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鎮(廣東省高州市下轄鎮)

石鼓鎮(廣東省高州市下轄鎮)

石鼓鎮隸屬廣東高州市,地處高州市西南部,207國道、廣(西)茂(名)公路、汕湛高速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155.24平方千米(2017年),轄29個村委會和3個居委會,350多條自然村,是高州地區唯一的國家小城鎮重點建設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重點工業衛星鎮,全國千強鎮,是粵西地區著名的商貿集散地。素有“小佛山”“金墩””小義烏“之美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鼓鎮
  • 外文名稱:Shigu Town
  • 別名:石古、金墩,小佛山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高州市
  • 下轄地區:轉灣嶺村、沙坡村、麗山村等
  • 政府駐地:石鼓圩向陽路18號
  • 電話區號:0668
  • 郵政區碼:525252
  • 地理位置:高州市西南部
  • 面積:155.2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0840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鼓嶺公園
  • 機場:粵西國際機場
  • 火車站:高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粵K
  • 交通:汕湛高速、國道207線
  • 行政代碼:440981
  • GDP:54.07億元(2014年)
  • 集鎮面積:6平方公里
命名由來,經濟建設,漁網業,農業發展,鎮區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下轄村莊,人口數據,

命名由來

高州石鼓圩是茂名地區較大的農貿市場,其經濟發展素有“小佛山”之稱,每逢農曆二、五、八圩期熙熙攘攘,閒日也人來人往趁圩,好不熱鬧。這裡地名原來叫金墩,那為什麼後來又叫石鼓?當地人流傳著一段民間傳說。
很久以前,這裡是一座方圓十里的高嶺,嶺下是一片平原,有名的“黑泥土,瘦出骨,一斗種,割斗一”的大地,農民過著放下禾鐮無米煮的悲慘生活。有一年發大旱災,用水貴如油,人們三步一拜,九步一跪拜天神,喊著“天公呀,快下雨吧,旱死禾苗餓死人”的泣聲,喊聲傳到南天門,感動了仙人,帶著五面金鼓降落在嶺上,神仙化作一姑娘要人們選一名誠實、勤勞勇敢的小伙子在嶺上,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擊鼓,喚來雨神,禾苗有救,人有水飲,稻穀豐收,六畜興旺,並在嶺邊成立集市,趕集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火紅,這圩市便取名叫金墩。
不久,五面金鼓響聲傳到當朝的皇帝耳朵里,便派出官兵千里來搶金鼓,那擊鼓的小伙子和當地農民操起鋤頭、扁擔同官兵搏鬥,保護五面金鼓,最後鬥不過皇帝官兵的刀刀槍槍,官兵搶到了金鼓。忽然只聽一聲巨響,一道強光,把皇帝的官兵燒為灰燼,五面金鼓變成了五塊大石,旁邊還留下一張石床、石煲、石碗。人們為了紀念仙人給人帶來的五面金鼓,把此嶺叫石鼓嶺,金墩改名為石鼓圩,並訂為農曆二、五、八日為圩期,把附近一村子定名為石鼓村、石鼓鄉,大躍進年代成立石鼓公社和今天的石鼓鎮。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一些人在石鼓嶺開石放炮,打石建房子,毀去五塊大石和石床、石煲、石碗等遺蹟。
在黨的領導下,當地人民改造石鼓黑泥土,修建引淦河,從高州水庫引水灌良田,從此稻菽千重,人民豐衣足食。今日的石鼓圩,市場的網織、篾織、針織、紡織等手工業成了一特產。手工打鐵到處響叮噹,打出的刨刀、鐮刀、鉤刀、柴刀、菜刀、小刀、鋤頭、方鏟、圓鏟、犁耙等小五金又成了粵西地區一特色。簸箕、炒粿條、糖心茲、煎堆、大鍋狗、小煲粥,牛雜、白切雞是有名的熟食,消費量是茂名農貿市場第一。舊圩,已變成一排排住宅樓房,沿著高州公路直到林保嶺,新建、改擴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石鼓嶺邊一街延伸出高州至湛江公路,使石鼓路通、財通,形成了新的金墩。
石鼓鎮

