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賦(唐代李邕賦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賦》是唐代詩人李邕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從“遠遊子”(作者自謂)周目層岩感慨萬千而起筆,寫了巨石的雄偉峭拔,寫了巨石的種種功用,又用了許多有關石的典故對石進行吟詠。全賦從石之用著眼,借石以明志,行文流暢,筆鋒帶有感情,活用典故較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石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李邕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石賦
代有遠遊子1,植杖大野2,周目層岩,睹巨石而嘆曰:“茲盤礴也3,可用武而轉乎4?茲峭峙也5,可騰趠而登乎6?”
觀其凌雲插峰7,隱霄橫嶂8;峻削標表9,汗漫儀狀10。劃鎮地以周博11,崛戴天而雄壯12。默玄雲之暮起13,赩丹霞之朝上14。若使矗布長城15,嶷聯高壁16,遏西戎而分塞17,截東胡而度磧18,張九州之地險19,蹙四夷之天隔20;固可以眇絕驕子21,遐阻勍敵22,歸華夏之甲士,卻邊荒之羽檄23。別有列在王庭,地當文砌24。疑貞琬之粉澤25,艷重錦之光麗。承聽政之樑柱,納進賢之階陛26。匪徒夾植桃李,因芳茝蕙27,降神女之倘徉28,拂仙衣之容曳29。若乃苔蘚剝落,雨露淋漓;冰碧藻曜30,繪畫紛披31。不邀代之所貴,不欲人之見知。罔懷金而則異32,曷剖玉而方奇33。至若危堞孤援34,懸門御沖35。出陣摧鶴36,乘城起龍37。炮與矢而飛雨38,磁當途而列墉39。金鼓為之沮氣40,戈矛為之輟鋒41。借如弈秋沉思42,蜀相興圖43,秉節制以全勝44,縱劫殺以論都45。鄙宋緘之謬識46,嘉禹鑿之神模47。落五星而多懵48,坐千人而不孤49。惟磨礱之所取50,任圓方之自殊。支空留於織室51,編尚想於兵符52。鳥何恨而填海53?山何言而望夫54?徒以貞者不黷55,堅者可久。臥如羊于山野56,蹲似武於林藪57。知作鼓之希聲58,信為人之無偶59。梁架海以東注60,鎮臨江而南守。庶投水而克成61,將補天而何有62?豈獨砥礪利器,盤踞真王63?鏃來肅慎64,門通越裳65。屹特立以興主66,架能言以發祥67。邇開蓮兮華表68,遠倚劍兮疏梁69。保茲城而永固,結彼交而不忘70。何止藏書入室71,勒篆離經72。翕湘川之飛燕73,伏昆池之駭鯨74。膏久服而駐顏75,碑一觀而涕零76
豈如“扣角”匡坐77,且悲歌於“白水”78;尋山小住79,止危途於翠屏而已哉8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代:世。
  2. 植:拄。
  3. 茲:讚嘆詞。盤礴:同“磅礴”,廣大的樣子。
  4. 武:勇力。
  5. 峭峙:高峻屹立。
  6. 趠(chuō):跳。
  7. 凌云:超越雲層。
  8. 霄:天。嶂:高峰如屏障。
  9. 標:挺立。表:同“標”。
  10. 汗漫:不能清晰地了解。儀狀:儀容形狀。
  11. 劃:劃分。鎮:安。
  12. 崛:勃起。戴天:頂天。
  13. 默:通“墨”,黑色。玄云:烏雲。
  14. 赩(xì):赤色。
  15. 矗(chù):高直的樣子。
  16. 嶷(yí):高。
  17. 遏(è):遏制。塞:用作防禦工事的要塞。
  18. 磧(qì):沙漠。
  19. 張:擴大。九州:指整箇中國。
  20. 蹙(cù):縮小。隔:阻隔。
  21. 眇(miǎo):遠。驕子:寵愛之子,這裡指胡戎。《漢書·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22. 遐:遠。勍(qíng):強。
  23. 卻:阻止。羽檄(xí):求救的文書。
  24. 文砌:即文陛,天子殿前台階。張銑注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曰:“文陛,天子殿階也,以文石砌之。”
  25. 貞琬:純正美玉。粉澤:用來化妝的脂粉。
