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價值論

社會學價值論

《社會學與中國社會》是李培林編著的一本圖書,該書內容涵蓋中國社會學近代以來的產生與發展、中國社會近代以來的演變、家庭與婚姻、宗族與家族、社區與公民社會、組織過程與制度安排、社會分層、性別與性、代際關係、教育和公平、種族與族群、社會網路與社會資本、政治社會學、大眾傳媒、文化、宗教、移民與社會流動、人口變遷、城市化、技術、全球化、醫療、老齡化、貧困、犯罪、集群行為、資源與生態環境、風險社會、社會建設等。為社會學近三十年以來的集大成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學價值論
  • 外文名:Social Axiology
簡介,理論定位,研究思路,現實意義,

簡介

價值定義(或價值內涵):事物對於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的影響程度
判斷標準(或度量標準):根據事物對社會的經濟發展的速度、政治文明的高度與文化進步的程度的影響情況來確定
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各種具體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社會性評價指標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與各種社會性評價指標相對應的量綱

理論定位

價值是標誌主客體之間意義、效應和狀態的範疇。社會是一種價值存在,是包含自我、他人、群體、社會主體等多種價值主體,物質、精神、制度、環境和人自身等多種價值客體,工具、傳媒、符號等多種中介在內的複雜價值體價值論的研究對象就是這個以社會主體為核心的總體社會價值體系。其主要任務是剖析整個社會價值體系存在根據、生成過程、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探索社會價值規律,在此基礎上透視當代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根本問題,最終為新的社會價值體系的生成提供理論指導和路徑選擇。社會價值論研究的重點是從個體價值到社會價值和從社會價值到個體價值的過程、機制和結構。個體與社會的價值關係問題是社會價值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貫穿在整個社會價值論中的一條主線。
社會價值論是哲學價值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價值論研究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深化和升華。但是,社會價值論不是一般價值論框架和研究成果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簡單套用,不是運用價值論觀點對社會歷史領域若干問題的具體分析,而是在一般價值論研究的基礎上,對社會價值體系的系統分析和系統的理論建構。
社會價值論定位於社會歷史基本理論層面,是一種社會歷史哲學學說。但是社會價值論不是與社會系統論、社會衝突論、社會發展論、社會認識論等社會哲學中的其他分支相併列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創造並運用一種新的理論模式從價值的視野對整個社會體系及運行機制的全面透視。社會價值論在運用主客體模式和主體間模式對社會價值體系進行理論分析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不同類型的價值主體之間的價值關係和價值鏈聯結融通的分析,特別是對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價值關係的分析,從而建立了獨特的社會價值論理論模式。
社會價值論是高於具體社會科學價值理論的價值學說。它以具體的價值學說為基礎,開拓了一個更新、更高、更複雜的價值研究領域。我認為從價值論的角度看,任何人文和社會科學都是研究社會價值現象的學說。政治價值論、經濟價值論、文化價值論、文學價值論、法律價值論、歷史價值論、道德價值論、傳媒價值論都是社會價值研究的具體領域。社會價值論是從總體上研究價值現象的新學說,必須以具體價值領域的學說為基礎,也必須與具體學科相觀照和印證,才能順利推進。在社會價值領域中,物質價值,也就是經濟價值是最簡單的價值,迄今已形成了分析模型和操作框架,是社會價值研究比較成熟的領域,也在逐步向整體社會價值領域滲透,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值得總體的社會價值論研究吸收和借鑑。

