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辟邪

石辟邪

石辟邪是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象徵祥瑞辟邪的神獸。似獅而帶翅膀。它能驅走邪穢、襏除不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辟邪
  • 性質:神獸
  • 年代:漢代
  • 目的作用:辟邪
歷史背景,發掘出土,河南許昌出土,南京出土,洛陽漢石辟邪,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和意義:在漢代畫像石中除了描寫農耕、戰爭、宴飲等場面外,最多的要屬墓葬前面用來祭祀的辟邪獸了。從考古發掘出土的東漢石辟邪來看,其獸形象並不統一,製作也較為粗糙。在這些石獸中,除了宗資墓前有"辟邪"字樣的石獸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獸如窮奇等在當時被稱為"辟邪"。,對漢代墓葬的研究,發現這種"觀看"的主體並非是一個外在的觀者,而是想像中墓葬內部的死者靈魂。這就是漢代大量存在於漢代墓葬中的畫像石會有大量辟邪獸的原因所在。
石辟邪

發掘出土

河南許昌出土

1978年河南省許昌市出土
石辟邪
東漢(公元25年——220年)
高130厘米 長150厘米
辟邪為陵前儀仗石雕,常與天祿配對,俱屬神獸之列。此獸以巨型青灰色石灰岩石塊雕鑿而成,
形如虎似獅,態極兇猛,體魄健壯。
石辟邪身若虎豹,嘴大牙銳,下頜一束卷鬚,身生雙翼,昂首怒目,長尾拖地,雙角直豎,羽翅振起,似有正欲飛起之感。

南京出土

位於棲霞區燕子磯太平村太子凹,僅存石辟邪一隻,1984年10月出土後移至南京博物院陳列大廳內。辟邪體型較小,頭部略殘,尾已不存。身長1.75米,寬0.5米,高1.45米,腹側飾雙翼,右腳前邁。由於風化嚴重,體表紋飾難辨。
有人根據文獻記載,推測這件石獸是梁昭明太子蕭統墓前神道石刻。蕭統是梁武帝蕭衍長子,天監元年(502)兩歲時便被立為皇太子。從天監十四年(515)起他開始協助梁武帝處理政務,成為實際上的“副貳”之君。普通七年(526),其母丁貴嬪亡故,蕭統迷信道士之言,在丁貴嬪墓側埋下蠟鵝等物以厭不祥。不久,事情暴露,他失去梁武帝的歡心,又因不能自明其意而“慚慨”交並,終在中大通三年(531)鬱郁病故,謚日昭明,世稱昭明太子。據《梁書》記載,昭明太子墓號墓為陵,稱為安寧陵,墓葬等級較高。今太子凹出土之石辟邪過於矮小,顯與昭明太子的身份不符,其墓主的真實身份有待詳考。

洛陽漢石辟邪

洛陽孟津會盟鎮油磨坊出土的石辟邪是國內發現的漢代石辟邪中最大最完整的一件精美藝術品。
東漢石辟邪東漢石辟邪
洛陽石辟邪造型
全國石辟邪型造像以1992年在孟津會盟鎮油磨坊出土的石辟邪最為精緻絕倫,這件石辟邪以軀頸和四肢五個S型組成整體造型,又以四肢和曳地的粗壯長尾形成5個支撐點,S型彎曲,是力量迸發的前奏;5個支撐點,給人以穩定矯健之感。碩大的頭部,增強了威猛的氣勢,欣長瘦勁的身軀,亦似善於疾馳追逐的雄師。其雕刻技法極其精熟,圓雕,平雕,線刻自然融匯,點,線,面,體結合天衣無縫。粗獷抽象誇張並用。整個形象渾厚凝重,神氣十足,充分體現了一個陵墓前威赫無比,不可一世的強者象徵。
洛陽石辟邪的歷史資料
傳此辟邪是光武帝原陵神道一側的石刻。辟邪是一種祥瑞之獸,唐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記載:帝王陵前置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馬等。該辟邪系用一整塊青石雕刻而成,通高一點九米,全長兩點九米,寬零點九米。這件石辟邪現保存於洛陽博物館,為洛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精美絕倫的石辟邪精美絕倫的石辟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