  26. 階陛:宮中的台階。
  27. 茝蕙(chǎi huì):香草名。
  28. 徜徉:遊戲。
  29. 拂:拂拭。容曳:飛揚的衣著。
  30. 冰碧:潔淨的青石。
  31. 紛披:多的樣子。
  32. 懷金:石之含金,比喻身藏金印居於高位的人。
  33. 剖玉:從石中剖析出美玉,此隱涵《韓非子·和氏》的故事,“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34. 危堞(dié):高城上的女牆。孤:無人。
  35. 御沖:防禦衝擊。
  36. 出陣:射出陣地。
  37. 乘城:覆伏城池。起龍:振動潛龍。
  38. 炮:指用炮射出的石。古之炮,是用機械發石以襲遠。
  39. 磁:磁石,即吸鐵石。列墉(yōng):築成高牆,作為防禦工事。
  40. 金鼓:金為鐘。在戰場用金與鼓指揮進退,擊金則退,擊鼓則進。沮氣:喪氣。
  41. 輟(chuò)鋒:停止進攻的鋒芒。
  42. 借:假。弈秋:古代善於下圍棋的人。
  43. 蜀相:指三國時的諸葛亮。興圖:指諸葛亮用石頭擺的八陣圖。《太平寰宇記》云:“八陣圖,在(四川)奉節縣西南七里,周回四百八十丈,中有諸葛孔明八陣圖。聚石為之,各高五尺,廣十圍,歷然棋布,縱橫相當。中間相距九尺,正中間南北巷悉廣五尺,凡六十四聚。或為人散亂,及為夏水所沒,冬水退後,依然如故。”另外,在陝西省勉縣東南、四川省新都縣亦有此遺蹟。
  44. 秉:掌握。節制:指揮法則。
  45. 縱:捨棄。劫殺:恃力殺之。都:美德。
  46. 鄙:藐視。宋:疑指戰國時宋人宋牼,一作宋鈃,嘗欲以利遊說罷秦楚之兵,孟子勸其舍利而言仁義。《荀子·非十二子》批評他和墨翟說:“不知一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侵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緘(jiān):指封人之口的理論。謬識:錯誤的認識。
  47. 禹:夏禹,以平治洪水著稱。鑿:意謂開鑿河道,疏導洪水。神模:神明的楷模。
  48. 落:碰落,狀山之高。五星:指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史記·天官書》云:“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多懵(měng):人多心情慌亂。
  49. 不孤:不小。
  50. 磨:石磨。礱(lóng):小石磨。
  51. 支:支機石,天上織女所用。鄭惟忠《古石賦》所謂“在地者佳人搗練,在天者織女支機”,後者即頌其事。
  52. 編:以石為題編寫文章。兵符:行軍的符信。
  53. 鳥:指神話故事中的精衛鳥,系女娃所變,因在東海淹死,乃銜西山木石以填之。《山海經·北山經》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54. 山何言而望夫:由於丈夫從役,妻子送行,立而望之,化之為石,故名“望夫山”。類此故事,河南新野、陝西紫陽、湖北武昌等地,所在多有。《太平寰宇記》云:“當塗縣(在安徽)望夫山:昔有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之,久乃化為石。”《幽明錄》云:“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女餞送此山,立望而死,化為石,因名。”
  55. 黷(dú):玷污。
  56. 羊:羊石,即石形如羊。《海錄碎事·地·沙石》云:“長沙縣有鵝羊石。《湘中記》云:昔有鹹少卿,牧羊、鵝,遇仙升天,鵝、羊皆化為石,今猶有其形象。”《明一統志》云:“石羊山在柳州府武宣縣西六十里,峭壁上有石如羊,俯瞰大江,舟過見之。”
  57. 武:虎。林藪(sǒu):草木叢茂的山野。《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射虎之事可作佐證:“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58. 鼓:石鼓,先秦之物,唐初在今陝西鳳翔出土,計十面,上有大篆之文,其內容與時代眾說紛紜,今人多認為是秦之文物。希聲:聲音微弱。