經濟建設

自1993年至今,該鎮已連續15年位居高州市十強鎮榜首,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鄉鎮之星”,1999年被評為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單位,2001年被省批准為廣東省中心鎮,2001年被列為全省農村經濟綜合實力200強鎮和廣東省西翼農村經濟總收入10強鎮,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漁網漁具專業鎮。2008年,全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4萬畝,種植業年產值近2億元;淡水養殖面積1.8萬畝,漁業年產值超2億元;生豬出欄量15萬頭,存欄量49萬頭,各種家禽飼養量達172萬隻。全鎮已建成了西基山、金墩、九罡、祥山四大工業園區,形成了造紙、鑄鐵、木業、塑膠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2008年,全鎮共新引進工企業項目14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全部投產後預計新增工業產值5億元。
201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4.07億元,年增長7.06%。其中,工業產值36.35億元,年增長8.09%;農業產值8.17億元;第三產業產值9.55億元,年增長9.77%,實現稅收7926萬元。規模以上企業現有27家,實現產值22.35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家;固定資產投資達8.1億元;新上較大技改項目3個,總投資額達4200萬元。
石鼓鎮堅持工業立鎮發展戰略,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工業化”和“拉大框架、改善環境、增強功能、突出特色”的思路,做大做強“工業航母”。
一是強化園區意識,推進行業集聚。建成了以乙烯後續加工、鑄造業為主的九罡工業園區,以造紙、建材業為主的金墩、西基山工業園區,以木業、製革業為主的祥山工業長廊等四大工業園區,規劃開發上垌鑄造產業園區、金墩玩具產業園區、石鼓鐘錶產業城等工業用地,新增工業用地10000多畝。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引進企業帶資合建,解決園區建設資金瓶頸。隨著園區建設的不斷完善,企業開始集聚。二是強化招商意識,加快資本流入。重點扶持漁網漁具、鑄造、針織、造紙、木業、建材等六大主導產業率先發展,積極培育鐘錶、電子產品、針織服裝等雙轉移產業。今三是強化服務意識,轉移農村勞動力。積極為銀企合作牽線,半年來幫助7家企業融資1240多萬元。積極為科企合作搭橋,先後組織13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引進先進生產線13條、設備155台套,聯合攻關技改項目7個。通過發展工業,吸收轉移了近2萬名本地農村勞動力,每年增加農民收入5億多元,為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該鎮已建成了西基山、金墩、九罡、祥山四大工業園區,形成了漁網漁具、造紙、鑄造、木業、建材、針織六大支柱產業。目前,該鎮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規劃石鼓九罡工業園區及石鼓上垌工業園區規模建設,著手籌備金山工業園區(石鼓低坡片區)及石鼓大豐嶺水產品加工區建設,全力打造省服裝製造技術創新專業鎮,著力打造高州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加速崛起的重要引擎。

