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內容簡介: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思想。這裡所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的提法相近,最早是由德國社會民主黨於1959年在其《哥德斯堡綱領》中首次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自由、公正和團結互助,為的是平息黨內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爭論。德國社會民主黨提出“社會主義基本價值”概念後,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引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映。多數社會民主黨迅即認同,使之逐漸成為各國社會民主黨人公認的社會主義普遍價值,但卻受到信奉科學社會主義的共產黨人的嚴厲批判,指責社會民主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的提出,標誌著社會民主黨已經公然由“制度社會主義”蛻變為“倫理社會主義”,由“半遮半掩”的反馬克思主義走向公開的反馬克思主義。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
  •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
  • 頁數:358頁
  • 開本:16
  • 品牌: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周治濱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007871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周治濱,現任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近十年來,先後獨著、合著、主編專著、教材l8部,在省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刊物全文轉載10餘篇;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5項、二等獎5項(含3項集體獎)、一等獎2項(含1個集體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6項。代表作:《先富群體的行為導向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國家社科規劃基金“九五”一般課題,獲四川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構建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新機制》,獲四川省第13次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圖書目錄

引論 我為什麼要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第一章 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的理論論證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認識社會主義的視角和方法
第三節 正確看待馬克思恩格斯本人對未來社會的構想

第二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
第一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科學內涵
第二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
第三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第三章 社會主義的初步實踐和探索
第一節 列寧的新型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與十月革命的勝利
第二節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列寧對社會主義的早期探索
第三節 新經濟政策和列寧晚年對社會主義的反思
第四節 關於十月革命和新經濟政策的爭論和啟示

第四章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形成與啟示
第一節 聯共(布)黨內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爭論
第二節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形成及社會歷史根源
第三節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歷史功過和啟示

第五章 蘇聯東歐各國的社會主義改革
第一節 蘇東各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蘇東各國社會主義改革運動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 蘇東各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教訓和啟示

第六章 資本主義的新發展與社會主義的新課題
第一節 戰後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和新變化
第二節 正確看待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第三節 社會主義面臨的新課題

第七章 民主社會主義的自我調整與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挑戰
第一節 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聯繫與區別
第二節 民主社會主義的自我調整和發展
第三節 如何看待民主社會主義的自我調整

第八章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革命的勝利
第一節 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關於中國革命道路和戰略策略的分歧
第三節 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關於中國革命的分歧

第九章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挫折與教訓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的原因和教訓

第十章 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
第一節 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第二節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歷史地位
第三節 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鄧小平認識社會主義的視角和方法

第十一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進展
第一節 江澤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
第三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和新視角

第十二章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階段
第一節 胡錦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
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及其對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發展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及其意義

結束語 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當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國際工人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分裂以及各國共產黨內殘酷的黨內鬥爭還有其他多種原因,如權力鬥爭、個人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國家和民族利益等等。但是,不可否認,無論國際工人運動和黨內鬥爭的原因有多么複雜,思想和認識上的分歧總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即便是權力鬥爭或民族矛盾、國家利益衝突,也總是要藉助於意識形態的力量。列寧逝世後聯共(布)黨內的三次鬥爭,前兩次肯定存在著權力鬥爭的因素,但衝突雙方都極力迴避這個問題,而以列寧的忠實繼承人和正確路線的代表自居。蘇南衝突,核心是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是南共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與蘇共大黨主義、大國主義的矛盾與衝突,但蘇共卻硬是給南共扣上一頂“富農黨”、“修正主義黨”、“帝國主義走狗”的帽子。1968年蘇聯和華沙條約國組織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裝入侵,實質是不滿意捷共獨立自主的改革路線,但名義上也說是為了“拯救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了“捍衛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團結”。可見,思想認識和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不僅是導致國際工人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不斷分裂的重要原因,而且還成了一些大黨、大國推行大黨主義、大國主義,干涉其他小黨、小國黨內事務、國內事務的合法藉口,成了一些黨堵塞言路,強求思想統一,開展殘酷的黨內鬥爭的有效工具,並使得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更趨混亂,乃至於最後演變成誰有權,誰說的話就是真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提出的第二個原因,在於二戰後不同社會主義流派在其社會實踐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挑戰。
一戰後,世界社會主義分裂為社會黨領導的民主社會主義和共產黨領導的科學社會主義兩大流派。共產黨領導的科學社會主義因為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上的巨大成功和40年代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豐功偉績,在二戰後一度有了很大發展,其鼎盛時期發展到200多個政黨,8000多萬黨員,在15個國家執政,人口、幅員、產值各占世界1/3。然而,就在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席捲全球,社會主義的全球勝利似乎已經指日可待、不可逆轉的時候,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卻在實踐中逐步陷入困境。

後記

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拙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總算結題並即將出版了。該書為筆者2006年立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實現形式》(項目批准號:06BKS011)的最終成果。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當理論界初步有人開始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問題時,我就對這個課題有了濃厚的興趣,也曾經寫過幾篇文章,遺憾的是由於水平問題,沒能入得編輯們的法眼。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問題的討論冷下去了,我也因此放棄了對該課題的繼續研究。一直到黨的十六大以後這個問題的討論再度熱絡起來,我才又重新拾起了已經放棄的興趣。但是,由於我研究的角度與中央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角度的不一致以及所涉及的內容的敏感性,我並不怎么看好本課題的研究前景。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本課題不僅在全國社科規劃辦順利立了項,而且在結項時也得到了專家們的充分肯定,得了個優秀。這自然首先要感謝改革開放以來黨的鼓勵探索的意識形態政策和當前比較寬鬆、活躍的學術氛圍,同時也要感謝鼓勵和支持我大膽開展該課題研究的學術界的同仁和朋友。本書從醞釀立項開始,便得到了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前任會長趙耀教授、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主任嚴書翰教授、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教授的支持,寫作過程中又得到了成都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劉從政研究員、成都市市委黨校副校長康超光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楊先農研究員的指點與幫助。

序言

四川省委黨校的周治濱先生讓我給他的新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實現形式》作個序,並講了兩個很硬的理由:一是25年前就聽過我的課,從此便成了我的忠實“冬粉”;二是該書多處引用了我的觀點,參閱了我的著作和文章。其實,周先生用不著講這些理由。作為一個畢生從事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老一輩理論工作者,看到不斷有新的學術後輩關心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不斷有新的社會主義學術成果湧現,我總是心滿意足,無限欣喜的。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思想。這裡所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的提法相近,最早是由德國社會民主黨於1959年在其《哥德斯堡綱領》中首次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自由、公正和團結互助,為的是平息黨內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爭論。德國社會民主黨提出“社會主義基本價值”概念後,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引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映。多數社會民主黨迅即認同,使之逐漸成為各國社會民主黨人公認的社會主義普遍價值,但卻受到信奉科學社會主義的共產黨人的嚴厲批判,指責社會民主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的提出,標誌著社會民主黨已經公然由“制度社會主義”蛻變為“倫理社會主義”,由“半遮半掩”的反馬克思主義走向公開的反馬克思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