  59. 為人:變成石人,如望夫石之類。無偶:天下無匹。
  60. 梁:橋。註:疏通。
  61. 投水:抱石投水而死。《韓詩外傳·卷一》:“申徒狄抱石而沉於河。”《史記·屈原傳》:“懷石遂投汨而死。”克成:能夠成功。
  62. 補天:即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淮南子·覽冥訓》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和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63. 盤踞(jù):盤結踞守。真王:真命天子。
  64. 鏃(zú):箭頭。肅慎:春秋戰國時代的小國,地處今吉林省寧安縣以北。《國語·魯語下》:“於是肅慎氏貢楛(箭乾)矢(箭頭)”。
  65. 越裳:古國名,在今越南南部。《漢書·南蠻傳》:“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新語·無為》:“越裳之君,重譯來朝。”
  66. 屹:山獨立壯武的樣子。主:君主。
  67. 架:橫亘。能言:《左傳·昭公八年》:“春,石言於晉。”發祥:產生祥瑞。
  68. 華表:古代用以表明道路,在亭台驛站,城廓衙門的入口處皆有之。
  69. 疏梁:飾畫的橋樑。
  70. 彼:指越裳、肅慎等。
  71. 室:石室,古代藏書之所。《漢書·高帝紀》:“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顏師古註:“以石為室,重緘封之,保慎之義。”
  72. 勒篆:刻上篆字。離經:分章斷句。
  73. 翕(xī):起。湘川:今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飛燕:即石燕。《水經·湘水注》:“湘水東南流經石燕山東。其山有石,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真燕矣。”
  74. 伏:隱匿。昆池:即昆明池,在長安。《西京雜記》:“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習水戰。因而於上遊戲養魚.魚給諸陵廟祭祀,余付長安市賣之。池周圍四十里。”駭鯨:驚叫的石鯨。《三輔黃圖》:“昆明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鯨。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
  75. 膏:石髓之類。《神仙經》:“神山五百年輒開,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壽與天相畢。”亦可說是駐顏膏。《白孔六貼》:“唐昭宗以臘日賜韓偓銀合之,駐顏膏,繡香袋,並牙香等物。”顏駐:即駐顏,使容顏青春常駐。蘇軾《洞霄宮》:“長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顏。”
  76. 碑:墮淚碑。《晉書·羊祜傳》:“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餉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77. 豈:曾。扣角:即《扣角歌》,指春秋衛國人寧戚以擊牛角而歌,為齊桓公賞識,用之為卿。匡坐:端坐。
  78. 白水:寧戚欲仕所歌之逸詩。《列女傳·辯通傳》載,齊相管仲對其妾曰:“昔日公使我迎寧戚,寧戚曰:‘浩浩乎白水’,吾不知其所謂。”其妾笑曰:“人已語吾矣,君不知識矣。古有《白水》之詩。詩不云乎:‘浩浩白水,儵儵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國家未定,從我焉如?’此寧戚欲得仕國家也。”
  79. 尋:思求。小住:短暫逗留。
  80. 危途:危險的道路。翠屏:碧色山岩。

白話譯文

世上有一位去遠方的遊客,拄著手杖站在遼闊的原野,環視層巒疊嶂,目睹巨石,不禁慨嘆地說:“如此雄偉磅礴,可用武力搖撼得動嗎?如此陡峭挺拔,可以輕捷地跳到頂上嗎?”
