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理論的差異性

價值理論的差異性

不同學科的價值理論(特別是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價值工程學等)在價值定義、價值判斷標準、價值度量方法、度量單位、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和判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整個社會科學中存在爭議最多的理論莫過於價值理論,沒有任何一種學說像價值理論那樣,存在著如此繁多的、莫衷一是的、各自為政的觀點,不同學科的價值理論(特別是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價值工程學等)在價值定義、價值判斷標準、價值度量方法、度量單位、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和判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值理論的差異性
  • 外文名:The difference of value theory
前言,不同價值理論的差異性概述,價值定義的差異性分析,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性分析,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的差異性分析,

前言

整個社會科學中存在爭議最多的理論莫過於價值理論,沒有任何一種學說像價值理論那樣,存在著如此繁多的、莫衷一是的、各自為政的觀點,不同學科的價值理論(特別是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價值工程學等)在價值定義、價值判斷標準、價值度量方法、度量單位、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和判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這絕不能歸咎於價值現象的矛盾性與複雜性,而只能歸咎於在整個價值理論體系的內部存在著某些嚴重的危機,問題在於能否正確認識和圓滿解決這些危機。

不同價值理論的差異性概述

1、哲學價值論
價值定義(或價值內涵):客觀事物的屬性對於人的肯定或否定關係
價值判斷標準(或價值度量標準):以客觀事物是否滿足主體的需要為根據
價值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能否滿足主體需要的事物為正價值,否則為零價值或負價值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只有定性分析,沒有定量分析,無度量單位
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社會生產力
發展特性的判斷方法: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思維類事物為“真”,否則為“假”;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行為類事物為“善”,否則為“惡”;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生理類事物為“美”,否則為“醜”。
2、社會學價值論
價值定義(或價值內涵):事物對於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的影響程度
判斷標準(或度量標準):根據事物對社會的“經濟發展的速度、政治文明的高度與文化進步的程度”的影響情況來確定
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各種具體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社會性評價指標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與各種社會性評價指標相對應的量綱
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無
發展特性的判斷方法:無
3、經濟學
價值定義(或價值內涵):商品的均衡價格
判斷標準(或度量標準):以法定貨幣的價值內涵為基準
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根據商品的均衡價值與法定貨幣的價值比值來確定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元(即貨幣單位)
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以商品的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情況為標準
發展特性的判斷方法: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商品的市場價格大於均衡價格,該商品的生產規模將會不斷擴大;當商品供大於求時,商品的市場價格小於均衡價格,該商品的生產規模將會不斷縮小。 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前提就是主觀效用論,而主觀效用論是客觀效用論的間接表達方式,它用虛幻的形式來體現客觀效用論的真實規律。
4、政治經濟學
價值定義(或價值內涵):凝聚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耗費量
判斷標準(或度量標準):以“一般勞動條件下,一般勞動強度和一般勞動熟練度下”單位勞動時間的價值內涵為基準,
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以“一般勞動條件下,一般勞動強度和一般勞動熟練度下”為基準,對具體的勞動條件、勞動強度和勞動熟練度進行一定倍數的折算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無
發展特性的判斷方法:無
5、價值工程學
價值定義(或價值內涵):功能與耗費的比值
判斷標準(或度量標準):比值的大小
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以相同類型的“功能”參數和相同性質的“耗費”參數,對於相同類型的系統進行比較。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無量綱
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無
發展特性的判斷方法:無
價值定義(或價值內涵):廣義有序化能量
判斷標準(或度量標準):主體的本質力量(個體勞動能力、集體生產力或社會生產力)
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以個體勞動能力為判斷標準,將所有形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以集體生產力為判斷標準,將所有形式的生產資料使用價值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以社會生產力為判斷標準,將所有形式的勞動價值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總之,將所有形式的價值都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焦耳(即能量單位)
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根據事物的價值率(即單位時間的價值增長率)大小進行判斷
發展特性的判斷方法: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或等於主體(個人、集體或社會)的平均價值率時,主體將會積極地推動該事物的發展,反之,主體將會阻礙該事物的發展。