漁網業

石鼓漁網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時期便有人開始手工編織漁網,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了。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漁網編織仍為純手工操作,通過“搓麻線—扎網泡—打網鉛—剪網粒”等多道工序,手工製作成漁網。由於農民在勞作之餘便可加工操作,很適合農村家庭作坊式生產,所以很多家庭加入到漁網加工的隊伍中。80年代後,隨著尼龍絲、錦綸絲的問世,人們擺脫了漁網原料不足的困局,開始大量使用尼龍絲編織漁網並拿到市場上賣,織網成了許多家庭的重要副業和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進入90年代,省時、高效的織網機迅速在本地普及開來,漁網加工開始從純手工向半機械化過渡,當時全鎮以陳大嶺村為中心,附近村莊為輻射地帶,都從事起了漁網加工業,“家家有網機,戶戶搞加工”,盛況空前。1993年,石鼓漁網真正的機械化生產時代開始,眾多大型漁網生產企業紛紛落戶石鼓工業園區,從織網到裝紮成型都在機械化中完成,漁網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質的提升。
石鼓鎮(廣東省高州市下轄鎮)
“石鼓漁網市場興起初期,發展之路較為坎坷。上世紀80年代初,在本地漁網市場飽和的情況下,部分年輕人每人帶上幾百斤漁網背井離鄉,通過‘走圩’的形式,到陽春、開平等地摸清當地市場行情,開拓外地漁網市場。”伍會長回想起當年“走圩”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加上農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些思想活躍的農民開始帶頭專門從事漁網的生產和銷售,當起專業戶。全鎮‘冒出’近千名以推銷為主的‘大網客’,他們走南闖北,摸清全國各地市場行情,與外地網商或客戶簽訂好供貨契約,然後自購原料按契約加工成網。目前,走出去的‘大網客’紛紛在省內沿海城市以及海南、廣西等省(區)‘安營紮寨’,設立石鼓漁網直銷點,為石鼓漁網‘走出廣東、面向全國’再立新功。”
現 在,實現機械化、產業化發展的石鼓漁網,享有技術、資源以及市場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走出了一條產、供、銷一體化的發展路子,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年成交額超5億元。漁網業年產值7億多元

農業發展

該鎮是高州市的農業大鎮。按照“依靠科技,興糧足食,興菜富民,興果強家”的發展路子,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全面推行漁畜果菜綜合種養模式,已形成優質稻、蔬菜、玉米、南藥、花生、瘦肉型豬、淡水魚七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花卉、盆景、風景樹等特色農業逐步興起並形成基地。
石鼓鎮鄉鎮企業石鼓鎮鄉鎮企業
該鎮積極探索以工促農的有效方法,立足“把區域農業做大、把立體農業拉長、把農產品加工做細”,著力打造集約化經營、組織化協作、產業化運作的“現代農業航母”。一是科學規劃,形成產業帶。重點發展規模健康養殖、特色種植、特色中藥材開發、特色林產品開發四大產業,基本形成了中部蔬菜,東部首烏、花生,南部養殖,北部水稻的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帶,培育生豬、羅非魚、首烏、四季菜、花生五個拳頭產品。二是示範帶動,普及農業科技。大力發展首烏套種示範村,西基山白坭塘村首烏套種蔬菜、豆角、青瓜等經濟作物,年畝收入達1.5萬元。2011年起,該鎮成為茂名地區唯一的全國水稻高產創建整鎮整建制試點鎮。水稻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育秧插秧等大批農業適用新技術廣泛推廣,三是規模發展,壯大養殖業。積極發展規模特色養殖業,年收入近3億元,輻射帶動農戶2萬餘戶,農戶年均獲純收入10000元以上,助農增收年均600多萬元。該鎮現有年出欄量1000頭成品肉豬的養殖戶共60多戶,其中年出欄量過萬頭的有5戶。養殖羅非魚現已形成了從飼料、種苗、養殖、加工、倉儲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產量穩居茂名第二。
該鎮是粵西商貿重鎮,素有“小佛山”之美稱。已建成飲食、農產品、工業品、漁網、農貿等五大市場體系,市場面積2.3萬平方米,年集貿成交額1.3億元。農貿綜合市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

鎮區建設

鎮容鎮貌好。該鎮集鎮建設日新月異。近景規劃控制面積14平方公里,已建成城區面積6平方公里。大小街道基本實現了水泥硬底化,並安裝了街燈、統一種上綠化樹。市政配套設施完善,自來水供水網路與高州市網道相連,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廣東省中心鎮、茂名市示範鎮,省“嶺南杯”達標鎮。集鎮建設方面,南華大道一、二期改造工程全線竣工,人民路、向陽路等8條墟街進行瀝青鋪設,石鼓體育文化公園一、二、三期建設工程已竣工,集鎮擴容提質取得較大成績。2014年以來,集鎮房地產建設日益繁榮,高州市龍田房地產有限公司和高州市聚富房地產有限公司等進駐石鼓東區,先後建設了鴻福花園等中高層花園式小區,提升了石鼓集鎮品味和形象。

