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鏡(古代女同性戀的稱謂)

磨鏡(古代女同性戀的稱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磨鏡是古代女同性戀的稱謂,亦是指她們之間的性行為。在中國古代,女同性戀多稱為磨鏡,源於其性愛方式中有一項為雙方相互廝磨對方的身體,由於有同樣的身體結構,似乎在中間放置了一面鏡子,故稱“磨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磨鏡
  • 拼音:mó jìng
  • 釋義:女同性戀之間的性行為
  • 出處:《列仙傳·負局先生
宮廷女性,民間女,記載,《金蘭會》,《清稗類鈔》,古代小說,

宮廷女性

在龐大的後宮中,存在著些許女同性戀者和女雙性戀者是再也正常不過的,有的是上流社會的同性戀,如妃子與宮女、妃子之間等。而那些異性戀的宮女處境相較之下就悲涼許多了,宮中的女子們能接觸到的男人只有皇帝和太監,太監並不算真正的男人的,而皇帝只有一個,在宮中能得到皇帝垂憐寵幸的又有幾個呢?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宮女要么逃走,要么和太監結成掛名夫妻,藉以得到感情上的安慰,或者冒著巨大的風險與侍衛、臣子等男性偷情。至於那些性取向指向或包含女性的宮廷女性就幸運多了,她們可以和另一位宮廷女性保持長期的感情關係,這在宮中被稱為對食,而且被宮廷默認。

民間女

正如明、清的男風盛行一樣,廣東順德蠶女不嫁,願終生為處女的風俗盛行。在以男子為中心的古代,人們認為女子應該侍夫育兒,而不嫁被認為是不守婦道,因此她們被蔑稱為“老姑婆”。這些蠶女同住一起,居住的地方叫“姑婆屋”。由於傳統上養蠶絲之地被視為聖潔之所,男子是不可進入的,因而姑婆屋也不準男子進入。這些蠶女兩兩結對,互相結盟,滴血為約,永不外嫁,禍福與共,終生不渝。
她們結盟的儀式稱為“梳起”。舉行這種儀式時,像新嫁娘出嫁一樣,將做姑娘時常留的大辮子梳成別的髮型,到寺內神前,當眾殺公雞喝血,拜神發誓,凡是經過梳起的女子,一切婚約均屬無效,而男家也不能強娶,但男家可以索取與要求賠償聘金和重新訂婚的費用,這費用就由那對結拜姐妹共同負擔。

記載

《金蘭會》

清代梁紹壬所著的《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四《金蘭會》中還有這樣的記載:
廣東順德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結姐妹,名金蘭,女出嫁後歸寧,恆不返夫家,至有未成夫婦禮,必俟同盟姊妹嫁畢,然後各返夫家,若促之過甚,則眾姐妹相約自盡,此等弊習,雖賢有司弗禁也。李鐵橋廉使令順德時,素如此風,凡女子不返夫家者,以朱塗父兄,且鳴金號眾,親押女歸以辱之,有自盡者,悉置不理,風稍戢矣。
以上是說有些女子雖然勉強“出嫁”,但是事實上和丈夫沒有發生關係,而主要是同性相戀。有個官吏以行政命令強禁這種風俗,其真正效果是值得懷疑的。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不是僅靠強迫命令、行政處罰就能解決的。

《清稗類鈔》

清稗類鈔》中還記載了清末民初的上海有所謂“磨鏡黨”的組織,這是一個女同性戀的團體,該書第三十八卷《洪奶奶與婦女昵》云:
滬妓有洪奶奶者,佚其名,居公共租界之恩慶里,為上海八怪之一……所狎之男子絕少,而婦女與之昵,俗所謂磨鏡黨者是也。洪為之魁,兩女相愛,較男女之狎昵為甚;因妒而爭之事時有之,且或以性命相博,乃由洪為之判斷,黨員唯唯從命,不敢違。
有妓曰金賽玉者,適人矣,與洪有同病,遂挾巨資出,易姓曰陳,居九江里,與洪衡宇相望,為洪所惑,盡喪其資斧,幾不能自存,洪之服御奢靡,揮霍甚豪,固皆取給於所歡之婦女,而得於洪者尤多也。
與洪昵者,初僅為北里中人,久之而巨室之妾女,亦紛紛入其黨,自是而即視男子為厭物矣。
從以上這篇論述中可以看到,女同性戀具有多么大的誘惑力,在當時號稱“十里洋場”的上海,女同性戀者似乎還有相當大的勢力和數量。

古代小說

男風相同,女同性戀也是古代小說的內容之一。這是因為,小說是反映現實生活的,而女同性戀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例如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與《隔簾花影》都有女同性戀的敘述。
此外,明末清初李漁所著《憐香伴》中的雀箋雲和曹語花、清代曹雪芹《紅樓夢》中的薔官和蕊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的封三娘和范十一娘,都是對女同性戀的描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