看它直插雲外,禁止天空,猶如高峭的指路華表,難以看清它的真實儀容。劃分出鎮守的周圍廣博領地,頂天崛立而雄偉高迥。傍晚籠罩著墨黑的烏雲,清早的朝霞照射石頂。如果用作矗立廣布的長城,聯接起來成為高峻的壁壘,可以分作要塞遏制西戎,也可越過沙漠截斷東胡。可以擴充中原地帶的關隘,可以蹙迫同四方夷狄的天然險阻。真正能夠遠絕匈奴,抗阻強敵,復員華夏的甲士,排除邊境告急的軍事羽檄。有的石塊陳設到國王宮廷,鋪砌成色采斑斕的階陛。質地比得上粉白潤澤的純正美玉,甚至比閃閃發光的錦緞還要美麗。它肩負著聽政大殿的樑柱,它成為招賢進士的必經階梯。不能只在兩邊栽上桃李,與苣蕙香草相依。也不應為了神女下凡在此遊戲,讓它輕輕地撫弄著飛揚起來的仙衣。至於有的石上長滿的苔蘚斑駁陸離,經受著長年累月的雨淋露濕。有的青石潔淨閃爍著光采照耀人眼,有的如林林總總紛繁的畫卷。從來都不要求社會加以重視,也不想叫某個人的賞識。不會因為內藏金礦就表現異常,也不會因為能夠剖出壁玉才使人感到驚奇。至於有的石塊被壘成高高的女牆可以不用援兵,有的懸掛在城門之上以阻擋敵人的的進攻。有的射出陣地能擊落天上的飛鶴,有的能覆沒城池使潛龍震動。石炮與飛箭如雨交織,吸鐵石在要道上築成為高高的防禦工事。可以挫傷敵人金鼓之聲的囂張氣勢,可以使鐵制的戈矛頓時喪失銳利。假使令古代善下圍棋的弈秋拿著石制的棋子兒沉思,讓三國時蜀相諸葛孔明用石塊擺出著名的八陣圖,他們都能得心應手運用法則全部取得勝利,他們都會拋開硬拚硬殺當作美好修養的話題。可笑戰國的宋牼見利忘義見識是何其荒誕,值得稱頌的大禹鑿山疏水才是神明的楷模。石高可以碰落象徵吉祥如意的五星而使世人惶惑不安,即令成千人坐在上面仍然顯得十分寬展。大小石磨的材料可以任意選取,要方要圓都可根據各自不同的需求。織女用的支機石白白留在室內,我編寫石頭的用場總想到兵書戰略上的講究。精衛鳥有什麼怨恨要銜石子去填大海?沉寂的高山為什麼要稱為“望夫”?只要純正不受玷污,堅貞者必然永垂不朽。有的石頭像群羊臥在山野之上,有的像老虎蹲在林草叢裡。誰都知道用石作鼓聲音微弱,誰都相信化成望夫石的女人品德在天下首屈一指。架成橋樑可以溝通東面的大海,矗立江邊可以鎮守遼闊的南方。抱石投水能隨所願,要說女媧鍊石利、天那就事屬荒唐。石頭不僅可以磨礪武器,牢固保衛真命天子;還能使肅慎氏貢來石箭,修成大門又可迎來越裳氏獻上白雉。屹然挺立可以使國家興旺,橫亘能言可以顯現出吉祥。近處的可以作為狀如蓮花的指路華表,遠處的可以當成依靠的利劍與雕飾的橋樑。它可以保護這裡的城池永遠堅固,還可藉以與鄰國建立友誼永不相忘。其作用不止可以建成石室藏書,在上邊篆刻文字斷句分章;還可使湘江的石燕乘著暴風雨飛翔,昆明池中潛藏的石鯨在雷電氛圍中驚鳴。石髓如膏久服可以使人青春常在,建成功德碑可以使人一見眼淚自然凋零。
曾經知道寧戚端坐唱著《扣角》之歌乾謁齊桓,尚且又慷慨悲歌《白水》之詩爭取前程。我今尋山只想短暫逗留,怎能逃避坎坷的官場生活在這碧綠的山色中了此終生!

