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與生態演化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與生態演化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與生態演化》是2010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渠愛雪。

基本介紹

  • 書名: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與生態演化
  • 作者:渠愛雪
  • ISBN:9787564123376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基本信息

作 者:渠愛雪著 叢 書 名: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叢書
出 版 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123376
出版時間:2010-12-01
版 次:1
頁 數:24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建築 > 城市規劃、城市設計

內容簡介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與生態演化》以礦業城市土地利用為核心,對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主要特徵及其變化的作用機制進行理論研究,構建了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機制的一般理論框架,並以江蘇省典型礦業城市——徐州市為分析樣本,充分利用RS與GIS技術,圍繞土地利用變化“過程、格局、機制、效應”這一科學命題,系統分析礦業城市土地利用時空變化過程與格局特徵,綜合研究資源、經濟、技術、交通、社會等因素對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的影響,並從生態系統視角分析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與生態演化》可以作為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和相關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渠愛雪,女,1971年12月出生,江蘇豐縣人。1994年在徐州師範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97年在遼寧師範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於中國礦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現為徐州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人文地理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經濟及GIS套用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江蘇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城市與區域規劃等多項地方委託課題。在《地理研究》、《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國內外LUCC研究進展
1.2.2 國內外礦業城市研究進展
1.2.3 礦業城市徐州市LUCC研究進展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4 研究目標、內容與技術路線
l.4.1 研究目標
l.4.2 研究內容
1.4.3 技術路線
1.5 內容結構
2 研究區概況及遙感數據處理
2.1 研究區概況
2.1.1 研究區基本概況
2.1.2 礦業經濟發展概況
2.2 數據基礎及遙感數據處理
2.2.1 研究區範圍
2.2.2 數據源
2.2.3 遙感數據處理工作平台及技術路線
2.2.4 遙感數據預處理
2.2.5 遙感影像解譯
2.2.6 矢量圖的生成及建庫
3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理論研究
3.1 礦業城市基本內涵
3.2 中國礦業城市發展及理論研究意義
3.3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特徵
3.4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機制的理論研究
3.4.1 分析方法成因分析法
3.4.2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因子系統層次關係辨識
3.4.3 礦業城市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作用機制理論框架
3.5 本章小結
4 徐州城市土地利用變化過程與格局研究
4.1 技術流程及研究方法
4.1.1 技術流程
4.1.2 研究方法
4.2 結果分析
4.2.1 土地利用變化速度與變化強度
4.2.2 土地利用類型增減轉移
4.2.3 土地利用變化的空間格局
4.3 本章小結
5 徐州城市建設用地結構與空間格局研究
5.1 徐州城市建設用地結構演變分析
5.1.1 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結構信息熵及均衡度
5.1.2 城市建設用地結構變化
5.1.3 土地利用結構信息熵和均衡度計算及分析
5.1.4 用地變化與土地利用結構信息熵變化的關係分析
5.2 徐州城市建設用地空間格局演化研究
5.2.1 城市建設用地分類及研究數據基礎
5.2.2 研究方法
5.2.3 工業用地空間分析
5.2.4 居住用地空間分析
5.2.5 商服用地空間分析
5.2.6 工業、居住及商服用地空間格局對比分析
5.2.7 工業、居住及商服用地空間格局關係分析
5.3 本章小結
6 徐州城市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機制研究
6.1 驅動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定量研究方法及研究主要內容
6.1.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6.1.2 主要定量評價方法
6.1.3 驅動力機制研究的主要內容
6.2 徐州城市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實證研究
6.2.1 自然因素影響
6.2.2 礦產資源影響
6.2.3 經濟人文因素影響
6.2.4 驅動力因素系統綜合影響的定量研究
6.3 本章小結
7 州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效應
7.1 基於生態服務價值理論的徐州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生態效應研究
7.1.1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理論及套用
7.1.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7.1.3 計算結果與分析
7.2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徐州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效應研究
7.2.1 生態足跡理論及套用
7.2.2 生態足跡計算及分析
7.2.3 生態承載力計算及分析
7.2.4 生態盈餘(或赤字)計算與分析
7.3 基於景觀生態理論的徐州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效應研究
7.3.1 景觀生態理論及套用
7.3.2 結果與分析
7.4 本章小結
8 總結與研究展望
8.1 總結
8.2 主要創新
8.3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表
後記

前言

進入新世紀的十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繼續在高速的增長,嘆為世界奇蹟!在人類發展史上寫下了更為輝煌的一頁!今年5月,第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上海的成功舉辦,更是將海內外世人的目光長時間的聚焦到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正好為國際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的名言“21世紀初期影響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國的城市化”做了華麗的詮釋。然而,當下還處在轉型期的中國,粗放模式主導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雙輪驅動下的城市及其依託的區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眾多不和諧的聲音。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堅持唯GDP馬首是瞻的發展理念下,多種不和諧聲音集聚形成了倍增效應,使得在區域差異、城鄉差別和群體收入差距等不斷地被拉大的同時,城市空間過度開發、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公共資源分配不公、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和文化遺產建設性破壞等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撲面而來。我國這一高速發展中的諸多負面現象,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深刻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