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環境管理

社區環境管理

社區環境管理就是指社區中的所有單位和居民通過多種手段來防治社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保護和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的過程。要想全面、準確地理解社區環境管理的定義,需要注意管理手段的多樣性、觀念的整體性、時間的持久性、主體的多元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區環境管理
  • 外文名: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套用學科:環境管理
  • 適用領域範圍:環境科學
  • 目的:保護和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 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社區環境管理的原則,社區環境管理的目標,社區環境管理的要求,社區環境管理的措施,社區環境管理的功能,社區環境管理的意義,

社區環境管理的原則

社區環境管理應當遵守以下原則:
第一,環境價值原則,即充分了解環境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不斷發現、保障和提升環境的價值,為社區環境管理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全局和整體效益最優原則,即將社區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其管理目標的制訂應當著眼於社區、社會環境的全局和整體效益。
第三,綜合平衡原則,即在社區環境管理過程中,平衡各主體的利益,不得犧牲某個環境主體的利益來獲取暫時的發展,尤其注重保護社區居民的環境權益不受侵犯。
第四,持續發展原則。這是社區環境管理的重要目標原則,即在社區環境管理過程中,協調人、自然、社會的關係,做到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
第五,政府干預和公眾參與相結合的原則。社區環境管理是政府、社區及公眾的共同事業。社區應當在政府指引下,充分發揮公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參與到社區的環境管理事務中。

社區環境管理的目標

社區環境管理的目標就是要提高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保障社區居民合法的環境權益;保護社區環境衛生,建設綠色、生態、低碳化的美好社區;建設現代化的社區環境文明,建成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現代化新型文明社區。

社區環境管理的要求

社區環境管理的要求根據社區的具體情況存在差異,但總體而言都包括了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是建立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是社區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機構職責、慣例、程式、過程和資源,還包括組織的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等管理方面的內容。總的來說,社區環境管理體系主要是旨在幫助社區實現自身所設定的環境水平,並不斷改進環境行為,達到更好水平的社區管理工具。
二是確立專門的環境管理方針。社區環境管理方針社區對自身的環境目標和指標所作的基礎性框架,包括了預防污染和持續改進,符合法律法規等內容。社區環境管理方針是社區在環境保護和管理方面總的指導方向和行動原則,對於加強管理,改進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個完整的環境管理方針往往包括了長遠規劃、特定目標、環境保護、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環境管理方針應當在社區內公開公布,並採取必要措施保證實施。隨著社區實際情況的變化和環境的持續改進,環境管理方針也應作出必要的調整。
三是制定專業的環境管理方案。根據社區內環境工作者隊伍的構成情況,制定出每個有關職能為實現環境目標指標而應履行的職責和實現的時間,以使社區的環境方針付諸實踐,使環境目標得以逐步實現。其基本的制定步驟為初始評審-確立目標-制訂短期計畫並列出具體措施-分析成本效益並列出方案。
環境管理方案的制訂使得社區的環境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將責任落實到人,是環境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對於實現環境管理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構建環境管理監測體系。社區的環境管理是業主委員會、上級環境管理組織、開發商、物業管理機構等共同參與的管理事務,需要一個完備的監測體系。四個相關組織都應該抽調專職或兼職人員組成監測小組,定期向管理者提交環境監測報告,揭示社區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提出改進意見。

社區環境管理的措施

(一) 完善社區環境機制,明確社區環境整治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應強化社區環境管理,落實以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為核心的各項制度,加強社區建設和環境管理的法制建設,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管理辦法。各級政府應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形成和完善統一領導下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廣大民眾積極參與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的管理機制,及時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二) 制定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確立社區環境保護目標
各級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根據各地總體規劃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在規劃大氣、水域和噪聲功能區的基礎上,著重保護好集中飲用水源地,提高居民文教區和風景名勝區的環境質量。
(三) 結合調整社區產業結構和企業技術改造,為提高社區環境質量創造條件
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科學、合理地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能源結構和原材料結構。採取措施逐步淘汰原材料消耗高、耗能高、污染嚴重的工藝與設備,停止生產污染嚴重的產品。環境污染嚴重的城市,應逐步實行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新增的污染物應在企業或城市區域內等量消減,在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中,應採取“以新帶老”、“以大帶小”和“工民互帶”等措施。
(四) 積極推行污染集中控制,提高防治效益
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必須從社區的總體效益出發,打破行業和部門界限,積極推行對污染的集中控制。對過於分散的污染源和不宜集中處理的特殊污染物,應進行單獨處理或者預處理。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改變社區燃料構成和供熱方式,控制大氣污染,綜合利用能源。煤炭、石油、化工、冶金等部門,應最佳化能源利用,將適合民用的煤炭、可燃氣及餘熱資源優先供應城市民用,發展城市燃氣和集中供熱,替代燃煤民用爐灶和分散供熱鍋爐。對造紙製漿、電鍍、熱處理等污染嚴重的行業,應逐步實行相對集中的專業化生產,並對排放的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企業排放固體廢物應根據“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做好綜合利用和集中處理、處置工作。
(五) 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防治污染能力
應加強社區供排水、公共運輸、污染治理等公用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提高社區環境質量。有計畫地建設污水處理廠,採用科學措施解決污水排放問題,集中力量整治城區內不符合功能區水質要求的江、河段、以及溝、渠、湖、塘。要逐步實行垃圾收集容器化和密閉運輸,以高溫堆肥和衛生填埋等方式為主進行處理,改善城郊環境衛生狀況,減少占用農田面積,鼓勵垃圾綜合利用,減少垃圾量。控制交通噪聲和機動車輛尾氣污染,加強以綠化為主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覆蓋城市街道兩旁的裸露地面,並逐步建立一批立體綠化和樓頂花園的示範工程,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
(六) 疏通、拓寬資金渠道,擴大社區環境的資金來源
各級人民政府應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和“誰污染,誰治理”的方針,實行有利於環境綜合整治的經濟政策,開闢各種資金渠道。城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國家已經規定用於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的資金,要落實來源併合理安排使用,要管好、用好城市維護建設的資金、環境保護補助資金,並適當增加預算內的環境保護資金;利潤留成應當用於治理工業“三廢”;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收入應重點用於城市建設和土地開發等。
(七) 加強社區環境管理,健全監督執法隊伍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社區建設實行統一監督管理;公安、交通、土地等部門,也應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和職責分工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應積極組織開展創建“煙塵控制區”、“城市環境噪聲達標區”的活動,評選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項目,推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城市建設監察和環境保護監督執法人員應統一標誌,持證進行監督檢查。對監督人員,應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建立考核制度,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的素質,以適應城市建設和環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八) 以社區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發展社區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作為社區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應與社區發展的長遠規劃有機結合起來,使環境教育和社區本身發展產生互動效應。在社區環境教育中,必須以社區作為大課堂、實驗室,共同參與、設計、描繪和創建這個大環境,建立社區環境宣傳教育網,開展各種形式、層次的宣傳教育。如在社區學校、街區、村莊、商業中心、工廠等建立宣傳基地,開展與社區有關的各種宣傳教育。而且可以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和現代宣傳策劃的管理手段,建立全民參與環境保護建設的社區新形象,增加環境教育的宣傳效果。