價值定義的差異性分析

1哲學價值論把價值定義為“事物的屬性對於人的肯定與否定關係”,這是非常含糊的和不準確的。一是,因為它把價值看成是一個本體屬性,而不是看成一個關係屬性,事實上,同一事物對於不同的主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通常具有不同的價值關係,價值不是事物的自身屬性,而是事物相對於主體的一種關係屬性;二是,因為它沒有明確價值究竟是對於人的哪些方面進行“肯定或否定”,事實上,價值應該最終是對於人的生存與發展方面進行“肯定或否定”。
2、社會學將價值定義為“事物對於主體的生存與發展的影響程度”,它對於價值內涵的認識較為具體而準確。不過,“主體的生存與發展的影響程度”又怎樣來客觀地確定和描述呢?
3、經濟學將價值定義為商品的均衡價格,它是以單位貨幣的價值內涵為基本參照物,根據商品的均衡價值與法定貨幣的價值比值來確定,這種定義存在三個方面的缺陷:一是它只確定了商品得到市場認可的一般價值,而沒有確定得到個體認可的具體價值;二是它只確定了價值的相對值(即相對於貨幣的價值比值),而沒有確定價值的絕對值;三是它只局限於商品範圍,而沒有涉及社會其它事物。
4、政治經濟學把價值定義為“凝聚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耗費量”,它是根據 “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的基本觀點提出來的,這種定義存在三個方面的缺陷:一是它沒有明確勞動耗費的真實內涵如何來確定,顯然,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確定勞動耗費量,只能確定勞動量的相對值,不能確定勞動量的絕對值,因為“一般勞動條件下,一般勞動強度和一般勞動熟練度下”勞動者在不同的生產行業、不同的國家以及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在單位勞動時間所付出的勞動量通常有著巨大的差異;二是,它只局限於確定勞動價值的內涵,而沒有涉及使用價值的內涵,它把勞動價值與使用價值對立起來了,把勞動價值歸屬於抽象範疇,而把使用價值歸屬於具體範圍,事實上,勞動價值與使用價值是同一範疇的具體事物,它們共同構成價值的兩種基本形態;三是它同樣只局限於商品範圍,而沒有涉及社會其它事物。
5、價值工程學將價值定義為“功能與耗費的比值”,這種價值實際上就是消除了時間因素的價值率,這種定義存在三個方面的缺陷:一是它沒有涉及價值的真實內涵,從廣義而深刻的角度來看,功能也是一種價值,耗費同樣是一種價值,因此這種價值定義其實只是兩種價值的比值,即功能(價值)與耗費(價值)的比值;二是當社會生產力發展速度較為緩慢時,時間因素對價值及其變化的影響較小,因此可以把時間當作常數,但是當社會生產力發展速度較快時,時間因素對價值及其變化的影響就會較大,這種價值定義所產生的計算誤差就會較大;二是它只能比較和計算相同性質的功能系統的價值率大小,而不能比較和計算不同性質的功能系統的價值率大小;三是它只適用於工程類系統,而不能向社會人文類系統擴展。
6、統一價值論將價值定義為“廣義有序化能量”,它認為人類社會的一切運動是物質運動的特殊形式,必然在更大的範圍內遵循物理學的基本定律,根據物理學的“耗散結構論”,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在其物理本質上就是有序化運動規模的維持和發展,由於能量是衡量一切物質運動規模的基本尺度,直接或間接的有序化能量是衡量一切有序化運動規模的基本尺度,那么推動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動力源”就是那些直接或間接的有序化能量,其中直接有序化能量就是實體有序化能量,間接有序化能量就是虛擬有序化能量,實體有序化能量與虛擬有序化能量共同構成廣義有序化能量。這種價值定義從深層次上以及原始意義上揭示了價值的真實內涵,而不是闡述價值的表面現象、主觀反映或市場映象;其內涵既包括了經濟價值,也包括了政治價值與文化價值;它所揭示的是價值內涵的絕對值,而不是價值內涵的相對值;它既包括溫飽類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也包括安全與健康類、人尊與自尊類、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類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既包括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也包括生產資料使用價值;既包括使用價值,也包括勞動價值

