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近期進展及套用(AAPG專輯57)

《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近期進展及套用》一書為著名碳酸鹽岩石油地質勘探家Loucks 和Sarg主編,其主要內容為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年會的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研討會交流成果。該書匯集了全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碳酸岩基於層序地層學理論框架的研究成果,根據層序地層學在碳酸鹽岩中的套用特點按照概念模型和沉積學過程-回響關係、大尺度地層樣式、小尺度和高頻旋迴堆積樣式三個部分編排,分別闡述了層序概念和沉積學原理解釋在碳酸鹽岩研究中的適用性及局限性,以及地震層序、高頻、米級旋迴沉積及堆積樣式的研究實例。全書圖文並茂、資料豐富翔實,編排合理有序,對我國與碳酸鹽岩相關的能源礦產勘探開發研究和教學工作都有重要指導意義。但原著各篇章作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尺管經芝Loucks和Sarg統編,仍可見不同寫作風格痕跡,這為中文翻譯帶來一定困難。

基本介紹

  • 書名: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近期進展及套用(AAPG專輯57)
  • 作者:Loucks、Sarg
  • 譯者:馬永生、劉波、梅冥相等
  • ISBN:7-5027-5875-5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6
譯者簡介,圖書目錄,

譯者簡介

馬永生(1961-)沉積學家、石油地質學家,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專家。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人。1987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1990年獲中國地質科學院沉積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石化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總地質師,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學術委員會主任。從事沉積學、石油地質學研究和油氣勘探工作,在海相碳酸鹽岩油氣勘探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提出了深層超深層碳酸鹽岩優質儲層的發育機理與預測模式;闡述了複雜構造區油氣複合控藏的新認識;提出了碳酸鹽岩構造岩性油氣藏勘探的新思路,對深層超深層碳酸鹽岩油氣勘探產生了重大影響。組織並參加了中國石化南方探區油氣勘探工作,發現了普光特大型天然氣田和多個大型含氣構造,為國家重大工程“川氣東送”提供了資源基礎。普光氣田的發現及相關理論與技術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200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和李四光地質科學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一作者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40餘篇。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碳酸鹽岩沉積層序和體系域
第二章 具產能碳酸鹽岩隆的地層格架
第三章 義大利威尼特阿爾卑斯侏羅紀碳酸鹽岩海侵系列:超大陸解體、漸進全球性海平面上升和淺水環境養分富集的記錄
第四章 巴哈馬海灣碳酸鹽岩陡坡失穩及沉積、成岩作用時間對海平面高幅/高頻波動的回響
第五章 美國德克薩斯州McKittrick峽谷二疊紀盆地邊緣拉馬灰岩中沉積類型和沉積過程對地層格架的影響
第六章 西澳大利亞坎寧盆地地下泥盆紀礁組合以及低位碎屑岩及高位碳酸鹽岩的互動沉積作用
第七章 碳酸鹽-矽質碎屑混合體系沉積旋迴的成因:以西澳大利亞坎寧盆地為例
第八章 西德克薩斯米德蘭盆地馬蹄環礁東部和南部上賓夕法尼亞統的地震層序和地震相
第九章 碳酸鹽台地邊緣對淹沒事件的回響:環境突變的證據
第十章 印度尼西亞中加里曼丹漸新統加積和退積碳酸鹽陸棚的層序地層學
第十一章 爪哇海中新世碳酸鹽岩隆的層序地層學
第十二章 大盆地南部Bonanza King組中、上寒武統台地碳酸鹽的層序地層、三級沉積物可容空間事件及準層序疊加樣式
第十三章 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下密西西比統Mission Canyon組及相同層位的層序地層學與進積型前陸碳酸鹽緩坡的演化
第十四章 章大利北部多洛米蒂山區中三疊世Latemar台地的層序地層學和體系域發育:根據旋迴疊置樣式進行露頭標定
第十五章 進積中新世碳酸鹽岩的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在地震解釋中的套用
第十六章 西班牙東南部Las Negras地區中新世碳酸鹽岩組合的層序地層學:相對海平面變化定量分析
第十七章 新墨西哥州瓜達盧普山脈Last Chance峽谷二疊紀上聖安德列斯組內的體積分配和相分異
第十八章 台地碳酸鹽旋迴的古代露頭和現代實例及其在地下對比儲層非均質性研究方面的意義
第十九章 控制滲透率演化的準層序幾何形態:以新墨西哥州瓜達盧普山聖安德列斯組和Grayburg 組為例
第二十章 瓜達盧普山二疊紀Yates組上部的地層格架及與旋迴有關的成岩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