創作背景

作者博學能文,剛直敢言,屢遭打擊,使其不得施展宏圖,為盡情抒發自己的雄才大略、極意顯示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人生理想同時傾訴自己渴望施展才華、報效朝廷之志以及不甘於文士處境的失意心情。而創作了此賦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分三段。第一段至“可騰趠而登乎”,從“遠遊子”(作者自謂)周目層岩感慨萬千而起筆,先以“可用武而轉乎”大力讚美盤礴巨石,又以“可騰趠而登乎”大力讚美峭峙高山,由巨石突發奇想,設問開篇,精警振奮。第二段至“碑一觀而涕零”,極力鋪排,描繪巨石形貌、功用,又緊緊圍繞篇首之問,突出石之精神:“不邀代之所貴,不欲人之見知。”非武力可轉,也非常人可騰越。先言“若使矗布長城”,可談天下太平,四境安寧之用,然後鋪敘石的其他功用,諸如為王庭之文砌、為壘石禦敵、布戰陣、制石鼓、補蒼天以及立石頌聖等等。其中,“夾植桃李,因芳茝蕙,降神女之倘徉,拂仙衣之容曳”有針對性地強烈批評朝廷信用妖人鄭思普為秘書監並容許其在宮中興風作浪的行為,“貞者不黷,堅者可久”則蘊含懍然不可侵犯的氣概。第三段以“扣角匡坐”、“尋山小住”收束言“藏書入室,勒篆離經”以及“扣角匡坐”、“尋山小住”不足稱道,借著寧戚的“‘扣角’匡坐”、“悲歌‘白水’”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有著一片深情和無限嚮往,而最後兩句“尋山小住,止危途於翠屏而已哉”,表達了作者將要再接再厲的決心並點明要借石抒發的一腔磊落不平之氣。
全賦從石之用著眼,借石以明志,字裡行間都蘊涵著一股浩然正氣,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一片熱忱,表現了作者如巨石一般堅韌不拔、磊落不平、特立獨行的人格特徵。行文流暢,筆鋒帶有感情,多處化用典故,但不露雕琢痕跡,筆墨酣飽,揮灑自如。

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徐安懷:全篇大體為俳,“句中拘對偶以趨時好,字中揣聲病以避時忌”(《古賦辨體》),但作者注意狀物傳神,寓情於物,以抒發其磊落不平之氣;因之讀者於石之狀、之用的描寫和“不邀代(世)之所貴,不欲人之見知”的抒情中,能夠感受到一種清勁的氣質,隱然可見作者堅毅剛直的品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湖南文學會副會長馬積高:《石賦》陳時陳正見已有作,但只知鏤形刻狀,缺乏生氣。李邕則從石之用著眼,把石寫活了……處處寫石,實則皆自寫其抱負。而“不邀代之所貴,不欲人之見知”、“貞者不黷,堅者可久”等語,又可見其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風操。(《賦史》)
中國文藝理論家霍松林:李邕的《石賦》,借石可以補天、可以布陣、“貞者不黷、堅者可久”,象徵自己的雄才和志節。(《霍松林選集》)

作者簡介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李善之子,世稱“李北海”。少以文學操行知名。長安初年,拜左拾遺。唐中宗時,坐與張柬之善,貶富州司戶參軍事。唐玄宗時,歷任戶部郎中,曾以贓罪貶欽州遵化縣尉。後積軍功累轉括、淄、陳三州刺史,官至北海太守。天寶六年(747年),為李林甫所害。有文名,尤長碑頌,兼工書法,尤以行草著名。《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狄仁傑傳》、《金谷園記》及《文集》七十卷,均不傳。唯《全唐文》存文五卷,《全唐詩》存詩四首,後人輯有《李北海集》六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