價值判斷標準的差異性分析

1、哲學價值論認為“是否滿足主體的需要”是價值判斷的標準,“主體的需要”的真實內涵又是什麼呢?這種觀點沒有把主觀標準和客觀標準區分開來,“是否滿足主體的需要”是一種主觀判斷標準,它必然是對某一種客觀判斷標準的反映。顯然,主體的一切需要的最終客觀形式是其生存與發展的需要,而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對於不同的主體具有不同的客觀標誌:對於個人來說,就是為了不斷提高其個體勞動能力;對於集體來說,就是為了不斷提高其集體生產力;對於社會來說,就是為了不斷提高其社會生產力。
2、社會學認為,能否促進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文明和文化的進步是價值判斷的客觀標準。這種觀點沒有統一的、綜合性的價值判斷標準,對於不同社會領域(經濟、政治與文化領域)的事物有著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就是同一領域也有著多種形式的價值判斷標準。
3、經濟學認為,法定貨幣的價值內涵是價值判斷的基準。然而,貨幣的價值內涵是一個不穩定的量,它隨著國家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受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以及不同國家的法定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國家的金融政策、國際貿易爭端、衍生貨幣(如現金支票承兌匯票、股票、信用卡、期貨等)的使用與流通情況等方面的影響。因此,以法定貨幣的價值內涵為基準,計算出來的商品的價值也必然是一個不穩定的量。
4、政治經濟學把“一般勞動條件下,一般勞動強度和一般勞動熟練度下”單位勞動時間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量確定為價值判斷的基準。然而,“一般勞動條件下,一般勞動強度和一般勞動熟練度下”是一個非常模糊、非常不穩定的概念,勞動者在不同的生產行業、不同的國家以及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在單位勞動時間所付出的勞動量通常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這種價值判斷標準具有極大的模糊性和不穩定性。
5、價值工程學把功能與耗費的比值確定為判斷工程價值的客觀標準。這種判斷標準實際上就是工程類事物的發展特性判斷的標準,只是還沒有把時間因素考慮時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時間所間接賦予的價值內涵(雖然時間本身並沒有直接的價值)越來越巨大,它對事物的發展特性的影響就越來越巨大。理論證明,決定事物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前途的決定性因素是該事物的價值率,決定人對於事物的根本態度的決定性因素也是該事物的價值率,而不是“功能與耗費的比值”,因此計算和比較不同工程類事物的價值特性的參量應該是“價值率”,而不是“功能與耗費的比值”。
6、統一價值論認為,不同類型的價值事物服務於不同的主體,因而有著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主要服務個人的消費過程,目的在於維持和發展個人的勞動能力,因此用以判斷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大小的客觀標準就是個體的勞動能力;生產資料使用價值主要服務於生產系統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目的在於維持和發展集體的生產力,因此用以判斷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大小的客觀標準就是集體生產力;勞動價值主要服務於社會化的勞動過程,它是社會形成價值增長的唯一源泉,目的在於維持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因此用以判斷勞動價值大小的客觀標準就是社會生產力。

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的差異性分析

1、哲學界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真理是本質特性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然而,真理是一個價值論範疇,而不是認識論範疇,檢驗真理的客觀標準應該從價值論的角度來尋找,而不是從認識論的角度來尋找,也就是說,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檢驗真理的唯一客觀標準,即凡是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認識類事物(或思維類事物)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謬誤;同理,凡是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行為類事物就是“善”,反之就是“惡”;凡是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生理類事物就是“美”,反之就是“醜”。
2、經濟學認為,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市場價格要大於均衡價格,這時該商品的價值率(或利潤率)通常要大於社會的平均價值率,因而處於不斷的發展狀態;當商品供大於求時,其市場價格要小於均衡價格,這時該商品的價值率(或利潤率)通常要小於社會的平均價值率,因而處於不斷的衰減狀態。
3、價值工程學如果進行如下的改造,就可以推廣套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是擴展“功能”的內涵,使其從物理意義上的內涵擴展到經濟、政治和文化意義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統一度量;二是擴展“耗費”的內涵,使其從物理意義(或經濟意義)上的內涵擴展到政治和文化意義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統一度量;三是把“時間”因素納入價值的內涵之中,用“價值率”取代“功能與耗費的比值”,用以對所有事物的發展特性進行辯證分析和統一度量;四是擴展“工程”的內涵,使其從物質意義(或經濟意義)上的內涵擴展到政治和文化意義的內涵(如社會組織和社會制度等),
4、統一價值論認為,事物或系統之間的競爭並不是對“投入產出比”大小的競爭,而是對價值率大小的競爭,事物或系統的價值率越大,其發展速度就越迅猛,即:各種價值資源的分配方向和流動速度是依據價值率大小進行的,價值率越大的事物或系統,價值資源向其分配的方向就越明確,向其流動的速度也就越快。比較事物或系統價值的意義,不應依據投入產出比,而應依據事物或系統的投入產出效率或價值率。只有當功能與耗費都與時間成線性函式關係時,“價值率”才等價於系統的投入產出比,才等價於傳統價值工程學對於價值的定義(即功能與耗費的比值)。理論證明,事物的價值率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性質,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主體的平均價值率時,該事物就會促進主體的生存與發展,從而得到主體的支持而不斷發展;當事物的價值率小於主體的平均價值率時,該事物就會阻礙主體的生存與發展,從而得到主體的反對而不斷萎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