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嫂子

石青嫂子

《石青嫂子》為短篇小說,作者艾蕪。1947年發表於《文藝春秋》第5卷第3期上。小說以四川農村為背景,描寫抗戰勝利後石青嫂子一家的悲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青嫂子
  • 類型:短篇小說
  • 作者艾蕪
  • 發表:《文藝春秋》第5卷
書籍內容,作者簡介,生平,作品,

書籍內容

石青嫂子是一個官辦學校校役的妻子,她和丈夫一起在學校附近的荒山坡上搭了一所茅屋,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獲得了自己較安定的生活。抗戰勝利後,學校復原東下,丈夫被抓了壯丁,土地被地主霸占,茅屋也被燒毀。於是她被迫領著5個孩子外出乞討。小說著力塑造了石青嫂子勤勞、堅韌、頑強的農村婦女形象。

作者簡介

生平

艾蕪為現、當代作家,原名湯道耕,筆名劉明、吳岩、湯愛吾等。艾蕪是道耕的筆名,他開始寫作時,因受胡適“人要愛大我(社會)也要愛小我(自己)”的主張的影響,遂取名“愛吾”,後慢慢衍變為“艾蕪”,從此,這一名字就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鮮為人知了。祖籍湖南寶慶府武岡州新都清流鎮翠雲村3組人,在清流鎮也有建其紀念館“艾蕪故里”。
《石青嫂子》作者艾蕪《石青嫂子》作者艾蕪
艾蕪是現代文學史上獨具風格、影響深遠的著名作家。原名湯道耕,筆名劉明、吳岩、湯愛吾等。屬龍,四川省新繁縣清流場(現屬新都區清流鎮連豐村人。

作品

《南行記》是艾蕪的處女作,也是他的全部創作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最有藝術魅力的作品。郭沫若、茅盾周揚胡風、周立波等名家以及各種現代文學史和論著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艾蕪的故鄉的新都區桂湖公園中的飲馬河畔,距學士堰遺蹟不遠的翠竹叢中,人們修建了艾蕪墓。艾蕪墓由紅砂巨石壘成,上端矗立著他的半身青銅塑像。身後的碑文記載著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蕪之墓”四個字,由巴金手書。墓前端有一塊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著艾蕪的一段座右銘:“人應像一條河一樣,流著,流著,不住地向前流著;像河一樣,歌著,唱著,歡樂者,勇敢地走在這條坎坷不平、充滿荊棘的路上。”下部嵌著一束銅質山茶花。座右銘、大理石、山茶花,寄寓著這位南行作家、流浪文豪不平凡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