文化教育

該鎮是高州市教育“視窗”鎮。有中國小校50所,1994年就全面實現了“普九”達標。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在茂名市鎮級處於領先地位。
高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原高州市石鼓職業高級中學)是茂名市規模最大、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效益最顯著、影響力最大的龍頭職校,先後被評為廣東省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訓中心、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高州一職學生首次就業率連續10年達98%以上,高考連續15年獨領風騷,名列全省同類學校前茅,考生上線率90%以上,近三年出現的總分或單科狀元達18位,學生參加省職業技能鑑定專業技能合格率更是高達100%。學校的數控、電子專業已發展為省重點建設專業。
石鼓中學是茂名市第一所獨立性農村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2008年該校更是被省教廳定為茂名市農村中學首個普通高考考場。自1998年起,石鼓中學已連續十四年高考上線人數、上本科線以上人數和上線率穩居高州市農村中學第一位,高考進入省單科前100名尖子生行列的達7人,先後有2人以滿分的成績分別勇奪廣東省文科和理科基礎狀元。
祥山中學是一所粵西地區享負盛名的農村初級中學。該校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書香校園”,茂名市一級學校,高州市和茂名市美麗校園、文明單位。
石鼓一中:全名叫高州市石鼓第一中學,年年升上四大中居農村中學首位,其中升上高州中學每年都超過50人以上。
祥山一中是石鼓鎮的一所初級中學,位於祥山圩。為抓好教學質量,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與名校交流、函授、進修和校本培訓等形式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教師合格率達100%。

醫療衛生

高州市石鼓醫院始建於1956年,位於高州市南部的石鼓鎮,靠近207國道,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主要服務於周邊30多萬人口區域。歷經50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集醫療、預防、初級衛生保健、康復和教學於一體的具有二級規模的綜合性醫院,是粵西地區最大的綜合性鎮級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461平方米。院內園林布局,綠樹掩映,花徑縱橫,環境優雅,是治療、療養的好地方。
醫院科室設定齊全,可開放病床300張,現有職工200多人,分設有內科、中西科、中醫科、外科、骨科、婦產科、甲亢治療專科、五官科、口腔科、精神病防治科、老人養護中心等10多個病區和4個門診部。醫院設備精良,擁有先進的美國進口全身ct機、飛利浦數位化x線攝影系統(dr)、美國進口彩色b超機、德國狼牌腹腔鏡、德國目樂手術顯微鏡、心電監護機、奧林巴斯電子胃鏡、腸鏡、腦電地形圖、500毫安電視系統全自動x光機、美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分析儀、肝功能檢測儀、血液稀釋機、甲亢測定儀、全自動進口甲亢掃描機、先進雷射治療儀、大型眼科檢測儀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
石鼓醫院全體職工發揚“團結、愛院、務實、求真”的精神,同心同德、奮力拚搏,努力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可靠有效、真誠貼心的醫療服務,贏得民眾的信賴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是國家愛嬰醫院、市文明醫院、市先進集體、市十佳服務單位、醫德醫風建設先進單位,成為茂名市、高州市鎮級醫保、工傷醫療、合作醫療、白內障助殘復明工程定點單位。
高州市石鼓醫院高州市石鼓醫院

下轄村莊

石鼓鎮下轄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31000


家庭戶戶數
家庭戶總人口(總)
家庭戶男
家庭戶女
0-14歲(總)
0-14歲男
0-14歲女
15-64歲(總)
15-64歲男
15-64歲女
65歲及以上(總)
65歲及以上男
65歲及以上女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8408人(201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