築精緻、考究多了。難怪凡到過這裡的人,莫不被那高超精湛的工藝所折服。
達賴故居一院四面房屋,均為木構建築。東西兩側各5間大房,門窗、板壁和梁棟上裝飾著雕鏤精細的花鳥走獸圖案,古香古色,素雅大方;南面是5間過廳,寬敞明亮,富麗堂皇,給人以典雅華貴的感覺;北面的主樓2層10間,粗大的圓木支撐起宏大的殿宇,四壁繪滿反映佛教教義的壁畫,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擺設著佛事器物,懸掛著達賴喇嘛及其父母的多幀照片。這座佛樓雕樑畫棟、飛檐翹角,高大宏偉,氣宇軒昂。整個建築布局嚴謹,古雅而不失華貴,壯麗而透出森嚴。可惜,偌大的一座院落卻無人居住,只得由其主人的堂姐祁洛賽一家代為看管。
1985年,祁洛賽曾千里迢迢去印度探望堂弟達賴喇嘛,共敘姐弟多年分離的思念, 介紹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回來後她把與達賴在印度的合影掛在屋內顯眼的地方,時常望著照片盼望流落在異國他鄉的親人回到祖國的懷抱 。紅崖村的鄉親們也都懷著同樣美好的願望。然而,事情往往不是憑單方面的願望就能實現!需要連帶說及的是,在重建達賴達故居的同時,國家另撥出專款10萬元,復修了達賴的家寺夏宗寺。夏宗寺在紅崖村西10多里處,是一座依山懸空修建的寺院,建築格外別致。該寺有600多年的歷史,傳說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落髮為僧的地方。十四世達賴隆生在紅崖村,使境內的這座寺院聲名大震,並由此定為達賴的家寺。“文化革命”中夏宗寺也遭破壞,1984年國家撥款修復,1986年大經堂落成,現有5名住寺喇嘛。為了落實民族、宗教政策,人民政府耗資40餘萬元修復達賴故居和家寺,受到宗教界人士的交口稱譽。
夏宗寺在紅崖村西10多里處夏宗寺在紅崖村西10多里處
紅崖村三面環山,屬於平安縣的高寒地區。全村46戶人家,藏漢兩個民族雜居,總人口為230人。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民眾和睦相處,共同建設著社會主義新山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生產責任制的落實,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發展,民眾生活有了明顯改善。1980年全村糧食總產6萬多斤,1986年增加到到近9萬斤;1980年全村現金收入只有4千多元,1986年增加到2.13萬元。此外,全村有大牲畜120多頭,戶均近3頭;有羊430多隻,戶均近10隻。最為村民稱道的是全村實現了“三通”,即電通、水通、路通。紅崖村祖祖輩輩照明靠油燈,喝水不方便,出門攀小道,生活非常艱苦。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不惜投入巨額資金:1977年架通了用電線路,1986年從10多公里外引來了自來水,1987年又修通了公路,把紅崖村與平安縣各幹道及湟中縣丹麻連通起來。僅修路一項,國家就耗資14萬元。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提高當地民眾的文化技術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智力基礎。1956年達賴的姐姐才仁卓瑪從拉薩回故鄉探親時,曾決定把達賴故居外院改為村裡的學校。1979年國家撥款4萬元,把已破舊不堪的學校改建為磚木結構房屋的新學校。為了徹底改善辦學條件,1986年國家又撥款7萬元,在達賴故居對面新蓋了3棟18間教室,校舍一律為磚木結構,水泥平頂,玻璃窗,石灰牆,寬敞明亮,乾淨整潔,定名為紅崖國小。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幾年來,全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一直為百分之百,達到普及初等教育的標準。人們每當走進紅崖村,總會看到學校操場上孩子們在盡情地遊戲,總會聽到教室里、校院裡到處朗朗讀書聲。村民們引以自豪的是,由於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個偏遠的山村向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先後送去了20多名有文化的工作人員;人們從紅崖村下一代充滿理想和追求的眼神中,看到了這個少數民族山村更加美好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