社區環境管理的功能

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客觀上要求創造一種能充分融合人和自然的清潔、優美的環境,既能客觀展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同時又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規範人的行為,這對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身心健康,創造高品位的生活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區環境管理髮揮著極其重要的功能,包括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滿足人們心理需求、促進“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改善城市風貌以及增強社區凝聚力等。
(一) 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社區內度過,作為最重要的生活空間,社區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關係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如今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已不再單純地追求住房質量,同時要求居住安全、環境宜人、文化益智。人們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希望有一個舒適、愜意,能充分休息的環境,以消除工作後的疲勞。帕森斯的“社會行動理論”告訴我們,“家”在社會系統中承擔著模式維持和緊張處理的功能,即家一方面要按照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念教育自己的子女,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合格的勞動力,使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發揮社會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有著休息、娛樂、親和的作用,滿足人們情感的需要。由此可見,高質量的環境不僅是維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有對安全的需求,對人際關係的嚮往以及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二) 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清潔、優雅的社區環境和花草樹木給人以美的視覺效果,使人倍感溫馨親切,是現代人嚮往的生活環境。現代城市人長時間在不大透氣的室內環境中,渴望接觸室外的自然環境,於是社區的綠地、廣場成為人們戶外活動的主要去處,步入其中有回歸自然之感。因此,創造建築與自然相互補充,空間的分隔、和諧以達到相互輝映的效果,能給人以一種輕鬆、爽朗的感受,符合現代人的心理需求。優美的環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規範人的品行,成功的環境管理,會使人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促進工作和學習,推動和諧社區構建。
(三) 促進“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
過去我們沿襲的是以單位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模式,單位幾乎承擔了社會全部職能。隨著政府職能快速轉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外來人口、下崗失業職工、自由職業者以及“SOHO”一族的增多,社區正逐步取代單位成為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場所,人們對社區的依賴程度明顯增強。如今,人們可以不再一成不變地從屬於某一個固定的單位,但他們的生活卻相對無法離開特定的社區。因此,充分發揮社區優勢,順應社會結構變化的新趨勢,不僅有利於扭轉單位辦社會、企業辦社會的局面,減輕企事業單位負擔,而且有利於加速政府職能的全面轉變,最終實現由“單位人”真正向“社會人”的轉變。
(四) 改善整個城市風貌
社區是城市居民的聚集點,也是構成整個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的基本社會單元,與整個城市形成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只有社區環境得到有效管理,整個城市風貌才得以最終改觀。要提升城市總體環境質量水平,必須從改善社區環境入手,良好的社區環境管理是優秀城市環境風貌的重要基石所在。
(五) 增強社區凝聚力
當前,社區環境已不僅僅是有形的客觀物質環境,而且包括人們感覺到的鄰里關係、精神風貌、道德修養等精神方面的內容。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在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以後,還可以滿足更深層次的交往需求和娛樂需求。居民是社區建設的主體,居民的積極參與是社區環境建設和管理的基礎。從社區環境這一全體居民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出發,能充分調動廣大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鞏固和發展社區新型和諧的人際關係,強化民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增強社區凝聚力。

社區環境管理的意義

社區環境管理的意義在於:其一,社區環境管理是社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社區環境管理能夠提升社區形象。其二,社區環境管理能夠為社區居民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保障居民的環境權益,提高生活品質。其三,社區環境管理有利於從基層做起,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其四,社區環境管理有利於提升居民的環境意識,建設生態文明。最後,社區環境管理作為社會環境管理的基點,其發展進程和相應成效能夠為城市、社會的環境管理作出預見性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