研究思路

社會價值論研究的總體思路是從價值發生開始,經自我價值體系、社會價值發生、社會價值主體結構、社會價值客體、社會價值運行,最後總結概括社會價值規律的過程。價值發生是社會價值論研究的出發點,亦即尋找社會價值源點的過程。世界存在可以歸結為實體和實體之間的關係。實體可以分為物、生物和人三類。實體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純粹的存在關係和影響關係。我們可以把價值規定為人作為主體一方的實體之間的互動影響關係。價值主體是價值體系的關鍵與核心,價值的發生關鍵就是主體的發生。把人規定為價值主體是屬人的價值論的特權。但是簡單地把人規定為價值主體,並未找到價值發生的根源,因為人是個籠統概念,可以是個人、群體、社會,還可以是無所不包的人類。社會價值體系的複雜性,不在社會和人之外,而是在社會和人之內,如果只是把社會價值本源定位於籠統的人,對於社會價值論而言,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為了找到這個社會價值論最早的邏輯起點,思維的目光必須向社會內部、向人內部挺進。我們發現,自我,這個存在著的存在者、生存著的生存者、思想著的思想者是最後的、最可靠的、可以直接確證的價值主體,也是社會價值論第一個價值主體。
有了第一個價值主體,也就有了第一個價值體系,即自我價值體系。自我價值體系是社會價值體系的細胞,也是社會價值發生的源點。深入剖析這個細胞有助於理解整個社會價值體系。自我是自我價值體系的核心,而自我需要是自我價值體系的尺度和驅動力。自我需要分為生存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是自我之根本特性。超越性需要源於自我的有限性和自我對這種有限性的認識。正是這樣一種力量,驅動著自我走出自身,走向他人,走向社會,並與社會建立起了有效的價值聯結。從自我到社會價值主體的過程,便是社會價值發生的過程,其間經歷了他人和個人若干階段。社會價值主體是源於自我、由自我建構出的一種特殊的價值主體形態,每一個自我都有屬於自身的特殊的價值世界,也有屬於自身的特殊的社會價值主體。共在的價值世界和社會價值主體是各個自我融合、認同的結果,不存在脫離了自我、空洞的社會價值主體。
社會價值主體需要所指向的對象即是社會價值客體,可以劃分為物質價值、精神文化價值、制度規範價值、自然環境價值和人的價值五類。社會價值體系是一個動態運行的體系。從主體的角度來說,社會價值運行是從個體自我到社會價值主體,再由社會價值主體回到個體自我的雙向互動過程。從客體角度來說,社會價值運行是從價值產生到價值分配、價值交換再到價值實現的過程。與單純的物質價值運行相比,社會價值運行在運行周期、價值種類、運行環節、價值鏈等方面都異常複雜。研究社會價值論的根本目的在於把握和探索社會價值規律。

現實意義

從世界哲學研究發展的趨勢看,價值論可以看作繼本體論、認識論之後具有生命力的一種新的哲學形態,前景十分廣闊;從國內情況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價值問題已成為理論界、文化界以至人們日常生活中共同關注的話題,與認識論相對應的價值論已基本形成了較成熟的理論成果和研究架構,在哲學體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價值角度分析問題不但成了人們的共識,事實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帶來人們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並推動著實踐的發展。然而,天然就具有社會歷史屬性的價值問題卻未能在社會歷史領域得到系統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有創新性的社會價值論研究思路和理論框架。這種情況,一方面嚴重製約了價值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另一方面也難以發揮價值論應有的社會指導意義。因而,深入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可以進一步深化價值論研究,培育哲學研究新的生長點。20多年來,價值論的興起給哲學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長期以來,價值論研究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認識框架層面,未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究其原因在於未能有效地在社會歷史領域展開價值論研究,未能在廣闊的社會歷史領域獲得豐富的營養和水分。深入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更接近價值論研究的本性和目的,更有利於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豐厚的價值資源,更有利於形成完善的價值論理論體系。
二、可以開拓社會歷史理論研究的新視野和新境界。對於複雜的社會歷史問題可以運用不同的理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進而形成富有創新性的社會歷史學說,如社會進化論、社會系統論、社會認識論、社會轉型論、社會本體論、社會生態論等。社會歷史領域就其本性而言是一個複雜的價值領域,與以上不同的社會歷史學說相比,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意義更大。它不但可以填補社會歷史領域研究的理論基礎空白,而且其研究成果可以對以上學說研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三、可以為各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價值問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近年來,各門學科研究領域紛紛加強了各自價值問題的研究,出現了法律價值論、文化價值論、道德價值論、文學價值論、新聞價值論等,但由於缺乏社會價值論的指導,這些具體的價值學說要么限於本學科一些抽象問題的探討,要么套用一些陳舊的哲學概念和模式,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能夠有效促進各學科價值問題的研究,進而推動社會科學研究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為當代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啟示和思路。當代社會發展中出現若干重點、難點問題,如環境問題、文化衝突問題、全球化問題、技術倫理問題等,本質上都是社會價值問題,應該從社會價值角度加以研究和解決。開展社會價值論的研究可以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視角和框架。
五、為創新和重建社會價值體系提供理論支撐和路徑選擇。社會價值論以新的視野和方法在對社會價值體系進行深入系統的剖析基礎上,形成了系統的社會價值論理論框架。有了這個框架,我們就可以把握當代社會價值體系發展動力、演化方向、運行機制和總體格局,進而為新的社會價值體系的建構提供路徑選擇和制度安排。這也是社會價值論研究的最終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